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第24師朝鮮戰爭初期的遲滯作戰

來源: 千裏 2019-09-25 12:17: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734 bytes)
美國陸軍第24師朝鮮戰爭初期的遲滯作戰

美國陸軍第24步兵師(簡稱美24師)是參加朝鮮戰爭美軍的七個師之一,朝鮮戰爭曆時三年,美軍參戰部隊雖有少數輪換,但自始至終保持七個師的兵力,作為聯合國軍主力與中朝蘇三國在萬裏之遙的朝鮮半島周旋。網絡上經常有人貶低美軍在戰爭初期的表現,但是常識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戰爭準備,軍隊立刻轉入戰爭狀態是非常困難的,一次性向萬裏之外的戰場投入大量軍隊更是沒有可能。 *****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隻能分期分批的把部隊逐次投入朝鮮戰場。第24師原屬駐日本占領軍,駐防日本九州的熊本,因為該師駐地距離朝鮮半島最近,所以中了頭彩,作為美軍第一批投入戰爭的部隊。按照美國陸軍的編製,第24師的正規編製是18000人。因受美國1945-1950年大裁軍(裁減~90%)的影響,第24師接到出征命令時全師僅有13000餘人 (從其他駐日部隊中抽調官兵補充各部以後的數字),該師一邊緊急將其擔任戰備值班的第21團1營(僅有兩個連,70餘名老兵)匆匆加強了一個炮兵連,官兵領了三天的幹糧和一個基數的彈藥 (120發子彈),炮連從日本出發時僅帶有6發反坦克穿甲彈 (佐世保軍火庫穿甲彈庫存量的三分之一),組隊首批空運朝鮮,史稱為“史密斯特遣隊”。由於飛機倉位的限製,隻能先運402人與部分武器裝備,其他人和炮兵連(6門105毫米榴彈炮無法空運)乘船走水路去朝鮮。史密斯特遣隊具體什麽任務呢?帶隊的營長史密斯中校不知道,第21團團長史蒂芬斯上校也不知道,出發前史密斯在機場遇到師長迪安少將,師長告訴史密斯:你到釜山後,想辦法與臨時指揮官邱奇準將(後任第24師副師長)聯係,一切都聽他的安排。如果聯係不上,朝軍的主力集中在半島西部,你們立即沿京—釜(漢城到釜山)鐵路北上,越北越好,找個合適的地方阻擊朝軍,上帝保佑你們。其實,美軍的高層領導們根本沒有指望第24師能夠阻擋朝軍7個師另5個旅潮水般的攻擊,隻是希望先頭部隊能夠遲滯沿京—釜鐵路向南攻擊的朝軍主力(Delaying Action),以生命與空間換取時間,掩護第8集團軍其他部隊陸續進入朝鮮戰場。至於有些中文網絡上盛傳美軍營長史密斯如何吹牛驕傲自大,其實都是望風撲影誇張的惡意貶低,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相信一個西點軍校畢業並且、經曆過二戰洗禮的營長以區區幾百人麵對裝備精良的數萬大軍時還會如此這般愚蠢。 *****

 

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五天下午(1951年7月1日下午),史密斯特遣隊到達釜山,立刻乘火車北上到達朝鮮西南重鎮—大田。當時韓國政府、美國大使館,美軍顧問團以及成千上萬的難民都從漢城地區撤到了大田,大田一片混亂。混亂中史密斯特遣隊如願見到了邱奇準將,邱奇也無法給與特遣隊更具體的指示,史密斯特遣隊繼續北上,在天安以北的烏山鎮停了下來,等待水路來的炮兵和其他人員,沿公路構築工事準備戰鬥。7月5日,史密斯特遣隊(540人)在烏山以北的竹美嶺與朝軍地麵部隊首次交火,打響了美軍地麵部隊入朝的第一槍,史稱烏山之戰。史密斯特遣隊的對手是沿公路南下的朝鮮人民軍第4步兵師以及配屬的第105裝甲師坦克第107團。朝4師是朝軍的頭號主力師,在不久前的漢城戰役中率先攻占漢城,被金日成授予“漢城第4師”的榮譽稱號。該師訓練有素,武器精良,強渡漢江後與韓軍首戰永登浦,隨即南下攻克水原,擔任前鋒的是朝4師的第16團,部隊由坦克引導,戰士們排成四路縱隊,高舉紅旗,唱著戰歌,士氣頗為旺盛。史密斯特遣隊首先開火,朝軍在坦克掩護下迅速反擊,雙方激戰至下午14點,美軍由於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和戰鬥經驗,通信聯絡也頻頻失誤,官兵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離竹美嶺陣地。在後撤過程中再次遭受重大損失,後撤變成了潰散,丟棄了所有的重裝備以及重傷員,剩餘人員零散撤至烏山以南的天安。烏山之戰,史密斯特遣隊的戰果是:造成朝4師42人陣亡,包括擊斃朝4師文化副長(政委)安東洙少將,85人負傷,擊毀T-34坦克共四輛 (其中康納斯中尉用60巴祖卡近距離擊毀一輛),阻擊遲滯朝軍步兵長達六個小時。但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陣亡+負傷+失蹤共161人,丟棄了包括榴彈炮和重迫擊炮在內的所有重裝備。雖然史密斯特遣隊打了敗仗,但為第24師的後續部隊第34團和第19團的展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韓國人民沒有忘記他們,戰後韓國政府在烏山建立紀念館,以此紀念史密斯特遣隊的英勇精神和為此戰獻身的美軍將士。 *****

 

雖然烏山之戰遲滯了朝軍6個小時,但並沒有阻擋住朝軍繼續南下的勢頭。第24師第二批入朝的第34團到達烏山以南16公裏平澤(今韓國第二艦隊母港),該團1營與朝4師在平澤附近的公路上再次發生激戰。美軍雖然提前炸毀了公路橋梁,但被朝軍繞道迂回,從側翼實施攻擊。美軍的防線迅速瓦解,傷亡慘重,撤退變成了潰散。美軍在平澤的戰鬥失敗的原因與烏山也是完全一樣的:缺乏反坦克武器和戰鬥經驗,通信聯絡失誤,步炮失調,傷亡慘重。平澤丟失後,第24師師長迪安少將親臨前線,繼續組織部隊沿京釜線公路兩側布防。在平澤以南的天安,第24師34團與朝4師再次發生激戰,天安之戰美軍傷亡慘重,第34團2營基本打光,團長馬丁上校也在用60巴祖卡攻擊坦克時中彈陣亡。7月8日朝軍攻占天安後,迪安師長速調第21團的殘部退守車嶺山脈的烏致院,掩護第34團撤至錦江南岸,配合預備隊第19團沿江修築防禦工事,以大田為依托防守錦江。 *****

 

為了保住錦江北岸的最後一塊重要陣地烏致院,迪安師長將新從日本調來的第78坦克營一個M-24輕型坦克排(8輛霞飛式)配屬第21團,依托車嶺山脈策應美軍在錦江南岸的防守。由於美軍M-24輕型坦克是掩護步兵的裝備,嚴格地說隻能稱之為戰車,坦克戰中根本不是T-34的對手,在烏致院的戰鬥中M-24輕型坦克排幾乎全軍覆沒,八輛坦克被朝軍的T-34型坦克擊毀七輛,戰果僅為擊傷一輛T-34。有人會問,美軍的潘興和巴頓重型坦克哪裏去了? 這是因為日本橋梁和道路的限製,駐日占領軍沒有裝備重型坦克,僅有幾個M-24輕型坦克營。 *****

 

朝4師奪取烏致院後,掃蕩了錦江北岸的美軍殘餘,與朝軍南下的另一主力師—朝3師會合,兩個朝軍主力師(均在漢城戰役中獲近衛稱號)於7月13日由兩個方向發起對美軍錦江防線的攻擊。錦江流經大田的西北,距離大田10公裏左右,寬度為70-100米,深度為2-5米。第34團與第19團早已炸毀錦江的兩座主要橋梁,利用錦江天險與朝軍再次血戰,在烏山與烏致院屢受重創的第21團調入大田市區擔任預備隊。由於美軍兵員不足,判斷失誤,顧東顧不了西,錦江防線僅僅堅持了三天就被朝軍突破,戰鬥中第24師再次遭受重大傷亡,僅陣亡者就高達490人,包括一名團長和兩名營長。美軍不得已被迫放棄錦江防線,第34團和第19團全麵收縮撤至大田市郊固守,由第34團的1營與第19團的2營正麵防守大田,第34團3營擔任預備隊。縱觀美軍在朝鮮三年的戰史,除了砥平裏以外,美軍鮮有要求部下打消耗戰死守某地的戰例。美軍為什麽要打消耗戰死守大田呢?這是因為美第1騎兵師與第25師此時已經分別與浦項和馬山登陸(騎8團7月18日登陸,美25師24團12日登陸馬山),但部隊需要時間運動到前線全麵展開參加戰鬥,所以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親臨大田,向迪安少將介紹戰況,要求第24師盡一切可能,堅守大田到7月20日,為後續部隊贏得緩衝時間。 *****

 

大田是韓國中部的一個重要城市,當時韓國政府、國防部,美國大使館都由漢城撤離到大田,也是京釜線與其他幾條重要公路鐵路的交通樞紐。朝軍突破錦江後,金日成親臨前線督戰,指揮朝3師與朝4師在105裝甲師的配合下向大田發起猛烈攻擊(朝軍稱第3次戰役),在坦克、飛機與重炮的掩護下,朝軍兵分三路迅速突破了美軍防守大田兩個營的薄弱城防,美軍被迫退入市區進行了殘酷的巷戰,每一個房屋都成為戰鬥的堡壘。由於巷戰中失去了通信聯係,美軍不得不各自為戰,師長迪安少將將師部撤往大田以東的永同,自己加入了第一線的戰鬥,除了指揮75毫米無後坐力炮直接射擊朝軍坦克以外,而且不顧生命危險,親自用手榴彈擊毀一輛朝軍T-34坦克(該坦克殘骸至今在韓國大田紀念館展示)。20日午夜來臨時,迪安少將認為任務已經完成,下令部隊迅速撤離大田,但自己因為留在擔任掩護的部隊中,最後撤離時與部隊失散, 一個月後被韓國叛徒出賣被俘,成為美軍在朝鮮戰場被俘的最高級軍官。迪安少將被俘後,因為擔心遭受酷刑暴露仁川登陸這一重大的戰略行動,曾經考慮自殺。經過三年的獄中生活,迪安最終在朝鮮停戰後,回到美國,後重返軍旅擔任第6軍副軍長。由於迪安少將在錦江-大田戰役中的卓越表現和隻身炸坦克的英勇行為,美國國會授予迪安少將美軍最高軍功勳章。 圖1。在大田戰役中被迪安少將隻身炸毀的蘇製T—34坦克 *****

 

撤出大田後的第24師能自己走路的僅剩餘8000餘人,由副師長邱奇擔任指揮,撤到釜山修整。第24師雖然傷亡慘重,但20天的激烈戰鬥終於為美第25步兵師與騎兵第1師在大田以東的永同-秋風嶺一線展開贏得了時間,為鞏固洛東江防線贏得了時間,為日後的仁川登陸與反攻創造了條件。由於該師在錦江—大田戰役中的卓越表現(給朝4師與朝3師共造成7000人以上的損失)以及對日後戰局的貢獻,美國政府授予第24師最高集體榮譽功勳(集體一等功)。 *****

 

由於該師第34團在錦江—大田戰役中屢受重創,已經潰不成軍,美軍不得不將第34團撤回日本,將陸軍獨立第5團並入第24師編製。調入第5團生力軍和補充了兵力後,第24師又恢複了戰鬥力,先是作為預備隊參加了洛東江防禦戰,後又在仁川登陸成功後參加了反擊戰,隨聯軍其他部隊越過三八線進入北朝鮮,最遠抵達離中朝邊境30公裏處。由於第24師擔任聯軍的左翼,所以在誌願軍的第一次與第二次戰役中都基本未受損失。聯軍宣布撤軍後, 第24師順利回返三八線以南,駐守朝鮮中部,參加了第三、第四、第五次戰役。1952年1月作為首批輪換部隊,第24師撤回日本繼續擔任駐日占領軍任務,其在朝鮮的戰鬥任務由加利福尼亞國民警衛隊改編的美第40師擔任。第24師參加朝鮮戰爭十八個月,共陣亡2982人,負傷人次7376人,加上被俘失蹤,共損失11860人。這些損失基本是前期的損失,高級軍官的陣亡、負傷以及被俘也主要集中在美國投入朝鮮戰爭的前幾個星期內。

所有跟帖: 

因為毛主席沒有盡心支持,金日成沒有足夠的兵力用來迂回繞過去,所以明知對方是遲滯作戰,也隻能硬著頭皮上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9 postreply 13:10: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