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電影中的大曆史(三)

來源: 千裏 2020-01-29 12:24: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478 bytes)
《紅日》:電影中的大曆史(三)



  張靈甫這時終於確定,陳毅真是要來一口吃掉他了。此時再向上邊來回報告純屬浪費生命,張靈甫不得不咬牙抗命,下令全師分三路向南急速後撤。華野第9、第4縱隊從後追著第74師連續猛攻,但王牌師名不虛傳,陣腳不亂,在空軍掩護下且戰且退,直奔垛莊。此時,華野第1、第8縱隊因路途較遠尚未攻擊到位,第74師一旦搶先撤回垛莊,憑借臨蒙公路機動,與左右友軍聯結,曆史上也就不會發生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了。然而這時出現了兩個事情,終於讓曆史沒有改變。

第一個事情,華野第1縱隊獨立師的臨機決斷,逼迫張靈甫上了孟良崮。葉飛的第1縱隊擔負右翼穿插任務,負責切斷第74師與第25師、第65師之間的聯係,其中包括了搶占孟良崮和垛莊兩個要點。第1縱隊在前一階段作戰中屬西線兵團,當時剛從魯西南趕回來,部隊非常疲勞,需要休整補充,本來粟裕是想讓其擔任全軍預備隊的。但華野幾位首長在考慮戰役部署時,都認為黃百韜的整編第25師要比李天霞的整編第83師戰鬥力強,離第74師又最近,一旦不能將兩部敵人分割,整個戰役就泡湯了,因此需要有攻防兼備能啃硬骨頭的部隊上。後經譚震林提議,陳毅、粟裕同意,決定由第1縱隊執行這個艱巨的任務。

對於全麵籌劃這一戰役的粟裕來說,葉飛縱隊是其在新四軍時期的嫡係主力,戰鬥力是信得過的,雖然疲勞點,但用著放心。當時到野司來受領預備隊任務的第1縱隊副司令員何克希、副政委譚啟龍聞知情況有變,一時都不敢表態。經過陳毅下令,葉飛親自乘馬飛奔20餘裏,到華野司令部受領了任務。返回縱隊後,葉飛命令廖政國1師負責切斷蒙陰方向敵整編第65師與第74師的聯係,自己親率2師、獨立師南下切斷第25師與第74師的聯係。

第1縱隊獨立師不是一般部隊,其前身就是從中原軍區千裏突圍到蘇皖解放區的皮定均麾下之“皮旅”,創造了中原東路突圍的奇跡。該部先是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第13旅,1947年1月改稱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獨立師。由於獨立師13日下午出發後沒有向導,向指定地點集結時晚了幾個小時,導致葉飛率縱隊主力出發延遲。結果到了第二天,第74師也開始後撤,幾乎和葉飛部平行南進。最險的時候第74師走山崗,第1縱隊走山腳,雙方已互相發現。第74師部隊以為下邊是第25師的人,既沒問口令,也沒打槍。葉飛命令部隊全速前進,一刻不停。當時真要是打起來,第1縱隊地形不利,會受到很大損失,完成任務也更加困難。

到了14日拂曉,第1縱隊各部猛插急進,連續搶占堯山、黃鬥頂山、天馬山、蛤蟆崮、黃家峪、界牌等要點,切斷了第74師與第25師、第65師之間的聯係。但是第74師撤退速度很快,已直奔孟良崮而去。一旦讓其越過孟良崮,就靠近了臨蒙公路的平坦地帶,無論是回垛莊還是和第25師靠攏都呈進退自如之勢。粟裕非常焦急,連派3名作戰參謀向葉飛傳令,要其不惜一切代價搶占孟良崮,將第74師堵在孟良崮山腳下。然而葉飛率2師左趕右趕,還是沒能跑過張靈甫,被其先到達了孟良崮。

關鍵時刻,奉命搶占垛莊的獨立師1團在插到孟良崮西側山地時,發現了先前第74師修的那條至汶河南岸的急造軍路,並且看到了第74師大批輜重隊伍正沿這條道路向南急趕。團長王誠漢認為這是第74師的必經之路,不能讓敵人逃跑。遂臨機決斷,改變原定計劃,迅速搶占附近要點285高地,擺開了阻擊陣勢。與此同時,獨立師3團搶占了孟良崮西側要點330高地,進一步切斷了第74師和第25師間的聯係。

這時已是14日中午。張靈甫接到歸路被斷的報告後,意識到情況嚴重,第74師有被困在山穀狹小地域挨打的危險。遂命令先頭51旅組織兵力全力反擊,連續向獨立師1團、3團陣地發起了多次衝擊,整個下午雙方都在激戰。第1縱隊獨立師連續行軍戰鬥30多個小時,堅決拖住了第74師,葉飛在戰後總結中對獨立師的頑強作風給予了高度評價。

影片中張靈甫率第74師回撤時,發現孟良崮東西兩側出現大批華野部隊占領陣地,已不能通過。在觀察了地形後,張靈甫不聽參謀長董耀宗的勸阻,執意改道前進,命全師登上孟良崮,當晚在山上宿營,第二天再南下垛莊。而在真實的曆史上,南下的急造軍路被華野部隊切斷後,確實令張靈甫非常震驚。此時北麵華野第9、第4縱隊正壓過來,東西兩側與友軍的聯係也遭到分割,南麵唯一的退路又被共軍阻斷。第74師2萬多部隊被壓縮在孟良崮旁狹小的山穀中,處境非常危險,必須迅速決斷。

當時第74師的將領中有兩種意見:一種是迅速打通道路突出去;一種是先退上孟良崮穩住陣腳,再伺機集中兵力打出去。張靈甫在此前已令先頭部隊向第1縱隊獨立師1團、3團的陣地發起連續進攻,爭取打通退向垛莊的道路和向黃百韜部靠攏,但一直沒能取得突破。張靈甫考慮到,先前萊蕪戰役已有李仙洲的失敗教訓,若長時間頓兵於狹窄山穀中,無可依托陣地,人員擁擠密集,火力難以發揚,一旦共軍發起猛烈攻擊,第74師首尾不能呼應,無法組織有效反擊,極易遭到速敗。而先頭部隊已實施多次突擊,一直沒能打開道路,也不知道何時才能打開,大部隊卻不能長時間停留在穀底絕地中。

最後,張靈甫采納了後一種意見,全師先退上東側的孟良崮穩住陣腳。既然垛莊基地還在手裏,隻要前方一有突破,大部隊就可翻山而下,龍歸大海。於是,張靈甫命令以58旅占領孟良崮及附近600高地、蘆山、雕窩一線,51旅占領孟良崮以西麵梨溝、馮家莊一線,57旅占領孟良崮以北當陽、孟家峪一線,擺出可進可守的姿態,帶不上山的重武器統統就地銷毀。各部到達指定位置後加強工事,嚴密防範,等待命令。同時仍令51旅猛攻285高地和330高地,力圖打開退回垛莊的道路及打通與黃百韜第25師的聯係。

應該說,張靈甫的上山考慮在當時確是可行的方案。雖然從結果看,他此際就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強行從第1縱隊獨立師陣地打開缺口南撤。攻擊285、330高地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黃昏,第74師總算奪取了285高地,並攻占了330高地一半陣地。獨立師1團改到285高地以南公路兩側繼續實施阻擊,3團與敵在330高地上對峙。如果張靈甫連夜集中兵力再猛烈突擊一次,是極有可能打通道路退回垛莊的。然而,這時候催命鬼來了。

在得知張靈甫退守孟良崮後,從蔣介石、陳誠到顧祝同,都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正好可以第74師為餌,吸住共軍主力,在孟良崮地區與其展開決戰。14日黃昏第74師剛退上孟良崮並向上級報告不久,從湯恩伯到徐州陸軍總部就連續給張靈甫發電報,要求該部在孟良崮至少固守3天,發揮“磨心”的作用,吸住共軍主力,協同周圍友軍來個“中心開花”,聚殲共軍主力於孟良崮下。張靈甫當晚雖有心連夜突圍,黃百韜也表示可以接應,但終究不能違抗校長和國防部的重命,也隻能安心做“磨心”了。至少張靈甫對第74師的戰鬥力還是有自信的,認為共軍一時吃不下它,隻要友軍來得快,是有希望實現“中心開花”的。這樣,他和第74師的唯一生路也被斷送了。

影片中飾演參謀長董耀宗的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老藝術家程之。他從藝50年,曾在《夜店》、《腐蝕》、《我這一輩子》、《雞毛信》、《魔術師的奇遇》、《鐵窗烈火》、《筆中情》、86版《西遊記》等百餘部影視片中飾演過角色,還為《三劍客》、《王子複仇記》、《牛虻》等多部譯製片配過音。42年後,他的兒子程前又在崔永元製片的《電影傳奇》中飾演了董耀宗的角色,向自己的父親致以了敬意。

下麵要說第二個事情,就是魯南還藏著一個華野第6縱隊,斷了第74師的要命後路。當初王必成和第6師在漣水城與第74師結下了血海深仇,一直是念念不忘。這回粟裕命令第6縱隊協同第1縱隊星夜兼程北上搶占垛莊,去打第74師,可把王必成和6縱官兵們樂壞了。接到命令後,王必成立即收攏部隊從隱蔽地費縣銅石鎮出發,翻山越嶺,徒涉河流,硬是兩晝夜跑了200裏山路,終於在14日黃昏趕到了垛莊。有賴第1縱隊獨立師的臨機奮戰,為第6縱隊爭取了半天寶貴時間,沒有讓第74師搶先退至垛莊。半夜時,第6縱隊突然發起攻擊,一舉殲滅了垛莊守敵第74師輜重團6個連大部,攻占垛莊,繳獲了囤積於此的大量彈藥和軍用物資。堅決把張靈甫和第74師裝進了棺材,王必成和6縱官兵們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打到15日拂曉,王建安的第8縱隊也攻占萬泉山,切斷了第74師和第83師的聯係。至此華野5個縱隊打通了聯係,最後合攏了包圍圈,將第74師合圍於孟良崮山區狹小地域內,並對其左右兩翼的第25師、第65師、第83師形成了阻擊防線。與此同時,外圍組援的第2、3、7、10縱隊亦各自展開,分別吸引、阻擊國民黨軍第83師、第11師、第7軍、第48師、第5軍等部。魯南軍區部隊也進迫臨沂,威脅國民黨軍後方。一場驚心動魄的決戰來臨了。

影片中當野司下達奔襲垛莊的命令時,沈振新正在和高博飾演的丁政委下圍棋,這個情節很有意思。在真實的曆史上,因為軍長陳毅的帶動,新四軍中下圍棋的風氣很盛,不少指戰員都能來幾手。像鄧子恢、張雲逸、葉飛、方毅、陶勇、梅嘉生、張勁夫、夏征農、汪道涵、胡立教、金明等中高級幹部,都是棋迷。《紅日》的作者吳強當時是新四軍第6縱隊宣傳部長,也愛下圍棋,所以後來在小說中塑造出了這個情節。值得一提的是,建國後陳毅擔任了外交部長,在中日還沒有建交時就以圍棋為紐帶,大力促進了兩國的民間交流。陳毅當時的忘年棋友中,還有日後的一代棋聖聶衛平。1963年,日本棋院為了感謝陳毅對中日圍棋交流的貢獻,特別授予他“名譽七段”稱號。陳毅逝世後,中日兩國實現了邦交正常化,日本棋院又追授給他“名譽八段”稱號,成為了一段曆史佳話。

孟良崮屬蒙山山係,位於蒙陰東南60公裏的蘆山山區,其主峰海拔575.2米,麵積隻有1.5平方公裏。相傳北宋將領孟良曾駐紮於此,因而得名。在孟良崮周圍,還分布著萬泉山、蘆山、雕窩等山峰,山區東西寬40~50公裏,南北縱深30~40公裏。這一帶清一色都是石頭山,群峰聳立,怪石嶙峋,人煙稀少。孟良崮山勢陡峭,多懸崖峭壁,山上草木稀疏,水源隻有一處泉眼和一個池塘。就軍隊進行防禦來說,山峰陡峭雖然有利,但在石頭山上無法構築工事,隻能用石塊堆砌成簡易火力點,更重要的是水源太少,幾萬人難以久守。張靈甫命令部隊沿孟良崮前沿的285高地一線至雕窩、蘆山、520、540、600等高地形成環形防禦,以孟良崮主峰為核心陣地,憑險固守。他也知道,現在是生死懸於一線,就看自己的部隊能挺多久,左右友軍的救援速度有多快了。

陳毅和粟裕此時也並不輕鬆,本來他們的計劃是第1縱隊先敵搶占孟良崮,然後協同其他各縱隊將第74師壓在孟良崮以北的山穀裏加以分割圍攻。盡管第74師戰鬥力強勁,但其處於沒有防禦陣地的運動之中,又因地形關係難以展開兵力和發揚火力,華野部隊居高臨下地打,極有可能在14日當天即可將其殲滅。如今張靈甫搶先退上了孟良崮,雖然已將其圍住,但周圍正有國民黨軍十多個師向孟良崮圍攏過來,最近的隻有幾公裏路程,華野外圍阻援縱隊已全部和敵人交上了火,情況已變得非常緊急。這是一場雙方70多萬人參加的大會戰,決定著華野主力的生死存亡,也決定了整個華東戰場的命運。陳毅當即提出了“殲滅74師,活捉張靈甫”的戰鬥號召,要求部隊發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孟良崮。粟裕也帶著指揮所一直進到了孟良崮北側艾山腳下一個山洞裏,直接觀察戰場和指揮戰鬥。陳、粟決心於15日淩晨3時發起總攻,力爭當日上午結束戰鬥。

與此同時,在南京的蔣介石亦如坐針氈。現在按他的預想在孟良崮山區與華野展開了決戰,這是一喜;然而各路進剿軍能否同心效命,全殲共軍,而不是賠掉他的王牌第74師,這是一憂。蔣介石發下嚴令,要求顧祝同、湯恩伯、歐震、李天霞、胡璉、黃百韜、張淦等將領必須督促部隊從速向張靈甫靠攏,合擊共軍,否則要按職問罪。並派空軍從徐州和濟南方向出動,空中支援第74師作戰並空投食品和彈藥。同時命令湯恩伯親自赴前線就近指揮,協調各路部隊。湯恩伯此人在打仗上有自己的一套,但在政治上也是一個欺上瞞下之輩。他乘車出臨沂不遠,便得知垛莊已失守,前方就是共軍,遂將前線指揮權交給了第一兵團副司令李延年,自己掉頭打道回府。

5月15日淩晨3時,華野部隊向孟良崮發起了總攻。5個縱隊全部發起攻擊:第1縱隊在西側,第4縱隊在西北側,第9縱隊在東北側,第8縱隊在東南側,第6縱隊在西南側和南側,四麵合擊密不透風。這5個縱隊可謂是華野的精華,都是最能打的縱隊,全都拉上來,確實太看重第74師了。華野官兵們高喊著“攻上孟良崮,活捉張靈甫”的口號,向孟良崮守敵各陣地發起勇猛衝擊。然而,第74師名不虛傳,戰鬥力確實強大。其火力配置合理,戰術動作熟練,預備隊增援及時,反衝擊速度很快,與華野部隊在各山頭陣地反複爭奪,一次次把衝上來的華野部隊壓了下去。雙方來回拉鋸,短兵相接,刺刀見紅,將孟良崮各山頭打成了一座座血丘。

對於這場攻堅戰,《第三野戰軍戰史》中記載道:“戰況激烈程度,為解放戰爭以來所少見。”時任華野第9縱隊25師73團團長的孫同盛也非常感慨:“我團打過的蔣軍,其戰鬥力沒有超過74師的,比整編第11師、第5軍都強,不愧為蔣介石的‘禦林軍’。”當時第9縱隊一梯隊團傷亡較大,司令員許世友就命令將機關人員補入戰鬥部隊,投入一切可以投入的力量堅決攻擊。許世友在電話中還放了狠話:“你們師長當團長,團長當營長,營長當連長,帶頭衝!”

這次孟良崮之戰,也讓張靈甫見識了華野的炮火威力。粟裕命令將特種兵縱隊和各縱隊的榴彈炮、山炮等重炮集中起來,向第74師占據的山頭猛烈轟擊,勢如排山倒海。第74師的陣地在華野部隊的連續猛攻下遭到逐步壓縮,漸次蝟集到了東西向不過數平方公裏的狹小山頭地域內,人員密集,一顆炮彈就會造成較多傷亡。而且山上全是石頭,炸開的碎石四濺,更加大了傷亡,真是苦不堪言。張靈甫在先前的戰鬥中沒有和華野炮兵如此正麵遭遇過,未曾感受到華野部隊已大大提升了的戰鬥力。這回終於知道了,可惜再沒有他翻本的機會了。

眼看華野各攻擊部隊越逼越近,張靈甫真急了,連續向湯恩伯呼叫增援。實際上湯恩伯並非不賣力督促各路援軍來救張靈甫。15日一大早開始,他就接連電令黃百韜、李天霞、張淦等部迅速前進,為第74師解圍。當時張靈甫自己也還有點信心,對部下說:“湯司令指揮不動桂係部隊,指揮其他中央軍嫡係部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確實,湯司令想指揮桂係部隊是很難。張淦是白崇禧的愛將,麵對湯恩伯的緊急電令,一勁推說遭到共軍(側後牽製第7軍和第48師的華野第7縱隊)強大火力攻擊,損失較大,正惡戰膠著,當天抽不出兵力向孟良崮靠攏。令張靈甫想不到的是,中央軍嫡係部隊同樣不靠譜。

李天霞是個什麽樣的人大家都清楚,早在張靈甫部在汶河沿岸遇阻,他就打定主意要跑。14日淩晨,李天霞便不顧友軍安危命令第83師各部突然後撤了15至20公裏,把本應該由他保護的第74師後方基地垛莊給晾了,這才給了華野6縱以可乘之機。等到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圍,李天霞不但不向前靠攏救援,反而上欺下瞞,指揮部隊在包圍圈外圍兜圈子,甚至越跑越遠。他倒是有理:“張飛(指張靈甫)不是頂有辦法的嗎?我李天霞平生不主張打硬仗,以少勝眾是為上策。”這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當時華野第8縱隊在阻援時對第83師進行了襲擾,李天霞就借口遭到了共軍重兵攻擊,正奮力阻擊,以此來搪塞湯恩伯的查問。

黃百韜的第25師離孟良崮最近,隻有5公裏,第74師又暫歸他的第4縱隊指揮,黃百韜也不算是個打滑頭仗的人,按理他應該是賣力的。然而開始時黃百韜卻保存實力,隻派了1個旅前去解圍,主力則隱蔽未動。張靈甫向他喊話時,黃百韜竟然還引用曾國藩的話教育張靈甫要“先求穩當,次求變化”。等張靈甫急了,黃百韜就讓部隊向孟良崮打出一陣炮彈作為應付。就這樣,因為第25師出動的兵力不足,難以撼動華野部隊西南側的防線。國民黨軍隊中“勝則爭功,敗不相援”的一幕又出現在了孟良崮戰場上,真是叫張靈甫和他的蔣校長情何以堪!

打到15日下午,麵對蔣介石親自對第25師下的嚴令,再加上部下提醒,黃百韜終於又增加了1個旅前去解圍。當時葉飛第1縱隊方向的戰鬥空前激烈,一個連級陣地每日都要落下上千發炮彈,指戰員們在被烈火洗過的陣地上與解圍之敵浴血拚殺。這樣打下來,葉飛既要集中兵力參加攻擊孟良崮,又要擋住外圍前來救援的整編第25師、第65師,兵力使用上實在是捉襟見肘。在長達60公裏的對外正麵上,隻有1師指揮的4個團進行阻援,可謂壓力山大。黃百韜經過加強攻勢後,督促部隊反複爭奪連續突破覆浮山、蛤蟆崮、界牌等陣地,向前推進了5公裏,與第74師隻隔一座天馬山了。

此時1師師長廖政國已用上了所有的預備隊,手裏隻剩下幾個警衛員了。眼看著國民黨軍已爬上了天馬山半山腰,急得他心如火焚。就在這時,廖政國發現有一支部隊正沿山溝向孟良崮方向前進,立即將他們攔住詢問。原來這是友鄰第4縱隊10師28團的1個營,奉命跑步前進去攻擊孟良崮。廖政國也不管不顧了,說自己這邊情況緊急,要求該營聽他指揮阻擊敵人。對方的營長考慮了一下,決定為了整體利益執行廖政國的命令。虧了這個營上去,在最後關頭又將國民黨軍趕下山去,令黃百韜功敗垂成。解放軍的優良作風,在關鍵時刻得到了充分體現。打到黃昏,黃百韜不敢夜戰,以受到共軍萬餘增援部隊壓迫為借口,將部隊撤了回去。

15日當天,陳毅、粟裕接連指揮發動了三波強大總攻,都被第74師頑強擋住了,不要說上午解決戰鬥,打了一天也隻攻占了孟良崮外圍陣地。麵對四周國民黨軍越逼越近,如果不能及時攻下孟良崮,那幾十萬華野將士的命運是不堪設想的。陳毅和粟裕商量後,橫下了一條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把第74師吃下去。鑒於當日攻擊中各縱隊間協同不夠,各自為戰的問題,決定由葉飛統一指揮第1、4、6、9縱隊,總攻孟良崮。再次總攻時間定於16日1時。

第74師也打得快山窮水盡了。當天在華野部隊的連續猛攻下,該師傷亡嚴重,外圍陣地全部丟失,被壓縮在東西3公裏、南北2公裏的幾個山頭上,人馬輜重皆密集擁擠在山頭、山穀中,麵對解放軍炮火覆蓋無所遁逃。更要命的是,因連續多日天氣幹旱,驕陽如火,山上的泉眼幹涸了,唯一的池塘也落到了華野部隊手中。張靈甫組織力量反擊了20餘次,也沒能奪回池塘。第74師官兵焦渴難耐,隻得殺馬飲血,甚至喝自己的尿,即使是女政訓隊員亦無法幸免……由於沒有水,需要注水降溫的馬克沁等重機槍也打不響了,導致阻擊火力大為減弱。山上的糧食吃光了,彈藥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因為雙方陣地已呈犬牙交錯之勢,國民黨空軍轟炸助戰的效果很差,而且連續空投的物資大部分落到了華野部隊的陣地上。張靈甫曾嚐試著組織部隊向南和西南方向突圍,但都被華野第1、第6縱隊擋了回來,致使戰力越加衰竭。

影片中張靈甫命令集中炮火轟擊540高地掩護部隊突圍,還猛的一拳砸到了桌子上,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實際上,那個時候第74師已隻剩部分迫擊炮等輕型火炮,炮彈也嚴重不足,根本打不出影片中的那種威勢了。到了這個時候,張靈甫的心也涼了,對部下表示:“看來我們又上了友軍的當了!”黃百韜來電詢問情況,張靈甫如此回答道:“大勢已去,幹到最後為止,希望各方麵的援兵能提前來最好,晚了就來不及了。”

16日淩晨1時,華野5個縱隊發起了第四次總攻。華野的猛烈炮火打到各高地上,但見四處硝煙蔽空,亂石橫飛,令人膽戰心驚。第74師傷亡慘重,傷員、非戰鬥人員、騾馬、輜重撒得漫山遍野,已呈整體混亂之勢。究是如此,第74師的抵抗仍非常頑強,與華野部隊反複爭奪著每一個陣地。外圍前來救援的各路國民黨軍也在蔣介石、顧祝同、湯恩伯的再三催促下,向孟良崮艱難推進,與華野阻援部隊激烈交戰。陳毅、粟裕高度關注戰局,每隔5分鍾就打電話向各縱隊詢問一次。粟裕還直接把電話打到了團一級,直接查問一線的戰鬥進展情況。陳毅則向部隊放了狠話:“你們打掉一千,我給你們補一千;打掉兩千,我給你們補兩千。誰打下孟良崮,誰就是英雄!”

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搏鬥一直打到了16日黃昏,彈盡援絕,饑渴疲憊,第74師縱是鐵打的部隊也終於垮掉了,最後全師盡墨。張靈甫和副師長蔡仁傑、58旅旅長盧醒在600高地靠近山頂的岩洞指揮部中死於非命,51旅旅長陳傳鈞、57旅旅長陳噓雲、參謀長魏振鉞、副參謀長李運良等將官被俘。

戰鬥剛剛結束,孟良崮地區即電閃雷鳴,大雨、冰雹傾盆而下。第74師盼了多日的雨水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時候來了。大批被俘的第74師官兵真是欲哭無淚,此乃天要其亡呀!按照粟裕原來的計劃,在殲滅第74師後,還要乘勝擴張戰果,再打掉第25師或第83師。然而孟良崮一戰打得部隊實在太疲勞了,又沒有預備隊,加上東、西、南數路敵軍正全力向孟良崮方向圍過來,隊形密集不好分割。陳毅、粟裕遂決定不再戀戰,指揮各縱隊連夜脫離戰場,後撤到坦埠、馬牧池以北地區進行休整。等周圍國民黨軍終於推進到孟良崮後,戰場已被大雨洗刷幹淨,而整編第74則灰飛煙滅了。顧祝同等人震駭非常,隻得令各路人馬全部轉入防禦態勢。戰後,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被蔣介石撤職,黃百韜、李天霞也都受到了處分。張靈甫則被大肆褒揚。後來國民黨敗退到了台灣,還將張靈甫入祀了台北圓山忠烈祠。

解放軍軍史記載,在孟良崮戰役中,華野全殲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及整編第83師1個團,殲滅整編第25、65、83、48、11師一部,其中斃傷13000人,俘虜19676人,合計殲滅32676人;繳獲山野炮28門、步兵炮和戰防炮14門、輕重迫擊炮235門、輕重機槍987挺、長短槍9828支、火箭筒43具,以及大量彈藥、物資。同時華野部隊陣亡2043人,負傷9300人,加上其他減員,共計減員12189人。

另據國民黨《第一兵團蒙陰東南地區戰役戰鬥詳報》記載,此役“亡軍官1717員、兵11253名,傷官1392員、兵7479名,失蹤官167員、兵3315名”。這裏需要指出的是,華野殲滅的32676人明確包括了前來孟良崮解圍的國軍其他部隊人員,而不是單指第74師。根據國軍資料,第74師進入華東作戰9個月,減員在1萬人左右,但僅補充了3000餘人。孟良崮戰役前,又有榴彈炮營、留守處等單位離隊未參戰。因此,在孟良崮覆滅的第74師應在24000-25000人左右(其中又有少量在戰役中漏網)。如果按戰役俘虜的90%為第74師人員,約17700人。以第74師參戰數減掉被俘數,不可恢複損失約在6000-7000人之間。如華野部隊的減員也按類似方法計算,則雙方的戰鬥傷亡相差不多,從一個側麵也可略見兩軍的戰鬥力。

1952年,當地政府在孟良崮山腳下建立了一座烈士陵園,收集安埋了在這次戰役中犧牲的2859名烈士。截止到現在,烈士陵園共查到了2700餘名烈士的姓名。粟裕大將逝世後,也將一部分骨灰撒放在了烈士陵園裏。影片中的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在當年可謂是膾炙人口,創作者呂其明、楊庶正、肖培珩等人正是在烈士陵園裏找到了靈感,你一句我一句地搭出了歌詞。歌曲完成後,又找了上海歌劇院歌唱演員任桂珍來演唱,在影片公映後立即紅遍了全國。2007年10月24日,中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嫦娥一號”,衛星上搭載了31首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名列之首,響徹太空。

在孟良崮戰役中被俘的萬餘名第74師官兵,後來有很多人加入了華野部隊。因為其優良的軍事素質,在日後的戰鬥中也多有出色的表現。

這裏有一個重要問題,張靈甫是怎麽死的。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著名的曆史羅生門,至今尚未有定論。戰史上通常有三種說法:一是被華野部隊擊斃;二是被華野部隊俘虜後遭幹部泄憤槍殺;三是命令下屬向他開槍自殺。其間的各方敘述資料頗多,讀者可自行檢索閱讀。筆者經過反複比較後,較傾向於第三種說法,因為其證據鏈形成相對最為可靠。

這一仗打下來後,陳毅如釋重負,感歎道:“嗨呀,這三晝夜總算是熬過來了!”“以後我兒子長大了,不能讓他帶兵打仗,這不是人幹的!”

膽魄驚人的孟良崮戰役,更成為了粟裕大兵團作戰指揮的經典力作。在當時的中共高級將領中,敢打這樣一仗的,粟裕是第一人。能成為共和國第一大將,是那麽容易的嗎!

影片在華野部隊攻占孟良崮後的歡呼雀躍中結束了,本文也該結束了。最後,用陳老總在戰後寫就的《孟良崮戰役》一詩來作為結尾吧:

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師無地逃。
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
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
喜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所有跟帖: 

有本小說,叫“逐鹿中原”,軍長好像叫“靳軍”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3:36:12

下麵說錯了,這個小說才是講六縱的,從打襄樊開始。話說那時侯的部隊已經很有訓練水平了不是老土。有個情節,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212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8:08:57

對不起沒仔細看,這個是中野的六縱,司令也姓王。。。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8:10:15

“陳毅下令,葉飛親自乘馬飛奔20餘裏,到華野司令部受領了任務。“主帥才做得了主!葉飛乃陳帥手下一員悍將,是菲律賓人。哈哈哈 -tomcat801- 給 tomcat801 發送悄悄話 (687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5:07:25

鬧武毒鬧的,今天才把這個故事的一二和三看完。好文! -tomcat801- 給 tomcat80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5:10:58

驢頭不對馬嘴。。。《紅日》講得是華野王必成六縱的故事 -天堂之令- 給 天堂之令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5:29:22

這種網絡文學看看就算了,但跟著用詞諸如 “王必成和6縱官兵們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等等,就是中毒了,嗬嗬。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5:44:49

沈丁軍才2萬人,軍長沈振新,副軍長梁波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141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6:40:31

準確地說,華野6縱12日下午四點接受命令,15日晨三點對垛莊發起攻擊。急行軍240裏。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9:42:43

準確地說,還有搶占鳳凰山這一段故事,就是電影南征北戰裏頭講的。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0:39:13

六縱16師搶占黃崖山阻隔黃百韜的二十五師。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35:27

六縱18師攻垛莊,17師搶占大望山阻擊李天霞83師。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42:27

6縱特務團首先攻入張靈甫的指揮所。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50:33

請問一下,你是靠記憶寫出來的,還是需要查一下,如果單靠記憶,真的佩服! -通州河- 給 通州河 發送悄悄話 通州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58:19

剛看過原24軍軍史。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16:57:43

王必成司令,江渭清政委,皮定均副司令。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57:48

羅生門的還有華野特縱的大炮哪兒來的?以前一直說運輸大隊長蔣介石送的 共軍沒有繳獲過大批重裝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563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02:20:54

張俘虜後遭最先衝入的六縱特務團泄憤槍殺。華野戰後總結和江渭清回憶相互印證。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89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05:48:57

老父親當年是三野一縱葉飛的手下,和我講過一點孟良崮戰役 -FL_MSD- 給 FL_MSD 發送悄悄話 FL_MS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12:00:14

亂軍之中取張匪靈甫首級 -每天一講- 給 每天一講 發送悄悄話 每天一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18:03: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