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 天不生潤之,萬古如長夜

來源: CoolCloud 2019-02-20 07:00: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2614 bytes)

(一)沒有量變,何來質變?

微信上看見一篇文章:《世上再無鄧小平》。作者,某宏觀經濟學家。作者得出“再無”結論的重要依據,就是作者的母親對作者說過一句話:

【“他領導下我們能吃飽飯。”】

這句話出自於“一個‘鳥不生蛋’的極端偏遠山村”的農村老人之口,來自於她個人的經驗,當然值得尊重。但是,這個評價是否曆史,是否客觀,是否公允?我以為,仍可一議。

80年代對解決“吃飯”問題做出了曆史貢獻,這是事實。中國在80年代這個曆史節點上明確宣告解決了“吃飯”問題,這也是事實。

但是,把解決“吃飯”問題的功勞完全算在80年代的頭上,甚至歸因於“小農經濟”生產關係的複活,我以為既不曆史,也不客觀,更不公允。

前三十年為解決“吃飯”問題所做出的曆史貢獻,理論和實踐已有公正定論。即使有人(包括某宏觀經濟學家)千方百計地想抹殺這個貢獻,那也是白搭。

至於80年代在解決“吃飯”問題上所做出的努力,其中究竟是恢複“小農經濟”生產關係的貢獻大呢,還是穩步發展的現代農業科技提高了生產力的貢獻更大呢?隨著時間的推移,專業科學研究得出來的結論,將會越來越客觀。

當然,由於思維方式不同,評價“吃飯”問題何以解決的結論,也會不同。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與唯物辯證法不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隻承認事物存在突然的“質變,否認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在這種思維方式看來,老頭生下來就是老頭,教授生下就是教授,總統生下來就是總統……。一切變化都必須定格在現在,與之前的曆史過程無關。

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之所以武斷地否認“量變”,並不是因為事物發展不存在“量變”,而是因為這種思維方式對事物發展的內在演進規律,完全處於無知的懵懂狀態。

“吃飯”問題的解決,是80年代突然從天而降的一個事件嗎?回答是否定的。

“吃飯”問題的解決,與前三十年的艱苦付出和長期積累,這兩者之間有無內在關聯呢?回答是肯定的。

沒有之前前三十年的“量變”,怎麽可能有80年代的突然“質變”?

公道自在人心。

(二)不要混淆“吃得飽”與“吃得好”

某宏觀經濟學家說:

【“我是1965年生人,15歲之前,基本沒有吃過飽飯。我想大多數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曆。”】

抱歉,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比向虛長近10歲。但是,除了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到了1970年代,我沒有“基本沒有吃過飽飯”的經曆。

說到這裏,請小幼不要給我上綱上線:其一,我並沒有享受什麽“特權”,與中國當時絕大多數人一樣,每個月的糧食和副食都是按當時的學生標準定量供應的。其二,與某宏觀經濟學家的“我想”不同,據我所知,我周圍絕大多數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而且是來自各個階層的人,進入70年代以後,都沒有所謂“吃不飽飯”的經曆。

我不否認,在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偏遠山村,某宏觀經濟學家所說的經曆或者不是虛構。然而,別說“沒有吃過飽飯”在70年代的中國城市已基本不存在,即使斷言70年代的中國農村都處於“沒有吃過飽飯”的狀態,也是不客觀的。

其實,中國不隻是改革開放前30年才存在極端貧困的地區和現象。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後的很長時期,由於自然條件的製約,仍然存在諸如甘肅定西、四川涼山彝區等極端貧困的地區和現象

1987年,正在讀研究生的我到涼山州布拖縣做過調查,親身體驗了深度貧困的狀況。即使到了2014年,中國公布的國家級貧困縣仍然有592個。請問,後人能不能因為這59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存在,就否定改革開放的成就,甚至斷言2010年代的中國“基本沒有吃過飽飯”呢

我並不是說70年代的物質生活水平不容質疑。我的意思是,70年代的真實情況並不是某宏觀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基本沒有吃過飽飯”。

當然,70年代吃的內容沒有今天這樣豐富和油膩。但是,並不是吃得“油膩”以後,才算是吃上了“飽飯”。“吃不飽飯”與“吃得油膩”不是一回事,把“油膩”作為“飽飯”的標準,既不客觀,更不科學。“吃得飽”與“吃得好”是兩個不同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任何時代都存在自身的曆史局限性。後人對前人的局限性作出“馬後炮”式的評價,無可厚非。但是,這樣的評價不能罔顧事實,更不能肆意抹黑,必須實事求是,必須曆史地看問題。

(三)刨祖墳的孫子

網上看到一個答記者問的帖子,我認為比較客觀,不妨照登如下:

【——美國記者:“你怎麽看毛時代的貧困?”
——寒梅女士:“毛時代有什麽理由富有嗎?”
——美國記者:“我怎麽沒想到?”
——寒梅女士:“如果毛時代是讓中國由富變窮,這就是毛的問題。但1949年的中國本來什麽都沒有,甚至是負數,是毛的領導在短短的26年把中國變成了正數,而且很多還位居世界前列。爺爺積累財富,而敗家子揮霍財富,還敗壞爺爺的名聲。”
——美國記者:“對,是這樣。最可怕的是,敗家子還在拚命刨祖墳!”】

我不否認80年代在“富起來”過程中的曆史作用。但是,把中國十幾億人“貧困”問題的解決,無條件地全部歸功於80年代,從而一筆勾銷前三十年的曆史貢獻,這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客觀評價嗎?

如果孫子端著今天的飯碗破口大罵爺爺昨天的披荊斬棘艱苦奮鬥,坐在動車上嘲諷爺爺當年的肩扛手推,那麽三十年後,孫子的孫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否定你這個數典忘祖的孫子。

所以,不能隻拿前三十年沒有而現在你已經有了的成就,來證明自己很了不起;還得拿你現在沒有而前三十年卻擁有的成就,來證明自己仍然很了不起。這樣的證明,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四)“不爭論”與“必須說”

某宏觀經濟學家說:

【“到了1978年改開前,中國“經濟社會瀕臨崩潰的邊緣。政治昏天黑地,經濟全麵蕭條,真可謂餓殍遍野,率獸食人;學校教育基本停擺,科研事業全麵停頓,知識分子被關進牛棚,說是斯文掃地,算是很客氣了;對外則完全閉關鎖國……1970年代的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怪象,稱得上是人類曆史上最荒誕的一頁。”】

某宏觀經濟學家難道是從外星球來的“超人”嗎?按照某宏觀經濟學家的自述,出生在“一個‘鳥不生蛋’的極端偏遠山村”的他,生長於“幾乎與世隔絕的山溝裏”的他,與“絕大多數人從來沒有上過一天學”一樣的他,當時是一個不到10歲的農村娃。這我就奇怪了:

【——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山溝”裏,一個不到10歲的農村娃,是怎樣親眼看見70年代的中國“餓殍遍野,率獸食人”的?
——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山溝裏”,一個不到10歲的農村娃,是怎樣得出70年代的中國“學校教育基本停擺,科研事業全麵停頓”的?
——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山溝裏”,一個不到10歲的農村娃,又是如何確認70年代的中國“對外完全閉關鎖國”的?】

我也是那個時代的親曆者。1978年,我已經21歲,對於起碼的是非已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對於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也有著親身經曆。1970年代的政治是不是“昏天黑地”?經濟是不是“全麵蕭條”?考慮到“不爭論”的戒律,我閉嘴。但是,我必須說的是:

【——某宏觀經濟學家說,70年代的中國“餓殍遍野,率獸食人”。純屬無中生有!果如此,作者以及作者的母親為啥改開後還依然健在?
——某宏觀經濟學家說,70年代的中國“學校教育基本停擺”。純屬信口雌黃!五、六十年代的出生的人必須接受從小學到中學的義務教育以後,才能下鄉、參軍或招工,然後才能在工農兵當中推薦上大學。這是起碼的常識。難道這就是“學校教育基本停擺”?
——某宏觀經濟學家說,70年代的中國“科研事業全麵停頓”。純屬一派胡言!兩彈一星,雜交水稻,合成胰島素,發現青蒿素,斷肢再植,大慶油田,成昆鐵路,消滅血吸蟲……等等,這些重大科技成就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某宏觀經濟學家說,70年代的中國“知識分子被關進牛棚”。純屬信口開河!70年代不僅號召廣大知識分子參加必要的生產勞動,而且在校學生、機關幹部也要學工、學農、學軍(當時的中學生,農忙時會去農村幫助農民收割小麥,定期到工廠車間參加勞動鍛煉,我至今仍然懷念當時的勞動鍛煉),難道這也叫“關進牛棚”?
——某宏觀經濟學家說,70年代的中國“對外完全閉關鎖國”。純屬胡說八道!且不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是怎樣對中國搞“閉關鎖國”的,就說1972年中國進入聯合國,以及後來與美國建立並擴大的外交關係,難道這就是“完全閉關鎖國”?】

(五)周總理這樣說

因立場和角度的不同,我與作者各自的感受肯定會不一樣。那好,周恩來總理在1975年《政府工作報告》做的報告(注1),可以作為當時情況的重要參考吧?周總理說:

【——“我們超額完成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第四個五年計劃一九七五年也將勝利完成。我國農業連續十三年奪得豐收,一九七四年農業總產值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
——“全國解放以來,盡管我國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糧食增產一點四倍,棉花增產四點七倍。在我們這樣一個近八億人口的國家,保證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業總產值一九七四年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一點九倍,主要產品的產量都有大幅度增長,鋼增長一點二倍,原煤增長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長六點五倍,發電量增長兩倍,化肥增長三點三倍,拖拉機增長五點二倍,棉紗增長百分之八十五,化學纖維增長三點三倍。”
——“在這十年中,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個大中型項目,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即無外債,又無內債,物價穩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從1949年到1978年,經過20多年的建設,中國從解放初期一窮二白的弱國,發展成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且擁有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這難道不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和公認的結論嗎

習近平同誌說:

【“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

為什麽不能否定?因為事實就擺在那裏,你否定不了。

(五)鄧小平打了某些人的臉

如果周總理的話仍然不能算數,那麽鄧小平的話能不能算數?既然某宏觀經濟學家非常崇敬鄧小平,那麽我們看看鄧小平對前三十年是怎樣評價的(注2):

【——“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同誌的功績。”】

某些人千方百計想把前三十年的偉大貢獻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中切割掉,好像今天的中國來自於1978年的一聲炮竹爆炸,是從天外突然降臨到這世界上的。問題是,鄧小平上麵的話打了某些人的臉,啪啪的。

瞧見了吧,斷言“1970年代的中國……稱得上是人類曆史上最荒誕的一頁”的某宏觀經濟學家,就是被鄧打臉的“某些人”中的一個。

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誌誕辰125周年紀念日。我再引鄧小平的話打臉某些人:

【“如果沒有毛澤東同誌,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天不生潤之,萬古如長夜!

注1:《197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政府網》2006年2月23日。

注2:逄先知:《毛澤東的曆史功績》,《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年1月8日。

(2018年12月20日)

所有跟帖: 

多寫些這類的文章 -WinterHXD- 給 WinterHX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07:56:00

如果不是毛主席,我黨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這是鄧也承認的! -東坡學士- 給 東坡學士 發送悄悄話 東坡學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08:32:26

這個寒梅女士在哪裏?有知道的網友幫我聯係一下,謝謝 -淡黃柳- 給 淡黃柳 發送悄悄話 淡黃柳 的博客首頁 (169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10:51:18

毛經濟政策的失敗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尤其大躍進和文革。 -mingxiaot- 給 mingxiaot 發送悄悄話 mingxiao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11:05:29

毛時代首先求的是生存,解決了生存的問題, -CoolCloud- 給 CoolCloud 發送悄悄話 (781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11:24:13

很多重大建設是大躍進開始的。交響曲梁祝也是那個時候的產物。中國唯一世界公認的。沒有毛澤東,那有中國完整工業體係。 -Weipan- 給 Weipan 發送悄悄話 Weip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14:50:54

+ -弓尒-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15:19:19

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建立了工業基礎,也為後來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方家胡同- 給 方家胡同 發送悄悄話 方家胡同 的博客首頁 (631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16:40:53

笑話,很多國家沒有共黨當政人們一樣生活幸福/更幸福,更光明。說是好像沒共黨百姓就不能活了一樣。 -不好吃懶做- 給 不好吃懶做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17:55:41

中國人慘遭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日本人、美國人和英國人的確生活幸福。 -CoolCloud- 給 CoolCloud 發送悄悄話 (715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18:42:44

不準生孩子,如何會吃不飽?用極端的個例來證明巨大事件,非常不科學。 -Weipan- 給 Weipan 發送悄悄話 Weip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0/2019 postreply 20:22:1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