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冒進》。這是針對經濟工作中的過熱苗頭,根據劉少奇和周恩來的一致意見,由劉少奇布置中宣部起草,經過《人民日報》社長
鄧拓、中宣部長陸定一、副部長胡喬木,還有周恩來、劉少奇等修改的。
社論送毛澤東審閱,他批示“不看了”,
似有抵製態度
。
這讓鄧拓左右為難,作為折中妥協,他讓報社用小一點的字號刊出,以便盡量“減低影響”。 *****
2009年2月的《炎黃春秋》雜誌上《毛澤東發動整風的初衷》一文說:
“建國以來,毛為了急於實現他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提前加速推行社會主義改造,批評劉少奇提出的‘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批評按周恩來意圖起草的1956年元月20日《人民日報》反冒進的社論,毛認為是反對他的。” *****
這段話大體屬實,但是把社論發表日期寫錯了,應該是
6月20日,不是元月20日。六月的“六”和元字字型相近,是不是排版出了錯?此外,該社論不隻代表周恩來的意圖,也體現了劉少奇等高官的意圖。
在反冒進過程中,1956年5月中共中央開會,討論為6月召開的人大會議起草文件,主要是國家預算報告。高層的務實派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
到了1958年年初,激進的毛澤東批判“反冒進”之說,矛頭主要指向周恩來和陳雲。
當年1月的中共中央南寧會議上,毛澤東表揚了符合他意圖的上海市委書記柯慶施的文章《乘風破浪》。中共元老薄一波寫的《若幹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有言: *****
“16日,毛主席在大會上再次拿出柯文,當眾對周總理說:‘恩來同誌,你是總理,你看,這篇文章你寫得出來?’周總理回答:我寫不出來。” *****
1958年6月10日,中央就周恩來提出的“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是否適當”等問題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與會者認為他“應該繼續擔任工作,沒有必要加以改變”。 *****
然而在大躍進期間,毛澤東把領導經濟的大權也攬過去了,周總理實際上失去了對經濟工作的發言權,所以他有時間帶一支龐大的隊伍查勘三峽去了。直到在大躍進變成大躍退之後,他才出來收拾爛攤子。 *****
至於劉少奇,李銳說: *****
“由於在一篇定性為反毛澤東的錯誤的社論原稿上,有劉少奇修改的筆跡,劉也就同這一‘錯誤’脫不了幹係了。黨內唯一還可以同毛澤東以平等的態度討論問題的劉少奇,從此似乎也今非昔比了。南寧會議之後,逐漸使毛澤東奠定了他在中央的特殊地位,這是黨內生活的極大變化。”
*****
中共高層內部對那篇社論的意見衝突也給鄧拓造成一係列厄運。 *****
在1958年1月的南寧會議上,毛澤東再次斥責人民日報的鄧拓是死人辦報、書生辦報和教授辦報。1959年6月,在與人民日報新領導人吳冷西的談話中,毛澤東主張政治家辦報。他說: *****
“新聞工作,要看是政治家辦,還是書生辦。有些人是書生,最大的缺點是多謀寡斷。劉備、孫權、袁紹都有這個缺點,曹操就多謀善斷。要反對多端寡要,沒有要點,言不及義。要一下子看到問題所在。……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 *****
在文革中,鄧拓和劉少奇死於非命,陸定一被監禁,周恩來配合毛澤東搞運動,也苦撐國事,至少在客觀上為後來打倒文革派,否定文革打下了人事基礎。
毛澤東在文革中
沒有重犯他在大躍進運動中搶奪經濟大權的錯誤,而把領導國民經濟的權力和責任交給周恩來及其國務院係統,所以,盡管有革命衝擊生產的問題,盡管民困國窮,但是沒有重演大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