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22-07-27 13:42·這才是戰爭
“雷英夫預測仁川登陸”是個很久遠的故事了,至今還有很多書籍和文章在傳播,本文主要是對最權威的批駁文章提供一點佐證。
一、起源
1、最初版本
這個故事最早出現於1989年出版的葉雨蒙寫的《黑雪——出兵朝鮮紀實》,該書是這麽說的(大意):
毛主席正在看第13兵團鄧華、洪學智、解方聯名所寫的報告,其中指出美軍在釜山一線形成環形防禦圈後,朝鮮人民軍殲敵時機已失,美軍很可能在人民軍側後(平壤或漢城地區)登陸,前後夾擊。
正在看時,周恩來總理來電,報告說:“主席,13兵團的報告您看過了嗎?我這有個參謀,非常喜歡動腦子,最近他提醒我,麥克阿瑟很可能在仁川登陸,實施兩棲登陸作戰。”
毛主席問:“你那個參謀叫什麽名字啊?”
周總理說:“叫雷英夫,過去在......”
毛主席打斷了周總理的話:“你叫這個雷英夫,還有作戰部的李濤,你帶他們到我這裏來一下。”
見到毛主席後,雷英夫說美軍很可能在仁川登陸。
毛主席問:“那麽仁川港是否適宜登陸呢?這個港是不是大港?海水有多深?大軍艦是不是開得進去?你看過有關水文資料嗎?”
結果雷英夫語塞,真後悔啊,為什麽不事先想到這一點?一時間,雷英夫的臉紅了。
這個版本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時空穿越,時間線我在後文寫了。鄧華等人給林彪的信是8月31日,林彪在9月8日呈送毛主席。
雷英夫跟著周總理去見毛主席是8月23日。
毛主席不可能在看著鄧華、洪學智、解方寫給林彪的信的同時,讓周總理帶雷英夫過去的。
2、第二版本
因為最早版本有太多問題,於是,在1994年的《黨的文獻》雜誌第1-5期,雷英夫親筆所寫的回憶文章《我所了解的關於抗美援朝戰爭幾個重大決策的情況》就有所變化了。注:在1991年4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回憶片段》一文中,雷英夫已經這麽說了,但未查到是哪個期刊,本文以1994年版為第二版本。
雷英夫寫道:
“為了對戰局有一個準確的判斷,我們在作戰室和有關部門的同誌采取了對抗作業和大辯論的方法,反複研究朝鮮戰局的有關情況。我們得出一個一致的意見:敵人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認為這是美國想扭轉朝鮮戰局的一著很厲害的棋。”
“8月23日夜晚,我從居仁堂總參作戰室回到西花廳總理辦公室後,把大家研究的結果向總理作了匯報,沒想到總理異乎尋常地注意小參謀們的意見,認為這是朝鮮戰局帶關鍵性的問題,值得重視。他馬上拿起電話向毛主席做了簡要的匯報,毛主席也非常重視這一情況,要總理立刻帶我到他那裏去,當麵詳細談一談。於是我帶著朝鮮戰場情況標圖和有關資料,隨總理乘車到了菊香書屋。這是新中國建立以後我第一次晉見毛主席,也是我第一次向毛主席匯報重大的軍事情況。”
3、第三版本
1997年出版的雷英夫口述回憶錄《在最高統帥部當參謀》,再次增加了新的內容。
雷英夫說,8月23日淩晨,他向毛主席匯報:
“我們對9月到11月的朝鮮西海岸海潮作了研究,發現3個最佳時期內,各有2至3天的好時機,仁川海岸可供靠岸利用的時間,每12小時內隻有3小時,如果以9月15日為登陸日,那天的漲潮最高時間共兩次,一次是上午6時59分,另一次是下午日落35分鍾後的19時19分。9月15日比另外兩次時間相對更為可能。所以,我們認為美軍極有可能把登陸時間選定在9月15日。”
至此,故事版本就此完整,雷英夫率總參作戰室的相關人員不但準確預測出美軍將在仁川登陸,還精確預測出了準確時間9月15日。他的預測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高度重視。
二、駁斥文章
關於雷英夫的說法問世後,各種期刊雜誌都出現了相關文章,甚至被寫進了《周恩來傳》和《周恩來年譜》成為了“信史”。
柯林斯(左)、麥克阿瑟(中)、謝爾曼(右)觀看仁川登陸
從1997年起,很多專家就對雷英夫的說辭進行了批駁。
1、姚蓮瑞、齊德學
最早批駁的是姚蓮瑞和《抗美援朝戰爭史》的主編齊德學在1997年《軍事曆史》第5期發表的文章《誰最早對美軍的仁川登陸作出判斷》。
但姚蓮瑞和齊德學掌握的資料不足,隻是指出毛主席和周總理早就預測了美軍有在仁川登陸的可能,因此他們的最終結論是:
“由此看來,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國領導人早在雷英夫之前一個多月就對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作出了明確判斷。雷英夫在8月下旬判斷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並向毛澤東、周恩來匯報可能是事實,但說雷英夫是中國最早作出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判斷的說法是缺乏根據的。”
2、盧建東
“雷英夫預測美軍仁川登陸”這個說法被《周恩來傳》和《周恩來年譜》寫進去後,引起了一些掌握檔案資料的專家的關注。
2001年,《黨的文獻》第2期發表了軍事科學院盧建東的文章《對雷英夫有關抗美援朝若幹回憶問題的質疑》,矛頭直指“雷英夫預測仁川登陸”。
該文指出:
(1)、解放軍情報部門獲悉:南朝鮮軍隊在英軍1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支援下,於18日攻占了仁川港以西的德積島、大伊作島;20日晨,南朝鮮軍隊在加拿大1艘驅逐艦支援下,攻占了仁川港外的靈興島。8月23日,解放軍情報部門獲得重要確切情報,美軍陸戰1師正在收攏部隊,準備開赴仁川、鎮南浦進行登陸作戰。
(2)、當時,我軍測繪部門隻是一個處級機構,人員很少,也不可能掌握一個外國港口的水文、潮汐資料。而且雷英夫在1997年的口述回憶書籍《在最高統帥部當參謀》中關於仁川的水文資料,是抄自國防大學1990年翻譯出版的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編著的《朝鮮戰爭》中的有關內容。並指出,日本人的書上是東京時間,《在最高統帥部當參謀》當參謀忘了改成北京時間,因此出現了一個小時的時差。
(3)、雷英夫的職務並不是他在自己的回憶文章中所說的周總理秘書、總參作戰室主任、作戰局副局長。雷英夫隻是周總理的軍事秘書。1950年8月時的總參作戰室主任是張清化,隨後不久被任命為作戰局副局長兼作戰室主任。雷英夫是在1951年1月接替張清化出任總參作戰局副局長兼作戰室主任的。盧建東的文章指出任職關係是為了回應雷英夫在回憶文章、書籍中所說的“我作為周總理的軍事秘書、總參作戰室的主任,和作戰室的參謀們根據毛主席、周總理的指示,常常徹夜不眠地關注著朝鮮戰爭的發展。”
盧建東的文章隻是提出了質疑,並沒有對“雷英夫預測美軍仁川登陸”給予徹底的否定。直到12年後,出現了一篇重磅文章。
3、衛崇保
2013年,《軍事曆史》第2期發表了一篇重磅文章,是原總參三部(即技術偵察部)部長衛崇保少將撰寫《雷英夫預測美軍仁川登陸的真相》,進一步把當時的曆史說得更具體了。
衛崇保少將,一直從事解放軍情報工作,而且和雷英夫很熟悉。
衛崇保在文章中,第一是告訴了大家:盧建東所說解放軍獲悉“美軍陸戰1師待命出發,擬開赴仁川、鎮南浦登陸”等情報,乃是出自總參的檔案資料(盧建東未說明出處)。
第二是敘述了更詳細的情況:
“該情報經研判後已經是第二天淩晨,已經來不及編入當天上午的書麵通報,因緊急、重要,就使用電話專線向上級作戰部門作了匯報,直至24日才以書麵通報正式上報中央軍委各首長。”
“8月23日晚,總參作戰部部長李濤看到情報部門的緊急電話通報記錄。李濤認為這一情報是準確的,決定立即轉送周總理和聶榮臻代總長。李濤讓參謀請來了周總理的軍事秘書雷英夫和聶榮臻的秘書唐永健,在場的還有江右書(作戰部敵情研究處長)、成普(中南海作戰室負責幹部)。他們一起進行了簡短的研究,確信情報可靠,結合各方麵情況,認為仁川登陸可能最大,鎮南浦次之。李濤請雷英夫、成普立即向周總理匯報,唐永健立即向聶榮臻匯報。周總理聽取匯報後非常重視,立即打電話向毛主席報告,並親自帶雷英夫、成普到毛主席處匯報。”
“毛主席當場做出三項決定:
一、檢查督促東北邊防軍的各項戰備工作,嚴令在 9 月底以前完成各種準備.
二、將有關情況和判斷告訴朝鮮和蘇聯方麵,建議人民軍做好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如主動後撤,加強仁川、鎮南浦防禦兵力,做點工事等);
三、作戰、情報、外事部門要隨時密切注視朝鮮戰局變化。作戰部立即向有關方麵作了傳達。”
衛崇保的文章完全推翻了雷英夫在回憶文章和書籍中的說法。
三、對美軍仁川登陸的判斷和獲取情報的具體過程簡述
1、1950年8月4日,毛主席和周總理在政治家擴大會議上第二次指出:“如果人民軍不能突破洛東江防線,美軍增援部隊來了,很可能在人民軍後方登陸。”
2、解放軍情報部門連續獲得情報,並在8月22日獲得重要的確切情報:美軍擬在仁川、鎮南浦登陸。8月23日,總參作戰部部長李濤看到情報,讓周總理的軍事秘書雷英夫,聶榮臻的秘書唐永健分別向周總理和聶榮臻匯報。周總理聽取匯報後,立即帶雷英夫、成普向毛主席匯報。
3、8月31日,鄧華、洪學智、解方聯名給林彪寫信報告:美軍有在平壤漢城地區登陸的可能性很大。林彪於9月8日將該信轉呈毛主席。
4、9月1日,駐朝鮮大使柴軍武提交了《目前朝鮮戰爭局勢報告提綱》,指出:“美軍估計可能在仁川或其他地區登陸”。(為什麽要提到鄧華、柴軍武等人?是因為有些文章老是混淆時間線。)
從以上時間線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早有預判,美軍會在後方登陸。在隨後不到20天內,解放軍情報部門拿到了準確情報。毛主席根據這份情報,兩次通知了朝鮮方麵。
隨後在8月31日和9月1日,鄧華、洪學智、解方、柴軍武在沒有被告知這份情報的情況下,分別提出了自己的判斷。
而雷英夫隻是在其中扮演隨同周總理向毛主席匯報情報的角色。
盧建東、特別是衛崇保的文章發表後,對於“雷英夫預測美軍仁川登陸”一事基本就成了定論,除了少數書籍作者和一些網絡文章外,一般都認為雷英夫撒謊了。
但是,問題的關鍵是盧建東和衛崇保說的是不是真的(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開國上將李濤》也這麽說)?畢竟他們所說的總參檔案資料,其他人是看不到的。衛崇保的文章中所寫的“根據總參檔案資料”,解放軍情報部門在8月22日就上報了“美軍擬在仁川、鎮南浦登陸”這一重要情報,這件事是真的嗎?
四、美軍方麵的資料佐證
雷英夫預測仁川登陸是個比較久遠的事了,知道的人很多,我知道讀者們肯定會好奇的一件事就是,解放軍情報部門是怎麽獲取確切情報的?情報源在哪?誰扮演了關鍵角色?
很可惜,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是絕對不會回答的,因為還沒解密。盧建東和衛崇保看過總參的檔案資料,他們很可能看到了更具體的內容,但他們不能說。
讀者們好奇,我也好奇啊。所以我們可以去美軍那邊找一找資料,看看有沒有什麽發現?
美國海軍朝鮮戰爭官方戰史說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該書寫道:
“(1950年)9月初,反情報人員破獲了一個覆蓋朝鮮-日本的間諜網,證實了麥克阿瑟最擔心的事。當該情報網的領導人被捕時,搜查到他手中有一份‘烙鐵行動’(即仁川登陸的代號)的計劃副本。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否把這一副本傳遞出去。”
這段話其實證明盧建東和衛崇保文章中所說的解放軍情報部門已經獲得了仁川登陸的確切情報的真實性。而且這個情報網的領導人骨頭非常硬,被美軍反情報機關逮捕後,什麽都沒招供。美軍連仁川登陸計劃的副本是否被傳遞出去都沒審出來。
中美兩邊的資料一印證,我們就可以知道解放軍情報部門獲取仁川登陸的情報是真實曆史事件。盧建東、衛崇保說的是真的,雷英夫說的是假的。
那麽,到底是誰呢?
我當然不可能知道。但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告訴過大家,朝鮮戰爭期間,至少是初期,我們在東京、華盛頓都有情報源。參見:70年了,毛主席和彭德懷這段著名“公案”,終於可以說清楚了
在日本的情報網絡,我聽過一些日本老人的講述,他們當然隻肯講能講的,而且也是點到為止。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我們在日本有“釘子”。所謂“釘子”,可以這麽解釋,就是被策反的敵方人員。到底是日本人還是美國人呢?情報來源肯定是美國人,能拿到計劃副本,在遠東美軍中的地位不會低,而且還沒暴露。麥克阿瑟在回憶錄裏就說了:有人在不停地泄露情報。侵朝美軍裏麵的團以上軍官的名字我基本能說清,但美軍遠東司令部那邊我就說不出幾個名字了,所以憑我是沒法從哪個軍官的調動上去推測,誰是美軍反情報機關的懷疑對象的。傳遞情報的很可能是日本人,當時有很多原日本高級軍官給美軍當顧問,說不定就是其中的一個。當然也有可能是日共,也有可能是我們的潛伏人員。沒解密前,什麽都有可能。
因此,我個人認為,美軍仁川登陸情報的獲取,很可能和這些“釘子”有關。
周總理是總管情報的人,在日本的情報網,他肯定知道。有什麽價值?周總理比誰都清楚。在周總理眼裏,確切的情報有份量還是所謂的“預測”有份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有一個人對隱蔽戰線有句評論頗有見地,轉述如下:“龍潭三傑(指後三傑)並沒有那麽神乎其神,他們隻是被公開的,被公開就意味著失去了隱蔽戰線的作用。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沒公開、沒解密的。”
最後一句話,美軍仁川登陸,不是雷英夫預測的,跟他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這一情報是隱蔽戰線的情報人員,用生命換回來的。
再次向隱蔽戰線的前輩致敬!
(本文所用美軍照片,均來自美國海軍朝鮮戰爭官方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