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科普一下老庫和馬價銀你就知道明朝財政真實狀況了。

來源: 天方化戟 2018-01-23 22:48: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39 bytes)

所謂老庫,是指自明成祖遷都以來,每年的財政節餘存入太倉老庫,曆年的積蓄,到萬曆接班時大概有1000萬不到。至於太仆寺馬價銀就稍複雜一點。太仆寺是明朝管馬政的機構,因為明初設專門養馬的人家,稱為馬戶,大約每四五戶養一匹馬,供國家之用。馬戶各省都有,但山東、河南、南北直隸稍多。但養馬是一個負擔很重的活計,比按土地產出交稅的普通農戶重很多。於是慢慢地就出現了馬戶支付現銀,交由太仆寺去買馬的變通現象,稱為『馬價折銀』。自從有了馬價折銀之後,太仆寺積存的錢越來越多,慢慢地變成了第二個戶部,到了萬曆接班時,也有大概1000萬的積存,好像比老庫還多。具體的數目不記得了,但是這個概念是沒錯的。

萬曆打三大征,最花錢的是兩次援朝,花了900萬多,接近1000萬,加上征寧夏和打楊應龍,一共2000萬兩,已經把老庫和太仆寺基本搬空。後來三王之藩等項目就直接掏空了所有的底子。所以在天啟時代,是見不到老庫的字樣的,因為老庫已經幹了。

明朝每年收入很雜,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財政收入,都是以貨幣計算的。明朝的收入從銀子到糧食到藥村、木頭、竹子、布帛,應有盡有。但主要就是糧食和銀兩。其中糧食主要是漕糧,每年400萬石,運致通州,供京師之用。銀兩構成複雜,主要項目由各省的折銀(即條鞭之後的田賦折銀)、鹽課、商稅等等組成,每年大概300萬兩上下,注意,這其中是不包括馬價的,太仆寺的收入是單算的。再細致一點說,從工部到兵部,各部都有自己的稅種,當然論其數量是不能比戶部和太仆寺相比的。

你說的將各種收入折合銀兩,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些東西你收上來也賣不出去,是不能折現的。派兵打仗,士兵要的就是現錢,連糧食都不要,你把染料給人家,人家能幹麽?而且就算你能全賣出去,也肯定賣不到2000萬兩。所以這個論點可以不用提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