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下古代地下長城

來源: haobuhao 2019-05-22 09:49: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758 bytes)

宋遼邊關地道,被稱為“沉睡千年的地下長城”,入選上海吉尼斯

宋遼邊關地道,是北宋初期為防禦遼國南侵而修建的地下軍事防禦工程遺址,橫跨河北雄縣、霸州、文安、永清、固安等市縣,東西長約65公裏,南北寬約25公裏,麵積約1300平方公裏,僅永清縣境內就有300平方公裏。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曆史了。

2006年5月25日,永清縣的地下古戰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肯定了這一被專家學者稱之為“沉睡千年的地下軍事奇觀”的巨大曆史價值。2007年初,宋遼古戰道又以最長的古戰道入選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永清縣位於京津保三角地區中心,唐天寶元年,由唐玄宗李隆基定名為永清。永清縣地下古戰道的被發現堪稱由來已久,清末年間就有記載,其後又屢有發現。

清末的一個春天,永清縣蔡家營村一個村民回家時,一腳踩入村頭的一個很小的地孔中。好奇的他俯下身去用手扒,地孔越扒越大,原來是一條長長的地下通道。

 

 

抗戰期間,這裏的百姓為了躲避災難,在村裏村外挖地道。縣城東南6公裏處的西鎮村村民在挖掘時發現了一個古代的地道:洞體寬1米,高1.6米左右,地道內有小屋和燈台。在位於縣城12公裏處的龍虎莊村,村民們也挖到了古地道,還在地道內拾到一個鍋蓋大小的金屬片,據說是盾牌。

 

1948年夏天,縣城西南12公裏的瓦屋辛莊村發生洪災。人們順著大水消失的路徑,在村西北100多米處發現了一個很大的洞口,原來大水全都流到這個地洞裏去了。

 

 

文革時期,瓦屋辛莊村村民在這裏挖掘出了一個能藏二三十人的拱型洞。洞有一人長,兩米寬,頂部和兩旁都是用青磚砌成。後來,這個洞遭到破壞。

1951年,永清縣城南關,有一戶群眾室內突然塌陷,露出個洞口。大家發現又是一個地道,麵積約150平方米,洞的四壁有十幾道小門,每個門連著一個地道。洞內有小屋,屋裏有炕,炕上有台燈,還有未燃盡的蠟燭。

 

 

 

1988年,永清縣委、縣政府組織人力重點對瓦屋辛莊村的那個吸水洞進行挖掘和探查。

經過三個月的發掘,查清此洞共200多平方米,由兩個“迷魂洞”和一個“藏兵洞”組成。人進去“迷魂洞”猶如走進迷宮,拐了幾個彎後就不知東西南北了。

 

 

經過1988年的挖掘調查認定:永清縣古地道涉及6個鄉鎮11個村,分布麵積達300多平方公裏。它不僅分布麵廣,而且有相當嚴密的布局。它以南關為起點,呈兩條主線分別向東南和西南兩個方向延伸,一個直指信安鎮(古淤口關),另一個指向霸州鎮(古益津關)。建築材料均為巨型青磚。

 

 

 

1989年,永專家學者們考察後認為,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它所起的作用不遜於萬裏長城,堪稱“地下長城”。它的被發現填補了史書記載的空白,為文物、曆史以及古代軍事、古代建築等多學科、多門類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課題。大家一致同意將其命名為“永清古戰道”。

 

 

大家認為,它是宋朝政府為了抵禦遼軍組織軍民統一建造的,不是由遼國遼軍組織建造。因為遼軍主要是騎兵,以運動戰為主,無須修建地道。另外據曆史文獻記載,在顯德七年以後的宋遼對峙時期,永清屬霸州,為宋遼邊界以南的宋國領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