硬實力差距:美軍俘虜單人修好整個機場,驚呆日軍看守

來源: 千裏 2020-06-28 09:43: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911 bytes)
硬實力差距:美軍俘虜單人修好整個機場驚呆日軍看守

 

在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海軍對於機械化施工幾乎全無概念,依然滿足於人工作業,直到戰爭初期才從美軍那裏獲得了對現代化工程機械的直接觀感,這還要從一件戰場軼事說起。1941年12月23日,日本海軍占領了美軍在中太平洋的前哨威克島(Wake Island),並立即著手修複島上布滿彈坑的機場跑道。

 

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日軍還驅使數百名美軍戰俘做苦工,其中一名戰俘對於日軍原始落後的施工方式頗為不屑,放話說:“隻不過修補跑道而已,我一個人就能做完。”日軍於是命令他依言而行,如果做不到將麵臨嚴厲的懲罰。結果,這名戰俘利用被日本人棄置一旁的推土機,轉眼間就將凹凸不平的跑道修理平整,讓想看他笑話的日本人驚訝萬分。毫無疑問,對於隻知道揮舞鶴嘴鋤的日本海軍設營班來說,這件事產生了強烈的衝擊,一股危機感油然而生:“若不立即推進設營班的機械化,遲早會輸給美國。”

 

 

 

■二戰期間美軍的一座大型機場,其工程修建效率完爆日本人。

 

於是,日本海軍將在威克島繳獲的美製推土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運回本土,試圖加以仿製,生產本國的工程機械。但是,日本能夠製造重型履帶式機械車輛的工廠企業幾乎都在陸軍的管理下,由於陸海軍之間的嫌隙,陸軍方麵對海軍設施本部的仿製請求反應消極,不予配合,故意製造阻力。直到1943年中期,日本海軍才勉強打開這種艱難局麵,開始投產本國工程機械,然而日本的機械製造技術落後,使用的材料也質量低劣,導致仿製機械雖然在外觀上與美國貨近似,卻達不到同等的性能水平,而且故障率很高。盡管如此,海軍設營隊在戰爭中期之後陸續配備了相當數量的土木機械,以1943年下半年部署在南方戰線的甲編製設營隊為例,配備了9艘大發(大型機械化登陸艇)、數台推土機和輪式鏟車、數台壓路機、20部卡車以及數量不定的拖拉機、挖掘機、起重機、切割機、水泥攪拌機、壓縮機、氣泵、打樁機、發電機以及各種卷揚機,總算配齊了整套設備。

 

 

 

■日本海軍設營隊在二戰期間裝備的蒸氣壓路機,性能比起美軍的同類設備落後很多。

 

除了機械性能不佳外,日本海軍還麵臨著更大的問題,就是極為缺乏能夠熟練操作工程機械的駕駛員。即使在美國,取得工程機械操作資質的專業人員至少需要有三至五年的經驗,而日本既沒有相關的培訓機構,也沒有人才儲備,根本不可能通過簡單的速成訓練來獲得具備特殊職業技能的人員。無奈之下,設營隊隻能讓普通司機趕鴨子上架,嚐試進行操作,但大多數初次接觸此類機械的人都感到不知所措,隻能硬著頭皮慢慢摸索,很難發揮出機械應有的功效。而且,缺乏機械運用經驗的日本人常常把各種機械混在一起使用,無法開展高效協調的作業,海軍設營隊一直沒有擺脫“機械車輛始終是人力作業的輔助力量”的困境。

 

 

 

■在東南亞某島嶼上修建機場的日本海軍設營隊。由於機械化程度低、缺乏現代化的工程建設理念和必要的資材,日軍在前線機場建設方麵完敗於美軍。

 

與海軍設營隊的情況相仿,陸軍設定隊的機械化進程也進展緩慢,甚至還不如海軍,這從一些戰爭親曆者的回憶錄中得到印證。在1944年6月底,為了防備美軍對菲律賓的進攻,陸軍設定隊計劃在內格羅斯島(Negros)西岸修建6座機場,但沒有工程機械可茲利用,隻能和以往一樣依靠人海戰術。在菲律賓戰役開始後,內格羅斯島上的各個機場均遭到美機空襲,據說在一條跑道上曾被炸出85個大小彈坑,最大的直徑10米、深達6米,陸軍設定隊全憑人力需要整夜不眠才能用土石填平,作業的艱辛程度可見一斑。

 

 

 

■1945年菲律賓戰場上遭到美軍猛烈轟炸後的日軍機場。盡管日軍不斷改進機場的修建方法,但在美軍的空中優勢麵前其航空基地依然顯得脆弱不堪。

所有跟帖: 

又是胡扯!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8/2020 postreply 10:31:05

閃電俠?滅霸?。。。 -天堂之令- 給 天堂之令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8/2020 postreply 15:20: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