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千道一萬, 聖意才是最關鍵。
按文獻說的五個選擇,西安偏西, 洛陽開封過於破落, 南京似乎變成了國民政府的“接班人”,北平所以成了最佳選擇的原因有二, 一乃“前前朝”的順理成章, 二是靠近蘇聯老大哥。
其實從管理全國來說, 武漢是個很好的地方,尤其是從經濟建設的角度出發,京漢粵漢鐵路貫通南北, 大橋隻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一線長江聯係著東西,沿岸則是國家最富庶的地方,而出海口上海乃國際大都市亞洲的金融中心,不知為何不是候選地。
說一千道一萬, 聖意才是最關鍵。
按文獻說的五個選擇,西安偏西, 洛陽開封過於破落, 南京似乎變成了國民政府的“接班人”,北平所以成了最佳選擇的原因有二, 一乃“前前朝”的順理成章, 二是靠近蘇聯老大哥。
其實從管理全國來說, 武漢是個很好的地方,尤其是從經濟建設的角度出發,京漢粵漢鐵路貫通南北, 大橋隻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一線長江聯係著東西,沿岸則是國家最富庶的地方,而出海口上海乃國際大都市亞洲的金融中心,不知為何不是候選地。
•
武漢沒有帝王之氣,四通八達無險可守。
-老生常談12-
♂
(41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08:21:34
•
帝王之氣可以隨口編編, 管理經濟武漢則是較佳之地, 到底國家要做的事是讓全國人民過好日子, 而不是誰是帝王嘛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08:35:20
•
說據實話,曆史上看,武漢不行。國民政府的南京——上海,很可能是效仿美國的華盛頓——紐約。
-信筆由墨-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08:54:27
•
國民政府的定都南京, 應該是“反清複明”的一個結果, 雖然辛亥老人們沒有一個真的把“複明”當回事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09:04:11
•
不是。北伐是伐北洋軍閥,不少伐清廷。
-老生常談12-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09:26:02
•
定都是孫大炮早在北伐之前就選的南京,1912年初孫中山在南京就任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09:33:09
•
1911年清廷退位,北京已經是袁世凱竊國,北洋軍閥占據。
-老生常談12-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09:45:19
•
格局相合。不論如何,曆史上定都南京的都短命,兩三代即亡。南宋在杭州,延續了百多年。定都南京是一敗筆。
-信筆由墨-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09:32:38
•
南京應該是共和最佳選擇,如果想當皇帝,當然是北京。二十世紀打仗,地形已經不是重要因素
-ich-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10:52:30
•
如果南京始終是明朝首都
-九州不同-
♂
(196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12:15:37
•
朱元璋沒有選北京做首都還有一個考慮
-老生常談12-
♂
(392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13:41:42
•
回複
-九州不同-
♂
(134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14:41:19
•
除非廢除黃河秦嶺以南不供暖,不發取暖費的規定,中央政府大小官員都不願住南方。
-pvct-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13:16:31
•
那是現在, 如在1949年, 大小幹部往南方跑, 跑得比鬼還快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17:53:16
•
真不一定
-老生常談12-
♂
(249 bytes)
()
07/18/2022 postreply
07:41:37
•
金元明清800多年都城曆史,其他城市比不上。
-hkzs-
♂
(0 bytes)
()
07/17/2022 postreply
14:24:20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