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六二六指示,催生了一大批中國的“赤腳醫生”!
呂西群編輯
![](https://pic4.zhimg.com/80/v2-3d1876fa5329577b179be5f66250ac67_720w.jpg)
這是毛澤東在衛生部於1958年9月25日,向毛澤東並中央報告“組織西醫學中醫離職學習班”的總結報告上的批示:
尚昆同誌:
此件很好。衛生部黨組的建議在最後一段,即今後舉辦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學習班,由各省、市、自治區黨委領導負責辦理。我看如能在一九五八年每個省、市、 自治區各辦一個七十至八十人的西醫離職學習班,以兩年為期,則在一九六0年冬或一九六一年春,我們就有大約二千名這樣的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其中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此事請與徐運北同誌一商,替中央寫 一個簡 短的指示,將衛生部的報告轉發給地方黨委,請他們加以研究,遵照辦理。指示中要指出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中國醫藥學是一個 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發出後,可在《人民日報》發表。
毛澤東十月十一日
![](https://pic4.zhimg.com/80/v2-06299bec89f995c77520a6b36db7fffb_720w.jpg)
舊中國的農村,缺醫少藥。農民生病也治不起,隻是挺著,小病能挺過去,得了大病,隻能等死。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農村廣大農民的醫療衛生問題,也曾采取多種具體措施去解決。但當時中國經過正規培訓的醫生很少,政府很難一朝一夕解決這個曆史遺留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認為,中醫需要器械不多,行動靈活方便,中藥也不貴,農民抓得起中藥,因此發展中醫,對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有利。1958年他批示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整理,提高”。但是,培養大批中醫,需要時間,而且這些學成的中醫大多也是留在城市的醫院中工作,廣大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中央於是轉而探索另一個解決方式,派城市的醫生組成醫療隊下鄉為農民治病。毛澤東曾多次指示城市中的醫院要組織醫療隊下鄉為農民治病。為了貫徹毛澤東的指示,1965年之前國家還陸續出台了許多方案,要求各級醫院臨時組建下鄉巡診的醫療隊去農村為農民治病。1965年1 月,毛澤東和中央又批轉了衛生部關於組織巡回醫療隊下農村基層的報告。很多醫療專家紛紛響應,像著名的胸外科專家黃家駟、兒科專家周華康、婦科專家林巧稚都加入其中,深入農村送醫。到1965年上半年,全國城市共組織了2800 名醫生下農村巡診。
但由於醫療隊人數有限,每次下鄉,隻能走兩三個鄉鎮,且醫療隊下鄉隻能輕裝,不可能帶稍微大一點的醫療器械,也不可能配齊各專科人員,無法達到有效地為農民醫治疾病的目的。此外,醫療隊長期下鄉,各級醫院要打亂日常工作來安排人員,農村要為安排醫療隊的食宿而費腦筋。因此,許多地方組織醫療隊下鄉沒有長期堅持,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仍然存在。對此,毛澤東極為不滿。毛澤東內心積壓的火氣,終於在1965年6月26日爆發了。這一天,毛澤東按照中央辦公廳的安排,聽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匯報工作。錢信忠在作了衛生部工作的一般性匯報後,講到了全國醫務人員分布情況和醫療經費使用的占比 : 全國現有140多萬名衛生技術人員,高級醫務人員9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縣城,隻有10%在農村;醫療經費的使用農村隻占25%,城市則占去了75%。毛澤東聽到這組數字,發怒了。他麵容嚴肅地站起身來,嚴厲地說 “衛生部的工作隻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而且這15%中主要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 “應該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生,由他們來為農民看病服務。
毛澤東發怒後,衛生部立即研究貫徹毛澤東指示的辦法。由於毛澤東這次發怒中作出的指示是在6月26日,因此衛生部把毛澤東在這一天的指示稱為“六二六指示”。
一個多月後,毛澤東再次召見衛生部長錢信忠等人,討論在農村培訓不脫產的衛生員的事情。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重點談了改善農民醫療條件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在農村培訓不脫產的衛生員的總構想。毛澤東說:“書讀得越多越蠢。現在那套檢查治療方法根本不適合農村,培養醫生的方法,也是為了城市,可是中國有5億多農民!” 毛澤東接著說 :“醫學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著讀那麽多書....高小畢業生學3年就夠了、主要在實踐中學習提高,這樣的醫生放到農村去,就算本事不大,總比騙人的醫生與巫醫要好,而且農村也養得起。”
![](https://pic4.zhimg.com/80/v2-7ac016af12f808a10138d89ebecdbcdf_720w.jpg)
毛澤東在作出"六二六”指示時,並沒有談到“赤腳醫生”這個詞。但他的指示中有一條,要有一大批農村養得起的醫生在農村給農民看病。毛澤東還劃定了培養這樣的醫生的兩個條件 : 一是高小畢業生,二是學3年醫學。這些隻是毛澤東當時的一個基本構想,在他的頭腦中,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在執行毛澤東指示中,大體是按照毛澤東所說的條件做的,但做法不一,模式不同,培養的鄉村醫生名稱也不同。但不管怎樣,普及農村醫療衛生的工作在全國迅速展開了。在全國各縣普遍建立人民醫院的基礎上,國家開始大力扶持有條件的公社迅速建立衛生院,同時衛生部著手組織對農村有一些文化的青年進行醫學培訓。於是,毛澤東的六二六指示,催生了一大批中國的“赤腳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