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天安門自動升旗裝置突然出毛病, 黃渤飾演人物講述開國大典背後故事 zt

來源: yzout 2019-09-30 11:30: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03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zout ] 在 2019-09-30 11:47:4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30日上午,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上映。電影講述了7大曆史瞬間,其中《前夜》講述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前夜,天安門廣場旗杆設計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等人爭分奪秒克服重重困難,保障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順利升起的故事。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今天第一時間回訪了林治遠生前所屬的北京國企——北京市政集團,聆聽市政老員工馬麗生講述這個故事的更多細節。

黃渤飾演的林治遠時任市建設局技術負責人,同時也是天安門廣場旗杆設計安裝者。開國大典那年,馬麗生還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後來,他成了原市政工程局計劃處處長、市政工程總公司副總工,又成了《北京市市政工程總公司誌》的主編。北京市政集團的前身、原北京市市政工程總公司留下來的大量曆史資料中,詳細記錄了這段與開國大典息息相關的故事。

北平市建設局重任在肩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整修一新的廣場上,30萬人列隊整齊,毛主席親自按下升旗電鈕,伴隨著雄壯的國歌,新中國第一麵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時間撥回3個月前。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而廣場整修和旗杆建設的任務,就光榮地落在了現如今的市管國企北京市政路橋市政集團前身——北平市建設局的肩上。

如今的天安門廣場寬闊整潔,氣派非凡,與那時的情景有著天壤之別。剛從國民黨手中接管過來的北平垃圾遍地,有損古都的形象,也不利於百姓的健康。

市建設局的500多名技術幹部、工人,帶著施工機械來到了廣場。他們分頭行動,加班加點推進每一項工作:清理城樓琉璃瓦上的蒿草和灰土,修補剝落的牆麵和地麵,整修破敗的門窗和廊柱,修葺金水橋,對金水河進行清淤,再注入清水,種植花草樹木。

市建設局派遣了519名施工骨幹和10台當時最先進的蒸汽式壓路機,並組織了5710名黨員、團員開展義務勞動,與首都市民聯手累計清理垃圾20萬噸。

其中,建設局技術負責人林治遠負責的國旗旗杆設計和安裝,可謂是重點任務。

4根水管焊接成國旗杆

廣場整修步入正軌,可這旗杆卻難壞了市建設局的前輩們。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新中國第一麵國旗的升起,更是不容半點疏忽。按照整體設計要求,位於天安門城樓與正陽門之間中軸線上的旗杆高度應與城樓同等高。

林治遠經過實地測量,得出的數據為35米高。如果以今天中國的工業製造水平為基礎,製作一根35米高的旗杆簡直易如反掌,然而,在當時百廢待興、物資匱乏的年代,到哪兒去找這麽長一根旗杆呢?

林治遠四處奔波打聽,終於得知市自來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他立刻奔赴自來水公司,選用了4根直徑不同的自來水管,按照粗細一節一節地套起來焊接。

焊完之後水管連同旗杆底座的總高度也隻有22.5米,距離35米的高度還差不少,這可把林治遠急壞了。原來,當年的北平工業技術有限,同樣粗細的管子是無法焊接的,隻能把不同直徑的管子一節一節套起來焊接在一起,偏偏自來水公司隻有4種直徑的水管,再多一根不同直徑的都找不到了。

無奈,林治遠隻好把情況匯報給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指揮部聽了匯報,當場研究,又征求了各方意見。“當時的技術條件不好,根據旗杆的抗彎和彈性強度來看,要想保證掛上國旗後不被大風刮倒,22.5米已經是極限了。如果再加長,穩定程度就很難保證。”馬麗生分析。最終,國旗旗杆按22.5米的高度設計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兩名架子工修好自動裝置

為了讓毛主席能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升起第一麵五星紅旗,林治遠他們又在旗杆下引出導線,在路麵下埋上鋼管,讓導線穿過長安街橫跨金水河,最後接到天安門城樓上的開關按鈕。“即使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也不算是什麽難事。”馬麗生說。

林治遠還找來了建設局的梁昌壽協助,設計電動升旗裝置,讓國旗實現了自動升降,升旗速度與國歌演奏時間一致,並在國歌奏畢時國旗正好升到旗杆頂端並自動停止。整個安裝施工到9月30日中午就全部完成了,現場試驗都很正常,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可就在9月30日晚上,意外出現了。當時,建設局局長曹言行、副局長趙鵬飛到現場檢查,林治遠和梁昌壽又做了一次試驗。隨著國歌奏畢,試驗旗上升到了旗杆頂端,可是升降裝置的馬達卻沒有按計劃停止。繩子從滑輪裏脫離出來,馬達既不能轉動也不能退後。“那時候旗杆已經安裝完成,腳手架也都拆除了。第二天就是開國大典,再安回來根本來不及。”馬麗生說。一時間,大家都急得團團轉。這時候,兩名架子工來解了圍。

“那時候的架子工善於爬高,但在平時作業當中都是一節一節往上爬,爬一段搭一層架子,一會兒就上去了。徒手爬一根22.5米高的光溜溜的旗杆,可是從來沒人試過。”馬麗生說,不光是高,一節節自來水管接成的旗杆還越來越細。“越到上麵旗杆晃得越厲害,也就不容易保持平衡。架子工必須牢牢地把住旗杆,讓重心保持在旗杆一條線上。”

就這樣,來自朝陽門內的一對親兄弟架子工爬上了旗杆,把繩子重新撥回到滑輪中間的凹槽。“在此之前誰也沒試過徒手爬這麽高,這背後是工人們對祖國深厚的愛啊。”說著說著,馬麗生也不禁紅了眼眶。

10月1日下午3點,整修一新的廣場上,30萬人列隊整齊,天安門城樓上,林治遠站在毛主席身邊協助升旗,升旗電鈕安在三腳架上,放在毛主席要站的地方。毛主席親自按下升旗電鈕,伴隨著雄壯的國歌,新中國第一麵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高高飄揚。

這個由4根鋼管套接後焊接而成的新中國第一根旗杆就這樣豎立在了天安門廣場上,直到1991年,這根旗杆才被總長32.6米的新旗杆替代。“那時候條件就好啦,不用再找自來水管拚裝,大家專門打造了一根新旗杆。”馬麗生說。直到現在,這個新旗杆仍然穩穩矗立在天安門廣場,旗杆上的五星紅旗也在每天迎風飄揚。

所有跟帖: 

民國給老毛留下了不少技術和技術人員,說新中國一窮二白是不符合曆史事實的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30/2019 postreply 12:13:08

小阿呀,“窮”不是一無所有 ,多動腦筋。你比王滬寧強 -- 給 吾 發送悄悄話 吾 的博客首頁 (177 bytes) () 09/30/2019 postreply 13:09:11

是委員長留下的還是自己願意留下的?你不會說海外歸來的也是委員長留下的吧? -LengXiao- 給 LengXi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1/2019 postreply 08:08:48

也對。老蔣跑跑的時候飛機軍艦上裝的都是金子,美鈔,官員家屬姨太太,技術人員也隻能被留下。 -LengXiao- 給 LengXi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1/2019 postreply 08:15: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