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的幾個兒子中,雖然蔣經國一直被當做接班人培養,但養子蔣緯國卻一直很受蔣介石重視,他是蔣經國掌權道路上最大的威脅。
為了培養蔣緯國,蔣介石曾派遣他前往德國軍校學習。而在德學習期間,蔣緯國認識到中國軍隊與國外軍隊的巨大差距,也曾與納粹首領希特勒有過數次接觸。
蔣介石派遣蔣緯國留德頗有深意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前夕派蔣緯國前往德國,首先是為了中國軍事現代化。
在紅軍長征結束後,蔣介石雖然把中國共產黨當做最大威脅,但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緊逼讓蔣介石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麵對擁有現代化裝備的日軍,蔣介石認為隻有打造一支現代化軍隊才能與之抗衡。
而軍隊的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化的軍事人才。因此為了中國軍事現代化,蔣介石特意將蔣緯國派往德國學習。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給蔣緯國的前途鋪路。蔣經國雖然是親生兒子,但蔣介石與其原配關係不和,加上蔣經國的蘇聯經曆,讓向來仇視共產主義的蔣介石對其一直是不冷不熱,父子間有著隔閡。
蔣緯國則從小跟著蔣介石長大,由於朝夕相處,因此蔣介石對蔣緯國有著特別偏愛。
在三十年代,蔣介石並沒有確定蔣經國的接班人身份。
加上蔣經國並不在軍隊任職,因此派蔣緯國留學,可以順理成章地任用提拔,進一步鞏固蔣介石在軍隊中的地位。
當然,其中也有著培養蔣緯國成為接班人的意思。
被德國人的嚴謹所震撼
在蔣介石的安排下,蔣緯國在出國前已經是少尉軍銜,然而按照德國軍校的製度,軍官要先去部隊熟悉情況才能就讀。
在蔣介石的幾個兒子中,雖然蔣經國一直被當做接班人培養,但養子蔣緯國卻一直很受蔣介石重視,他是蔣經國掌權道路上最大的威脅。
為了培養蔣緯國,蔣介石曾派遣他前往德國軍校學習。而在德學習期間,蔣緯國認識到中國軍隊與國外軍隊的巨大差距,也曾與納粹首領希特勒有過數次接觸。
在蔣介石的安排下,蔣緯國在出國前已經是少尉軍銜,然而按照德國軍校的製度,軍官要先去部隊熟悉情況才能就讀。
因此蔣緯國並沒有直接去軍校念書,而是以軍官候補的身份,成為德國山地第1師98團當一個上等兵。
在山地部隊,蔣緯國不再是備受長官照顧的蔣家公子,而是接受了嚴格的訓練。
據蔣緯國回憶,山地部隊的士兵是所有部隊中最艱苦的,光是所帶背包就比其他軍種士兵重了25磅(11公斤左右)。
還不包括鐵鍬、武器彈藥、防毒麵具等裝備。由於負重大,加上所走的道路崎嶇,山地部隊的行軍非常辛苦。
一直在國內養尊處優的蔣緯國雖然也接受過軍訓,但國內的長官哪敢為難他,因此他真正受過的辛苦並不多。所以在德國初期,蔣緯國一度感覺難以承受。
除了訓練辛苦,德國人的嚴謹與精確讓散漫慣了的蔣緯國印象深刻。在德國軍營中,無論是被服還是生活用具,都擺放地整整齊齊。
德國士兵的宿舍門口有一個槍托,槍托下麵有缺口,槍架被設置成45度,讓士兵們出門拿槍時非常方便。
德軍在彈藥管理方麵也異常嚴格,軍隊彈藥都在地下室,由專門的軍需官管理。
在需要領用彈藥時,各部隊都派專人排隊前往領取,整個領取過程井然有序,領取效率也很快,完全沒有國民黨部隊領取彈藥時,軍官和軍需官討價還價那種亂哄哄的散漫場景。
德軍的紀律讓蔣緯國歎服
在德國山地師服役期間,蔣緯國多次到達德國東南部邊境,也見證了奧地利與德國合並的曆史。
蔣緯國回憶,由於是同文同種(奧地利與德國都以德意誌民族為主體)奧地利人對奧德合並不僅沒有反感,反而十分歡迎。
在德國的軍事培訓係統中,軍官候補生除了日常訓練,還要在晚上上課,學習處理部隊行政、勤務等。例如如何領取彈藥、軍費、裝備、運送傷兵等。
除此之外,軍官候補生對部隊使用的武器裝備都要非常熟悉。隻有做到了對基層部隊各方麵了如指掌,才能發揮出最強大的戰鬥力。
在戰鬥訓練方麵,軍官候補生要加強班、排之間的小戰術訓練。這種戰鬥層次的訓練,對於基層軍官非常重要。
而這些訓練,隻有在部隊才能學習,因為在軍官學校裏,隻教授連營級以上的訓練。
軍官候補生的主要課程就是學習基本戰術,除了白天出操外,晚上還有導師為候補生補課,講解許多基礎的課程,例如班、排小戰術。
等到入伍一年後,最基本的班、排、伍戰術都可以熟練運用了,例如各種地形的攻、防、退、追、遭遇等。
在繁重的訓練中,軍官候補生們日程被安排得很滿。他們唯一的娛樂就是檢查裝備和整理內務後到軍營的俱樂部裏喝啤酒,然後在那裏一起聊天。
由於是軍方的俱樂部,因此軍官們喝酒的花費並不多,每次花費約為2-3馬克。因此德軍規定,軍官錢夾不能超過8馬克,如果超過8馬克,就是違規。
如果有多出的錢財,可以送到軍需官那裏寄存。
蔣緯國回憶,德國軍營裏的軍紀很好,幾乎沒有偷竊等犯罪事件發生,因此大家在軍營都感到很安全和舒適。
紀律是部隊戰鬥力的基礎,好的氛圍能加強凝聚力。
而國民黨部隊軍閥作風嚴重,各種抽大煙、小偷小摸的人都可以進入國軍,這樣的部隊根本沒有戰鬥力,更沒有凝聚力。
德國軍官學校授課以應用為主
在接受一年的入伍訓練後,蔣緯國於1937年年底進入慕尼黑軍校學習。德國的軍官學校有5間,按地域分配生源。
有趣的是,來自德國北部的學生會被安排到南部軍官學校進行學習,反之亦然。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德國軍官們能夠更真實地了解德國。
在其他國家的軍校中,一般都隻是戰場戰術訓練。
但即使把進攻戰術講得再精彩,到了實際戰鬥中,不知如何在敵人火力下展開,不知道如何運送彈藥,如何在遭遇伏擊時躲避,再厲害的戰術也隻是紙上談兵。
因此德國軍校訓練的重點就是戰術演練與實際應用。對於德國軍官來說,要熟悉班、排、連、營各級別使用的通信信號、火力支援、和攻擊戰術方法。
除此之外,軍隊日常訓練、裝備管理、後勤管理都是軍校學習的重點。
而在實際戰術應用方麵,德國軍校則不讓軍官學習生們帶槍,而是直接帶到野外,根據地形模擬戰況。
每個軍官根據模擬戰況,寫下作戰要點,然後向全部學生公開要點。之後班主任會公開每個人的作戰要點,然後全班集體討論分析各方案的優劣。
蔣緯國回國後,將德國軍校學到的知識都整理成為文章,在國民黨報刊中發表。蔣緯國的戰術素養雖高,卻忽視了國民黨軍隊的實際,頗有紙上談兵的味道,根本不可能在實際中發揮作用。
因為許多國民黨軍官隻關心如何克扣軍餉,如何打壓同僚,對戰術基本不上心。即使有孫立人這樣“海歸”人才領兵,亦是孤掌難鳴。
學習貴族社交科目 蔣公子倒是得心應手
除了基本應用和基本戰術,出於融入上層社會的需要,德國軍校學生還要練習西洋劍術、騎馬、交誼舞等西方貴族在社交中常常會接觸到的娛樂。
對於公子哥出身的蔣緯國而言,騎馬這種奢侈的愛好,本來就是在民國權貴子弟的尋常娛樂,因此學起來不費力氣。
在交誼舞方麵,從小就在十裏洋場長大的蔣緯國,更是學得毫不費力。因為蔣緯國從小接觸民國那些官老爺和官太太們,幾乎天天都會跳交誼舞。
但在劍術方麵,蔣緯國一開始學得並不順利。
在放暑假期間,蔣緯國花重金拜師,在柏林與一位劍術大師進行苦學,在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後,蔣緯國的劍術有所精進,最後通過學校的考核。
蔣緯國在德國軍校學習的貴族社交內容,體現了德國軍校本質上培養的是權貴階層。
也隻有像蔣緯國這樣的他國權貴子弟,才能把這些與貴族生活相關的內容學得如此得心應手。
與希特勒有過三次會麵
由於共同的反共立場,國民政府在30年代與德國的關係很密切。而作為當時中國權貴之子,蔣緯國的一舉一動其實被德國高層密切關注。
德國有著政府高層接見軍校學生的傳統,在這種情況下,蔣緯國分別三次見到了希特勒。
在這三次會麵中,希特勒與蔣緯國的進行了一些交流。但兩人都是在公開場合會麵,見麵也都是因為公事。
兩人沒有私底下的談話,因此蔣緯國對希特勒並未有什麽深刻印象,也說不上交情。
與蔣百裏成為忘年交
從軍校畢業後,在實習期間,蔣緯國被分配到萊比錫的第7軍團。在德軍服役期間,蔣緯國學習了德軍的編製情況,也學習了德軍的戰術思想。
此外,蔣緯國還掌握了德軍的戰略。當這些情況匯報給蔣介石後,蔣介石十分高興,他讓蔣緯國擔任駐德代表蔣百裏的侍從官。
在與蔣百裏相處的數月間,兩人交換了對國內外局勢的看法,蔣緯國也了解到國內抗戰的最新情況。
而德國在抗戰爆發後,確實對中國進行一定程度的支援。兩人都認為,德國的支持對於中國非常重要。
而蔣百裏一直崇尚德國陸軍,他鼓勵蔣緯國,盡快將在德所學的知識帶回中國。
在德期間,蔣緯國和蔣百裏相處融洽,成為了忘年交。
但相識數月之後,蔣百裏在回國不久就因病去世,這讓蔣緯國一度非常傷心。
但讓兩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希特勒雖然對中國一直有好感,但在1940年,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德國就此成為中國的敵國。
可見國家之間最重要的原則是利益,而不是所謂的情誼。
在二戰爆發前離開德國
實習結束後,蔣緯國順利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成為德國步兵第8師的一名軍官。在二戰正式爆發前,蔣緯國作為納粹軍官,參與德軍侵略蘇台德地區的行動。
隨後還隨部隊來到德波邊境,準備參加德國對波蘭的侵略。
德軍進入蘇台德是赤裸裸的侵略活動,蔣緯國作為納粹德軍的一員,可以說是助紂為虐,然而蔣緯國曾是納粹德軍的事實,卻在戰後被國民黨政府所掩蓋了。
就在蔣緯國準備參加這場標誌二戰正式爆發的波蘭戰役前,國民政府在此時卻收到了德意日即將組成聯盟的消息。
為了保證蔣緯國的安全,蔣介石命令蔣緯國回國。1939年8月,蔣緯國結束了近三年的德國生活,前往美國繼續學習裝甲兵戰術。
1940年底,蔣緯國回國,成為胡宗南手下的一名軍官。
在德國的三年間,蔣緯國學到了德語,也了解西方上層社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別是在軍事方麵的收獲,他認為這德國學習三年勝過國內學習十年。
堪稱碌碌無為的軍事生涯
從德國歸來後,蔣緯國雖然有著德國軍校知識,卻一直沒有在軍事方麵取得什麽成就,也未有什麽像樣的戰績。
而到台灣後雖然被授予上將軍銜,但明眼人都知道,這都是蔣介石的安排。
抗戰期間,胡宗南的部隊很少參與戰事,基本都在後方警備。
而在解放戰爭開始後,蔣緯國開始在裝甲兵部隊擔任要職,但蔣介石也很少安排蔣緯國上前線冒險。
在淮海戰役期間,蔣介石為了展現出全力決戰的姿態,命令蔣緯國率領戰車團前往救援黃維兵團。
蔣緯國到來後,表麵上作出一副要與解放軍決戰的姿態,這讓劉峙等國民黨將領感到了巨大壓力。
在國民黨眾將領沒有人敢讓蔣緯國出戰,直到淮海戰役結束後,蔣緯國都沒能出戰,最後隻能灰溜溜地撤回南京。
蔣緯國在淮海戰役期間的遭遇,是他個人命運的寫照。在不求無過,自掃門前為主要心態的國民黨軍中,蔣緯國從來都是被當個菩薩一樣地供著,不沾煙火。
其實蔣緯國真要打,也沒人攔得住,但他終究也是沒打。可笑的是,這個很少親曆戰場的人晚年竟然成為陸軍上將,足可見國民黨軍隊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