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從1843年上海開埠到1940年, 西方人管理著這座城市.源於歐美的近現代工業文明, 對上海影響深遠.

來源: bebe2014 2019-02-27 07:19:5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98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bebe2014 ] 在 2019-02-27 14:43:0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上海的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從1843年上海開埠到1940年, 西方人管理著這座城市.源於歐美的近現代工業文明, 對上海影響深遠. 海派文化是在中國江南傳統文化(吳越文化)的基礎上,融合開埠後傳入的歐美的近現代工業文明, 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現象。
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吳越文化)的古典與雅致,又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與時尚。區別於中國其他文化,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
BTW, 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英國近現代工業文明 對香港影響深遠.

具體表現

 

“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海派文化,體現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麵麵。海派文化就是尊重多元化、個性,兼顧個人和社會利益,以契約精神為主導的理性的、隨和的、較成熟的商業文化。 [1] 
首先是尊重多元。在上海,你會體會到人和人之間的多元化。比如一個團體內有很多爭鋒相對觀點都能夠和諧相處。因為人本來就是多元化的。這使得個人在不同的方麵發展,組成一個更強大的社會。一個人隻要不影響他人,就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能因為別人與自己不同,而去排斥。因為,君子和而不同
其次是入鄉隨俗。上海人到了隨便那個地方,都會尊重當地文化。比如上海人以前三線建設,現在外省上學就業都會主動去了解當地文化,至少做到不排斥。而留在家鄉的,很多外地的文化也能被當地人吸納。比如我們認可普通話,並把普通話學的很標準。
第三是個人。上海非常尊重個人。個人的言行舉止,隻要不影響他人,都是能夠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雖然很多做法我不理解不同意,但是我能夠尊重。每個人都能夠向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去發展,而不受到幹涉。
第四是人生觀。上海人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金錢非常重要,但是人生也有更多的精神領域。在精神領域找到自己的空間,然後朝著自己喜歡的事業去奮鬥。因為,精神領域比物質領域廣闊的多。比如有人喜歡研究天文,有人喜歡鋼琴。會享受人生。
第五是社會道德。上海人比較遵守社會規則和社會道德。坐地鐵不能吃東西就不吃,國家倡導少生孩子就少生,學普通話就學。中國絕大多數規則都是合理的,所以我們更多的是應該遵守。
第六是社會責任感。上海人有社會責任感。比如地鐵中的一些老人,有時候看不慣不文明行為會管一管。再比如上海人自發組成了家鄉文化保護的團隊,吳語保護的團隊。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這是我的家鄉,我的祖國,我要好好愛護。看到上海的髒亂差,也有很多市民在網絡上批評,並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影響社會。江南人的責任感是有曆史傳統的。明末蘇州在沒有災荒,溫飽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市民居然也能參與政治,反對魏忠賢,不惜犧牲自己生命。
第七是理性。上海人的理性體現在對事情的判斷力和洞察力。我們更喜歡這個現象到底是什麽,至於結論到底符不符合所謂的“譜”沒有關係。比如愛國,我們做不到去砸日本車,燒日本店。我們不會隨外界忽悠,隨大流。比如一個小區缺網吧我們就開網吧,缺水果店我們就開水果店。大家和諧相處。
第八是成熟。成熟是人由於理性,對事物有了正確的判斷推理,有一定經驗,包括對曆史有一定了解之後,由內而外的成熟。成熟也是自我的發現,獨特個性的形成。為人處事講理、不暴躁。因為和氣生福,沒有必要衝動。
第九就是求真不講麵子。上海人不喜歡虛假的一套,也不屑去裝。很多時候毫不避諱地說明,某某我吃虧了。出現利益衝突,大家都擺在台麵上談,不是去回避、撒謊。包括地域衝突,也是在網上大量指出問題的所在。因為真實的反應真相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我們喜歡赤裸裸的真實,不喜歡美麗的謊言。明明不是這樣的,卻這麽說糊弄過去,很讓人反感。
第十是利益分配合理。上海人不喜歡占別人的便宜,當然也不喜歡別人占自己的便宜。利益大家互不侵犯。親兄弟明算賬。這樣實際上反而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海人明白的講利益,因為人本來就是趨利的動物。
十一是契約精神。上海人普遍講契約。契約不單單是個人誠信,而且是人和人之間的自由、平等。一切都是利益交換,交換使得各自的利益得到無形中增長。契約精神又促進了社會的平等。大家在平等的社會中用自己的能力來獲得財富。
十二是商業文化。商業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遵守法律,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江南商業社會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文化。人際交往、利益分配、人與社會、個性發展都有了自己一套的行事風格。
十三是隨和。上海人有句話叫做,和氣生財。隨和的性格,包容一切,找到各種合理的因素以吸納,完善自己。隻要不侵害自己的核心利益,上海人不樂意和別人發生衝突。因為衝突都會損失。人和人之間很多衝突都是傲慢與偏見造成的。
十四是妥協。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妥協,比如利益。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社會有無數個人組成。你的利益需要尊重,別人也需要尊重。然後大家找一個平衡點。當然這裏邊也需要對方的妥協。
十五是審美觀。上海人的審美觀就是清靜淡雅,不喜歡大紅大綠大吵大鬧等重口味。上海人的服飾的清新,飯菜的香甜清淡,建築粉牆黛瓦。說話細聲細氣,不喜歡打擾他人。
十六是形象。上海人多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服飾得體、談吐得體。符合現代禮儀。
 

特性

海派文化,是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融匯吳越文化等中國其它地域文化的精華,吸納消化一些外國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創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海派文化,其特點是:吸納百川,善於揚棄,追求卓越,勇於創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

開放性

海派文化姓海,表現在海納百川,熔鑄中西,為我所用,化腐朽為神奇,創風氣之先。還表現在不閉關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絕先進,不排斥時尚。

創造性

吸納不等於照搬照抄,也不是重複和模仿人家,而是富有創新精神,洋溢著創造的活力。當年的海派京劇開創了連台本戲,機關布景是創新,如今的《曹操與楊修》也是創新,金茂大廈是在建築文化方麵的創新。

揚棄性

百川歸海,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尤其在被動開放時期,在租界裏,以及主動開放初期,百廢待興的形勢之下,有些饑不擇食,來者不拒,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及時地提出這時特別需要清醒地辨別,有選擇地有區別地對待,避免盲目和盲從。

多元性

海派文化和其它事物一樣,是複雜的共同體,不應該要求它純之又純,單一就不成其海派文化了。雅與俗,洋與土,陽春白雪下裏巴人,以致先進與落後,甚至低級,庸俗,黃色,反動文化也有可能混雜其間,特別需要清醒地區別對待。

所有跟帖: 

上海人素質高,至少從這點看,可以搞民主了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07:27:07

"上海人素質高" ??? 尊重但不同意你說的. -bebe2014- 給 bebe201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08:02:38

從1843年上海開埠到1940年, 西方人管理著這座城市.對上海影響深遠的源於歐美的近現代工業文明 -bebe2014- 給 bebe201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07:33:11

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英國近現代工業文明 影響深遠 -bebe2014- 給 bebe201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07:46:44

北京孩子有迷街舞饒舌的,沒見過聽說上海孩子幹這些的 -danjuan- 給 danjua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09:55:32

你先把上海人的定義解釋清楚。 -lio- 給 lio 發送悄悄話 li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14:54:46

我來貢獻一個標準,生在上海,長在上海是其中一個標準! -hhtt- 給 hhtt 發送悄悄話 hht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17:42:42

所以上海文革開始後大家很快就安居樂業了,不像很多地方(包括北京)打的不亦樂乎,到了幾近瘋狂的程度。 -tellUlater- 給 tellUlat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17:53:45

那是因為毛主席,周總理,中央文革不能讓上海亂, 那時上海生產總值占全國的7%。 -hhtt- 給 hhtt 發送悄悄話 hht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7/2019 postreply 18:44: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