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李小龍】 - 四十五年前的這天,李小龍猝死

來源: ur3180 2018-07-19 20:04: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441 bytes)

李小龍之死

來源:微信公眾號饅頭說

 

1973年7月20日

李小龍猝死

 

 1 

 

1973年7月20日下午2點,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老總鄒文懷來到了李振藩的家中。

 

兩個人針對要拍攝的電影《死亡遊戲》劇本大綱做了意見和交流。

 

下午4點半,兩人一起來到了劇中另一位女演員丁佩的家中,三人對劇本大綱又做了兩個多小時的交流和溝通。

 

晚上7點,三人準備去凱悅酒店樓下的日本酒家用餐,臨走前,李振藩突然說:

 

“我不舒服,頭疼起來了。”

 

由於李振藩近期來經常會莫名其妙地頭疼,所以丁佩拿出了一片阿司匹林讓他服下,並要他去臥室休息。

 

晚上8點30左右,丁佩進臥室去看李振藩,發現他正在熟睡。因為不忍叫醒他,丁佩就打電話給先前因為要接人離去的鄒文懷,說索性就別去酒樓吃飯了。

 

到了晚上9點45分,鄒文懷回來了,走進臥室,發現李振藩還沒有醒。鄒文懷試著叫他,卻叫不醒。

 

鄒文懷和丁佩意識到可能事情不太妙。

 

晚上10點,一個叫朱博懷的私人醫生被叫了過來,他做了檢查後發現,李振藩已經陷入昏迷,而且心跳、脈搏和呼吸都沒有了。

 

另一名叫鄧寶誌的醫生隨後趕到。等他做檢查的時候,直接宣布:

 

李振藩已經死亡。

 

這實在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意外消息。

 

因為李振藩是死者的本名,他還有一個在全世界都如雷貫耳的名字:

 

李小龍。

 

而他死的時候,隻有33歲。

 

 

 

 

500

 2 

 

1939年,香港的粵劇名角李海泉帶著妻子和三個兒女,去舊金山唐人街演出。

 

李海泉在那裏一直呆到了1940年,在這段時間,妻子在那裏又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因為舊金山市又被華人稱為“三藩市”,所以李海泉決定把兒子起名為“李振藩”。

 

直到十年後,這位被稱為“小李海泉”的李振藩在出演電影《細路祥》中的角色時,因為他出生的1940年是庚辰年,按中國人的生肖傳統,是龍年,又因為他出生的時辰是辰時(“龍”時),所以被起了藝名:李小龍。

 

 

500

繈褓中的李小龍

 

李小龍在一歲的時候,被父母帶回了香港,開始了在香港18年的生活。

 

學生時代的李小龍,做什麽事情都很有勁頭,除了一樣——學習。在他的學習成績中,曆史和社會學還算可以,但數理化簡直是一塌糊塗。李小龍的媽媽曾開玩笑說過:“小龍10歲的時候,他隻能數出來10以內的數字。”

 

李小龍12歲的時候進入的是一家叫拉莎莉學院的天主教學校,學校授課全程用英語,而李小龍卻沒有任何英語聽說基礎。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李小龍對學習完全喪失了興趣。

 

 

500

中學時期的李小龍

 

當孩子們的荷爾蒙在課堂上得不到轉移的時候,就很容發泄在其他地方。李小龍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發泄渠道——打架。

 

1940年代到50年代的香港,除了被日本占領了三年之外,都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之下。在廣大百姓所處的街區,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拳頭就是法則。

 

李小龍進入拉莎莉學院後不久,有一天忽然跑回家,對媽媽說自己想練武術。於是,父親李海泉開始教他太極拳。在跟爸爸練了一兩次太極之後,李小龍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慢節奏的拳術而選擇了放棄。在這一點上,媽媽倒還是繼續支持李小龍,她為兒子支付了學費,讓他去拜了一位師父,那位師父的名字,叫葉問。

 

 

500

葉問和李小龍

 

葉問的“詠春拳”很快吸引了李小龍。一旦確立了自己喜歡的事,李小龍就開始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武術這件事上:在詠春拳的道場,李小龍是從來不會逃課的孩子;走在路上,他會突然揮拳或用腳去踢路旁的樹木,嚇路人一大跳;全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他會雙掌輪番猛擊身邊的小凳子,說是可以加強掌部力量並讓肌肉更強健有力。

 

混亂無序,強者為王的香港街區,為李小龍提供了理想的土壤。訓練有素的他很快就以強悍的體魄和勇猛的鬥誌,成為一幫少年中的首領。

 

李小龍的家人曾回憶,這個孩子會將自己的利器都藏在一個秘密地點,並且經常將一條鐵鏈纏在腰間再到街上逛來逛去。而李小龍的兄弟也回憶,“如果小龍不喜歡誰,會直接告訴他。”

 

 

500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龍年輕時還拿過全港“恰恰舞”的冠軍。他後來在格鬥中那如同舞步般的步點,有人認為就是受到了跳舞的啟發

 

1967年10月號的《黑帶》雜誌也曾登出過李小龍自己的回憶:

 

“那時候我是一個小混混,年輕無知,隨時都在尋釁滋事,大打出手。我們的身上暗藏著鏈鎖和尖刀。”

 

當時李小龍的目標隻有一個:“打架就要打贏”。所以他除了詠春之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功力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等各種拳種,還在1957年奪得過香港校級拳擊比賽少年組的冠軍。

 

李小龍可能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是,那些年在街頭上的打架經驗和學習的各家拳法,對他後來武術觀念和自成一派打法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一切從實戰出發。

 

當然,幸好李小龍後來沒有繼續沉迷於街頭打架,不然全世界現在也不會知道他的名字了。

 

 3 

 

改變李小龍人生軌跡的,首先是電影。

 

其實在1941年,李小龍隻有3個月大的時候,他就客串過電影《金門女》,在裏麵扮演一個嬰兒。因為父親李海泉和演藝界的關係,李小龍在孩童時代客串過很多部電影。

 

直到1950年,10歲的李小龍作為主演之一,出演了電影《細路祥》——他在裏麵扮演一個父母早亡,不甘於貧窮又良心未泯的不良少年形象。也正是在這部電影後,他正式以“李小龍”的藝名出道。

 

 

500

《細路祥》的電影介紹裏,“李小龍”的名字已經赫然在列

 

在1953年到1959年期間,李小龍拍了十多部電影,各種類型都有,包括還拍過《雷雨》。李小龍似乎從小就有演電影的天賦,他能把握住角色的內心,而在眉宇之間,就能將自己扮演角色的神韻傳遞出來。當時的影評人向宸曾在《文匯報》撰文,提醒各位:

 

“(李小龍)可以說是稱粵語片‘天才童星’,粵片工作者應該好好重視他。”

 

 

500

李小龍在電影《雷雨》中扮演二少爺周衝

 

應該說,如果不是拍電影讓李小龍花費了不少的精力的話,他可能還會沉浸在無休止的街頭打架甚至鬥毆之中。而他在那麽多部電影中獲得的經驗和成長,也為他今後的事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59年,那個驍勇好鬥,卻同時能演十多部電影並獲得好評的李小龍,18歲了。

 

他需要換個地方施展才能了。

 

 4 

 

接下來對李小龍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是赴美。

 

1959年,由於李小龍糟糕的學習成績和經常與人爭鬥,家人還是決定送他去美國念書。

 

李小龍出生在舊金山,按照美國的法律,他已經可以合法擁有美國國籍,所以他去美國讀書倒不是什麽問題。不過他和家人在那時肯定不會意識到,李小龍的美國之行對今後的華人電影乃至世界電影意味著什麽。

 

李小龍於1961年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並輔修了哲學、心理學及其他學科。在就讀的同時,他也結識了他後來的妻子琳達。

 

 

500

琳達有英國和瑞典血統,後來為了李小龍,放棄了自己的學業

 

當然,李小龍在大學期間的收獲不僅僅是自己未來的妻子。在大學期間,他自己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學校裏表演各種訓練。在大學兩年級時,他在學校停車場的一個角落租了一小塊地,開了一個叫“振藩國術館”的武館。而他自己在練拳之外,也開始接觸各種兵器,包括長棍、短棍,尤其是雙節棍。

 

李小龍確實已經不再是那個隻會在街頭打架的小混混了,他依舊癡迷中國武術,卻學會了將自己學到的其他擊技技術揉入武術,融會貫通,最後創造出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擊技體係——截拳道。

 

在李小龍看來,主動的以攻為守的“攔截”可運用多種方法去實現。“截”不是阻擋的意思,但它可作為一種積極的防禦方法來化解迎麵而來的打擊。學哲學的李小龍甚至給“截拳道”定下了這樣一個綱領和要義:“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當然,作為一種擊技,名字和道理講得再好聽也沒用,最關鍵的,還是一個字:打。

 

1964年,李小龍應邀出席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LongBeach International Karate Championships)。他表演了雙指俯臥撐(即用同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雙腳分開大約一肩寬)。

 

 

 

500

此外,他還表演了“寸拳”:李小龍站直,右腳靠前,右膝微微彎曲,麵前站著誌願者鮑勃·貝克。李小龍右臂部分擴展,右拳距離對方胸部約一英寸。在沒有收回右臂的情況下,李用力打出一拳,同時保持姿勢基本不動,將對方擊退,摔倒在後麵的椅子上,這張椅子放在對方身後以防止摔傷,但強大的衝擊力還是讓對方摔倒在地。

 

 

500

按照貝克的回憶:“我告訴李小龍不要再做這種示範。在他擊打我後,我的胸部疼痛得難以忍受,不得不在家休假。”

 

此外,在舊金山開設武館的李小龍,還要接受來自各種武師的挑戰。

 

1964年,李小龍在加州奧克蘭唐人街與華人武師黃澤民進行了一場轟動一時的比武。黃澤民與李小龍同齡,是形意拳、北少林拳以及太極拳的好手。據李小龍稱,一些華人向他下達了最後通牒,命他停止向非華裔教授武術,但李小龍拒絕了。於是,黃澤民就帶著六個人到上門挑戰。

 

據李小龍的妻子琳達回憶,這場比武隻持續了3分鍾就結束了——李小龍將黃澤民打倒在地,問:“認輸嗎?”對方回答:“認輸了。”

 

隨著李小龍的聲名鵲起,到他武館來學藝的人越來越多,這裏麵有華人,也有美國人和歐洲人。

 

但是,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李小龍可能也就是一個在美國華人界比較有名的武師而已。

 

真正讓他成為如今一個文化象征符號的,還是他3個月大開始就接觸的那個行業——電影。

 

隻不過,這次拍電影的地方,換成了美國好萊塢。

 

 


 

1965年,25歲的李小龍前往福克斯電影公司試鏡。

 

從這段試鏡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年輕的李小龍自信,沉穩,對武術有自己的理解,以及當時他的身段和武術非常讓人賞心悅目。

 

 

 

李小龍的談吐、外表,以及當時讓西方人耳目一新的擊技方式,很快讓他得到了好萊塢的另眼相看。1966年,李小龍得到了參演30集美劇《青蜂俠》的機會,飾演配角加藤。1967年,他又參演了《蝙蝠俠》。

 

 

500

李小龍在《青蜂俠》中的劇照

 

在1969年的1月,馬上要步入而立之年的李小龍非常直白地寫下了自己的“人生總目標”:

 

“我的明確目標是,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5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幸福的生活。” 

 

那個時候的李小龍,雖然以“截拳道”在美國華人武術界較有名氣,但在好萊塢,他畢竟隻是剛剛嶄露頭角,還隻能演一些配角和客串,他真的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嗎?

 

 

500

李小龍和琳達育有一子一女,兒子李國豪,女兒李香凝

 

 

500

李小龍對兒子李國豪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事業

 

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命運的安排。從1971年開始,李小龍真的就開始步入國際巨星的行列——但不是在好萊塢,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香港。

 

其實從1970年開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就邀請李小龍回香港拍片,但當時李小龍提出了自己的條件:電影製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自己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有權修改劇本,自己邀請的外國演員片酬要以美元支付等等。這些要求令邵氏公司無法接受。

 

此後沒多久,邵氏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鄒文懷離職,自己組建“橙天嘉禾”電影公司,開出1.5萬美元的片酬邀請李小龍回香港拍片,並答應他的一切要求。

 

李小龍隨即答應回國,在1971年回到香港後拍了第一部電影,那就是《唐山大兄》。

 

 

500

《唐山大兄》講述了在曼穀一家製冰廠工作的華人青年鄭潮安(李小龍飾),經曆過多年的冤冤相報之後,領悟了人生,誓言不再與人打鬥,對別人的多次羞辱都忍耐下來,但當他發現這個製冰廠實質上是掩護壞人進行非法勾當的處所,且他人的逼迫到了無可忍受的地步,於是重施拳腳,與壞人展開大戰的故事

 

《唐山大兄》的製作成本雖然達到李小龍要求的10萬美元,但其實拍得非常倉促,連劇本都是邊拍邊寫的。但是,李小龍在片中的三腳回旋連環踢、淩空飛腳以及獨創性的嘯叫,讓所有觀眾都耳目一新。這部電影在香港的票房達到了300萬港元,震動業界。

 

嘉禾公司趁熱打鐵,在1972年與李小龍合作推出了第二部電影:《精武門》。

 

 

500

精武門》的投入比《唐山大兄》提高了一倍,帶來的回報更是驚人:當年票房打破了亞洲紀錄(百度百科顯示為443萬1423美元)

 

《精武門》打破了傳統武打片狹隘的複仇主題,而是上升到了民族大義的高度。而李小龍扮演的陳真在片中更是上演了一口氣踢倒八人的“李八腳”,以及第一次將雙節棍展現得出神入化,一改觀眾以往對花拳繡腿的香港武打片的認識。

 

 

從此以後,“雙節棍”和“李小龍”就聯係在了一起。李小龍的雙節棍水平之高,一度讓很多人都相信這段打乒乓球的視頻是真的。但事實上,這是一段特效片,是當初諾基亞為宣傳N96而拍攝的廣告視頻

 

憑借兩部電影奠定地位的李小龍,終於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對電影的掌控權。於是,同樣是在1972年,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了他一生的巔峰之作——《猛龍過江》。

 

《猛龍過江》公映的時候,有些電影院因為觀眾實在太多,不得不出動警察控製人流,其中一些影院最終隻能停止放映。這部電影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去歐洲取景的電影,而高潮部分是李小龍在古羅馬競技場對決兩個國際空手道冠軍(羅士禮和羅華爾)。李小龍沒有采用任何鏡頭剪輯,一鏡到底,成為經典。

 

有意思的是,據說因為在影片中兩位空手道世界冠軍要輸給李小龍,所以兩人不服,約李小龍各自帶著助手,在拍攝前去一個郊外指定地點“切磋”一下。後來李小龍輕易取勝,兩人才心服口服拍戲。

 

 

500

《猛龍過江》當年不僅稱雄香港,更是橫掃東南亞票房

 

相比之下,李小龍在1973年的《龍爭虎鬥》雖然是他第一部正式進軍好萊塢的電影(由嘉禾公司和時代華納公司聯合攝製),但受到的約束比較多。好萊塢因為不太相信華人演員,還給他配了兩個白人主演。

 

但是,影片的票房讓時代華納公司目瞪口呆——投資才80萬美元的《龍爭虎鬥》,擊敗當時很多好萊塢大製作,在北美就拿下了2500萬美元的票房(那可是1973年的2500萬美元),全球票房更是驚人(有數據說是2.3億美元,存疑)。

 

 

500

《龍爭虎鬥》節奏更緊湊,劇情更新奇,但不少影迷認為論打鬥不如《猛龍過江》

 

拍完《龍爭虎鬥》之後,李小龍已經徹徹底底成了美國好萊塢乃至世界影壇的巨星。因為他創立的“中國功夫片”,一個完全因他而生的英文單詞“Kung Fu”由此誕生,被收入詞典。很多美國人甚至覺得,每個中國人都和李小龍一樣,都會“中國功夫”。

 

這個時候,是1973年,李小龍才33歲。

 

從《唐山大兄》算起,他正式主演的功夫電影不過也就四部(不算還沒拍完的《死亡遊戲》),大好的前途正在等待著他。

 

但是,也就是在這一年,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李小龍的生命,戛然而止。

 

 

500

出於對李小龍的崇拜,網上其實有各種PS的照片和視頻。這張和MJ的合影也是PS的。李小龍去世時,MJ才15歲。

 

 6 

 

李小龍的猝然而死,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

 

當時人們給出了各種猜測。李小龍的影迷們首先寄望於法醫 。

 

來自當時法醫葉誌鵬的記錄顯示:

 

檢查李小龍屍體時,發現李小龍的左腳趾上有一處切開輸血過的痕跡,左胸處也有做心髒內注射急救時留下的針孔,但是身體的其他部分並沒有新留下的傷痕和暴力跡象,而丁佩寓所也沒有發現打鬥跡象和有毒物品。

 

所以,葉誌鵬認為李小龍沒有遭到謀殺。

 

不過,葉誌鵬說,由於李小龍曾有過在拍片現場突然昏迷的經曆,這可能就是李小龍猝死的前兆。

 

葉誌鵬指的“突然昏迷”,是李小龍在拍攝《猛龍過江》時曾突然暈倒在洗手間門外。幸好工作人員發現並及時送往醫院治療,李小龍才躲過一劫。當時醫院診斷李小龍為“腦水腫”,李小龍的妻子琳達回憶,李小龍發病時唇顫抖的厲害,像“羊癲瘋”一樣。

 

 

500

根據丁佩的回憶,說李小龍平時用很極端的方法練功,包括用電來刺激自己的肌肉群(所以後來有一種說法甚至說是日本人害死了李小龍,因為那套電擊係統是日本人推薦的)。平時在家,李小龍為了增強格鬥能力,每天都有密集的訓練,如騎單車、跑步、跳繩,仰臥起坐,舉重等力量練習,他希望通過訓練來讓他維持超人的力量和精準的敏捷度。

 

另據李小龍的友人介紹,生前李小龍為了保持強魄的身體,不僅有自己獨特的飲食菜譜,而且還經常配製一些特殊的飲料。在拍戲期間,李小龍經常用生雞蛋的蛋清來製作飲料,在當時,這些都沒有醫學根據作為支撐。

 

法醫的裁定當然不能成為最後結論,李小龍的影迷們等待著第二步:屍檢。

 

李小龍的屍體被解剖後,驗屍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他的體內發現微量大麻——不過,專家指出這點大麻不可能誘發李小龍猝死。

 


屍檢報告指出:

 

李小龍頭部沒有發現傷痕,既沒有出現腦出血,其腦血管也無梗塞之處,身體的其他器官也都很正常,唯獨腦部有中度腫脹,其腦腫很可能發生在死亡前半分鍾,而且來勢很快,但腦腫並不一定能致使人死亡,李小龍的死因很有可能與止痛藥過敏反應有關。

 

所以,屍檢報告給出的結果,傾向於李小龍的死因是急性腦水腫,原因是對止痛藥中的某些成份產生了過敏反應。

 

但這個答案似乎還是不能讓人滿意。所有關心李小龍的人,最終等來了第三步:法院宣判。

 

1973年9月24日上午,在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論證後,香港法庭的董梓光法官對李小龍的死因做出了七種解釋,在排除了“謀殺”、“誤殺”、“自殺”、“自然死亡”等可能之後,最終裁定李小龍是因為服用止痛藥過敏而導致“意外死亡”。

 

結論一出,很多李小龍的影迷都表示不能接受,認為裏麵肯定存在“陰謀”。

 

但此時,李小龍的葬禮已經舉行了——在香港出殯一次,在美國出殯一次,最後落葬在西雅圖。

 

 

500

李小龍在香港的葬禮,馬路上人山人海

 

盡管時至今日,還有不少李小龍的影迷堅信自己的偶像是死於陰謀,但畢竟人死不能複生,且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

 

還記得李小龍在1969年立下的那份誓言嗎?

 

從1970年開始贏得世界性的聲譽——他真的做到了。

 

而到1980年,積累1500萬美元的財富——其實他應該也可以毫不費力地輕鬆做到。

 

如果,他還活著的話。

 

 

500

這是一張讓人傷心的照片。李小龍唯一的兒子李國豪,在父親去世後子承父業,同樣投入好萊塢的功夫電影。1993年4月1日晚12點半,他在拍攝電影《烏鴉》中的一場槍戰戲時,道具槍竟意外射出真子彈,李國豪腹部中彈,失血過多身亡,終年28歲。他的墓,最終和父親放在了一起。

 

 

 

【饅頭說】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不是看李小龍的那一代。

 

對我這一代產生影響更深的功夫片或武俠片,屬於成龍或李連傑。而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無論當年的《唐山大兄》還是《猛龍過江》,從武打設計到劇情邏輯,都似乎與時代有點脫節。

 

但是,我個人覺得,李小龍的成就,並不是這樣來評價的。

 

拋開格鬥技術本身不談,單說電影。就像第一列火車,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論速度,論性能,肯定遠遠比不過現在的產品,但是,這些都是開創整整一個全新時代的產物。

 

換句話說,李小龍就是憑一己之力,開創了一整個中國功夫片的全新時代。

 

不僅如此,在李小龍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東西文化的融合:他作為黃種人娶白人姑娘,共同經營也教外國人武術的武館;將中國武術加入西方格鬥技巧,成為MMA格鬥的先驅;將功夫電影推向歐美,又將歐美電影製作理念帶回香港……

 

也正是因此,李小龍在2018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來的“百年地球十大文化偶像”排名中,還能夠名列第五。

 

他確實已經成了幾代人的一個文化標誌和象征,並且在未來依舊會是。

 

我一直記得這樣一幕細節。

 

2011年,我去韓國大邱采訪世界田徑錦標賽,晚上和幾個中國記者在一家路邊烤肉館吃烤肉。

 

鄰桌的四個下班的韓國警察大叔,聽老板娘說我們是中國來的記者,非常興奮,圍到我們桌前。但他們不會說英語,嘰裏呱啦說著韓語,我們隻能保持尷尬但不失禮貌的微笑。

 

其中的一位大叔忽然一拍腦袋,掏出了皮夾,拿出了裏麵的一張照片——是張李小龍拿著雙節棍的照片。

 

他說了一聲:“Bruce Lee(李小龍的英文名字)”,隨後拉開架勢,發出那招牌式的嘯叫聲。

 

我們恍然大悟,而整個小烤肉館的其他客人都鼓起了掌。

 

這,就是李小龍的魅力。

 

 

 

 

2009年,美國人拍了一部《李小龍如何改變了世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不過沒有中文字幕)。

 

影片的最後一句話是:“他用人類最強有力的右拳,擊中了整個流行文化,我們至今在他的重拳中暈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