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的文章。不是即興之作,而是長期思考的力作。對於文中這句話,

來源: CoolCloud 2019-01-08 16:18:3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758 bytes)

”他這樣做並不是(或者不完全是)出於平等理想,“ 說一點個人的看法。我們不懷疑毛澤東是一個理想家。也不能忘記毛澤東是一個現實主義大師。作為一個政治家,一時的勝利可能是運氣,而在漫長的政治生涯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則不僅僅是運氣能夠解釋的了。這說明毛澤東對現實有著超乎常人的把握。拿秋收起義作為例子。中共八七會議決定武裝起義,毛澤東謝絕李立三要他留在中央工作的安排,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回到湖南組織秋收起義。遭遇攻打長沙失利,毛澤東立刻轉往井岡山,生存了下來。而其他起義部隊都失敗作鳥獸散。這裏毛澤東體現了一種幾乎出於本能的生存能力。還不限於此,他還改革了軍隊的餉銀製度,為建立一支新型軍隊奠定了基礎。否則,紅軍必然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而瓦解。這個事例告訴我們,紅軍的發展壯大並不是必然的,很可能就因為一個小小的製度缺陷而夭折,使中國革命最終歸於失敗。

解決現實問題有多種方法,每一種方法都具有內在的價值取向。暫時的、機會主義的、逃跑主義的、個人主義的,而毛澤東的辦法無不指向他的平等主義理想,所以說,毛澤東作為現實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是統一的。

兩個同質的物體對抗,弱小的一定被強大的打敗。如果紅軍是一支與國軍同樣製度的軍隊,那麽可以斷言,在其形成之初就會被國軍打敗。這可以引申出另一層含義。一個弱小的物體與一個強大的物體對抗,弱小的一方必須具備某種新的、更具有生命力的元素,才能使自己不斷壯大、最終戰勝舊的強大的物體。中共軍隊中的官兵一致,土改中的平等元素凝聚了紅軍並使之壯大,才是最終擊敗國民黨軍隊的新元素。

從一般的觀點看中美競爭,可以這麽說:中美之間的競爭,中國並沒有獲勝的必然性。由於中美之間的差距在一開始是如此巨大,如果中國完全照搬美國的製度,跟美國同質,那麽在中國壯大起來之前,就會被美國打垮、分解。而毛澤東憑著他的現實主義本能,在蘇美之間騰挪,生存下來並開拓出第三極的空間,使中國在最初力量最弱小的時候生存下來,猶如井岡山的戲碼重演,不能不說是曆史的奇跡。

如果中國與美國競爭並沒有必勝把握,那麽對鄧小平的“發展就是硬道理”、“不爭論”、埋頭發展應該給予理解。或許這才是毛澤東看重鄧小平的地方,畢竟鄧小平是毛澤東最為欣賞和看重的黨內領導人。四十年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一瞬間。鄧小平也是本能一般地抓住了這個機遇,使中國借助外資獲得了發展。這個機遇期恐怕已經在關閉。

從更長的曆史看,蘇聯在中國最虛弱的時候扶了中國一把,而後一直站在中國前麵吸引了美國的關注,最後擋了美國的致命一擊而解體。如果沒有蘇聯,中國能獨自扛住美國的壓力而生存下來?而蘇聯的崛起並與中國結盟,則是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的產物,所以,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創造了一個機會。也隻有毛澤東,抓住了並創造性地利用了這個機會,這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題目。

毛澤東的不稱霸,可以看作是韜光養晦式的防禦,但也是進攻的一麵旗幟,是團結爭取第三世界、壯大自身力量的策略。我們不能小看第三世界,中國當初何其弱小,發展起來的第三世界是改變曆史走向的決定性力量,毛澤東早就看到了這一點。回到作者開頭引用的毛澤東的話:“取得全國政權,隻是萬裏長征走出的第一步。” 多年之後回首,才認識到毛澤東對中國複興之路的思考何其長遠。

以上所寫,並非成熟之想,難免貽笑大方。拋磚引玉而已。

 

所有跟帖: 

平等主義是表象,實質是提升和挖掘大多數的潛力和力量,隻有這個力量釋放出來才能成功。農村包圍城市,聯合第三世界,官兵平等,都是。 -初心勿忘- 給 初心勿忘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8/2019 postreply 16:58: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