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名《時局估量和紅軍行動問題》,是紅四軍收到中共中央的“二月來信”後,林彪給毛澤東寫信,毛澤東回複的一封公開信。
經過
[編輯]由於紅四軍與國民革命軍交戰中受挫,1929年2月7日,中共中央根據共產國際總書記布哈林的指示起草《中央給潤之、玉階兩同誌並轉湘贛邊特委信》(俗稱“二月來信”),發信給紅四軍,信中對紅四軍在農村的革命形勢持悲觀態度,不讚成在農村中擴大武裝鬥爭和土地革命,強調爭取群眾和城市工作。還要求毛澤東、朱德離開部隊回中央,所部分編成小部隊以“隱匿大的目標”,散入湘贛邊境進行土地革命,每支隊伍定為數十人、數百人,最多不超過500人。由於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人的反對,命令未被執行[1]。
12月底[注 1],當時的紅四軍第一縱隊[注 2]縱隊長,21歲的林彪在給毛澤東的私人新年賀信中提出了與“二月來信”中同樣的觀點和軍事思想[1][2][注 3]。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寫了《時局估量和紅軍行動問題》的回複林彪的長信,並且印發各大隊黨支部。信中批評林彪“我從前頗感覺、至今還有感覺你對於時局的估量是比較的悲觀。我知道你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要到來,但你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來的可能,因此在行動上你不讚成一年爭取江西的計劃,而隻讚成閩粵贛交界三區域的遊擊;同時在三區域也沒有建立赤色政權的深刻的觀念……”,並且對林和其它人之前就有的悲觀情緒進行批評,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等與“二月來信”相反的觀點。又指出全國都布滿了“幹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語句激勵士氣[3]。中共官方認為:這是毛澤東繼古田會議後又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進一步糾正了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後部分滋長起來的單純流動遊擊的錯誤觀念,要求大家毫不動搖地確立“建立赤色政權的深刻觀念”,把更大的精力投入開辟及鞏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工作中去[4]。
對林彪的影響
[編輯]《時局估量和紅軍行動問題》在1941年12月後被多次出版[3],1947年秋,中共中央籌備出版《毛澤東選集》。1948年2月28日,林彪致信中共中央宣傳部,要求再出版這篇文章時不要公開他的名字“以免對中央內情不了解的人發生種種無謂的猜測”,毛同意。這封長信在後來出版時被更名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
作家汪幸福認為林彪當時沒有料到毛澤東會回這麽長的信,並把他作為典型將信分到全軍閱讀,這樣會使很多人對他產生誤解[1]。九一三事件林彪死後,其給毛澤東的信受到猛烈批判,多年後蕭克在其回憶錄仍寫道:“林彪曾提出‘井岡山紅旗到底能夠打多久?’。”作為一個高級指揮員,林彪這種言行的影響很惡劣,但毛澤東當時並未在意。在毛澤東眼中,林彪還是個“娃娃”,他曾對何長工說‘林彪的說法是小孩子之見。’”[3]黃克誠則認為:“林彪不隱瞞自己的觀點,盡管觀點錯誤,但敢於向上級反映,就這一點說,是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態度。”“在黨內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按照組織係統提出自己的意見,我們應當提倡這種事情,不是批判這種事情,特別現在應當提倡這種作風。”“據我了解,像這類的事情林彪不隻這一回,他向毛主席提意見,還有提得更厲害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