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故鄉行(1):家鄉樅陽

來源: 日暮鄉關 2019-11-14 07:15: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0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日暮鄉關 ] 在 2019-11-14 07:18:2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出門在外,常常心心念念的,就是家鄉安徽樅陽的美食。央視有一套很好的節目叫《舌尖上的中國》,而我在樅陽應該是第一個提出“舌尖上的樅陽”的。2017年1月我編了幾篇文章總結介紹了樅陽美食和美景人文,在海外華人網站上很受歡迎。後來家鄉就有“百人寫樅陽”,舌尖上的樅陽,百人也寫不完。

我常常想,為什麽家鄉安徽樅陽的美食這麽多、這麽好呢?我以前的文章裏認為,首先是樅陽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安徽的山水小城、桐城派的故裏之樅陽在哪裏? 有一天,我在中國地圖上畫了幾條直線(或近乎直線)。沿著長江,沿著神奇的北緯30度線,將上海、蘇州、杭州、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間連成一條東西向的直線,將北京、天津、濟南、合肥、福州、廈門和台灣間畫一條南北向的近乎直線,再將北京、天津、濟南、合肥、廣州、深圳和香港間畫一條南北向的近乎直線,這些線都交會在了安慶、池州、銅陵這三個小城市的中心,這裏是安徽的最佳位置,沒有之一。這裏甚至也是中國的最佳位置。長江是一條巨龍,這裏是龍的咽喉和脊梁。

“萬裏長江此咽喉,吳楚分疆第一州。”

“我家門外長江水,江水之南山萬重。今日卻從圖畫上,青天遙望九芙蓉。 ”
“輕帆掛與白雲來,棹擊中流天倒開。 五月江聲千裏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八尺風帆百丈牽,樅陽湖裏去如煙。江南米價秋來長,喜殺桐艚賣稻船。”
“沿湖下網蕩湖船,網內纖鱗錦樣鮮。燈火湖光兒女笑,魚秧種得不須田。”

先賢們的詩說的就是安徽的山水小城,桐城派的故裏之一——樅陽。侏羅紀火山和揚子江完美結合在這裏。樅陽位於漢民族的一個中心地方。是家鄉的就是民族的,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誰不說我家鄉美。

還有就是樅陽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民聰明勤勞。家鄉人都知道明清兩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為“四祖”,以方東樹、姚瑩、吳汝綸、馬其昶、姚永概等為傑出弟子傳人的“桐城文派”(桐城和樅陽),主盟清代文壇並興盛了200多年,其影響延及近代。
其他或出生,或籍貫於桐城和樅陽的著名人物還有吳承恩、錢如京、方學漸、阮鶚、左光鬥、何如寵、阮大铖、方以智、錢澄之、方孝標、姚文然、方中通、張英、張廷玉、吳芝瑛、吳越、嚴鳳英、朱光潛、方東美、慈雲桂、黃鎮等等。

有人曾經問道:“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姚鼐說:“夫黃舒之間,天下奇山水也,鬱千餘年,一方無數十人名於史傳者。獨浮屠之俊雄,自梁陳以來,不出二三百裏,肩背交而聲相應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為宗,豈山川奇傑之氣,有蘊而屬之耶?  夫釋氏衰歇,則儒士興,今殆其時矣。”

 

 

兩千年前的公元前106年,漢武大帝將南巡的腳步停在了這裏(漢書:五年冬,行南巡狩,至於盛唐,望祀虞舜於九嶷。登灊天柱山,自尋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千裏,薄樅陽而出,作《盛唐樅陽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夜1949年,毛澤東將決戰決勝的渡江之戰中線指揮部設在了這裏。“得中原者得天下”,偉人們深知這一道理。

由於年代久遠,家鄉人不太知道的還有樅陽很可能是安徽長江沿線最早的城市。有些專家認為中國房地產的祖師爺有巢氏就在樅陽。秦始皇浮江下,觀籍柯(籍柯指的是樅陽)。著名曆史學家譚其驤先生《中國曆史地圖集》在戰國時期的地圖上標注的地名是“鬆陽”。根據中國曆史博物館的國寶《鄂君啟節》(1957年壽縣出土,青銅鑄造,舟節2件,車節3件),郭沫若、李學勤等學者一致認為“鬆陽”就是今天的樅陽。

《鄂君啟節》舟節銘文如下:“大司馬昭陽敗晉師於襄陵之歲,夏辰之月,乙亥之日,王處於茂郢之遊宮。大攻尹睢王台命集尹囗囗、緘尹逆、緘令囗為鄂君啟之府囗鑄金節。屯三舟為舸,五十舸,歲一返。自鄂往,逾油,徒(涉)漢,就邔,就芑昜(雲陽),逾漢,就郢,逾夏,內囗,逾江,就彭逆,就鬆昜,入瀘江,就爰陵,徒(涉)江,入湘,就誓,就洮昜,入耒,就郴,沅、澧、油、徒(涉)江,就木關,就郢。見其金節毋征,毋予饌食;不見其金節則征。如載馬、牛、差以出入關,則征於大府,毋征於關。”

戰國時期的 免稅護照——錯金青銅鄂君啟節

最近幾年我們常常回安徽樅陽老家探親,每年都要回去一次兩次的,陪著家人度過那短短幾個星期的美好時光。每次回故鄉,我總是喜歡在家鄉附近轉幾個地方,每次我也總是會有一些新的發現。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

我從前的遊記和文章裏總是喜歡提一提家鄉安徽樅陽的美食,這次也不例外,我拍了些照片,在這裏與朋友們分享。

長江野生彎丫魚和鮰魚(灰白色的是鮰魚)

長江舌鰨魚,俗名長江鞋底魚,現在已經很少了

鱖魚

水生的蔬菜(雞頭菜,即芡實杆子)

在家裏吃的一頓中餐

轉載發在文鄉樅陽微信公眾號上我的文章。

所有跟帖: 

老桐城的東鄉南鄉。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4/2019 postreply 07:38:19

老桐城的其他部分是現在的桐城市。唐朝安祿山叛亂,地名帶安的全改名,同安改名桐城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4/2019 postreply 07:43:17

唐朝有“安“徽嗎?“安”是安慶,徽是徽州。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4/2019 postreply 08:23:37

清朝乾隆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從南京搬到安慶。安徽省是康熙1667年成立的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104 bytes) () 11/14/2019 postreply 08:26:33

安慶是南宋1147年取的名字,宋朝在現址建城。皖源於安慶潛山的春秋皖國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4/2019 postreply 08:37:37

楚古有雲夢彭蠡澤,安慶城區很多地方在更早的時候是彭蠡澤的一部分 -日暮鄉關- 給 日暮鄉關 發送悄悄話 日暮鄉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4/2019 postreply 08:40: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