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網友說的個人農村經曆,隻有他們家是大隊幹部,才能說得通。
所有跟帖:
•
我爺爺解放前當過甲長,負責給保長收錢,酬勞是一包煙。因為這個原因我父親不能入黨,你說他是不是大隊幹部?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3:51:31
•
"不能入黨"--說明是外圍組織,至少在積極爭取
-最接近太陽的人-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3:52:38
•
這一句露餡了。普通農民,哪裏有能不能入黨這個說法。:)
-蔣聞銘-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3:58:37
•
追求進步是那時年輕人的夢想。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02:05
•
甲長幹的事因為吃力不討好,大家都不幹,紛紛推給我爺爺這個老實人。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3:53:20
•
公安六條,隻到保長,沒有甲長。
-chufang-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7:21:30
•
我們隊的三叔說過,要想入黨,得先學會了憋壞,就是給別人使壞,可能你爺爺不會給別人使壞,所以入不了黨?
-走資派還在走-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7:42:06
•
在這點上,我還是不能理解居士兄。以居士兄的智商,不能看不到農村其他人的貧困,即使他是大隊村支部書記的公子。
-郭大平-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3:53:50
•
我們隊長家孩子多,年年超支,很窮,也沒餓肚子。支記在別一個村,感覺日子過得很好。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00:28
•
你的意思是:文革時大家都可吃個九分飽,沒有餓肚子?
-郭大平-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03:23
•
至少我們那裏能做到九分飽:人均六百斤穀,按工分有所浮動,不夠吃的到隊裏再借,計在賬上。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09:57
•
我的堂姑父姑媽在鄰縣,兩人都是瞎子,毛時生了六個兒子都養大了,前不久姑媽才去世,享年86歲。她的大兒子生於1959年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12:44
•
你想想這在解放前怎麽可能?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13:40
•
解放前怎麽就不可能多生孩子?我爸爸兄弟姐妹就很多。你這個觀念有問題。
-郭大平-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21:34
•
生的一點不少,能全活下來的家庭不多。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23:27
•
我爸爸的兄弟姐妹大都活下來了。隻有一個,是十幾歲時自殺的。說是因為他覺得父母對待子女沒有一碗水端平。看來他的氣性也夠大的
-郭大平-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31:49
•
那你們家解放前家景相當不錯。也許因為孩子多,把地分了後每人的地就少了,就成了貧農。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38:42
•
洞庭湖區開荒,隨便開,開荒出來的土地,頭三年不用交公糧。
-郭大平-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42:11
•
那時候有荒地可以開墾,隨著人口增長,荒地會越來越少,這是規律。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48:33
•
農村的情況,可能中國北方和南方,有所不同。
-郭大平-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52:19
•
五九年的時候,村裏嬰兒的糧食是有保障的。
-方外居士-
♂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