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親戚家的獨子, David在紐約州學成了牙醫。當時是皆大歡喜,交口稱讚,那是供子成龍的典範。
在與他人合夥經營牙醫診所二年後,David決定辭職不幹了。回家上網學電腦,準備回爐做碼工!
他的父母當然是氣憤,驚訝,無奈,喪氣,沮喪,可是一切都是無可奈何。孩子大了,不聽話了。由不得自己。
現在,孩子吃住在父母家裏,還得給他提供第三份學費。
可憐天下父母心!
聽到了消息,我太驚訝了。深知,中國人的文化,“成是王侯,敗是賊”。“報喜不報憂”。我哪裏還敢多打聽。
我是看著這個男孩, David長大的,隻是和他沒有多少機會說話。
每次到他家,他媽媽總是說,David 該做作業了,David該練習小提琴了,David該準備去琴師家了。
要麽是真的忙,要麽是不想讓孩子和“平庸的人”接觸。
既然如此,那咱就接受“平庸的人”定義,少和孩子接觸,少去他家。
後來,初見成果。David自費去了最好的州立大學。為了將來學醫,他選生化專業。大學四年,花費20多萬美元。
大四那年,申請幾家醫學院牙醫受阻。無奈,在家等待了二年,是夠煎熬的。生化專業是個工資低,很難求職的專業。如果學醫不成,還得從頭再來。
他們全家那時的心情是15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經常想著,如果去不成醫學院了,生化專業就是白讀了,時間也白等了。
如果去成了,又是四年,20多萬美元的學費,還有2-3年實習醫生,以及後來的擇業。
在他申請了幾十個醫學院,艱難地等待了二年,終於去了紐約州牙醫學院。
孩子後來抱怨說,他從小就喜歡電腦,不喜歡學醫,最恨和病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父母是趕鴨子上架。
當然,他也最恨學小提琴,最恨自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有個快樂的日子,天天被媽媽追著,趕著。
他媽媽說,那我們花了50多萬美元培養你啊。他回答說,那是你們喜歡的投資,我本人一點也不enjoy!
嗚呼,孩子沒有一點兒的感恩,享受。父母究竟是為了啥?
人各有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宿命。強逼著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有很大的機會是走入死胡同。
人們隻是看到做醫生賺大錢,卻沒有看到申請醫學院,讀醫科的艱難,做醫生的辛苦。
天下有讀醫成功的喜樂,就有沒有讀上,沒有讀完,中間quit的悲哀。
那些失敗的經曆,沒有幾個人願意細說。
讀其他專業的博士,都有機會不做實事,讓手下人出力,自己隻需吆五喝六。
可是,醫學博士是自己接觸病人,自己一直在臨床一線工作。如果自己開診所,那是自己做老板,還要主持一切活動,不是尋常人可以勝任的。
網友們,你們怎麽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