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觀察,身邊的美國同事或者美國人朋友,對處對象這件事情大都無比chill(放鬆)。很多人隨口就說我前妻,我前夫,我繼子,我繼女,這些在中國人看來代表了故事的話語,在他們口邊都是中性詞。不結婚沒有什麽不好的,不生孩子也沒什麽不好的,沒有太多人會品頭論足你,家人通常也疏遠,不會追著你操心你的終身大事。但是我也能感受到,隻要是想脫單的人,無論男女都會主動出擊,date幾次不合適,那就分開。date是一個成本極低的事情,女生男生都很主動,沒有那麽多扭捏顧忌,需求大家都覺得是可以直說的。然而這種方式適合東亞社會嗎?
我記得大學的時候看到過冰心的軼事,說有次鐵凝冒雨來探望冰心,當時是九十年代,冰心問起她有沒有男朋友,她回答沒有找,冰心於是說你不要找要等。
當時聽起這個小故事就覺得心裏有些異樣的感覺,但是礙於身邊的宿友同學似乎都很認同,奉為圭臬,我因此沒有深想這個問題。而如今,將近六年的時光過去了,我也從一個懵懂的青年大學生,經曆了讀博的曆練,國外的打拚,一步步向更深刻的人生方向走去。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回想起這個故事和當時身邊的人,心裏越加篤定了一點,在人生的長河中麵對感情,等是一種癡傻的不作為。
我想從年份來說,可以理解冰心當時的想法,經曆過近現代的東亞,古書讀得多的人,免不了被一種矜持和羞怯所束縛。古書裏三從四德說得多,孟子妻子張開腿坐在椅子上都要被批難看而遭受休妻之難,讀這類故事多了,潛移默化三觀是被影響的。就像凝視深淵的人,深淵也會回以凝視一般。
然而放開這些古人的戒律規則,女生麵對感情就一定要像商品一樣,像木樁一樣等在原地,任人挑選嗎?難道就隻能在路過願意出價的人中選擇一個別人眼中出價最好的,而從不去主動思考自己最心儀看重的品質是什麽嗎?有朋友跟我說,是我對人家有意思,人家好像對我沒意思。我立即跟她講,為什麽不主動出擊,就是該搞看不上自己的人呀,那些看得上你的,不都是千篇一律,毫無亮點嗎?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國人應該拿來主義,不能總是被動接受西方國家不要的剩下的給過來的東西,而要主動要自己想要的,因為自己主動想要的,才是自己最需要的,最適合自己。這一番話我覺得用在當前的女生尋找另一半也無比合適。你等在原地,看著別人路過就默默接受別人對你的不在乎,覺得自己高攀不上。那換個角度說,路過而為你駐足的也許是想來高攀你呢?你就這樣錯過優秀的你無法高攀的人,等到的則可能全是對你感興趣卻可能不如你優秀的人。試想倘若你敢往上邁一步,追尋更高一級的對手,一旦成功,獲得的不將是更優質的戀愛體驗嗎?
你對優質的定義和分類取決於你看重另一半的東西,無論是容顏,身材,經濟實力,思考能力,德行修養,你越覺得吸引你的則越是應該主動追求的。我看過馬雅舒和劉愷威的一部民國電視劇,男主一窮二白但品行端正受千金小姐女主的青睞,最後女主退婚男配,放下矜持,表明心意追求男主才迎來了最後的雙向奔赴。影視作品可能浪漫化整個過程,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反而更加簡單,微信上的互動,生活中的互動,不要因為害羞而放棄,不要因為矜持而苦苦等待一條短信。的確,過程要把握分寸,不要窮追不舍,然而以勇敢的姿態追求所愛,看到你看重的人格品質,了解自己所愛何種人,是我對每位女生的期盼。不需要雌競,你的對手隻有自己,在追求優秀的人的過程中,你才會變得更加美好和優秀。如果沒戲也不用糾纏,拿得起放得下,嚐試過不後悔,人生一直向前,生活仍然繼續。
在這個議題裏,如果林黛玉能夠放下矜持,是不是也不會落得焚稿斷癡情,鬱鬱而終的下場?隻消像趙敏一樣大鬧婚禮現場,即可讓寶玉明辨是非,放下種種橫亙在二人中間的無聊障礙。當然這隻是一個假設,寶黛二人有更深層的悲劇原因,例如黛玉喪父則無人做主身世,寶釵家世畢竟殷實,賈家需要錢來支撐。封建社會,左不過是利益交換,欺弱怕強。
我曾經也苦苦思索過我希望另一半應該有什麽樣的亮點,大學時代得出了答案,我希望是人格上頂天立地,品德該是君子一樣,不要行苟且之事的人,所以隻要有這最重要的一點品質,無論皮囊,無論你現在的能力如何,我都相信我們能一步一步創造更美好殷實的未來。我也永遠會告訴自己,看見了這樣的人,就不要放棄,不要留下遺憾。幸福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麵對人事,都該拿來主義。
我已經邁向三十的關口了,我想說,我的每一段感情我都從未退縮過。努力過,嚐試過,每一個在我生命中留下痕跡的人,都感謝你們的存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