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複片馬的時候2000居民最後也隻有500人留下來

來源: aebny 2019-01-02 16:41: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82 bytes)
中國收複片馬的時候2000居民最後也隻有500人留下來.

1960年1月28日,我國與緬甸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邊界問題的協定:緬甸政府自1961年6月4日,將片馬、古浪、崗房歸還中國。

一時間,片馬,這個在地圖上都難以找到的邊陲小鎮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1961年初,為做好片馬的接管工作,雲南省委、省政府專門從怒江州、瀘水縣抽調40多名幹部,由縣委副書記沈錫榮帶隊,到昆明進行了2個多月的培訓。回來後,他們全力以赴準備接管前的各項工作。

1961年6月4日清晨,一支由解放軍、幹部、築路民工、馬幫組成的隊伍,冒著大雨從片馬丫口東邊的堯家坪出發,向片馬開進。當隊伍到達片馬丫口時,緬方人員早已在此迎候。被任命為我國政府首席代表的沈錫榮和緬方代表舉行交接簽字儀式,雙方在互贈紀念品後,緬方人員全部撤離出境。

在經曆了半個世紀的分離後,片馬終於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經調查,片馬地區在我接管前有500多戶、2,400多人口。但令我方沒有想到的是,接管人員走遍了片馬所有村寨,看到雖房屋完好無損,卻室室皆空,沒見到一個人。當時,正是栽種插秧的農曆“芒種”節令,但田野上除了開放著鮮豔花朵的大片罌粟之外,幾乎沒有其它農作物。

原來,在片馬即將回到祖國懷抱的前夕,一些親英的敵對分子,打著“劃界不劃人”的旗號,采用威脅、欺騙等手段,強迫邊民離開了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全部外遷,留下的隻是一座空城。但一些愛國愛鄉的邊民並沒有相信這些人的欺騙和威脅,躲進深山老林,等待時機返回家園。

接管人員在進駐片馬的當天,按照雲南省委:“穩定人心,安定秩序,發展生產”的十二個字方針,以片馬地區行政管理委員會的名義發布10條公告:保護各族人民的生命財產、發展生產、實行民族平等、實行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保護宗教寺廟、保護正當的宗教活動、免征稅、免收公糧等。

公告貼出後,有些很快就被人揭走。幾天後,開始有邊民陸續回來。但他們一見到我接管人員就老遠地躲開,而我接管人員則將鹽巴、茶葉、火柴、布匹等邊民急需的生活必需品用馬幫運到片馬,開辦了商店、醫院、電影院,免費給回來的邊民看病、放映電影。很快,他們害怕的心理開始消除,一些上層頭人也出現在街上,他們喜歡看電影,晚上不敢出來,我們的接管人員就白天給他們放映。有一次,一位教師的妻子來看電影,就她一個人,也給她放了一場,使她很感動。一些邊民走在街上,開始主動上前與接管人員打招呼問好。當時,規定我軍政人員不準隨便進住民房,接管人員就將空房裏的物品登記造冊,妥善保管。摘水果、砍竹子都照價付錢,然後,通知主人來取錢,真正做到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些,邊民們都看得一清二楚,各種謠言和中傷不攻自破。

 

有一位頭人說:老百姓是“啞巴秤”,哪一個政府政策好,他們心裏總會衡量的。

按中緬兩國的協議規定,片馬人民自由選擇國籍的期限是3年。爭取一部分邊民分批分期地回來定居,恢複生產、重建家園是我方工作人員努力的目標。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一些邊民看清和認識了我黨和政府的政策,他們懷念故土,思念祖國,開始回來與接管人員商談回歸的有關事宜。

傈僳族婦女普三才媽是第一個帶頭回遷的邊民。她早年喪偶守寡,扶養著老母親和一個孤兒,生活一貧如洗。她回遷後,我們的工作人員幫助她恢複生產,重建家園,很快,她家的生活狀況就開始好轉。以後,她又被選為代表到昆明參觀學習,讓她大開眼界,更堅定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她積極向正處在彷徨之中的邊民宣傳自己所見所聞和黨的政策,帶動了更多的邊民回遷定居。

工作最難做的是上層頭人,他們怕我黨的政策有變,擔心搞階級鬥爭,甚至擔心回來後,把他們送到昆明有家不能回,經我方人員苦口婆心、推心置腹地做工作,終於消除了他們的疑慮,也爭取到部分上層頭人回遷定居。

到3年期限滿,共有120戶、500多邊民回到祖國,宣告了親英分子妄圖在片馬製造“無人區”陰謀的失敗。改革開放後,片馬修通了公路,百姓蓋上新房,生活安康幸福。為此,當初一些因過多憂慮而貽誤時機沒有回來的邊民感到萬分遺憾,後悔莫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