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山 | 從華為看美對華貿易戰

來源: CoolCloud 2019-02-16 09:00:5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751 bytes)

春節假期結束了,和所有的假期一樣,今年的春節假期也過的特別快。

盡管2019年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完春節假期才有一種新年剛剛開始的感覺。

從2018年開始,我們明顯的感覺到外部形勢在變化,美國非常明顯的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和政策,麵對著當前的世界第一強國,我們也明顯的感受到了壓力。

美國毫無疑問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他們創造了大量的新式科技和文化,作為我們個人,不管我們是否是喜歡美國,還是不喜歡美國,都無可否認,美國人深刻的影響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甚至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使用過美國發明的科技產品和文化。

大批的美國人在中國擁有巨量的粉絲和知名度,從NBA到好萊塢,再到企業界,隨口都能說出一長串的名字。即使是馬雲這樣的中國一流企業家和富豪,他的人生軌跡改變,也是從美國之旅知道了互聯網開始。

目前在中國熱映的本土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其製片人龔格爾,很多人知道他,是因為他在胡戈導演的《鳥籠山剿匪記》裏麵跳了一曲《傻大木的英明》,當然正式的名稱是《愛你愛到骨頭裏》

500

我當時看到這個舞蹈和背景音樂,立即就被吸引了,其實就是邁克爾傑克遜的歌曲smooth criminal改編的。

也正因為此,中國的複興,有這樣一個國家把我們作為對手,也增加了我們逆襲的刺激性和興奮感。這就像一場籃球比賽,如果全程我方優勢太大,那麽比賽結束即使獲勝,也會有種索然無味的感覺,正是因為有美國這樣的國家存在,他們認真的投入比賽,竭盡他們的力量來阻止我們,和這樣的對手比賽才會讓人興奮,而勝利到來的時候,喜悅也會更大一些。

2018年以貿易戰和中興事件為標誌,中美走向全麵競爭的階段已經來臨了。這一天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既然都已經到來了,就不要再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總有人認為美國還能再給我們五年十年的時間發展,那我們就算五年好了,也就是美國人2023年才會開始對中國開展貿易戰和製裁措施,嗯那個時候中國的GDP總量占美國的比例估計會在85%左右甚至以上了。

我們看下當年美國人針對日本打貿易戰的時候,雙方的GDP差距,下圖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

500

1985年廣場協議簽署的時候,日本的GDP為1.399萬億美元,美國為4.347萬億美元,日本是美國的32.2%。

1986年,美國人逼迫日本簽署半導體協議,限定了日本半導體產品向美國出口的價格必須高於規定的“公平價格”,同時還霸道的規定了美國半導體產品需要在日本市場占有的份額比例。由於日元升值,這一年日本的GDP為2.079萬億美元,美國GDP為4.59萬億美元,日本是美國的45.3%。

 

1987年東芝事件爆發,也就是東芝向蘇聯賣東西,東芝被美國嚴厲處罰,

日本的GDP上升為2.533萬億美元,美國GDP為4.87萬億美元,日本是美國的52%。

也就是美國人開始在貿易戰和半導體領域修理和遏製日本人的時候,日本的GDP總量占美國的比例其實才30%多點,即使後來日元升值,到1988年也才58%。

一直到1995年的日本經濟總量達到頂峰,也就是占美國GDP的71%左右,而這個時候日本的GDP隻是表麵數字,已經陷入危機了,之後就是失去的二十年。

也就是說,事實上美國人日本的經濟體量達到美國的一半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連綿不斷的遏製行動。

而如果按照IMF 2018年10月版的估計,中國的GDP總量為13.457萬億美元,美國的GDP總量為20.513萬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65.6%了。

和當年的日本相比,中國其實已經成功的躲開了很長的時間,

當然了某種程度上我們也是運氣好,2001年和2008年一個恐怖襲擊,一個金融危機都讓美國遭受了重創,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來應對。

到2018年,美國人采取和當年對待日本類似的手段,依然是貿易戰+半導體來對待中國,可以說是該來的終於來了,至少我們看不出來美國人會有什麽理由再過5年甚至10年才開始。

要知道5年後中國的GDP占美國比例就是85%左右了,10年後經濟總量就超過美國了。

美國人已經失去了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出口國,第一大工業產值國的位置,如果要想保住第一經濟大國的位置,時間窗口也就剩下不到10年了。

他們不可能再留給中國大把的時間發展。

對中國來說,2018年其實並不是一個太壞的時間,

如果是2014年這場中美“戰爭”就開始了,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煩。

我在之前的文章裏麵也寫過,

2014年的中國處於落後產能嚴重過剩, 國企負債率一路飆升,

房地產庫存猛增不斷突破新高,環境汙染問題成為社會的大熱點。

而2014年的中國,在各方麵的實力上也更為弱小,如果中美貿易戰是那個時候爆發,結果跟今天可能是不一樣的,很可能中國的三去一降一補改革進度也會受影響。

從另一方麵說,2018年也並不是一個太好的時間,

因為這幾年的去產能,去庫存,出現了債務轉移的現象,

以去房地產庫存為例,通過利率優惠,土地供應,放鬆限購,棚改貨幣化的方式刺激房地產價格猛漲,成功的降低了房地產庫存,代價是老百姓房貸負擔大大增加,貧富差距拉大,發展獲得感降低,同時消費增速不斷下行。

下圖是我在安居客上的數據製作的深圳每年年底的房價走勢。

我們可以看到2014-2017年這四年間,深圳房價的漲幅超過了2014年以前深圳幾十年的總和。這並不是深圳的孤立現象,這也是全國大批城市的普遍現象。

500

2018年中國老百姓和企業購買商品房(住宅,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的支出為14.997萬億元,增長12.2%,仍然保持很高的增速。

而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0%。

我們注意下這兩個量級,15萬億和38萬億,可見房地產的舉足輕重地位。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房地產的銷售增速明顯的快於消費的增速,非常明顯的擠占了消費增長的空間,這是不利於我國的產業升級的。

在房價猛漲導致民眾發展獲得感降低的時候,

加上去年我國股市下半年出現了大跌,股民資金損失,同時美國的外部壓力加大,

三管齊下,國民很容易產生沮喪感和擔憂情緒。

看不見的戰鬥與中國個人的關係

實際上此時此刻,美國的貿易代表團就在北京,這其實是大事,而且是可以載入曆史史冊的大事,隻不過曆史大事在發生的時候,當時的人們往往並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

中美之間的摩擦,跟我們普通人究竟有什麽關係?

我們先看下2018年的中國頂尖院校畢業生們,

下圖是網易數讀統計的2018年全國985畢業生的公司去向,當然了由於有的學校沒有公布就業報告,這並不是一個完全的表格,但是也可以覆蓋大部分的985的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了。

500

在上圖招收985畢業生超過了150人的全國44家企業裏麵,有多少家在被美國人直接打擊?

有華為,中興,航天科工,中國電科,海康威視五家,當然如果算上被美國議員質疑“安全性”的中國中車,那就是6家了。

中興和華為被美國人各種打擊我們都很熟悉了,海康威視是在2018年被禁止參與各種政府和軍方項目。

航天科工和中國電科的子公司,2018年8月1日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製企業名單,實際上這一天美國人公布的出口管製企業名單,全部是中國企業。

包括中國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院以及下屬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3,14,38,55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等等。

而5家企業都是雇傭大戶,其中華為,中興,中國電科雇傭985畢業生的人數都在全國前十位。海康的雇傭985畢業生人數也在全國前三十位。

華為更是一家就雇傭了接近4000名985高校畢業的應屆生,要知道全國接近40所985高校,每年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也就是三十萬人左右,排除掉繼續深造的,真正的每年就業的也就是二十萬人不到。

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2018年,本科+碩士+博士總共畢業7167人,而總就業人數為4576人,也就是就業人數占畢業生比例為64%左右。

500

當然了你可能覺得奇怪,985高校每年都畢業三十萬人,但是每年都就業二十萬人,那還有十萬人去哪裏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有的人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就畢業了三次,都會算進畢業人數,但是實際上還是一個人。

像上圖中北理工的本科畢業生有3553人,國內升學+出國有2317人,就業的本科生隻有1236人。

所以,在每年20萬的985高校就業畢業生裏麵,2018年華為一家招聘3860人,占了差不多接近2%。如果我們把中國電科+華為+中興+海康威視+航天科工加起來,總共招聘了6286人,差不多占了全國985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的3%以上。

實際上這些企業由於是終端平台型企業,如果他們受影響,那麽上遊的企業也會受影響,比如這44家雇傭大戶中就有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兩家,

而華為和中興都是他們的大客戶,如果華為中興的經營受到嚴重影響,他們也不能置之事外。

我們還可以推廣到更多,比如同樣是雇傭大戶的富士康,比亞迪,當然這兩家對985高校畢業生吸引力比較弱,但是同樣也雇傭了大量211院校的2018屆畢業生,

而比亞迪除開汽車業務以外,其電子業務最大的客戶也是華為,華為同時也是富士康的大客戶。

以上是美國人對中國企業進行精確製裁的可能影響,

實際上美國人還有一個招,那就是全麵征收關稅,也會對中國的對美出口企業造成影響,普通員工可能會因此工資不上調甚至被裁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44家雇傭大戶裏麵,有5家汽車企業,其中上汽一家更是雇傭了1248名學生,位居全國第四位。

而2018年汽車市場的下滑,也毫無疑問的影響到了這些雇傭大戶的經營業績,汽車消費的下滑,和房地產市場大量占據了資金也有很大關係。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全國44家雇傭大戶,就有差不多四分之一,受到了美國外部壓力和內部房地產政策的影響,而即使是我們985畢業,付出了多年辛苦讀書努力的天之驕子們,也無可避免的不能置之事外。

畢竟公司業績不好,必然會縮減招募計劃,凍結加薪計劃,這也會影響到個人的收入。

國家的命運是和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的,哪怕是你是個985高校的一流畢業生。

為什麽華為會是2019年的主要打擊目標。

全國的44家985畢業生雇傭大戶,他們能夠得到中國最好學校畢業生的認同,說明這些企業還可以,都是好企業。

這44家企業裏麵,

銀行有5家:四大行+招行

房地產+基建企業6家:中國建築,恒大,碧桂園,萬科,中國交通建設,招商局集團

互聯網企業5家:騰訊,百度,網易,阿裏,京東

科研教育行業2家:中國科學院,新東方教育

電信+電力+醫院基礎設施行業5家: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接下來是作為中流砥柱的21家製造業企業了:

汽車產業5家:上汽,一汽,東風,吉利,廣汽

軍工背景企業8家:中國電科,中航工業,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航發,中船重工,中國兵器工業,中國兵裝

電子科技行業企業6家:華為,中興,京東方,海康威視,普聯技術,華星光電,

家電企業1家(美的);

軌道交通製造1家:中國中車

這21家製造業企業裏麵,數量最為龐大的軍工背景企業(8家),是最早就遭到美國各種形式的製裁和禁運的,2018年美國人也新增了對中國電科和航天科工旗下單位的製裁措施。

當然這些年我們也通過不斷的自力更生,在軍用領域自主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因此對美國人的製裁並沒有太大的恐懼。

這8家企業為代表的軍工背景中央製造集團,也是中國製造的核心力量之一,不僅是推動中國製造技術進步,也吸納和雇傭了大量的中國一流畢業生,經過幾十年的自主化建設,尤其是在我國位居世界第二的巨量軍備采購金額的支持下,這些企業通過不斷技術攻關,也擁有較高的自主化水平

接下來的4個產業:汽車,電子,家電,軌道交通

汽車產業中國還非常弱小,中國最大的自主品牌吉利2018年也隻有剛好150萬輛,而美帝的汽車品牌在中國有很大的利益,福特,通用,以及2019年新進入中國設廠的特斯拉。

因此在汽車領域,美帝暫時還是可以盡情的享用品牌和技術優勢從中國市場獲取利益。

同時中國本土汽車工業在2018年遭遇了市場寒流,整體發展趨緩,短期內還很難趕超世界一流水平。

汽車工業這個薄弱項,10年的時間也還不足以彌補,

以2019年的目標為例,即使是作為自主龍頭企業的吉利,其製定的目標也僅僅為151萬輛,而2018年的銷量為150萬輛,可以說基本不變。

而世界級車企,領頭的大眾和豐田都在1000萬輛以上。

而在家電和軌道交通領域,家電是美國基本在逐漸退出的領域,更重要的是該產業技術成熟度高,中國公司並不依賴於美國技術。像格力空調使用的芯片,來自歐洲日本的居多,目前也在大規模推動自研。

中國中車,現在也有美國議員在以安全為由對中國中車進行刁難,但是總的來說美國人已經退出了軌道交通製造領域,同時該領域中國是可以全國產化的,製裁意義不大。

因此重點還是電子行業的六家企業:華為,中興,海康,普聯技術,京東方,華星光電。

非常明顯華為,中興,海康三家品牌和係統企業,都在2018年受到了美國的照顧。

目前中興在2018年已經被製裁過,元氣大傷。

而海康威視隻是賣安防方案,體量也比較小,2018年銷售收入估計400多億人民幣,不到中興的一半。普聯技術也同樣體量不大。

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從事的顯示麵板行業,美國已經退出,且這兩家公司是上遊企業,和華為中興的表現息息相關。

因此華為會在2019年成為核心打擊目標,

華為是一家體量巨大的平台型企業,2018年華為一家的銷售額是超過7000億人民幣,今年華為的目標更是定在了超過8000億人民幣。

而聯想+中興+小米加起來也才4000多億人民幣,要再把OPPO+VIVO加起來,總營收才可能會超過華為。

華為是我國電子產業鏈上遊大量供應商的第一大客戶

在2018年12月的孟晚舟事件被加拿大扣留事件發生後,大批華為供應商股價重挫。

其中就包括我國第一大消費電子光學產品供應商舜宇光學,

我國第一大集成電路製造商中芯國際等,他們都在港股上市,

下圖隻是港股上市的相關華為供應商來自華為的收入占比,2018年第三季度高盛的估計值。

500

上圖隻是港股的上市企業,如果看我大A股,華為供應商更是為數眾多。

在我大A股,各種華為供應商更是數量眾多,關係到千千萬萬的員工。

美國繼在2018年12月1日通過加拿大扣留孟晚舟之後,更是在2019年1月28日對華為提出了23項刑事指控。這個時間點非常密集,相隔僅僅2個月。

連續的采取行動,意味著之前耗時較為漫長的調查已經階段性結束,開始進入行動時間。

從以前的無理由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直接讓華為喪失全球接近四分之一的美國市場,

到現在不斷升級,扣留華為高管,對華為刑事指控,可以說美國對華為的打擊會不斷加碼。

誰也無法預知,2019年會不會發生美國對華為進行全麵製裁的黑天鵝事件,而由於華為公司相當於中興+聯想+小米+OPPO或者VIVO的巨大體量,

如果考慮到華為及其供應商的雇傭人數,

光是每年畢業的985應屆畢業生就會有5%左右受到直接影響,對中國整個上遊產業鏈的影響將是非常廣泛的。

華為公司在今年將會麵臨非常嚴峻的考驗,目前已經有了確定性的事件是,華為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源用於應對多場訴訟。

我國政府應該主動成立專門的應對小組,和華為公司對接,全麵的製定預案,

包括如果美國對華為全麵禁售關鍵元器件,如何應對?

政府應該主動的幫助華為對接全國各大科研院所,軍工企業的技術資源,通過聯合研發和集中攻關的方式,保證關鍵元器件供應安全。

除此之外,也要發掘韓國,日本,歐洲的關鍵元器件供應商資源,多渠道保證安全。

美國人可能的製裁還包括金融製裁,迫使全球各大外資銀行中斷和華為的合作,使得華為總部無法和各個海外子公司有資金往來,海外的千億人民幣級別的收入資金無法匯回國內,這個也需要國家出麵采取措施,保證資金匯路安全。

華為是一個平台,其背後是中芯國際,深南電路,舜宇光學,比亞迪,立訊精密,天馬,京東方,東莞ATL,長飛光纜,中航光電等大批中國本土上遊電子產業鏈各領域的龍頭企業。

我在之前的文章裏麵寫過,中國的產業崛起是從平台開始的,這也是全球產業的統一規律之一。平台起來了,就會帶動上遊本土元器件產業崛起,本土的平台偏好於采購本土的元器件。

平台一旦喪失,本國的元器件產業將會隻能依賴國外的品牌企業進行銷售。

估計今年中美圍繞著華為進行的攻防戰將會非常激烈。

除了針對中國龍頭平台企業的精確打擊,美帝現在還有關稅大棒武器,畢竟美國是我國貨物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18年購買了中國3.16萬億人民幣的產品。

3月1日是一個期限,在這之前如果無法達成協議,那就是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從10%上升到25%,這個會對美國出口造成較大影響。

但是我認為,關稅的影響力很可能無法和對華為製裁相比,對比下數字就知道了,

華為今年銷售額超過8000億人民幣,

而美國目前已經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25%關稅,

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10%關稅。

下一步是2000億美元征收25%關稅,

2500億美元加起來相當於1.7萬億元,雖然看起來數字很大,但是事實已經證明,

2018年我國對美國出口依然保持8.6%的增速。

即使協議未達成,美帝在3月1日征收了25%的關稅,仍然隻能影響其中一部分的對美國出口,並不會全部損失掉。

要對最終的勝利有信心

我們的信心從哪裏來?

1:從美歐日製裁,到五眼聯盟製裁,對方的力量在削弱。

從1989年-1992年,美歐日曾經聯合起來,對我國進行了全麵的經濟製裁,涵蓋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這也造成了我國當年經濟增速的大幅下滑。

1989年經濟增速為4.2%,1990年經濟增速為3.9%。

不隻是美歐日的各種製裁,造成我國各種出口訂單下滑,同時美國還影響各大國際組織也對我國進行製裁,1989年7月14日-16日在巴黎舉行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布什總統提議國際金融機構推遲對中國貸款(西方國家在世界銀行擁有絕對的投票權和控製權),

在當年,世界銀行停止了向中國的7項工程提供7.8億美元的貸款,

而亞洲開發銀行也完全停止了對中國的貸款。

關貿總協定(現在的WTO世界貿易組織)無限期推遲有關中國申請加入的討論

中國當時采取的對策,

一個是充分利用自己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的地位,

而美國人需要在國際事務中得到中國的合作,

在1989年11月24日的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中,擁有否決權的中國對準許對伊拉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第678號決議時投了棄權票。

作為交換,在同年12月4日,世界銀行開會,就是否全麵恢複對華貸款投票表決時,擁有否決權的美國也投了棄權票。

一個是在美歐日同盟中找到最為薄弱的一環,

那就是日本,由於“鄰國效應”,相對於西方國家,日本和中國在經貿往來方麵更加緊密。

這也是全世界通用的原理,也即是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往往是鄰國占比最高。

例如全世界哪個國家買美國貨最多?也就是美國的出口第一和第二大市場是哪裏?你可能以為是歐洲,中國或者日本,而實際上卻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鄰國。

盡管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全球前十都進不去。

實際上美國的前三大貿易夥伴是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金額都差不了太多。中國是憑借著超強的製造能力才能夠克服和美國距離的障礙,能夠在對美貿易金額方麵和加拿大和墨西哥這樣的小國並列。

日本不僅和中國貿易聯係程度比歐美更高,而且在曆史上也對中國有欠賬,因此對華心理和歐美不同,事實證明,中國當時把日本作為第一個製裁突破對象是正確的。

1991年,日本首相海部俊樹成為製裁開始之後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歐美日首腦,這也意味著中國打破製裁的努力有了重大突破。

有意思的是,受到日本率先破冰的影響,

1991年歐洲兩個國家居然也派了政府首腦訪華,一個是英國首相梅傑,一個是意大利總理安德烈奧帝。西方的製裁聯盟成功的被中國突破。

到了1992年,大部分的西方國家都陸續取消了對中國的各種製裁。

從取消製裁的順序來看,是日本—歐洲—美國。

由於中國龐大的體量,製裁對中國的傷害並沒有預期的大,而製裁對西方國家本身也有傷害,這在對方內部造成了分歧。

另外由於中國巨大市場的吸引,率先取消製裁的國家都獲得了巨大的好處,而繼續執行製裁的國家,其產品則被排除在外,市場白白讓給其他發達國家,自己當了冤大頭得不償失。

時至今天,美歐日全麵製裁中國更不可能了,尤其是今天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且每年通過旅遊和出境購物的方式,輸出大量資金,影響力更不是當年能比。

即使是跟隨美國最為緊密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想法是不一樣的。

五個國家中完全把華為設備排除在外的國家,

其實隻有三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而另外兩個,新西蘭和英國都有大量采用華為設備。

其中新西蘭在2018年11月宣布禁止華為5G設備采購,注意隻是5G設備。

英國至今,也隻是宣布華為設備不能進入通信網絡核心網,

但是在無線基站部分仍然允許采購華為設備。

英國這個國家,真的很有意思,當年90年代初的美歐日對華製裁,英國就是歐洲國家中最先“叛變”的,第一個派政府首腦訪問中國,隨後關係正常化。

而現在對華為的製裁,英國的力度也是五眼聯盟國家中最弱的。

其他還有幾個美國的重要盟國,例如波蘭,挪威,瑞典,捷克等等,但是這些國家的體量,注定了他們不敢衝到前麵,隻敢做小動作,以他們的體量之小,做些小動作,除了心理上讓人不爽以外,實質上對中國的影響也不大。

與當初歐美日在極短的時間內(兩三個月內)集體對華製裁相比,今天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事實上從2018年4月美國對中國開始發起貿易挑戰開始,到現在已經10個月的時間,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美歐日集體對華全麵製裁的聯盟,實際上也完全看不到這樣的可能性,對方的力量是在削弱的。

2:我們的力量是在增強的

力量的增強有兩方麵,一個是市場的規模,一個是自主化能力

市場的規模方麵,中國1990年進口金額隻有534億美元,而2018年中國進口金額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擴大了40倍,這對西方國家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即使在30多年前,在中國進口市場規模僅有500億美元級別的情況下,中國的領導層也做出了中國市場龐大,可以作為手中籌碼的判斷。

“中國有一個大市場,可以成為同美國開展經濟合作的良好條件”這句話來自1989年10月31日江主席同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會談時的講話,參見其文選第1卷,第71頁。

而在2018年,2萬億美元僅僅是貨物進口的金額,還要考慮每年大量的出境旅遊,購物,留學,購買國外影視文化和知識產權產品的金額,這也是一個天量的數字。

30多年西方集體對華製裁堅持不下來,今天西方更是做不到,因為他們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得了好處,從遍布西方各個國家的中國留學生,遊客和企業都可以看出來。

另外一個是自主化能力增強,

最大的挑戰在自主化,最大的機遇也在自主化

以華為為首的中國電子科技產業,麵臨的最大挑戰並不是什麽五眼聯盟國家製裁。

2018年,華為最大的收入來源並不是通信網絡設備,而是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終端,1085億美元的收入裏麵終端占了520億美元,是華為的第一大業務。

五眼聯盟是否禁用華為5G設備,對華為的營收影響並不大。

以2019年華為製定的目標為例,幾大業務板塊的營收目標分別為消費者BG 650億美元、運營商BG 441億美元、企業BG 168億美元。

通信設備收入占比在華為僅為30%多了。

 

而在通信設備市場裏麵,中國本土又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全球4G基站數量中國就占了50%以上。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捷克,波蘭,挪威等國家,盡管看起來數量很多,但是其實這些市場並沒有那麽大,按照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的話來說,

澳大利亞全國的市場規模還不如中國廣州一個城市。總體來說在華為總體收入中的占比很小。

實際上華為的通信設備在中國以外的收入全部加起來,也隻占華為集團總營收的20%多點。更何況華為還有中東,非洲,東南亞,拉美,前蘇聯國家,南亞等大片市場。

所以五眼聯盟用不用華為設備,動不到華為的筋骨。

華為真正的挑戰還是來自於自主化,如果美國像對待中興一樣,對華為實施全麵禁運,這才是真正的挑戰,對華為影響麵要大的多。

但是這個真正的挑戰,即使按照最壞的情況估算,華為一樣可以生存下來。

華為並不是所有產品都依賴於美國的芯片和軟件,有以下幾點:

1):專利授權收入

最為簡單的,即使華為什麽東西都不能賣,光靠專利授權費用,一年也可以年入幾十億人民幣。華為目前沒有啟動從中國手機廠家收取費用,主要是對三星,蘋果等國外廠家收取各種專利費用。

2):不依賴於美國元器件的係統產品

例如光伏逆變器,華為其實還是全球的光伏逆變器製造商之一,這個是不是萬萬沒想到。

同時很多中低端的電子產品,例如路由器,手表,手環,也可以正常銷售。華為提供的一些企業IT產品,其實也不依賴於美國元器件。

3):華為也是關鍵元器件供應商

如果遭受美國禁運製裁,華為的基站產品,手機和IT設備暫時無法生產和發貨,但是華為經過多年的研發,在很多關鍵子係統和元器件上形成了競爭力,如果係統因為缺乏某些美國元器件而無法銷售,華為還可以賣元器件求得生存。

4):華為也是服務提供商

華為海思是中國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擁有大量中國最好的芯片設計專家,完全可以對其他公司和政府機構提供芯片設計服務,也可以獲取收入,同時也保留了研發能力。

除此之外,華為實際上還擁有智能化程度極高的手機製造工廠和高素質的製造人才,

即使依靠給其他公司提供電子產品製造服務,也一樣可以獲取收入。

我們簡單的估算下,即使在華為在美帝製裁下,損失了80%的銷售額,按照2018年700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剩下20%仍然是一家1500億人民幣的龐大集團,比中興規模還大,

即使損失掉90%的銷售額,仍然是一家銷售額700億人民幣的大公司。

除了以上之外,種種跡象表明,華為公司已經在提前為自主化布局,例如在2018年中興事件後,麵對業界的詢問,華為回應有自研的手機操作係統,隻是希望繼續和安卓合作。

這個自主化程度越高,華為受的可能影響就越小。

當然我們不要忘了更重要的,華為的背後是手握巨量資源的中國政府,政府減稅免稅,國有銀行對華為授信,政企市場扶持,都可以給出強有力的支持。保證華為在極端打擊情況下的生存和發展。當然,也是保護華為背後的大量中國本土元器件供應商的生存和發展。

3:美國的外部刺激是我國電子產業自主化的重要機遇

某種意義上要感謝美國,他們的外部刺激,將會推動中國電子產業提前多年走向自主化。

我國軍工自主化的成就表明,即使麵臨製裁,也一樣可以趕超世界一流水平。

我們近年來的055萬噸大驅,殲20,預警機,長程精確製導火箭炮,電磁彈射,新機製雷達,視頻衛星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而這一切是在西方長期技術封鎖的條件下獲得的,

這表明製裁造成的困難是短期的,而帶來的自主化收益卻是長期的。

由於中國品牌已經在全球消費電子領域占據了份額優勢,在向高端化進軍,

未來5-10年,整個電子產業的上遊開始逐漸“中國化”是必然的趨勢,而2018年美國的舉動則將大大的加速這一趨勢。

我國的半導體產業在2018年就發生了不少大事,但是我覺得有兩件是值得非常重點關注的:

一個是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薪資大幅上漲,以至於有的媒體喊出了待遇“堪比互聯網”的標題,國內知名芯片企業應屆碩士20-25萬年薪非常普遍,

有的本土芯片企業甚至給應屆碩士開出了(22k*14)30萬人民幣左右的年薪,當然堪比其實就是比不上互聯網企業,但是這個趨勢是不錯的。

一個是2018年我國啟動了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籌備建設,規模將會是1500-2000億人民幣級別。

這兩個新聞,一個是優秀人才,一個是資本,人才和資金是技術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

說明我國在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攻關力度。

從我國21家985畢業生製造業雇傭大戶可以看出來,我們除開美的和中國中車,

集中了我國最多的一流理工科畢業生的製造業企業,也是我國製造業崛起的三個主要力量,

一個是軍工背景的中央製造集團企業8家;

一個是汽車產業5家;

一個是電子科技企業6家;

非常顯然,軍工背景企業最先遭到西方製裁,但是結果是現在反而自主化程度最高,技術能力也已經不斷接近世界一流;

我國電子科技行業第二個遭受美國製裁,現在是實現全麵自主化和國產化的時候了,

汽車產業現在還比較弱,將會是第三個,但是這個不著急,

等電子科技產業中的半導體拿下來,基本上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根基就動搖了。

 

最後再把汽車產業拿下,由於電子製造產業已經大規模的轉移到了中國,全世界絕大部分電子產品在中國製造。而越南和印度排第二第三。

西方國家已經喪失了大量電子製造業就業機會。所以汽車產業目前是美歐日的最大製造業雇傭大戶,關係到就業和社會穩定,

包括特朗普去年新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加墨三國的核心議題就是汽車製造。除了汽車及其上遊零部件,美國人找不到第二個能夠吸納如此如此多就業的龐大製造產業。

如果汽車產業垮掉,那簡直是釜底抽薪。

2018年10月,《環球時報》就援引美國蘭卡斯特市市長帕瑞斯的話稱,比亞迪在此建立電動大巴工廠後,蘭卡斯特的早上7點到下午4點的犯罪率下降了40%,失業率也從原來的24%下降為4%。

可見汽車行業就業的重要性。

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內的汽車品牌公司,要從現在開始就未雨綢繆,

以後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崛起,是很大概率會遇到我國軍工企業和電子科技企業(華為,中興,海康)等遇到的製裁和敵對的。要把供應安全自主化提高到戰略高度,從現在就開始建設自主化供應體係,為以後遭遇中興和華為目前的情況做好準備。

最後,再次強調下,

中國的最大挑戰來自內部的改革,例如房地產,人口製度等等。

對於外部挑戰,今天中國的體量已經足夠龐大,30年前尚且有能力打破美歐日製裁,今天更不在話下,

在未來的幾年,我們會看到美國對中國的各種打壓,而且會是持續不斷,

但是也會逐漸的看到各種關於電子產業自主化的好消息,

隨著這幾年投入的逐漸加大,這種好消息在未來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怎麽說呢,這種感覺將會跟中國軍迷在壓抑多年之後,迎來各種國產新式軍備服役大爆發的感覺一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