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馬可- 曲紅人不紅的音樂家代表

來源: jianadaren 2018-12-08 14:35: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8949 bytes)

曲紅人不紅的音樂家代表

Siberia 音樂之友
 
 

有一位中國音樂家,他譜寫的中國民族交響樂經典跨界東西方,他的作品被億萬人傳唱,但如今記得起他的名字的人可能寥寥無幾。他是音樂家馬可。

 


“清粼粼的水來,藍格瑩瑩的天”這句廣為流傳的歌詞源於《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出自1953年的歌劇《小二黑結婚》,這部原本為配合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而創作的歌劇。它以充滿民族氣息、朗朗上口的曲調,最終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

 

▲ 音樂家馬可

 

這部歌劇的曲作者就是馬可。現在的很多人並不熟悉這個名字,這和他作品的曾經家喻戶曉有著天壤之別。

 

 

 

 

▲ 音樂家馬可

 

 

馬可58歲去世。他在職業生涯中創作了民族歌劇《白毛女》、歌劇《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以及被頻繁使用的葬禮音樂《哀樂》(羅浪編曲)等,作品總數達200多部。從那些熟悉他的人的口中,我們漸漸還原出馬可短暫又忙碌的一生。

 

 

▲ 第一版《小二黑結婚》劇照

 

歌唱家郭蘭英介紹道:“他的生活很簡單。不逛街,不出去買這個那個什麽的。老在胸口別一根鋼筆、兜裏揣著幾張紙,隨時隨地尋找著創作靈感。”

 

 

▲ 歌唱家郭蘭英

 

郭蘭英是第一版《小二黑結婚》當中“小芹”的扮演者。馬可的許多創作靈感都來自於她的歌聲。至今,郭蘭英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年創作的場景。

 


 

“在夏天的大太陽底下,很熱很熱的,他就拿著一個小板凳和幾張紙,就在那坐著。我就一會兒山西民歌、一會兒山西晉劇、梆子什麽的在那瞎唱。他就光著膀子,一條毛巾搭在身上滿身大汗地在那寫。如果當時有人在場,一定想不到我們是在創作歌劇。”

 


 

在當時人們的眼中,歌劇還是一個很洋氣的東西。不過這個細節,也恰恰反映出馬可的創作特點,那就是接地氣。哪怕寫的是歌劇這種“舶來品”也一樣。讓我們頗感意外的是,這位在郭蘭英眼中土得不得了的作曲家,確是在教會學校接受西式教育長大的,曾經極為癡迷西方古典音樂。然而這一切,在馬可21歲那年改變了。

 

 

▲ 魯迅藝術學院

 

1939年,21歲的馬可在延安加入了魯迅藝術學院音樂係。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裏是全國進步青年向往的地方。立誌要走音樂救國道路的馬可,放棄了自己熱愛的化學專業,在魯迅藝術學院半路出家學起了音樂,但是,剛剛入學的他卻對學校的安排感到失望。

 

 

▲ 當時的民眾劇團

 

馬可的女兒馬海星介紹道:“當時組織秦腔民眾劇團下鄉演出啊,把我父親派去,他一開始是不情願的。因為本來是想來學技術的,怎麽排到基層了呢?而且父親一開始並不喜歡秦腔的表演方式。”

 

 

▲ 魯藝初建時音樂係練習場景

 

當時魯藝匯集了很多追求思想進步的藝術家,很多都是留洋的高材生。他們之所以要走向民間,是因為在魯藝建成之初它的教學風格一度受到詬病。“關起門來學技術”大概可以說是當時魯藝的大環境,並沒有很多地去宣傳抗戰,與當時的環境形式脫節,所以老百姓很是反感。老百姓看他們學習和排練的情況,編出了順口溜諷刺他們“音樂係哭爹叫媽,戲劇係裝瘋賣傻,美術係畫他爸爸”。

 

 

▲ 延安文藝座談會

 

1942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號召藝術家從“小魯藝”走到“大魯藝”。當代詩人、劇作家賀敬之回憶當時的中央思想“目標是為人民服務,要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學習民間文藝,學習采用民歌這種形式,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以提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 延安文藝座談會

 

延安文藝座談會對於當時的藝術家們來說影響是巨大的,他們響應號召,下到基層,跟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雖然很多人當時不願接受,但出於革命者的責任感,馬可還是跟隨演出隊下了鄉。他教老百姓抗戰歌曲,也學老百姓唱民歌。讓馬可想不到的是,這段經曆卻讓他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 黃土高原

 

當嘶啞的秦腔唱響在遼闊的黃土高原時,昔日他覺得無法入耳的旋律頓時變成了震撼心靈的呐喊。後來,在馬可的文章《我的音樂老師》中寫道:“在炕頭上跟老百姓學習一首民歌,勝過在課堂上學100首歌曲。給予我一生源源不斷創造力的老師正是這些民間藝人。

 

 

▲ 《東方紅》劇照

 

從此,馬可的創作有了根本性的轉變。1964年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由郭蘭英演唱的《南泥灣》很快就紅遍了中國。近50年後的今天,包括周華健、崔健、徐小鳳在內很多歌手都曾改編演唱過《南泥灣》,而這段廣為流傳的旋律正是馬可在延安時期的代表作品。

 

 

反映那個時代的聲音,這是馬可做出的嚐試。深受民歌感染的他,打破西洋音樂的結構方式,采用當地流傳最廣的分節歌形式與交響樂的作曲手法相結合創作了《南泥灣》。這部歌劇的出現,打破了一直以來將西方音樂奉為經典的局麵。馬可的音樂實踐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 《白毛女》劇照

 

在民族歌劇《白毛女》的創作中,馬可大膽摒棄了西方歌劇傳統的起承轉合方式,而采用梆子、落子等多種民間戲曲的曲調,並加入了大量念白的段落。正是這樣全新的嚐試,讓很多人公開指出《白毛女》根本不是歌劇而是話劇加唱。

 

修改《白毛女》的呼聲曾一度很高,但是馬可卻不為所動。馬可的女兒馬海星說道:“多年以來,很多人始終覺得中國的東西是愚昧的、落後的。我父親就這一點始終憋著一口氣。當然不是“鬥氣”的氣,而是因為他覺得中國民族音樂太深奧了。

 

他特別不喜歡按照西方流傳過來的創作規律去創作。當然他絕對不排斥這些東西,他喜歡西方古典音樂喜歡得不得了。我們家放的最多的就是《茶花女》、《天鵝湖》和《葉甫蓋尼·奧涅金》等幾部作品。雖然他喜歡,但是他說“我們不能跟在別人後頭爬,必須得寫出中國自己的東西來”。

 

 

為中國老百姓寫自己的音樂。今天看來,正是馬可在各種非議中的堅持,才有了包括《小二黑結婚》、《白毛女》等老百姓喜聞樂見並傳承至今的民族歌劇代表作,才有了“中國民族歌劇”這個名詞。


馬可58歲去世。他在職業生涯中創作了民族歌劇《白毛女》、歌劇《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以及被頻繁使用的葬禮音樂《哀樂》(羅浪編曲)等,作品總數達200多部。從那些熟悉他的人的口中,我們漸漸還原出馬可短暫又忙碌的一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郭蘭英大姑娘的的時候,蠻好看。田華也不差。喜兒邊上的黃世仁,應該是陳佩斯他爹。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8/2018 postreply 15:01:09

延安還挺有錢的,農民負擔這麽重,他們還搞什麽魯迅藝術學院, 養這麽多脫產人員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8/2018 postreply 16:55:19

藝術學院多少還能培養些宣傳人員,黨讓徐特立辦什麽延安自然科學院就純屬糟蹋老百姓糧食了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351 bytes) () 12/08/2018 postreply 17:09:05

你太有意思了。你應當這麽說國民黨,江山保不住,國民黨的大學白辦了? -- 給 吾 發送悄悄話 吾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8/2018 postreply 18:49:55

魯迅藝術學院用的是天主教堂,那時延安這麽落後怎麽教會就有人力物力建這麽宏偉的建築?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8/2018 postreply 18:28:27

人們可以問你,你書讀這麽多,還穿什麽衣服啊?幹脆,飯也不用吃了 -- 給 吾 發送悄悄話 吾 的博客首頁 (170 bytes) () 12/08/2018 postreply 20:16:23

這個你要去問傳教士啊,他哪來的錢造的 -桂雨1- 給 桂雨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8/2018 postreply 20:27:16

1977年馬克創作了組曲“大寨”,我很喜歡,現在還記得一些‘甩起一串鞭花“的旋律等。還有李劫夫(沈陽音樂學院院長)也是創作了大量 -不好吃懶做- 給 不好吃懶做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9/2018 postreply 14:38: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