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喜歡看雜文,寫雜文。他稱讚雜文家魯迅是文化巨人。毛澤東自己的文章有不少是雜文。
根據上海的解放日報的資深記者、編輯和學者趙元三的說法,毛澤東曾經聲稱自己退出政壇後最想做的工作就是寫雜文。可惜毛澤東由於終身從政,未能如願做專業雜文作家。 *****
我想,毛澤東如果不搞反右、大躍進、文革等等等等運動,而多寫雜文,那麽對中國和中國人民,對他本人的“身後名”,對江青、毛遠新和他的另一個親戚——文革高官王曼恬都要好得多。
趙元三表示:柯慶施同毛澤東關係密切,緊跟毛澤東,被稱為毛澤東的好學生,對於雜文,愛屋及烏,是自然而然的。
曾經同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柯慶施有接觸的趙元三寫道:
柯慶施一直都很關心上海報刊上雜文。因為毛澤東一直關注上海報刊上的雜文。整風、鳴放時期,毛澤東關注上海報刊上左、中、右三派雜文家的雜文。右派雜文家徐中玉、孫大雨等人的雜文,他拜讀了;中派雜文家如林放等人的雜文他拜讀了;左派雜文家如姚文元等人的雜文他拜讀了。都引用在毛澤東的文章或講話中了的。 *****
我相信這段話屬實,但是我覺得其中的“拜讀”用詞不當,可以用“閱讀”。
下圖是1967年姚文元率隊訪問阿爾巴尼亞的照片,姚文元在中間。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3/1967-09_1967%E5%B9%B4_%E5%A7%9A%E6%96%87%E5%85%83%E7%8E%87%E9%98%9F%E8%AE%BF%E9%97%AE%E9%98%BF%E5%B0%94%E5%B7%B4%E5%B0%BC%E4%BA%9A.jpg/500px-1967-09_1967%E5%B9%B4_%E5%A7%9A%E6%96%87%E5%85%83%E7%8E%87%E9%98%9F%E8%AE%BF%E9%97%AE%E9%98%BF%E5%B0%94%E5%B7%B4%E5%B0%BC%E4%BA%9A.jpg)
我小時候讀過姚文元的雜文集《想起了國歌》,不喜歡他的左派腔調,如今我隻記得他在其中引用的古詩:
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
甲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
後來我得知這來自杜甫的《醉時歌》,後麵四句更精彩: *****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 *****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
按照趙元三的說法,許多人在反右運動中由於寫雜文而罹難,所以這場運動以後上海雜文界寂寥冷落,許多老作者都不敢寫了。 *****
豈止是上海,豈止是雜文界,在這種反對意見鴉雀無聲的政治環境中,全民土法煉鋼,畝產萬斤等違反科學的鬧劇紛紛出台,直到鬧劇變成悲劇,大躍進造成大躍退、大饑荒。
在畝產萬斤的吹牛造假競賽中,報紙上似乎沒有質疑之聲,卻有以科學家錢學森的名義發表的,解釋其有可能的論文或雜文。
![](https://pbs.twimg.com/media/CDkqW9cVEAA9h1v.jpg)
李銳的文章《反思大躍進》記載,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問毛澤東:“你也不是沒當過農民,你應當知道畝產萬斤是不可能的”。毛澤東說:這是我看了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的。
雜文作家趙元三寫道:
雜文作者要求深厚的文化、社會、政治功底。在文網密集的時代,還要有一種為信念而獻身的勇氣。寫雜文,弄不好,很容易被視為不同政見者、異己分子的。巴金在1962年5月上海文代會上的那個發言,其實就是雜文式的,因而召忌。 *****
我檢索發現,巴金這個發言的標題是《作家的勇氣和責任心》。當時會場上有聽者瞠目結舌。 *****
會後美聯社報道:“巴金5月9日在上海市文化藝術家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說,缺乏言論自由,正在扼殺中國文學的發展。”這使得巴金的發言成為他在文革中被迫害的罪證。 *****
這是西方記者的概括和引申,其實巴金當時哪敢這麽說?盡管他大概確實是這麽想的。
巴金說:“我有點害怕那些一手拿框框、一手捏著棍子到處找毛病的人,碰上了他們,麻煩就多了。”
“他們今天說這篇文章歪曲了某一種人的形象,明天又說那一位作者誣蔑了我們新社會的生活,好像我們偉大的祖國隻屬於他們極少數的人,沒有他們的點頭,誰也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他們有一個時期非常輕視文學作品的作用,公開說,"托爾斯泰沒得用";另一個時期又把文學作品抬得很高,要作家對讀者們的一切行為負責,好像一本小說就會使整個人的精神麵貌徹底改變。” *****
巴金的發言激怒了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張春橋。據說當時他說過,對巴金不槍斃就是政策,槍斃與不槍斃就在一線之間,要求自由就槍斃。
毛澤東的愛將柯慶施晚年非常欣賞張春橋。文革後,中國朝野對柯慶施的評價很有爭議。在中共八大20名政治局委員中,沒有出版傳記的,隻有柯慶施。
![](https://media.bastillepost.com/wp-content/uploads/hongkong/2021/06/1624930942326.jpg)
上圖是王洪文、張春橋與江青的合影。他們是四人幫的四分之三。
下麵嵌入的戲歌,唱詞是郭沫若寫的《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由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演唱。歌詞是: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幫
政治流氓文痞 狗頭軍師張
還有精生白骨 自比則天武後
掃帚掃而光
篡黨奪權者 一枕夢黃梁
野心大 陰謀毒 詭計狂
真是罪該萬死 迫害紅太陽
接班人是俊傑 遺誌繼承果斷 功績何輝煌
擁護華主席 擁護黨中央
其中提到的文痞,是姚文元。說他們“迫害紅太陽”,是配合當時的政治宣傳。
其實,他們的權力完全來自毛澤東,哪會、哪敢、哪能迫害毛主席?至少張春橋和姚文元在毛澤東去世前後都曾擔心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