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篇舊文(2002),紀念剛剛去世的何誌遠先生

來源: dudaan 2019-01-03 17:22: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328 bytes)

在波士頓的華人圈,前些年大家都知道一個歌唱家開飯館,這就是何誌遠。曾去他的飯館吃過飯,據說高興的時候他會給大家唱幾句,我沒趕上。

後來,兩口子回國,何先生也回歸本行。想不到才65歲就去世了,唉。

找到一張2016的照片,中間這位魁梧的男士便是何先生。

下麵是2002年的一篇文章:

藝術家的苦悶與激情

記者:王宏辰 hongchen2002@hotmail.com

去餐館吃飯的人很多是為了會友聊天,吃飯本身並不重要。與親朋好友圍桌而坐,佳肴下肚,豪言出口,或小品慢咽,細語輕談,不但慰藉了腸胃,更能改變情緒、振奮精神。餐館的這種“養心”功能,“侃爺居餐廳”的名字揭示得最透徹-吃者,實則是為了尋機一侃。

“侃爺居”老板何誌遠不但能侃,而且會唱,波士頓很多中國人都認識他,友善地稱他老何。前不久到侃爺居一坐閑聊,老何問我:“你知道我是怎麽出名的嗎?”我說:你唱歌好聽,談吐幽默,有藝術家的魅力!”老何苦笑著搖頭說:“哥們兒你錯了,我出名的故事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某天有位熟人來吃飯,一進門便衝我大喊,老何,你還真出名,我在回國的飛機上碰見一個四川女士,她一聽我是波士頓的,便告訴我她有個四川老鄉在波士頓,在國內是著名獨唱演員,來美國後混不下去,開餐館了,叫何誌遠,聽說過嗎?”老何講到這兒,拍著腦門撇著嘴說:“老何我確實出名啊,大老遠的飛機上都有女士知道我”。我看著眼前裹在櫥師圍裙裏的老何,與他在舞台上的風度和歌唱時的自信判若二人,想象得出那位四川女同胞替自己老鄉惋惜的表情。

老何確實偶感苦悶-演員失去了舞台,歌手告別了聽眾,天性中的激情被壓抑在一個與藝術全然不同的境況裏,生命的中的一條渠水被淤塞了。是什麽原因使老何告別歌唱、改行廚藝?我不禁又想起一連串關於老何的鏡頭。

1975年何誌遠從雲南兵團考入昆明藝校,不久與女同學鄧桂萍兩情相好。藝校畢業後,何誌遠留在昆明歌舞團,鄧桂萍被分到雲南邊疆寶山縣文工團。為了鄧桂萍的前途,何誌遠搭卡車翻山越嶺到寶山縣接鄧桂萍回昆明,參加中央音樂學院招生考試,兩個月後再奔赴寶山通知她被錄取,接她回昆明,再送她上了赴北京的火車。一年後,鄧桂萍在北京為何誌遠聯係好在中國音樂學院的入學機會,兩人終於相聚北京,在聲樂藝術的天地裏比翼齊飛。四年後雙雙畢業,各自都以出色水平被留在北京,鄧桂萍分配到中央廣播藝術團任獨唱演員,何誌遠在鐵路文工團任獨唱演員。他們結婚了,分到一個九平方米的鬥室。家雖小,卻箍不住他們對聲樂藝術的激情、執著、和才氣,他們在歌唱屆很快有了知名度,並於1982年全國職業歌手大賽上同時獲獎。後來,一位美國朋友賞識鄧桂萍的聲音,幫她聯係到波士頓大學歌劇研究所攻讀藝術家學位,隨後何誌遠到波士頓來探親。全新的生活環境對兩人都是挑戰,對何誌遠還有另一層磨痛-如何在美國尋得一個自己的生活位置?麵對著語言關、文化關、藝術風格關,何誌遠反複掂量:美國的歌唱舞台對於一個中國獨唱演員有多大的容納度?它幾乎像一個“天台”,需要多高的“道”才能飛躍而上?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聽眾還是在中國,他決定啟程回國,返回自己熟悉的舞台。可是,鄧桂萍怎麽辦?她的事業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飛點上,他的離開會給妻子的事業和生活帶來多大的阻力和困難?而且鄧桂萍已經懷孕。麵對丈夫的責任,父親的義務,家庭的重擔,是走還是留?何誌遠處在兩難之間。

也許這就是生活-它把許多不同的愛攪在一起,攪出一種苦味兒,讓你在苦中去品嚐、去分解那一層層苦甜相間的滋味,最後無論它有多苦,為了其中的甜你都不忍放棄它。

何誌遠還是留下來了。在女兒的啼哭聲中,在家務事的奔忙中,在與鄧桂萍分享她成功的喜悅中,在自己開餐館的甜酸苦辣中,豁達氣壯的何誌遠漸漸變成了務實耐苦的老何。為了侃爺居餐廳的川味特色,老何認真鑽研廚藝,不斷推出新菜,如最近新添的一批“四川江湖菜”:“香辣老媽豆腐”、“麻辣雞塊”、“五更四川”雞等,都博得顧客讚賞。老何已從男中音獨唱演員變成了女兒的好爸爸、妻子的好丈夫,餐館的好老板。之所以冠之以“好”,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每一份身份都勝任稱職,那是他的全部生活,他不能蒙混自己、欺騙自己,他必需在每方麵都做到優秀。我看著老何憨直的樣子,為他的“忍痛負重”悄然感慨:作為徹底“轉業”的演員,他雖偶感苦悶,可是,在家庭與事業的兩愛之間必需作出取舍的時候,為了妻子和女兒,他放棄了事業,選擇了陪伴照料她們,那不是一種更大的愛、更大的激情?那種愛和激情足以抵消他的苦悶!

我對老何開玩笑說:“你是歌唱家兼廚藝家,活得夠偉大了”。他連忙擺手道:“千萬別提‘藝術家’,波士頓的中國藝術家夠多了,我不過是個退休歌手、邊幹邊學的大師傅”。不過我倒覺得,波士頓雖有一大批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偶爾還聽到 “大師”、“之王”一類的美譽,那也並非濫用稱號。因為這裏是“海外”中國社區,‘藝術家’的標準和意義都已有另一種蘊含。隻要一個人以藝術見長,用他(她)的歌舞器樂為移民同胞開創一個精神樂園,他(她)就是一位‘藝術家’。他們在異國環境中繼續追求藝術,並以藝術家的激情鼓舞自己克服生存困難,抵消“失根”的苦悶,是因為對生活抱有更大的愛”。所以,老何,隻要侃爺居健在,你就是波士頓的廚藝家;隻要你登台一唱,你仍是當之無愧的歌唱家!(2002-1)

所有跟帖: 

寫得真好。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3/2019 postreply 19:29: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