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再婚十年

來源: 都是國貨 2017-10-31 15:50: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2776 bytes)

梁思成的再婚十年

 

 

關於梁的再婚,當年很多與梁家有直接交往的圈內人後來都回憶說,梁思成當時身體不好,工作較忙,家裏還有林徽因80歲的母親需要照顧,日子過的挺辛苦。而60歲體弱多病的女婿照顧80歲的嶽母,多少是不方便的。加上61年國家大環境給知識分子相對寬鬆的環境,在學術上又有新希望的梁思成,自然需要有人照顧生活。

梁從一開始對林洙的婚姻定位就是生活搭檔,他需要林洙以他為中心的照顧陪伴,他可以給林洙及她2個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兩相平衡,大家和睦相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雙贏。
這個緣由,早些年,林洙也是承認的。在林洙早期撰寫的關於梁思成的文章裏,見圖片引文:

 

 


在林洙一方來說,再婚更多也是出於物質利益的考慮。當時,梁思成的政治待遇(副部級)和經濟收入,是她所能接觸到的最高端的條件了。1962年的梁思成,工資月收入400左右,住房是2層小樓,家有電話,通冷熱水的浴缸,有保姆,出入較遠的地方,有專車接送。-------這些條件,今天看來不足為奇,全國幾億人都能達到,但那是上世紀60年代初啊,當年家有浴缸電話差不多等於如今的瑪莎拉蒂私人遊艇吧,而且,梁思成可不是沒有底蘊的土豪,人家是近代著名人士梁啟超寄予厚望的長子,並留學美國,有賓西法尼亞大學和哈佛的雙重學曆,後來還因為學術成就獲頒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當年,梁是國內建築界的絕對權威,甚至可以說是第一人。

當時的梁思成,因為55年妻子林徽因的去世,也因為一係列來自專業領域,或政治領域的批判活動。後來,因為高層關照,終於幸運地躲過了反右,並且還入了黨。與梁思成一起提出“梁陳方案”的另一位建築師陳占祥,則在57年被劃為右派,下放到偏僻的農村,艱苦勞動20多年,曆經坎坷才在79年末回到北京。當時同在清華建築係的另一位年輕教師,學術骨幹,程應銓,也因為支持“梁陳方案”而獲罪,57年劃為右派。在被劃為右派後,程應銓的妻子提出了離婚,帶走2個孩子,並且不允許孩子跟父親見麵,年幼的兒子偷偷見完爸爸回家,會被媽媽狠狠地打一頓。
這位妻子,就是林洙。

周圍人並不是反對梁再婚,甚至,之前早就有人要給梁介紹,梁都拒絕的。大家反對的是林洙這個人,理由因為程應銓。且不說大家同在一個係,幾乎天天見麵,程當時是建築係城市規劃教研組組長,最關鍵的,程因為支持梁陳方案被劃為右派,林洙因為這個跟他離婚,卻找了梁,聯係到梁當時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名聲,很難不覺得林洙的勢利。


林洙出身小知識份子家庭,上麵有一個哥哥,下麵還有3個妹妹。1948年,高中畢業的林洙跟隨男友程應銓來到清華,嚴格說,是程應銓在清華工作,而林洙,那幾年都是無業狀態。49年林洙與程應銓結婚,51年初,林洙生完兒子後,想到要工作,於是在程應銓的聯係下去了重工業部某局當描圖員,後來,林洙生了肺結核,為了照顧她,讓她進了清華建築係工作。林洙1953年進入清華,她在清華的工作完全是因為程應銓的麵子而落實的。57年程應銓被劃為右派,之後林洙與之離婚。林洙的工作是清華建築係資料室的資料員,工資顯然是不多的,離婚後,要撫養2個孩子,還要補貼一點自己的媽媽,可以想象的捉襟見肘。60年代初的3年困難時期,10歲不到的兒子常常因為吃不飽而跑去找爸爸。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林洙在再婚對象的選擇上看重物質性,本來無可厚非。

但是,林洙讓人詬病之處在於:當年獲得再婚的手段與常情相悖,如今反複宣稱“愛情”的方式又過於矯情,明明是出於世俗動機的開始,何必非要粉飾成高尚愛情的例證?尤其是,一麵高調宣稱與梁思成愛得情真意切,時時不忘自己“傾力保存梁思成的文稿"之功;另一麵,卻悄悄拍賣梁思成留下的很多東西,書籍,畫稿等等。

對於梁思成林徽因有重要意義的《營造法式》,當年是梁啟超送給兒子兒媳的,特意千裏迢迢寄去美國,這本書,算是梁思成林徽因學術的起點,而且,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兒子的名字,都來源於此。那麽重要的一本書,林洙悄悄拍賣了,連影印件都沒留,學術界知情人中一片歎息。

2012年5月15日,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以218.5萬元成交

 


過去10多年來,很多人讚歎林洙:多虧了她保存梁思成的東西,林洙也每每不忘在介紹自己的文字裏,寫上“在梁思成去世後,全力保存整理梁思成的文稿”,如今我們知道了,這麽傾全力,到底是為了誰?是為了愛或者學術?還是為了更簡單的金錢


很想知道,還有哪一位學者的遺孀,如此對待深愛的丈夫的學術遺存?


 

 

 

 

 

 

 

 

 

 

 

 

 

 

 

 

梁思成的再婚,引起軒然大波


大家不是反對梁再娶,隻是反對林洙這個人。尤其是,清華所有的師生,幾乎是一致反對。據林洙晚年說,當時梁思成也沒想到再婚公開後,會那麽多人反對。但已經結婚了,還能怎麽辦?總不至於去離婚吧。所以說,林洙行動力一流,效率奇高,趁熱打鐵,從上門,到引得梁心動是3周,梁一有反應,林洙立馬撲進梁懷裏哭,再到登記,是1個月。完全的短平快,成功避免了夜長夢多。

不過,既然結婚了就要過日子,看看梁和林洙的婚後生活吧。

其實,他們的再婚生活真的挺無趣,年齡,學識,素養,經曆,愛好完全不搭的2個人,會有什麽美感火花呢?除了一個陶醉於靠自己永遠達不到的物質享受,一個滿足於年輕女性溫暖撫慰,但林洙說:我們很相愛,他給我的熱情超越任何年輕人,我們珠聯璧合……

梁給林徽因拍了很多照片,留下那麽多美好的瞬間,哪怕在李莊那麽艱難的條件下,照片也不少。但跟林洙再婚10年,梁思成沒給林洙拍過一張。林洙留下的年輕的身影,都是她百般回避反複訴說無愛的前夫給她拍的。而她麵對公眾宣稱的,那麽愛她的梁思成,卻沒有為她按過哪怕一次快門。

說到合影,來看看再婚第一年的梁思成:

 


很凝重呆滯有沒有?明明是去香山休養的,卻完全沒一點開懷的樣子。旁邊小女孩的眼神也很奪目,我是嚇了一跳。看照片上的衣服,應該是夏天,那就是再婚不久,他們62年6月領證登記,差不多剛新婚呢,怎麽就那麽一副表情

 

可能有人會說,梁思成不愛笑,
錯!!梁思成明明可以笑得很好,可以很上照,而且,也不光是笑不笑的問題,肢體語言反應很多問題。


和學生在一起,很開心地笑

 



和自己的親外孫在一起,也在笑,說這是天倫之樂,沒人會質疑
 

 



還是和自己的外孫外孫女在一起,梁思成笑得多開心,多慈愛~~
 

梁思成當年的每月400元左右算高收入。林洙找他的很重要原因,也是為了改善經濟狀況。梁思成再婚後,給林洙的母親和2個孩子生活費每月80元。林洙的孩子並不住在梁家。



繼子繼女

林洙離婚後,把2個孩子都改了姓,變成林哲,林彤。在回憶錄裏,林洙寫自己是很愛孩子的,甚至離婚都是因為考慮孩子的將來。


可是,為什麽?再婚後,孩子們卻不跟父母一起住?反而跟姥姥一起生活?

而且,梁家的住房條件非常充裕,完全不是住不下,樓上樓下的,保姆房都有。反之,姥姥(林洙母親)那兒的住房相當緊張,以致於林哲晚上隻能睡在廚房-------你沒有看錯,就是睡廚房,廚房!

法律上說,再婚後,林哲林彤就是梁思成的繼子女,在他們成年之前,梁思成是他們的監護人之一,對他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結果,一個14,5歲的孩子,繼父家那麽大的房子不能住,反而隻能每晚窩在廚房打地鋪……Oh,My God,要多麽愛孩子,才能做出這樣令人震驚的安排啊?!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再婚夫妻,如果真的感情好,男方對女方所帶的孩子,大都是比較寬容和善的,甚至,還會刻意的示好。比如張道藩,找了徐悲鴻的妻子蔣碧薇,就對蔣碧薇的2個孩子相當好,作為國民D高層,抗戰時期的張,公務繁忙,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抽空耐心輔導孩子功課,等到蔣碧薇的兒子長大,還為他的工作奔走找關係。再比如喬冠華,再婚後為章含之的女兒爭取到了外交部公派去美國讀書的難得機會,讓遠未成年的小女孩一下子站在了幾乎頂級的平台上。

而梁呢?表現差多了。之前就知道因為林哲喝了他一杯水,梁就生氣得奪門而出,還措辭嚴厲地留言。結果,不僅生氣,居然連家裏都不讓孩子住。2個孩子僅僅是每周到梁家一次,洗澡。

林洙在回憶錄裏說,那次因為兒子喝水引發的衝突後,自己給梁寫信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談到父母對教育子女的責任,而梁思成收到信後則表示了後悔,願意今後改正。然後林洙寫道:從此以後我們再也沒有因為孩子的問題有過矛盾。-------當初看書時就很疑惑,梁思成對繼子那麽明顯強烈的不喜歡,難道因為幾句話就完全消失了?……現在終於明白了,的確是沒有矛盾了,孩子都被梁思成趕出家門了呀,不再整天在梁大師眼前晃,僅僅每周一個晚上出現2小時,以梁思成的修養,怎麽都能忍著不發火的。

如果事情僅僅到這裏,也就算了,林洙為了那80元生活費,但是,梁思成居然還有抱怨,梁思成說,林哲洗完澡不清洗浴缸,“留下一盆印花布那樣遍地開花的灰色肥皂泡花紋”,梁大師當場發飆,K了林哲一頓,林哲一言不發,梁事後大概想想還是不爽,不僅讓孩子自己告訴媽媽,自己也寫了信通知林洙。

來看看梁思成的原文:“林哲洗澡不洗澡盆,留下一盆印花布那樣遍地開花的灰色肥皂泡花紋,我K了他一頓,他照例一言不發,我叫他寫封信把這事告訴你,有什麽感想都寫上。不知他寫不寫,先通知你一聲。”

KAO,居然還要談感想! 幫幫忙,還是個15歲的孩子啊,有幾個15歲的男孩子洗完澡還會清洗浴缸的?梁大師的要求真高! 當然,我更佩服梁思成在林洙麵前什麽都敢說的勇氣,完全沒有絲毫顧忌,理直氣壯地說“先通知你一聲”。忍不住想,大概梁思成還想叫林洙談感想吧。

梁思成對林哲的忽略和不喜,表現得相當明顯。他們再婚時,林哲才11歲,很好奇,林哲哪裏惹到梁了啊?


大師的思路,果然難懂。

實在無法把這樣的梁思成,跟愛情中的男人聯係起來,愛情,該有最起碼的尊重。

存折

再婚後,梁思成的錢還是自己管。要出差去外地,把存折和圖章交給老太太(林徽因的媽媽)。當時,林徽因媽媽已經80多歲了,有點糊塗了,但梁思成還是對她蠻信任,大概,30多年生活在一起,已經感覺是自己的媽媽了。

到了臨終,梁思成還不忘為前嶽母安排生活,反而對再婚妻子,沒有任何交代。僅僅是同居關係的翁端午,臨走前還記得叫來2個朋友,托付他們好好照顧陸小曼,魯迅對許廣平,也有諸多牽掛不舍,但那麽深愛的梁思成,什麽都沒做。哦,不對,梁有做些什麽,隻是跟林洙沒關係。

生日

老年的梁思成,身體不好,記性倒不差,很多瑣碎的事情,都記得清清楚楚。他記得自己的生日,還饒有興致地親吻兔耳朵花,發了些感慨。但是,林洙的生日,他卻不記得了------

梁思成的有趣還在於,不僅不記得林洙生日,事後想起來,還絲毫沒有“不好意思”的情緒,完全平靜又正常。我都忍不住懷疑,到底是別人的情感橋段太造作,還是梁思成的神經太大條?

換個場景,梁思成的神經顯然不是大條的,對於林徽因,他細致得不能更細致:秋冬的煤餅爐全部自己親自看管,完全不讓別人幫忙,寧可自己吃力地一點點加煤,據說為了保持室內恒溫,對林徽因身體好。還是為了照顧林徽因,梁思成學會了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水平甚至比專業護士都高。當年工作那麽繁忙的梁思成,還願意花那麽多時間在重病的妻子身上,坦率說,我非常感動。那些,都不是梁思成必須做的,但他以那樣的社會地位,在那樣的工作強度之餘,還是做到了。對於一些特殊的日子,梁思成並不是無動於衷。比如他和林徽因的結婚紀念日,就很一本正經地請客聚會開Party。但到了後妻這裏,一切都收回了,那些給予林徽因的細心體貼,全心嗬護,一點都不見了。甚至,一些原本應該做到的事情,梁也不高興做了。


對待家人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沒有感情,有多少感情,常常都是有跡可循的。對再婚家庭來說,愛屋及烏是比較高的境界了。顯然,梁思成的行為距離這個有點遠。

來看看梁思成對家人的表現。

梁再婚時,女兒兒子都已成家,分開另住。再婚後接觸較多的家人,隻有一直住在梁家的林徽因媽媽,還有林洙的親屬們:林洙媽媽,林洙的孩子,林洙的妹妹,林洛,林汴等。梁思成對老嶽母(林徽因媽媽),是非常好的。不僅僅是因為梁一直帶著老人生活,哪怕在林徽因去世10多年後;更是因為在日常生活裏,梁思成眼中,一直有這位老人的身影,不是漠視,更不是無視,而是上心用心,盡心盡力。

在梁思成和林洙的交流中,一直有這位老太太的存在。她的日常活動,身體變化,某一天說些什麽,做些什麽,梁思成都記錄得詳細入微。有一次老太太傳染了流感,有點發熱和嘔吐,臥床了10天左右才好。在這個過程中,梁思成好幾次提到她,她的病情,她的恢複,還考慮著等老太太再好一些,該要求她下床活動一下--------這樣,就是我所說的關心的姿態,眼中有人。而且,這種關心,不帶任何私欲的,也不是有任何所求的,就是想著對你好,所以對你好,換句話說,源自內心深處的責任感。

婚姻顯然不能單靠情愛來維係,單純的情愛需求,美滿的婚姻,肯定是要有責任感的。偏偏,在梁思成的再婚中,看不到多少他承擔的責任。你可以說,他付出了金錢,對,他每個月生活費是一向不短缺的,但是,僅僅一個生活費就夠了

對林洙的孩子,梁思成的態度是完全沒當成自己的孩子,而且絲毫不覺得這個態度有問題。對林洙的媽媽,說起來也是他的嶽母,梁的態度也非常平淡。

林洙的媽媽有糖尿病,當時的糖尿病治療,肯定沒現在這麽方便,相關知識普及也落後,後遺症的發病率比現在高得多。林洙自己身在外地,想到媽媽的病,問梁思成:“媽媽的糖尿病怎樣?孩子們怎樣?”

相比對林徽因媽媽的大段描述,對於自己的後一位嶽母,梁思成簡單得多,就一句話:“姥姥的糖尿病我沒去了解,我看她情況像挺好的。”

如果沒有林徽因媽媽做對比,那麽梁思成的這句話也正常,男人總是粗心一些的。但是,梁思成明明不是粗心啊,對前嶽母,他描述得不要太詳盡哦,一寫就是上百字,大段大段的,那麽,對於後嶽母,怎麽就那麽大反差?

對於這些微妙的差別(也許都不能說微妙了,梁表現得相當明顯,讓人想忽略都難),林洙當然有感覺,她肯定不滿,但又不能直接表達這份不滿,怎麽辦呢?林洙從不主動提及老太太,她的信裏,有問候自己媽媽,問候孩子,有提到妹妹妹夫,有提到同事朋友,就是沒有提到老太太。

嗯,再去翻了一遍資料,也不是沒有提到,提到過一次。就在那次老太太感染了流感之後,林洙生怕同住的梁思成受到影響,說讓老太太就呆在屋裏不要出來,這樣還覺得在家裏隔離不到位,說有必要的話把老人送醫院去。

怎麽說呢?不能說林洙這個建議怎麽不對。但是這個出發點……誰家裏一個老人感冒了,因為怕傳染給其他人,而把老人送醫院的?醫院的感染源不是更多,病毒更厲害,而且,大冬天的,如此折騰,怎麽不擔心老人的病情加劇?

林洙後來標榜自己如何給林徽因的媽媽送終,一些人也覺得她善良可敬。但是,曆史的真實是:林洙基本算無視這位老太太的,更不要說把她當成長輩了。

而在梁思成去世後,上層得知林徽因媽媽還活著,特別指示每月撥款50元,是給老太太的生活費。在梁思成去世半年後,老太太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0歲。

還有個意味深長的細節:梁思成臨終前,考慮老太太的去處。梁是打算把林徽因媽媽送去武漢,跟林徽因同父異母的弟弟生活。最後盡管沒有成行,但梁思成的安排可以看出很多,如果林洙真如自己標榜的那樣對老太太很好,梁思成何苦要讓90歲的老人跨越半個中國地奔波?

 

 

林洙的回憶文字,問題很多,盡管她有天然的話語優勢,但因為她私欲太重,對林洙回憶文字的勘誤,是個大工程,陸續有人在做。比如那個流傳很廣的,關於林徽因愛上兩個人的說法,就是出於林洙之口。這件橫跨學術界和8卦圈,涉及建築界哲學界文學界史學界的軼聞,風靡一時,被廣泛引用不斷轉載。但是,事實是:1932年6月中旬,梁思成到寶坻考察期間,林徽因正因為懷孕而留守在家(梁林的兒子梁從誡1932年8月出生),事件的另一男主,金嶽霖,因為清華的教授輪休製度,正在美國休假一年,金教授1931年6月下旬出國去美。(資料來源胡適日記,季羨林日記等當年周圍朋友的記錄)

想象一下:一個懷孕7,8個月的少婦,在當時極不方便的通訊條件下,怎麽跟遠在美國的金教授互通款曲?(金嶽霖31年夏天就出國了),而梁思成,原本和林徽因正熱切地期待著孩子的出生,並且很希望能是個男孩,結果,妻子告訴他自己愛上了別人,而梁思成,痛苦思索之後,居然大度地放手——孩子呢?難道夫妻兩人都魔怔了,完全忽略林徽因的大肚子?

有人說,也許是林洙日期記錯了。但是,其他時間更不可能,因為,在之前,金嶽霖還沒結識梁林夫婦,之後,梁思成林徽因遇到了費正清夫婦,並且和費太太,費慰梅保持了終身的深厚的友誼,她們之間,無話不談。如果林徽因真的愛上2個人,並且跟梁坦白過,費慰梅是肯定知道的,但根據費慰梅的文字,她顯然完全不了解這件事。費慰梅隻說,吸引金嶽霖靠近梁家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但金嶽霖從來沒有把林徽因拉出梁家的想法,而是,哲學大師把自己變成了梁家的一份子。

哲學家的被吸引,因為吸引而靠近,大家都知道了,也看到了。但女方是否有回應?是否愛上過金?是否與丈夫之間,有過那麽一場對話?大家都不知道,知道的,隻是梁思成後妻提供的那麽一個有諸多明顯漏洞的說法。

林洙的許多言辭,都經不起考證,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她的錯誤,先且不管她是故意的誤導,還是無意的失誤。

對於研究者來說,後人的回憶也許不可靠,但當年的記錄基本是可靠的。徐誌摩的八寶箱問題,林徽因的愛上2個人問題,林徽因是否愛過徐誌摩的問題……因為這些讓學者們蠢蠢欲動的課題,大家把目光匯聚到了梁思成的日記上。

梁思成作為以上事件的參與者旁觀者親曆者,他的日記,應該是關於事實的最可靠版本。而且,梁思成的日記非常詳盡,保存下來的有60來本之多。於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徐誌摩的研究者,林徽因的研究者,梁思成的研究者,甚至金嶽霖的研究者,找到林洙,希望能查閱梁的日記。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林洙斷然拒絕所有人的要求,梁思成的日記,就是不給人看。曾經跟一位著名的林徽因研究者有過交流,他直言,梁思成的日記都在林洙手裏,很多研究者想看,但林洙就是不肯拿出來,他也沒看到過。

《梁思成全集》已經做了2版,1986年初版,2001年再版。其中收錄了如今市麵上可以看到的所有梁思成的學術文章。全集裏收錄了部分梁思成的日記,但都是55年之後的,主要關於古建保護等,名稱為“工作筆記”,而大家非常好奇的,解放前的那部分,一直藏在深閨無人識。

一般來說,既然是《全集》,日記都是收錄其中的,因為學者的日記,研究價值很高。比如竺可楨,吳宓,梅貽琦,朱自清等等,他們的日記都整理出版。而梁思成,明明有那麽豐富的資源,卻一直不見天日。

林洙的姿態耐心尋味,明明那麽好的素材,如果她肯授權,絕對很多出版社願意出,為什麽,她就是不放梁思成的日記?

能想到的原因,隻有一個:梁的日記裏有林洙不願意被人知道的東西。之前所有關於梁思成的說法,尤其是那些涉及隱私的,全部來源於林洙文字。因為身份的天然優勢,人們願意相信她。但是,假如這個回憶者別有用心,有意誤導呢?最近十幾年,因為林洙的言辭漏洞很多,人們想要追尋真相,自然就想到查閱梁思成的日記,林洙卻一反常態,捂得嚴嚴實實,毫無商量餘地。

一旦梁的日記曝光,林洙之前的很多話都會被推翻吧,她自己一手構造的再婚愛情假象也會轟然倒塌吧,林洙話裏話外,明示暗示地告訴大家:梁思成跟林徽因在一起是不幸福的,林徽因隻帶給梁負擔,讓梁尷尬,林徽因的去世,對梁思成是個解脫——如果事情真如林洙說的那樣,拿出梁的日記,不是能最有效的證明梁林婚姻的不幸福,
但是,她就是不公開梁的日記,因為,一旦公開,人們就可以證實,她的回憶,到底有多少水分。

基於這個思路,可以認定,再婚後的梁思成,對後妻是沒有愛情的。如果有,林洙早就出來show off了,怎麽可能藏著不說?


還有人發現,林洙回憶錄裏的很多情節,場景,都在其他人回憶梁林的文章裏出現過,或者,林洙文字中很多細節,與梁林同事朋友學生等人的回憶高度相似。大家不由猜測,也許,林洙的回憶錄參考了很多梁思成的日記,一旦梁日記曝光,她的回憶錄也就穿幫了,所以,梁的日記怎麽都不可能拿出來。

前2年,有人在一期節目中說,自己看過梁思成的日記。 他給的解釋是自己外婆家與梁家相鄰,自己的媽媽也讀了清華建築係,但這些理由太牽強了,他有什麽特殊之處,可以排在那麽多專業研究者學者之前,查閱梁的日記?如果林洙這麽輕易就能拿出日記,大家還用等到現在? 對這樣的說法,表示懷疑。

 

梁思成身體狀況

再婚十年,1962年6月--1972年1月,梁思成61歲--71歲。很多人60幾歲還非常健康強壯,70歲,甚至80歲再做爸爸的男人都是有的。但是,梁思成的健康狀態如何?

因為年輕時的車禍(1923年),梁思成的脊椎一直有問題,從中年時候起,必須常年穿鐵背心獲得支撐,才能直立,58年,因為痔瘡問題而住院。另外,還有嚴重肺氣腫,高血壓。身體非常消瘦,瘦到什麽程度? ------63年9月,連衣服帶鞋,42.25公斤,幾天後的9月18日,43.3公斤。(體重數據來自梁思成本人記錄)

梁思成個子不高,但再怎麽樣,167,168cm總有的吧,多少妙齡女子,苦苦減肥,都還達不到43公斤的程度,而梁思成,就是那麽瘦。

而且,不僅僅是瘦,因為肺氣腫和高血壓,梁思成的日常生活,都深受影響:

事例1:
65年秋,梁思成隨團考察新疆,代表團在當地受到熱情款待,人們站在道路兩旁夾道歡迎。就是這樣的場合,平地,緩速,梁思成走了300米就吃不消了,梁自己的話:“走完300米,我已經像跑了萬米一樣,氣喘如牛,上氣不接下氣了。” 於是第二天,下車和縣幹部見麵後,梁思成又回到車上,坐車通過道路。

事例2:
65年10月17日,去看日本工業展,人比較多,不到半小時,就氣喘如牛,全身大汗,隻好叫了輛小汽車回家。

事例3:
66年2月,某一個周四,梁思成日程:
上午理發,然後去係裏扯了會兒《營造法式》問題,再到資料室看望一位名叫“阿蘭”的同事,到家12:40,(“扯”是梁思成的原話)
下午到政協聽關於中日青年聯歡的報告,還看了紀錄片,將近19:00到家。
晚上,晚飯後,助手莫宗江來談關於建築史教材提意見的問題。談到十點多。

這樣的日程,怎麽看都不能算高強度吧,但是,就因為這樣的一天,梁思成直接病倒了2天-------接下來的周五,周六,梁都感覺天旋地轉,周五下午的黨員教授學習,晚上的係黨總支學習,周六下午的係同事專業討論兼聊天會,全部未能參加。

這樣一位垂暮的多病的虛弱的老人,可以想象,他還有多少力氣來談愛情,或者說,還有多少精力和願望來談愛情? 說得更坦白一些,哪怕梁思成想做點什麽,也沒能力了呀。身體條件擺在那裏,還沒開始呢,人就暈倒了,何況,梁的心肺功能遠遠承受不了劇烈運動,哪怕稍微激動一點都不行。

原本,大家是這樣想的,事實本來也差不多就這樣。但是,林洙不願意,林洙非常忿恨大家都把她單純看成照顧梁的生活,她一再引導大家,來關注梁思成和她“纏綿思戀”的夫妻生活,所以,林洙說:梁思成“給她的熱情超過任何年輕人”,對,沒有看錯,林洙的原話,再婚後,他們其他不談,就是卿卿我我。

有人說,那些信是假的,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代氛圍,絕對不允許那樣資產階級的言辭和做派,而且,66年的信中說在北京買的確良,很隨意可得的樣子,但有資料可以證明,直到71年,全國也隻有上海才買得到的確良,還非常緊俏,甚至為了搶購還擠死了人------有人懷疑,那些信件,是林洙偽造的,大意失蹄,細節上出了差錯。


如果林洙文字中表達的兩性相悅是真的,那麽可以說,她完全不愛惜梁的身體,哪個疾病纏身的老人經得起這麽折騰?完全就是作死的節奏吧?
如果事實並非如此,但林洙偏要這麽寫,想表現什麽?想說明梁對她愛之深?

無論真相是哪一種,林洙這麽寫,格調都是庸俗低下的,非常的indecent,哪個學者遺孀這麽遣詞敘事?

 

2013年版,信件對應部分:

 

 

梁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梁思成毫不諱言:

還有什麽疑問麽?對於年輕女性夜晚陪伴溫暖的不可抗拒,老年的大師表達了自己的需要,但因為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態不佳,所以他並沒要求林洙一定要如何,梁的願望其實無可厚非——“我所希望的是你今後經常這樣來看我,幫助我做些工作,或者聊聊天,給我這樣——也僅僅是這樣的溫暖。”

如果事情定格在這裏,那這段關係會成為佳話美談,但是,林洙顯然不滿足與此。她上梁家可不是獻愛心去的,她對梁的學術科研更沒有興趣,單純上門看看人,聊聊天怎麽夠? 所以,麵對梁思成的冷靜克製,林洙的表現奔放多了------立刻哭著撲進了梁的懷中。如果她事先完全沒心理準備,怎麽也該稍有猶豫吧?隻能說,我覺得她是劍走偏鋒終於成功的喜極而泣。經曆了3年困難時期,她,終於脫貧了。

前幾年,林洙說,她當年的工資是每月62元,但是,後來公開的梁的記錄,她當年工資隻有20元。再婚後梁每月支付80元,她的20元也給自己母親,即:林洙母親+林洙2個孩子,生活費100元。
梁思成自己的工資,支付生活費後剩餘300元左右,由梁思成自己支配,梁家成員:梁思成自己+林徽因的媽媽+林洙+保姆。

這樣的一種再婚家庭結構,加上梁思成很直白的文字,怎麽升華出感人的愛情?

如果現在,男人不讓再婚妻子帶孩子進門,自己帶著去世多年的原配妻子的母親住別墅,反而讓後妻的孩子分開另住,孩子不得不睡廚房,男人眼不見為淨,每月僅支付生活費,然後一邊說自己對後妻是真愛,是深愛,是情真意切的愛,放到天涯論壇,大家會點讚還是拍死?

假如換成後妻去說,這樣的情形下,再婚男人對自己真愛,深愛,大家會如何評價?精分還是妄想症?


再婚是62年,全國正沉浸在非常濃鬱的政治氛圍中。梁在給林洙的第一封信裏寫到:“反右鬥爭中你的立場鮮明堅定,給了我越來越好的印象。”——林洙反右鬥爭中的堅定,就是和被劃為右派的丈夫離婚,並且拒絕2個年幼的孩子和父親相見。林洙的丈夫,是因為堅持或者說為了維護梁思成的學術觀點而成為右派,而梁思成,居然能那麽毫無壓力地說出讚賞林洙的反右立場,很讓人感慨,62的梁,精神上,多少是有些糊塗了,或者說,對社會思潮的追隨使他遺失了自由主義知識精英最可貴的品質。

55年之後,尤其是57年反右之後,因為上層的額外保護,梁思成驚險過關,梁思成於1959年入黨。如今回頭看,可以發現在反右之後,梁思成的思想有比較大的變化:之前顯然是學術第一,對新政權,他擁護,但具體的行政事務,梁不擅長,也不熱衷。但反右運動之後,梁的行為中多了對社會思潮各種運動的自發的迫切的跟隨,以及追趕不及的焦慮。

這一點,梁思成身邊的清華建築係同事,梁的女兒,前幾年都公開承認,也公開地表示了遺憾。說,50年代末那幾年,梁思成係的工作管得不多,反而頻繁參加社會活動,感覺整個人浮起來了。-------當時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覺得學者到底是學者,搞學術的人還是欣賞埋頭苦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其他事情蕪雜了,做學問的心思就少了,淡了。

再婚到逝世的10年中,梁思成的生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1962年6月---1966年6月中旬;
2),1966年6月中旬---1968年11月17日;
3),1968年11月17日---1972年1月9日逝世。

第一階段,1962年6月---1966年6月中旬
這個時段的梁思成,用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來形容也不為過,除了30年代在北平的6年(1931--1937),60年代早中期的4年時光,是梁思成一生中物質生活最安逸富足,政治待遇最高級風光的階段。如果不是如此,林洙也不會把目光瞄向老年的,疾病纏身的梁思成。

1962年的梁思成,工資月收入400左右,住房是2層小樓,家有電話,通冷熱水的浴缸,有保姆,出入較遠的地方,要麽有專車接送,要麽自己有能力打車。-------這些條件,今天看來不足為奇,全國幾億人都能達到,但那是上世紀60年代

梁思成當年的政治待遇是副部級:任清華大學教授兼營建係主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建築學會第一至四屆副理事長,北京市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分別於1952年和1959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和中國共產黨。是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特別是1962年3月的全國科技大會召開後,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梁思成,思想解禁,待遇更甚。

林洙是非常緊跟形勢的,也很能把握機會。59年-61年的三年困難時期,她已離婚,經濟狀況不佳,但她並沒有把目光瞄向梁,因為那時,外部形勢對知識分子的壓迫還很嚴重,而在62年3月的科技大會後,形勢突現一片光明,於是,4月底,林洙就主動上門了,開始每每在晚上去梁家。

再婚後的4年,林洙的日子可謂春風得意,不僅經濟狀況徹底翻身,而且,因為梁思成的緣故,她從年輕建築師的夫人(前夫程應銓是年輕建築師),變成了“建築界的第一夫人”。

一直到66年6月,梁思成完全是正常而優裕的生活狀態,待遇高級,情緒飽滿,工作按部就班,健康也很穩定,梁當時吃的2種藥:首烏延壽片,天王補心片,看名字就很高大上,應該不是普通大眾能消費的。另外,梁還嚐試中醫,西醫,醫生長期跟蹤請脈,調整藥方。

哪怕在文革已經開始的66年5月末,全國已經有很多學者教授真正陷入痛苦恐怖的深淵了,梁思成還能輕鬆愜意地品賞自己書房裏的植物,可見心情非常安逸從容,見下:

“今天我環顧了一下這書齋中的幾盆小花木,忽然意識到我這小屋裏實在收藏著不少奇花異卉:有長了六七年還隻有五寸高的橘子樹;有過了清明才開始開花的仙客來;有過了整整一個冬天,亦即‘常青’的玉簪花;有倪雲林筆法的‘枯木寒鴉’式的文竹;還有常青過了冬的倒掛金鍾,也可以自豪矣!”
——梁思成寫於66年5月24日


第二階段:1966年6月中旬---1968年11月17日

為什麽選取這2個時間點? 因為:
1966年6月中旬,清華出現了對梁思成的大字報,來自民間的,始發於群眾的對梁思成的批判開始。梁思成正式被卷入批判的汪洋大海。

1968年11月7日,清華正式召開對梁思成的批鬥會,梁被認定為“反動學術權威”,這個來自官方的定性對梁思成的打擊巨大,但是,梁思成又是幸運的,10天後,因為周的關照和保護,梁思成於1968年11月17日入住北京醫院,之後的幾年,一直住院,直至去世。

66年6月中旬到68年11月,這2年半,應該是梁思成一生中最艱難晦澀的日子。李莊時期雖然物質貧困,但精神上,他們士氣不減,戰爭的陰雲無法掩蓋梁思成林徽因對事業的追求和對未來的希望,何況,他們還有與外界溝通的渠道,時任美國駐華外交官的費正清特意去李莊看望他們,劍橋學者李約瑟也到訪李莊,和梁思成林徽因愉快交流,更不要說和那些老朋友,那些學者教授們,金嶽霖,張奚若,錢端升,周培源等,一直保持著聯係。

那些老朋友們,46年後全部回到北京,重新聚集在梁家客廳。可惜,十多年後,因為對林洙品行的不認可,自梁思成再婚起,那些學者教授全部與梁家斷了來往。與精英圈子的隔絕一步步把梁思成推向怯懦的沼澤,而再婚妻子的庸俗短視,也進一步強化了梁思成思想上的弱點,加速了梁思成滑入悲劇命運的深淵。

66年6月到68年11月,這2年半時間,梁思成之前平靜富足的生活被打破,麵對一波波來自周圍同事,朋友,學生,同行的大字報,梁大師顯然是困惑迷惘的,也深感精神的苦悶與抑鬱。

在這2年半時間裏,梁思成的生活水準有所下降,比如之前的二層小樓不讓住了,搬到了麵積小得多的房子裏。不過,住房麵積縮小,是當年學者教授們普遍性的遭遇,並非針對梁思成個人。比如,法學教授錢端升一家本來住著寬敞的四合院,文革中院子裏搬進很多人,變成了大雜院,錢家反而被擠到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林洙的回憶錄裏,這2年半時間的梁思成,悲悲慘慘淒淒切切,但是,另一些資料表明,林洙的話水分很大。列幾件事,大家自己判斷吧:

事情一:
林洙說,那幾年,革委會工宣隊的人阻擾梁思成就醫,隻能靠她不畏強權,悄悄聯係醫院醫生,給梁思成看病。林洙話裏話外的意思很好理解: 她的功勞很大,真是梁思成晚年的生命之光。

但在梁思成3位學生寫的書裏,是說醫生很好,不怕被牽連的給梁思成看病。

而梁思成自己的文字記錄,說住院後本來想出院,是工宣隊的領導同誌沒有同意,勸說梁繼續住院接受治療。幾天後,因為病情反複,梁思成慶幸地跟林洙說,還好當初工宣隊沒同意他出院。

看看梁思成自己的文字,再對照林洙回憶錄的敘述,為工宣隊的善良同誌歎息一下,

事情二:
1968年國慶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梁思成的名字在天安門觀禮者名單裏。

國慶觀禮,在中國,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不僅僅是觀禮本身的意義,更是一種政治地位的象征,包涵一種特殊身份的隱喻。

也就是說,哪怕66年6月到68年10月,那2年多的時間裏,各界群眾對梁思成寫出了很多大字報,起碼到68年9月底,官方給予梁思成的政治待遇仍然很高。如果說可以參加國慶觀禮,都能被定義成痛苦恐怖艱難的生活,那麽,很想問問林洙,怎麽樣的日子,才是不痛苦,不恐怖,不艱難?

第三階段:1968年11月17日---1972年1月9日逝世

之前不管梁思成收到多少大字報,那些都是群眾自發的行為,沒有官方色彩。所以,那些來自周邊人群的批判,對梁思成的精神打擊有,但也不是太大。直到1968年11月7日,清華正式召開對梁思成的批判會,正式把他定性為“反動學術權威”-----這是來自組織的,官方的,正式的,對梁思成的結論------當然,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後來也平反了。但當時,這一來自官方的正式的定性,對梁思成打擊很大,他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因為周的關照和保護,在批鬥會召開的10天後,1968年11月17日,梁思成入住北京醫院,接受治療。

從68年11月17日住院起,梁思成就一直住在醫院,直到去世。3年多的時間裏,相比外界的喧囂紛擾,梁思成的住院生活平靜而穩定。

一進醫院,醫生就考慮給梁思成重新做一副假牙。看過牙醫的會知道,涉及牙齒的問題,就醫周期遠比一般的毛病要長,尤其是做假牙,前前後後不弄個好幾次是無法完成的。從這裏可以側麵看出,梁思成的境遇很不錯。真的含冤屈辱被打倒的人,誰還會來關心你的假牙?

在梁思成住院期間,林洙每周去醫院看望一次,幫梁帶點需要的東西。
69年1月20日,梁思成要求帶茶葉,油炒麵,排叉,水果蛋糕,廣柑,以及電池。(農村的就不說了,參照一下同時期普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梁思成的日子,怎麽都跟“艱難慘淡”無關吧)

69年7月15日要求帶一瓶黃梅醬,或者其他果醬也可以。同年8月6日,說因為果醬和茶葉的消耗有所增加,要求帶一瓶黃梅醬和2兩茶葉。

69年底,要求帶點心,說“吃起來清爽可口又省事”,還要醬黃瓜,醬蘿卜,醬豆腐,炒麵。說自己牙不好,這“三醬”是助餐所十分需要的。

入秋後,梁思成要求帶“那條黑綠格紋拃蠶絲圍巾”。並且考慮到國慶可能要上天安門,要求帶一雙特別指定的皮鞋。
——對圍巾和皮鞋的描述,均來自梁思成本人,可見梁的情緒很好,興致不錯。如果含冤屈辱的痛苦煎熬著,誰還會對身外之外描述得那麽詳盡細致?

69年7月9日,梁思成自己記錄的飲食:
早餐,1兩豆沙包,2個雞蛋,三份之二個麵包。(插播說明:麵包大小不知);
午餐:2兩主食,一整份西紅柿炒蛋,全部吃光;
下午點心:1個雞蛋;
晚餐:2兩主食,一整份醬雞。本來預備吃不完,居然毫無困難地把它完全,徹底,幹淨地消滅掉了;——梁思成本人原話,可見心情不錯。
晚上九點半:仍照常吃夜點心。

中西結合,葷素搭配,鹹甜兼顧,少食多餐,非常科學合理的餐飲,梁思成的胃口也不錯,在時代淒風苦雨的大背景下,梁思成的住院生活,遠遠超出大眾的想象。

69年9月,周日下午梁思成腰痛,醫生先是讓他吃了一片止痛藥,並且貼“消炎鎮痛膏”,周一早上,針灸大夫到,進行針灸治療,梁思成說紮完之後好了許多。周二上午,針灸繼續,梁說又好多了,並說估計再紮一兩次就可以完全好了。

69年5月1日,梁思成出席天安門焰火晚會。

69年9月初,梁思成到越南大使館參加活動,有專車到醫院接送。陪同人員照顧周到。梁思成說:“老高非常細心,始終攙著我。”

69年12月30日,兩位師傅到醫院看望梁思成,說是代表學校和係的指揮部(當時的指揮部是單位的最高領導)。恰好梁思成午睡剛醒,氣喘如牛。梁思成說:“領導上的關懷讓我非常激動,說話就更上氣不接下氣了。”

以上,醫生很好,夥食很好,梁思成胃口很好,精神也很好,領導關懷,待遇依舊,如果隱去姓名,能把這樣的住院生活,和含冤屈辱,痛苦恐怖聯係起來嗎?

當然,時代特色還是有的。梁思成住院期間,每周4天(周一二四五)的下午,14:30—15:30學習,即每周4小時的學習時間,這個學習,肯定是政治學習,但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麽嚴厲,或者林洙所說的那麽嚴重。起碼,梁思成某天身體不適,就缺席不去了。事後說起來,很隨意的樣子,絲毫沒有緊張不安。

梁思成有一段話再次讓我唏噓不已: “你(指林洙)信中告訴我‘用’‘養’都同時有‘看’的問題,確實如此。這僅僅是一句話,對我幫助卻極大。這就是我急著想回家的原因之一——應該說主要原因。我一定照你所說堅持參加學習。”——69年6月4日梁思成給林洙的信

多麽緊跟時代要求“上進”的後妻啊,多麽努力想要跟上文革步伐的梁思成啊,當梁思成下意識裏把林洙當作引導他前行的標尺,那麽,他的悲劇是注定的,他的困惑也注定無解。——梁思成最後幾年的困惑,與其說是因為對學術專業的迷惘執著,不如說是因為被形勢拋棄隔離的不解彷徨,梁思成的困惑其實相當簡單:為什麽我那麽積極要求上進,緊跟黨走,最後還是成了反動分子?這個問題的答案,哪怕他參加再多的學習,還是無解。

走到這一步的梁思成,從50年代反右開始,或者說從林徽因去世開始流失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獨立品格和精神,終於消耗殆盡。於是,博學的專業的大師,反而需要勢利庸俗的後妻來告訴他,提醒他注意什麽。劣幣驅逐良幣,肯定是悲劇啊!


整體看,梁思成在文革中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多衝擊,對比其他很多學者教授在文革中的遭遇,梁思成在文革中沒有下鄉,沒有強製勞動,沒有被監禁,更沒有坐牢,反而在醫院安安穩穩住了三年多,最後病逝。梁思成的境遇,對比文革中的知識分子來說,絕對不算差,中等都不止,上層對他諸多關照。可是,在林洙筆下,我們看到了什麽?隻看到梁思成淒淒慘慘切切,甚至缺醫少藥,隻能靠堅貞偉大善良的後妻去努力爭取一點醫療資源。

實際上,梁思成的住院生活很平靜,具體見上麵的各事例——如果林洙真實的把這一切寫
出來,就無法引起讀者的同情心,無法體現她的偉大付出,無法凸顯她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以,明明她隻是每周去一趟醫院看梁思成,明明梁家70年代初又有足夠的條件請保姆,明明梁思成72年去世後家裏有4000元的現金……在林洙筆下,卻極力渲染梁思成的慘,冬天搬家慘,肺氣腫生病慘,被阻擾就醫慘.......

應該說,林洙的場景塑造很成功,很多人說看了流淚,唉,不知那些流淚的人,知道真相後作何感想,如果他們知道被同情的梁思成,在當年過著遠比他們的父輩祖父輩幸福安逸的日子,他們的同情,還會剩下多少?

當然,還是以事實說話。林洙對梁思成的照顧,是有的。67年到68年11月住院,這2年時間裏,梁家沒有保姆,林洙照料著梁思成的日常生活。另外,71年底,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林洙和梁思成的女兒(梁再冰)輪流陪夜,72年1月8日晚,梁思成陷入昏迷,1月9日清晨,病逝。

 

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因為林洙在文革中沒有與梁思成離婚,一些人覺得這是林洙深愛的表現。可他們一定不知道梁思成66年後的遭遇,更不知道梁思成從被批判到被保護,隻隔了短暫的十天。

上世紀5,60年代,社會風氣遠不是現在的開放包容。離婚一次還說得過去,再離婚一次,當事人的日子還要不要過了?周圍人的流言蜚語會是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林洙本來的群眾關係就不好。當時也不是現在這樣可以辭職,可以遠走他鄉,在做出重大決定前,會考慮輿論的壓力。

更主要的,就算想離婚,總要有個考慮過程吧,比如林洙前夫57年被劃為右派,林洙到了58年才離婚。而梁思成從官方定性為反動學術權威,到得到上層保護而住院,時間多久?隻是10天,短短的10天啊,哪怕林洙動過念頭,還沒考慮好,梁思成轉眼就被好好保護了,那還有什麽必要離婚呢?

66年7月底,當民間群眾,清華師生貼出對梁思成的大字報,工作組就有人向林洙透露過信息:

 


中央文件說了會保護,有這樣的底氣,林洙怎麽可能離婚呢?

前幾年,記者采訪林洙,問梁思成去世後她的生活,林洙很平靜地說,因為保留了梁的黨籍,所以自己的生活沒有壓力。而且,梁留下的4000元現金,她用了其中的2000元,讓在農村的兒子回到北京。70年代的2000元啊。

所以,林洙沒有第二次離婚,跟是否真愛完全無關。因為梁思成的境遇並不糟糕,甚至遠比一般的學者教授要好得多,70年代初,補發工資,梁家又有條件請保姆了。林洙一再說自己陪伴梁思成,過得多麽痛苦艱難,事實上,和梁思成在一起的十年,她並沒吃什麽苦,她得到的遠遠大於她付出的。
梁家客廳的牆上,原本掛著一幅大大的林徽因的油畫肖像,再婚後,林洙取下了這幅畫,據說梁再冰因此打了林洙一耳光,此事在清華北大傳得沸沸揚揚。林洙的行為可以理解,梁再冰的行為也可以理解。有人因此責怪梁思成的不作為,覺得雖然取畫&打人的事件中,梁思成並沒出現,但他的不作為無形中等於對林洙的縱容。

其實,大家真是冤枉梁思成了。

梁家客廳裏,一直放著林徽因的照片,哪怕再婚後,照片仍然在。就是這張,貌美如花巧笑嫣然的林徽因,新婚後不久拍的。這張小照,估計是梁思成的最愛,再婚後仍然穩穩地放在客廳沙發邊的巨大收音機上。暮年蒼老的梁思成,每天開關收音機的時候,沙發上靜坐時一側頭,都能對上林徽因的笑意盈盈。

 


油畫肖像與照片相比,肯定後者更接近真人麵貌。肖像畫的作者是油畫家李宗津,看他的繪畫風格,不是寫實主義的細膩精致,比如陳逸飛的仕女係列那樣。猜測,肖像畫和照片,梁思成一定更喜歡照片。

我想,林洙既然取下了林徽因的肖像畫,就一定無數次有收起林徽因照片的企圖,但照片最終還是在,肯定是因為梁思成的堅持了。

 

 

早些年,麵對記者的詢問,林洙說過,“我隻知道,梁思成喜歡她(林徽因),喜歡極了。”

 

 


上麵梁思成這張照片攝於1964年(再婚是1962年),這已經算林洙能找出的氣色最好的了,但梁思成麵容中的苦澀凝重顯而易見。林洙嘴裏那麽欣喜愉悅的再婚生活,怎麽沒有撫去梁思成臉色中的悲苦?

 

-----曆史,會一點點被還原成事實本來的麵目。

喜愛並深諳英國詩歌的林徽因,10多年後,在另一個世界重遇梁思成,她會怎樣?

If I should meet thee,      假如我又見你,
after long years,          隔了悠長的歲月,
how should I greet thee?   我當如何致侯?
With silence and tears.     以沉默,以眼淚

--THE END--

所有跟帖: 

悲劇啊! -章興國- 給 章興國 發送悄悄話 章興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31/2017 postreply 23:30:55

+1 -我正在學中醫- 給 我正在學中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5/2017 postreply 12:30: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