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澤東: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本文內容已被 [ 競選 ] 在 2019-09-12 01:44: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三年困難時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農業集體化大躍進運動,導致嚴重糧食短缺而引起1958年—1962年間發生全國性饑荒的一段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78年以前稱其為三年自然災害,後改稱為三年困難時期[2][3]。民間稱之為過苦日子過糧食關歉年餓飯年饑荒年。中國大陸以外則常用大饑荒[4]三年大饑荒[5][6]形容那段時期,也有部分西方學者稱其為大躍進饑荒中國大饑荒。大饑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是1959—1961年,賈斯柏·貝克、Basil Ashton、文貫中[7][8][9]楊繼繩馮客、周遜的著作則采用1958—1962年,還有一些歐美情報機關(如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是從1958年開始的[10][11]。 中外研究中國大饑荒的學者,統計研究的結果表明在1958—1962年期間,1500萬—4500萬人被餓死,絕大多數人都是農村的農民[12]

糧食進口遲緩和拒絕外援[編輯]

南京大學經濟學係教授尚長風分別在中共黨辦刊物《中共黨史資料》 2009年03期發表了《1961年中國糧食進口研究》[41]、《百年潮》 2010年04期發表了 《三年困難時期中國糧食進口實情》[42],公開了當時的糧食進口和外國援助情況,原文引用如下:

“1960年12月底, 周恩來、陳雲李先念商議,進口150萬噸糧食。1961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廣州會議上正式作出了1961年進口糧食500萬噸、翌年進口350萬噸至400萬噸的決定。

當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封鎖禁運,不過,禁運名單並不包括糧食。中國陸續從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聯邦德國、意大利等國進口了糧食。

中國第一次從加拿大進口糧食時,兩國尚未建立外交關係。依據加拿大法規,官方特許的銀行不得向尚未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提供出口商業信用。然而加拿大小麥局成功地說服了加拿大政府,破例同意加拿大有關銀行為中國第一批小麥進口提供了短期出口信貸。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小麥也爭取到了較為優惠的條件。

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糧食報價也比較低。1961年初,中國曾考慮向美國進口糧食,剛剛就任美國總統肯尼迪也表示,可以基於人道主義立場,向中國出口糧食。不過,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中國最終沒有向美國直接進口糧食。後來,通過當時同中國關係比較密切的法國轉口購買到了美國糧食。

1961年初,美國總統肯尼迪曾設想以民間的形式向中國提供糧食援助,被中國婉拒了。其他國家的糧食援助,中國也未接受。

中國接受的唯一一筆國際無償援助來自蒙古:小麥1萬噸,麵粉6千噸、牛羊肉1千噸。

1961年,蘇聯兩次主動提出對中國的糧食援助方案。一次是1961年2月27日,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致信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提議1961年8月底前,以借用方式,向中國提供100萬噸穀物和50萬噸古巴糖。中國決定把100萬噸糧食作為備用,接受50萬噸糖。後來由於中國順利地進口到糧食,100萬噸備用糧食最終沒有使用。另一次是蘇聯提出借與中國30萬噸糧食渡荒,中國予以接受。當時,蘇聯對華態度也較為友好。據中國貿易代表團匯報:“赫魯曉夫主動提出對我1960年的欠賬和借給我50萬噸粗糖都不計利息。”

據1961年12月26日的《外貿通報》,隻有德、捷兩國對華態度特別壞。東德派其政治局委員馬特恩來中國索債,被中國總理周恩來嚴肅批駁其要求,東德開始有所收斂。

時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則在其回憶錄裏敘述其曾向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當麵提出支援,周恩來答複說:領導上已經討論過了,決定對蘇聯同誌表示感謝,但對援助表示拒絕,說自行去解決[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