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失期,法皆斬”,司馬遷為何黑秦?看雲夢秦簡還原事實真相
在初中課本上,我們可以看到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中有這麽一句話。“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正是這句讓眾人沒有退路的話,激起了大家的同仇敵愾之氣,從而拉開了轟轟烈烈的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也是這句話,直至今日也讓人們對秦朝的律法嚴苛,不近人情有了直觀的了解。所以人們說起秦朝一般都是“暴秦”稱呼。那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各種法律製度。
其中雲夢秦簡《徭律》的發現,使得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斬”飽受質疑。《徭律》中就有“禦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
意思就是為朝廷征發徭役,如耽擱不加征發,應罰二副盔甲。遲到三天到五天,批評;六天到十天,罰一塊盾牌;超過十天,罰一副盔甲。因大雨或洪水導致的耽誤,可免除本次征發。
由此可見,司馬遷對秦朝黑的不輕,也誤導了後世之人兩千多年。
而目前史學界的主要看法有二。
一是秦二世時趙高曾“更定律條”,在這次修改中,將失期的處罰改成了斬首。
二是陳勝吳廣押送的是前往邊疆守備的戍卒,屬於軍事征調,已不是普通徭役,需按軍法行事。西漢初年的南郡,就有一個蠻夷君長逃避戍役被腰斬的案例。當然,即便要殺頭,也隻是兩名縣尉、陳吳二人會死,其餘人等不可能全部處死。而且從曆史上的如何記載都沒有在當時漁陽發生戰爭的情況,由此可見,司馬遷多半是在黑秦。
那麽司馬遷為什麽要黑秦呢,大家都知道,漢朝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秦法雖然嚴酷,但隻是相對而言,特別是肉刑,的確很殘酷。但最重要的是曆史上嬴虔被劓刑,深深刺痛了“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的儒家們。所以說,暴秦酷法一說的根源在於士大夫不能享有豁免權。
在作者看來,《秦律》是先進的,但也存在很大問題,打天下時提供了很大助力,守天下或許就成了催化劑了。秦始皇活著時還能威壓四海,去世後就成了最後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