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qq.com/omn/20190401/20190401A0699H.html
“指鹿為馬”的真相:一次偉大的統一國家標準事件?
指鹿為馬講的是有關秦朝趙高的一個典故,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古籍原文一: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古籍原文二:
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也,以鹿為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願問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馬。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自而從邪臣之說。(漢·陸賈《新語·辨惑》)
這個故事大家非常熟悉,但是曆史事實真的是這麽簡單嗎?
偶然翻知乎,看到睡虎地秦簡和放馬灘秦簡有關十二生肖的記錄,偶然想到了這個故事,似乎大有關聯。
睡虎地秦簡《日書·盜者》(秦朝時期)譯文:
午日,午是鹿,如果午日被盜,小偷就長得長脖子細腿,身體有殘疾,長耳朵……
未日,未是馬,如果未日被盜,小偷就長得長須長耳,麵容姣好,能歌善舞……
可見,睡虎地秦簡裏不是“午馬”,而是“午鹿”,馬則是“未馬”。
但是,略早時代的放馬灘秦簡(戰國晚期),十二生肖卻和現代比較接近。
“午,馬矣,盜從南方入,又從之出……未,羊。盜者從南方,又從出爾,在牢圈中。其為人小頸大腹出目,必得。”
這回,又變成了“午馬”和“未羊”。
從出土地點看,這兩種秦簡記錄不同,應該是地域文化差別造成的。
睡虎地是湖北,屬於舊楚國文化地域。放馬灘在甘肅,屬於秦國文化地域。這種差別,也可以通過孔家坡漢簡進行相關印證,孔家坡漢簡裏也是“午鹿”和“未馬”,而孔家坡在湖北。但此後的文獻記錄,卻都統一為“午馬”。
就是說,楚國風俗裏地支的生肖對應,是“午鹿”,而秦國風俗卻是“午馬”。
作為法律規章嚴格的秦國,居然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地支生肖的解釋,而且這種分歧一直持續到漢朝,可見這種解釋權的對立在曆史上可能非常嚴重。
到底是馬還是鹿,不僅僅是一種日期的記錄標準,而且關係到了祭祀、占卜或者法律執行。官府對一起盜竊案,小偷是按照鹿的特征去找,還是按照馬的特征去找,這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兩處秦國官吏的占卜斷案原則,卻完全不一樣!
秦朝的執政根本,在於“書同文、車同軌”的天下統一性原則。天幹地支,更是一個高層麵的精神標準,這個必須全國統一。
秦朝統治階層內部的楚國血統非常深厚,幾代秦王和公子的後妃夫人都是楚國人,甚至幾名丞相也來自楚國。所以,楚國的一些文化影響,不可避免地滲入到了秦國內部。所以,“午鹿”的說法在秦國內部可能非常普遍,並且衝擊了秦國原有的生肖標準,直接幹擾了祭祀、占卜甚至官府執法的嚴肅性。
趙高當時的想法就是用鐵腕手段強行統一這個標準。
可見,傳說中“趙高牽來一匹鹿,強迫大臣認作是馬”,應該是外人的一種誤傳。真實情況,是趙高強迫所有人統一占卜標準,午的生肖不許是鹿,隻許是馬。祭祀、占卜、執法的標準,一律按照馬來,按照鹿來的,一律處死!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此外,趙高也可能有另一個想法。當時關東已經遍地起義,而且主力就是楚國人。趙高通過“是鹿還是馬”這個問題,識別出大臣中間那些思想傾向楚國的潛在分子,統統幹掉以解決隱患,說白了就是一句話——純潔隊伍。
後世來看,趙高目的達到了。中國最終以秦國文化的“午馬”獲勝。雖然,漢朝時楚國殘餘勢力的“午鹿”還掙紮了一段時間,但最終被英明的大漢政府和眼睛雪亮的人民群眾徹底拋棄。
以為是本大仙自己先發現的,但百度一下,其實已經有其他人寫過類似觀點了。
後世來看,趙高目的達到了。中國最終以秦國文化的“午馬”獲勝。雖然,漢朝時楚國殘餘勢力的“午鹿”還掙紮了一段時間,但最終被英明的大漢政府和眼睛雪亮的人民群眾徹底拋棄。
補充一句結尾:
車同軌、書同文,文化標準的統一是最重要的。即使鹿比馬更美麗,繁體字比簡體字更高雅,如果破壞了國家文化的統一,就都應該被拋棄。
注: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