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中國官方的曆史記錄,仍然在宣稱華國鋒是毛澤東臨終前指定的接班人。並且,華在毛澤東去世後,聯合葉劍英等元老,迅速抓捕四人幫,徹底粉碎了所謂林彪和四人幫的反革命集團。此後,所謂撥亂反正,隨著鄧小平上台,正式審判林彪和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最終定性,又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道路。
但真實的曆史進程,到底是不是這麽回事?從近年來各種新史料的不斷發掘來分析,中國官方的這套“改開”前敘事,各種假定,前提條件,其實根本就不可靠。實際上,是走資派的複辟,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勢力重新上台後,集體造假,一手篡改了曆史,這才編造出這套根本經不起考據的荒唐曆史記錄。
這裏,最關鍵的問題,是毛澤東生前到底有沒有留下政治遺囑?按照葉劍英等人的說法,毛澤東在去世前是留下了政治遺囑,讓華國鋒做接班人。這也是毛澤東去世後,葉劍英竄通汪東興,鼓動華國鋒發動懷仁堂政變的最重要理由。
而此時華國鋒也跟葉劍英等人密切配合,自稱是毛澤東指定的接班人。具體的依據,是幾張字條,據官方稱是毛澤東生前留給華國鋒的。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一張所謂“你辦事,我放心”的字條。
但華國鋒當年的表態,又明顯有自相矛盾之處。他既手握字條作為最重要的依據,聲稱毛主席安排他做接班人,然而,同時,在同四人幫產生分歧並最終抓捕四人幫的過程中,華國鋒又公開否認毛澤東留下了任何“政治遺囑”。的關於處理一些重要問題時給出的指示。按照華國鋒的說法,字條內容本來是“照過去方針辦”。但在四人幫的宣傳過程中,內容被卻改成了“照既定方針辦”。
其實,“按過去方針辦”跟“按既定方針辦”,意思幾乎是一樣的,很可能隻是在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口誤,或者轉載者出現了思維上的習慣性偏差,造成字條的內容出現了改動。但從華國鋒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不是這麽簡單,因為這必然會涉及到華聲稱毛澤東臨終前安排自己做接班人的合法性問題。
由此,華國鋒開始“愈加以罪”,聲稱四人幫是在曲解字條的原意,假借更改後的字條字條內容來偽造毛澤東的政治遺囑。也就是說,把“按過去方針辦”,更改為“按既定方針辦”,是在暗示毛澤東留下了臨終囑托,即政治遺囑。而華國鋒認為毛澤東並沒有留下政治遺囑,繼而認為四人幫是要借字條來奪權。尤其在毛澤東去世第二天,中共副主席王洪文在中南海的中央辦公廳設立值班室之後,華國鋒的神經高度緊張。因而此後不久,華迅速發動政變,抓捕了四人幫。
但華國鋒的上述表態,其實也等於是否定自己的合法性。假如毛澤東並沒有留下政治遺囑,那麽華國鋒又怎麽能根據“你辦事,我放心”的字條,來宣揚自己是毛澤東指定的接班人?因此,華國鋒抓捕四人幫,否定毛澤東留下的政治遺囑,這就必然會否定華國鋒上台的合法性,其實這就注定了自己的政治命運。
那麽,毛澤東生前到底有沒有留下政治遺囑?從華國鋒展示的幾張字條來看,基本上都是1976年四月底,在華國鋒同毛澤東見麵匯報各省情況工作進度時,毛因自己病重,早已口齒不清,就寫了幾張字條。因此,當時存在著具體的語境,字條談不上是臨終遺囑
而且,根據網絡上流傳的一些說法,作為最重要的見證人之一,張玉鳳本人,明確否認毛澤東有過“你辦事,我放心”的字條。還有當事人回憶,稱華國鋒展示的“你辦事,我放心”的字條,筆跡也根本不是毛澤東本人所寫。但在懷仁堂政變後,毛澤東身邊的重要工作人員,張玉鳳,謝靜宜,也包括毛遠新等人,均被抓捕。此後被長期隔離,再也無法發聲。因此,懷仁堂政變事發前後的真相,遭到長期壓製,無法公開
無論如何,如果華國鋒堅持認為,毛澤東去世前並沒留下政治遺囑,那麽,即使“你辦事,我放心”的字條不是偽造的,它也隻是1976年四月的一次普通工作匯報中,毛澤東的即時評語,它更不可能是毛澤東的臨終囑托。因此,華國鋒在毛去世後,以字條為理由,聲稱自己是毛澤東的接班人,也就必然講不通。
回顧從九一三事件到懷仁堂政變的整個過程,作為毛澤東本人指定並寫進黨章的法定接班人,林彪一行九人,在九一三事件中突然墜機,全部死亡,對毛澤東的威望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擊。
此前我也反複分析過九一三事件的過程。實際上這個過程同樣是右派勢力集體造假,篡改史料,掩蓋真相。九一三事發當晚,葉群和林彪是敵友不分,被周恩來成功地誘騙,在受到驚嚇後,最終被忽悠上了飛機。林彪墜機事件也造成文革的左派聯盟遭到全麵瓦解,此後右派轉而占據上風。而毛澤東本人在失去此前由軍隊提供的無條件支持後,再也無法扭轉文革走向失敗的大勢。這時就隻能委曲求全,雖然有所保留,但也隻能認同周恩來早已設定的林彪叛國反黨並意圖謀害毛主席的捏造罪名
因此,在九一三事件發生之後,毛澤東實際上是心有餘悸。而且到這個階段,毛澤東的人生已經走向末尾,事實上已經不敢再去設定接班人。無論是張春橋,還是王洪文,其實都不是接班人,毛澤東隻是有意提拔他們,提供機會,鍛煉他們的工作能力,但不可能明確他們的接班人地位
至於鄧小平,被毛重新啟用之後,更不可能是改開時期各種媒體所美化吹捧的“欽定接班人”角色。從毛澤東以往對周恩來的態度來看,國務院總理職務,從來都不是毛要倚重的接班人崗位。隻有黨中央的副主席,軍委的相關職務,才是更重要的接班人鍛煉崗位。
從這個角度分析,毛澤東在九一三事件後,鑒於此前慘痛的教訓,尤其考慮到文革引發的巨大爭議,左右兩派的激烈分歧和水火不容趨勢,都難以調和,他實際上是最終決定在自己臨終前不再明確接班人的具體角色。
正是基於這種思考,毛澤東既多次高調讚揚張春橋,又破格提拔年輕的王洪文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並且把毛澤東時代最重大的頭號科技項目,“運十”大飛機的頂級任務,徹底繞開國務院,避開周恩來的黨羽,交給王洪文來負責。同時,毛澤東又要安撫右派群體,避免九一三的局麵再現。但無論如何,最高權力都絕不可能落入周恩來之手,這才會破格再次提拔鄧小平,這也是基於此前鄧反複再三的表態,即對文革“永不翻案”。
從上述安排來看,毛澤東是企圖緩解各方的衝突,在黨內形成左右雙方和平博弈的局麵。也隻有用這種方式,才能避免在自己身後發生血腥的政變,甚至是爆發內戰。
但周恩來去世後,局勢卻再次變得不可調和。本來,周恩來是九一三事件的主要策劃者,也是集體偽造曆史的最主要核心力量,進而導致文革失敗。周恩來的較早去世,其實有利於毛澤東鞏固1949締造的新中國政權,避免資產階級的複辟。但沒想到的是,周在毛之前去世後,鄧小平卻意外地在幕後煽動悼念活動,最終促成了四五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期待的左右調和,黨內的和平博弈方式,就再也無法維持。因而,毛澤東不得不徹底解除鄧小平的一切職務。但盡管如此,毛仍力排眾議,沒有按照四人幫的期待,將鄧開除黨籍。這其實還是毛澤東在維持政治平衡,避免身後爆發血腥的政變。
但此時此刻,毛澤東也不可能安排左派人選來接替鄧小平的職務。在解除鄧的職務之後,安排四人幫中的任何一個人,接替國務院總理職務,都會對外發出錯誤的信號,使得黨內的右派勢力認為毛澤東要指定接班人。但鑒於九一三的悲劇,毛澤東此時不可能再去明確指定接班人。
若從這個角度理解,華國鋒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此前,華國鋒缺乏突出的業績和權威。而這時,毛澤東讓華國鋒這樣一個中庸甚至弱勢的角色,來接替鄧小平的職務,就可以很好地來平衡左右兩派的分歧,避免雙方的不可調和趨勢。而且,由於華國鋒本人並沒有很高的政治威望,他因而也就注會是過渡性的人物。
因此,毛澤東安排華國鋒擔任中央第一副主席,也並非留下了政治遺囑,要指定華國鋒做接班人。毛澤東實際上是在臨終前精心布局,布下了一個沒有接班人的迷魂陣,避免出現斯大林死後立刻爆發血腥政變,最終造成斯大林本人被赫魯曉夫徹底否定的局麵。
事實上,在毛澤東的臨終安排之下,華國鋒,王洪文,鄧小平,是形成了三人鼎立、相互競爭的局麵。華國鋒形式上是擔任中央第一副主席,以便控製局勢避免爆發內戰。但毛澤東並沒有留下任何明確的臨終囑托,讓華接替自己。而王洪文,同樣是中央副主席,而且很年輕,還手握運十這個最重大項目,從長線看,一旦成功上位,必然會一飛衝天。至於鄧小平,毛澤東沒有將其開除黨籍,也是有意保留鄧的和平競爭資格。
在這種情況下,華國鋒,王洪文,鄧小平,無論在博弈中誰輸誰贏,毛澤東都始終會屹立不倒。這就不可能再去重演九一三事件,或者,甚至於會引爆內戰,更不會出現斯大林死後遭到赫魯曉夫清算進而被全麵否定的政治悲劇。
從毛澤東去世後的具體進程來看,華國鋒明顯是被手中的權力所誘惑,誤判了形勢。在葉劍英的慫恿下,華國鋒偽稱毛澤東留下了“你辦事,我放心”的字條是要讓自己接班。這就在當時中共中央高層還缺乏充分的交流和討論的前提下,缺乏權威的華國鋒,自己貿然去出任中央主席和軍委主席職務,這實際上是鑽進了葉劍英的圈套。
在鑽進圈套後,本來毛澤東有意通過華國鋒來調和的左右分歧,因而再度放大,不可調和。此後四人幫對華國鋒極為不滿,雙方衝突不斷。由於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人,均力挺王洪文接替黨主席職務,這就造成華國鋒接任黨主席職務顯得缺乏合法性,不斷受到質疑。最後華幹脆跟葉、汪等人發動政變,抓捕了四人幫。
懷仁堂政變的發生,當然是一場悲劇。這麽快就發生政變,很可能也是出乎於毛澤東去世前的預料之外。但盡管出現了這一最壞的局麵,一度瀕臨失控,毛澤東生前的布局卻仍然是成功的。在懷仁堂政變發生後,盡管葉劍英鄧小平等人都企圖處決江青、張春橋和王洪文,但由於華國鋒必須高舉毛澤東的偉大旗幟才能確保自己的合法性,因而反對處決這些政治犯。最終,四人幫沒有被處決。
此後,隨著事態的發展,鄧小平和葉劍英合謀,扳倒了華國鋒。但由於鄧小平曾經被毛提拔而複出,而且最後關頭又是毛堅持保留鄧的黨籍,“以觀後效”,因而鄧無法否定毛澤東,否則會直接危及鄧、葉等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隻能搞出“功過七三開”的曆史結論,盡管這也是在篡改曆史,變相地否定毛澤東,但在形式上仍然正麵肯定了毛澤東的曆史地位。這就成功地避免了斯大林被赫魯曉夫徹底否定的鬧劇。
從上述分析來看,毛澤東在去世前的各種安排,是非常隱晦的,同時也是極其高明的。盡管毛澤東並沒有明確指定任何接班人,也並沒有明確地留下任何政治遺囑,但在事實上,毛澤東仍然是暗度陳倉,貫徹了自己的政治意圖,成功地控製了自己去世後的政治局麵。盡管由於華國鋒的政治幼稚,造成懷仁堂政變,導致四人幫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共和國的成就和根基一度遭遇巨大衝擊,但作為一種“最壞的結局”,卻依然無法否定毛澤東的偉大曆史遺產。這一幕,也足以驗證毛澤東超凡脫俗的政治思考和前無古人的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