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後來被殺的原因,並沒有涉及。

來源: 蕭嵐 2019-12-15 11:22:0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93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蕭嵐 ] 在 2019-12-16 18:22:3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央的電文隻回複了南京市委和上海市委的請示,不許外國記者在中國拍發新聞電訊稿。下麵最後的原始資料,有詳細電文。有曆史學博士以此做專門論文。

 

但饒後來被殺,仍不知原因和罪狀。因為繼續寄信聯係發稿被殺?

======================


史料解讀的技藝
——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為例


[受現場影響,原討論內容較為分散,因此本篇整理稿以主持人介紹-主講人解讀-提問-回答的形式整理,順序略有調換,內容不變,敬請諒解。]


主講人:徐進(華東師範大學)
主持人:劉詩古(香港中文大學)
整理:黎心竹(南京大學)
時間:2016年9月10日周六19:30-21:00

主持人介紹

劉詩古(香港中文大學):徐進(博士),現為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目前研究興趣集中在中國現當代政治史、社會史。2009年從華東師範大學獲得曆史學博士學位,師從楊奎鬆教授。先後在《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開放時代》發表論文數十篇,並很快將有專著出版。近期有一篇關於徐進兄的筆談,通過筆談大家對徐進兄可以有個基本的了解。

主講人解讀

徐進(華東師範大學):今天的史料解讀課其實是在劉詩古兄的推動下開始的,一直以來,當代史研究中都有一個問題——對史料的處理還太過平麵。我指的平麵就是說大家在用這個史料寫文章或做分析的時候,讀法很粗糙,往往隻是根據文章的字麵意思,不做細讀,也不會深挖。

那麽,大家今天就通過閱讀《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第1則前4篇史料,首先明白怎樣才是深入的分析史料;其次,明白如何把史料當做線索來找到研究的問題。我主要偏重於研究中國共產黨的鄉村,尤其是建國以後鄉村的糧食問題,這個史料對我而言也是陌生的,那麽我們今天晚上的史料課要做的就是閱讀一個陌生的史料。對於一個新材料,我們如何開始分析和尋找有意義的學術問題(劉詩古總結)。

大家閱讀了前四則史料,我們會提出一些問題。首先我們應該就文獻本身,先來理解每一句史料的意思,再去探討,我們可以深挖哪些問題。比如楊芳同學說的,“上海市委、南京市委和潘漢年等就外國記者新聞報道問題上報中共中央。中央同意南京市委和潘漢年的請示(不允許外國記者的報道活動)。就中央回複上海市委的請示可看出中央的態度強硬些,無論是誰都要停止拍發新聞;在時間上,上海市委發的請示是8月24日,後兩則則是9月30日,中共中央在10月3日批複。可見,對國外記者的限製越來越嚴。是否與10月1日新中國宣布成立有關呢。”這些都屬於字麵上的問題,所以,我們提出的問題應該先就字麵含義進行理解。

再比如,我想到的幾個問題,第一,後幾則基本都在講的“新聞優待”,那所謂的“新聞優待”是什麽意思?第二,南京和上海市委處理國際新聞電的問題,他們具體的禁止的時間和舉措,兩地好像也有差異?第三,為什麽到1949年,按照這個史料,是什麽事或什麽原因促使上海市委8月24日停止國際新聞電優待?這些當然都是比較基礎的問題。

那在這些基礎上,楊芳還提到了一個更深入的問題,為什麽上海8月24日的請示為什麽中央一直到10月3日才予以回複?

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好,但我們必須先從文本本身的意思開始。

同樣是從文本來推演,我們可以總結出兩種推演方式:其一,字麵-理解-提取方向各異的線索-時間,層層遞進的分析方式,可能會有多條線索,不一定要拘泥於你最開始想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從史料中發現線索,找到研究對象;其二,字麵-解讀(帶入時間)-線索提取,這是交錯的分析方式。

【方式一】

第一,新聞優待的問題,優待是指什麽?一個優待是價格的問題,另一個優待是排序問題。那我們現在提出的新聞優待問題是我們對文本字麵意思的理解,也就是說要弄懂每一個詞的含義。

第二,我們來看一下南京和上海的差異,解讀史料要注意到差異。我原來的理解是,南京上海都能發,但因為南京已經先停了,所以他們從南京請示能不能去上海發,但是根據詩古兄的信息,隻有一個上海國際電台,南京連了線,那麽根據這個信息就可以理解史料中的一句話,第三頁附二“彼等是否仍可進行采訪及自寧寄稿至滬拍發”,這一句有兩種理解:南京不允許了,所以他們去上海,我們僅就這個文本可以這麽理解;那根據詩古兄的信息,我們在理解是又多了一層意思,就是說,並不是南京不能發了,而是南京能發,但所有的電報都要到上海去發,這裏麵,包括連線的問題,都還要再考察,可以看到,從這個問題裏,其實我們找到了一個研究的線索,這條線索也許能和文本字麵的意思——停發新聞電、新聞優待聯係起來,也許能獨立成為一個新的研究問題,這也就是所謂的找線索。

(蔣淵:1949年,4月23日,從國際電台南京支台電路上傳來了南京解放的喜訊。廣大職工奔走相告,整個報房直至全台都沸騰起來了。廣大職工紛紛提出,推派代表與行政當局談判,要求發放應變費。[中共上海市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主編;上海郵電工運史料征集小組編,上海電信係統職工運動史料第二輯1945.9-1949.5,,1987.02,第116頁])蔣淵的資料很好。

第三,時間性的問題,我們把問題集中在8月24日的請示為什麽到10月3日才回複。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是因為這段時間比較忙所以回複慢,但我們要根據其他史料來判斷這一段時間是長了還是短了,(王立樁:這為什麽會成為一個問題?)如果問題不成立,那當然可以被推翻。但根據我看到的史料,這段時間確實很長,這個問題是可以成立的。(黎心竹:7月31日,上海已經先提出取消發新聞電優待的請求,8月1日周恩來批示,時間很短。史料:《對上海市委關於外國記者發電優待問題電報的批語》,《建國以來的周恩來文稿》,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213頁。)黎的信息提示兩點,第一點常規回複會很快,周馬上回電可證。因此一個月的回複時間是因中央有所考慮,不是一個常規的回電時間。(劉詩古:周的回複是很有意思的,他提到了要考慮國際公約,說明他們考慮的還不是很清楚。)

時間的問題上,還可以進一步深究。8月24日出現新聞電,字麵上的意思是對中國做了歪曲報道,但是如果我們放到時間性上考慮,如果我們把事件納入到時間的脈絡去考察,其實新聞電問題的最早提出不是在8月24日,4月30日前後,南京就已經開始出現這樣的問題。(黎心竹:“我們認為南京、上海兩處暫時均不要停止外國記者發新聞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第493頁。],材料的時間是4月30日,這時南京已經出現擅自停發新聞電的情況了。)因此,時間性的考察對解讀史料而言非常重要,通過這樣我們可能就更能理解停發新聞電和外交問題之間的關聯。

【方式二】

再反過來推,即使我們盯著文本,可能也能找到線索,第一篇資料“請上海市軍管會即日通令與我尚無外交關係之各外國在滬記者與各該外國的通訊社之中國記者”,“以待其所屬國家與我建立外交關係後處理他們的問題時之依據”。如果稍微細心點,把時間帶入進行解讀,這則文件內容看起來常見,但其實提示給我們的信息是10月3日這個時段,中共可能在考慮什麽人能承認他們,什麽人能建立外交關係。

再考慮到當時的背景信息,49年以後,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沒走,還在中國,中國在6月發表了《人民民主專政》,開始講一邊倒,但中國和美國這個時候還是一直在談,關於這些背景資料,我們可以參考牛軍老師等人的研究。這裏有一個小小的信息能夠支持我的推斷,10月3日時候,中蘇建交了,10月3日中蘇建交也是這則批示發出的時間。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再做一個簡單的推斷,49年10月、8月前後,中共在考慮建立外交關係的問題和停發新聞電這個事件有沒有關聯?是否是因為這個關聯導致了回複的延遲?如果我們注意到這可能有關聯,那就為我們解讀這個時間差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線索。

劉詩古:我個人覺得很有意思,對待一份材料就要這樣認真去解讀。概括徐進兄總結,史料解讀:1、史料的時間性,在“曆史”的脈絡中去理解;2、去理解史料中任何你不理解的字,以及盡可能搜集到的外圍文獻,幫助我們去理解一則單一的史料;3、關注史料中反常的現象或邏輯,從這些細小的地方入手,像偵探一樣去發現曆史。我想這些方法或原則,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感覺,但是在真正的研究中,大家還是太輕易放過了一則史料,沒有去深入解讀和分析,就錯過了。於是造就了非常多流於敘事的簡單表述,而沒有去把握曆史的複雜性和其緊張感。我覺得徐老師一直強調的史料解讀,對我們大家做當代史的研究是有意義的。比照古代史的研究,因為史料相對稀缺,一個字都要認真的反複解讀和討論。當代史這一方麵顯然遠遠不夠,拿到資料就寫個故事,結果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講了一個同樣的東西,還不跟別人討論。徐進兄今天這個解讀,都是提醒大家碰到任何的材料都要有這樣的習慣,去理解和把握。一個陌生的史料,也要想到這些問題,形成一種學術本能。

徐進:再提到講故事的問題,在我看來,應該首先注重優先史料分析,然後才是講故事。

劉詩古:深入解讀和講故事不衝突,反而應該很好的結合起來。我們要寫好的論文,有深度的研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閱讀大量的原始資料,更要大量閱讀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解史料是第一個重要基礎,在理解史料的基礎上才能講出有意義的故事。

李坤睿:當然講故事的前提是對曆史的脈絡和複雜性有很好的把握。掌握不夠深入的話,還是不宜模仿西村學派的大牛講故事。

徐進:我們一定要以今天的標準來審視自己的文章,史料分析的深入程度決定了我們的文章有多大的價值。今天我所列的資料是黎心竹同學所查,這方麵的研究權優先歸於她。大家注意這裏受到的啟發,一定在研究中注明。

問題一:中國國際新聞電的曆史

郭誌東:我感興趣的是,國民黨時期如何進行新聞管製,尤其是涉外新聞管製。中共建國後,是延續了既有政策,還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改弦更張。

劉詩古:原國民政府交通部上海電信局是國內重要通信樞紐局,主要經營國內電報、長途電話和在租界外的市內電話等電信業務,有員工2382人。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軍管會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簽發接財字第578號命令,對原國民政府交通部上海電信局實行軍事接管。[《上海電信史》編委會編:《上海電信簡史1871-2010》,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3頁。]

問題二:張國興、繞引之的問題

劉詩古:張國興、饒引之是美國通訊社的中國工作人員。

徐進:張國興的材料有很多,所以光這篇材料,就可以做一篇論文出來。

劉詩古:但是奇怪的是,從公開資料來看,饒引之的資料是非常少的,與張國興的資料數形成對比。

常利兵:還有記者身份的問題。

劉詩古:現在出來的兩個通訊社都是美國的,合眾社和美聯社[UPI(United PressInter national)(美國)合眾國際社,美國曆史上著名的商業通訊社。由著名報人斯克裏普斯創立於1902年。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發展勢頭強勁。1958年,與赫斯特創辦的國際社會並組成了合眾國際社。

美國第二大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外文簡稱UPI。1958年5月由合眾社與國際新聞社合並而成。總社在華盛頓。合眾社創辦於1907年,國際新聞社成立於190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社均發展成為國際性通訊社。兩社合並後,受斯克裏普斯-霍華德報業集團控製。70年代以後,由於管理不善,經濟上長期虧損,所有權幾度易主。1982年6月,該社轉歸新聞傳播公司。1985年5月申請破產,11月出售給墨西哥報業主M.V.拉納。1987年全社有記者、編輯1200人,其中在國外200人。用英文、西班牙文發稿。全世界有訂戶約5000家。1988年2月該社被世界新聞電信集團公司接管。1991年8月再度申請破產,並大量削減雇員和關閉部分分社。1992年6月被設在倫敦的中東廣播中心公司買下。

徐進:張饒是左傾還是?

劉詩古:所以我們現在要回到這兩個人來考慮,他們要求發電,到最後沒讓他們發,合眾社原來和毛、和中央關係都是很好的。

李坤睿:史料“一九四九年時局急轉直下,共軍已逼近南京,國民政府當局不準合眾社發稿,國興仍繼續報道戰情。解放後不能工作,他負責遣散員工,員工要求每人補償三年遣散費,他從中斡旋,飽受批評,被指為美帝走狗。幸得有關方麵出麵調解,每人得六個月遣散費,國興與紐約合眾總社商量匯款得以解決。不久,國興與宏孝一家申請來香港,當時申請出境約需時兩個月及兩名鋪保,共產黨政府對他知之甚詳,隻三天便給予出境路條。當時內部消息傳說:張國興一篇文章,逼令蔣介石下野。負責簽發路條的是—位老紅軍,參加過二萬五千裏長征,他給張國興說:我讀過你的文章,非常佩服,以為你是—位長者,誰知竟這麽年輕,你對國家是有過貢獻的。”[賀寶善:《思齊閣憶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第148頁]

徐進:張國興什麽時候出境的?

李坤睿:兩個信息:(1)張12月到達香港。(2)張的報道不受國民黨歡迎。所以有可能是共產黨潛在的統戰對象。

問題三:新聞電優待與禁止發電問題

劉詩古:新聞電優待和禁止發電,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李坤睿:在附件一裏麵,上海市委詢問的是是否能優待發電的問題,那優待問題是怎麽發展到是否允許發電問題?

崔龍浩:周年譜8月1號還在討論發電優待問題,為什麽8月24日上海市委好像已經禁止外籍記者發電了?

問題四:史料研讀的“反”問題

謝敏:時間脈絡的問題,史料牽引的問題,反常和反邏輯的問題目,確實是當代史及非當代史都會遇到的問題。真的很受用。

黃文治:反邏輯這個詞本身非常不符合邏輯,其實講的意思,無非就是挑戰史料所要呈現給你邏輯。

王才友:反常識。(得到讚同)

劉詩古:常識是什麽?或許大家還不太理解。

王才友:常識是目前既有的認識,我們思考肯定是盡量反常識,但有些常識可能是無法反的,也許就應該放棄或換角度思考了。

徐進:別人已經有好的研究了,有時就不好反。

劉詩古:黃老師講的,是史料有一個自身的結構,如意識形態及利益關係,我們要去破掉這層原有的史料結構。

問題五:什麽樣的研究才是好的研究

石再一:我是有個問題想請教各位老師和同學,怎樣的研究才能談得上好的研究?

徐進:好的論文應該是有發現,對史料也有深入的解讀。

劉詩古:雖然不同的人對好的論文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些準則或元素是公認的。現在不好的趨勢是,不看別人的研究,或者不認真看。

問題六:問題意識是什麽?

楊荷:所謂的問題意識到底是什麽?

徐進:要注意現在,我們的問題意識往往是強加過來的,接著切割史料信息,不是從史料中衍生,因此存在很多問題。



討論的原始材料



中共中央關於通令與我尚無外交關係國家的記者停止以記者身份活動給華東局的批複
(一九四九年十月三日)


華東局、上海市委、南京市委:
(一)滬市委未敬電、寧市委申陷電、漢年申陷電均悉。
(二)請上海市軍管會即日通令與我尚無外交關係之各外國在滬記者與各該外國的通訊社之中國記者,自即日起一律停止以記者身份活動,包括停止拍發新聞電。
(三)對於各外國記者的政治態度,請作詳細調查,以待其所屬國家與我建立外交關係後處理他們的問題時之依據。
(四)同意南京市委申陷電對張國興、饒引之的各項辦法。

中央
酉江



上海市委關於國際新聞電問題的請示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中央:
關於國際新聞電問題,按一九三八年《開羅公約》,新聞電舉辦與否,乃各國之自由。將來如舉辦此業務,則電費在歐洲係統為私人電之一半,在其他各地,則有兩國間雙邊協定,不得超過一半。中國過去與各國訂有不同之協定,百分之十二至二十之間。收報人付費辦法:一國隨時表示不同意,相互間即應廢止。根據以上情況,我們擬由滬國際電台宣布,國民黨時期所發記者發電證一律無效。同時由文管會考慮,介紹香港華商、大公、文匯等報導,滬記者由國際電台繼續準予拍發新聞電,將來可就外籍記者中之一貫有進步表現者,擇一二人報中央批準後,由文教會及外事處介紹,由國際電台準予臨時拍發新聞電。如此則一方麵可停止帝國主義壞分子之活動,另方麵可保全支援海外進步報紙之新聞電。同時在原則上不用新聞電業務之下,可以主動予進步外籍記者以報導之機,並使隨時可與對我友善之國家建立新聞關係。當否請示。國際電訊公約已抄就一份,當托便人帶上。

滬市委
未敬


南京市委關於取消張國興、饒引之采訪新聞問題的請示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中央並華東局:
現留寧之外通訊社記者所有合眾社張國興及美聯社饒引之二人皆為華人,我於申敬通知電訊局取消彼等發新聞電之優待公布,張於申感儉兩次來外事處詢問,停止發電優待辦法後,彼等是否仍可進行采訪及自寧寄稿至滬拍發,我告以彼未經南京市政府登記核準,故不承認其記者身份及記者活動,彼並送來電訊一件,敘述我停止其發電的經過,要求審閱及準予發出,我均拒絕,特報。當否請示。
南京市委

 

潘漢年關於外籍記者新聞活動問題的請示(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曰)

 

中央:關於停止外籍記者新聞電優待問題,曾有未敬電請示,迄未得複。寧外事處已於申迥執行停止電費優待及一切搜集新聞之活動,故應照未敬電所擬辦法執行。或中央另有指示,請速複示。

潘漢年

申陷

 

根據中央檔案館館藏檔案刊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