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圍剿”:林彪俘獲了敵前敵總指揮張輝瓚
1930年10月底,蔣介石命令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調集7個師約10萬人馬,以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總司令,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殺奔我江西革命根據地。這就是所謂的蔣軍對中央蘇區進行的第一次“圍剿”。紅一方麵軍在羅坊召開總前委會,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大會決定以紅一、三軍團為主力,共約4萬人迎擊國民黨軍。
紅軍在江西寧都縣的黃陂、小布地區集結兵力,待機殲敵。12月29日,張輝瓚率領十八師師部及兩個旅進至龍崗,陷入了紅軍的包圍。30日,時任紅四軍軍長的林彪率紅四軍等部隊向敵人發起了猛攻,很快,張部全線潰敗,全軍覆沒。張輝瓚見大勢已去,便換上了一套下級軍官製服,躲進了萬功山東坡的茅草叢中。
林彪下令,兵分幾路,圍住萬功山,一定要抓住張輝瓚。
紅四軍一戰士先是發現了張輝瓚的狐皮大衣,然後在一個山洞前又發現有人影,戰士鳴槍警告。張輝瓚從洞中鑽了出來,大叫:“不要開槍,我是前敵總指揮張輝瓚,我要找你們的黃公略軍長……”張輝瓚不知道抓捕他的士兵是哪支部隊的。
一位戰士說:“我們是紅四軍的,軍長是林彪……”張輝瓚大叫道:“我不見林彪,我要見毛澤東先生……”
張輝瓚後來供認:“他不見林彪的原因是怕林彪太年輕容易衝動,把他槍斃了。”
幾位紅軍戰士將張輝瓚押到龍崗,毛澤東一見張輝瓚就叫人給他鬆綁。張輝瓚見來了毛澤東,忙向前行了個鞠躬禮。毛澤東幽默地說:“張師長打到我們家門口來了,受到這樣的接待,我們也是沒辦法呀!”
張輝瓚表情難堪地低聲說:“毛先生用兵如神,張某實在佩服。張某過去就對毛先生欽慕非常。”
接下來,毛澤東與張輝瓚作細致的交談。張輝瓚一再央求,隻要免他一死,情願捐款、捐藥、捐槍、捐彈贖命。毛澤東準備讓張去紅軍軍事大學當教員。
張輝瓚的妻子朱性芳得知丈夫被紅軍活捉後,急得如同熱鍋裏的螞蟻,四處活動,並派人去上海尋找中共中央所在地,想用巨款贖回丈夫。湖南軍閥程潛、唐生智、何鍵等也都派代表向中共傳遞信息,要求不殺張輝瓚。蔣介石為挽回其慘敗的不利影響,也許諾條件,隻要放回張輝瓚,可以讓國民黨軍駐吉安東固前線的第十八師五十四旅全部投降紅軍,並釋放關押的大批政治犯,而且由上海的三家銀行擔保,向紅軍贈送20萬元現款和20擔紅軍急需的各種西藥和槍支彈藥。後來上海黨中央也同意釋放張輝瓚。不料,1931年1月28日,吉安東固區蘇維埃政府要將張輝瓚和他的部下在一個三千人的大會上進行公審。毛澤東得知情況後,非常憂慮,並指示一定不要殺張輝瓚。那天,方圓數十裏的群眾背著幹糧,高舉小紅旗,都來參加大會,會場上人山人海,聲討聲、呼喊聲此起彼伏,一致要求殺掉張輝瓚,結果張輝瓚被當眾槍決。
龍崗戰鬥,共殲敵9000餘人。龍崗戰鬥結束後,參戰部隊僅休息了一天,即奉命移向小布一帶,準備打敵右路軍剩餘的譚道源部。譚道源驚聞張輝瓚全軍覆沒,不敢戀戰,向東韶方向逃去,欲向其左路軍毛炳文、許克祥部靠攏。
毛澤東見敵左右路軍均已成驚弓之鳥,故下令紅軍於當夜10時對東韶的譚部實施追殲,當譚部進至東韶,還沒有來得及在山上構築起工事,就被我軍包圍,我軍立即四麵出擊,喊殺聲震天,敵軍倉惶應戰,很快被消滅。混戰中,譚本人率少數部卒僥幸逃脫。此戰,我軍消滅譚部數千人。
這樣,紅軍在5天時間內,在龍崗、東韶接連打了兩個勝仗,俘敵1萬餘人。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勝利後的毛澤東詩興大發,寫下了名詩《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崗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第二次反“圍剿”:林彪妙計誘敵
1931年2月,蔣介石在南昌任命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為南昌行營主任兼總司令,準備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鑒於第一次“圍剿”中“長驅直入”的戰法未能奏效,國民黨糾集20萬大軍,改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方針,在西起贛江、東到福建建寧的800裏長的地區構建一條弧形戰線,分兵4路,於4月初開始向中央蘇區大舉進攻。並揚言“三個月內消滅共匪”。國民黨軍大兵壓境,紅軍隻有3萬多人。以林彪、彭德懷、黃公略等為首的紅軍高級指揮員,決定依然采取毛澤東的“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實行集中兵力,先打弱敵,在運動中各個殲敵的打法。他們將主力隱蔽在東固附近,尋機殲敵。但隱蔽了20多天,不見敵人一點動靜。林彪心生一計,叫來一排長麵授機宜。
第二天,第二十八師師長公秉藩的部下,抓到一位自稱是紅軍排長的逃兵,公秉藩親自訊問,問朱毛紅軍主力現在何處?這位排長說紅軍就在離此不遠的東固山中。公秉藩隨即向何應欽匯報。5月13日黃昏,紅軍截獲了敵人進軍的命令:二十八師公秉藩部經中洞靠攏東固,四十七師王金鈺部沿觀音崖、九寸嶺向東固攻擊前進,次日晨開始行動。
敵人果然中計,林彪率紅四軍搶先占領觀音崖、九寸嶺兩處要隘。當王金鈺的四十七師進入伏擊圈時,紅四軍與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出現了上千人白刃拚刺景象,喊殺聲震十裏之外。同時,陷入紅軍包圍圈的二十八師也被紅軍衝殺得七零八落,無法逃出包圍圈,經過一天激戰,共殲滅敵1個師外加1個旅,繳槍5000餘支。二十八師師長公秉藩化裝成士兵趁紅軍釋放俘虜時潛逃。
隨後,林彪率紅四軍和兄弟部隊一起,由東固、富田自西向東攻擊,在15天內橫掃700裏,一直打到福建建寧,五戰五捷,共殲敵3萬餘人,繳獲槍械2萬餘支,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二次“圍剿”。
第二次反“圍剿”勝利之後,毛澤東又詩興大發,寫詩一首《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裏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第三次“圍剿”:林彪率紅四軍三戰三捷
1931年6月21日,蔣介石匆匆趕到南昌行營,自任總司令,同時任命何應欽為前敵總指揮,調集了陳誠、羅卓英、衛立煌、蔣鼎文等嫡係主力部隊30萬人馬,兵分3路,向江西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大“圍剿”。
此時,紅軍主力僅3萬餘人,部隊又分散在大閩西,遠離老根據地,要對付敵30萬大軍,自然形勢嚴峻。大敵當前,毛澤東泰然提出了“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的戰略方針,紅軍主力從福建西部展開大迂回,繞過整個根據地南部,經過連續10餘天的長途行軍,返回了老根據地瑞金、興國。
7月31日,敵陳誠、羅卓英的兩個師先於我軍進至富田,使我軍原定進占富田的計劃無法實現。這時,總前委下達命令:部隊立即向興國西北的高興圩進發。因為此時敵軍四麵推進,根據地內隻剩下高興圩及其幾十裏內尚無敵人。
部隊千裏回師後,毛澤東就選定了一個伏擊敵人的地點———蓮塘。蓮塘為中路敵軍的必經之路。8月6日拂曉,敵上官雲湘部的兩個師剛開進至該地。林彪指揮紅四軍等部隊開始攻打,我軍的前衛連利用夜幕的掩護,悄悄爬進了敵軍陣地,接近山頂時,敵人方才發覺。我前衛連一陣機槍手榴彈朝敵陣砸去,並發起勇猛衝擊。隨後,總攻開始。此戰俘敵1萬餘人,繳獲電台2部,活捉敵師長劉春榮及旅團長多人。
紅軍打下蓮塘的當天,林彪就率紅四軍等部迅速東進,在良村團團圍住了敵人的五十四師。由於我軍全部占領了良村四周的山頭製高點,再由各個山頭撲下來,敵軍被切得七零八落,無法統一指揮反擊,經幾個小時的激戰,全部被殲。良村戰鬥結束後,紅四軍等部隊繼續向東橫掃。
良村距龍崗不遠,龍崗駐紮著敵周渾元的第五師。當敵四十七師、五十四師殘部逃奔到此後,周渾元也不由得心驚膽顫,拚命向南昌行營請求增援。毛澤東見周渾元已在龍崗修築起堅固的工事,防禦體係也比較嚴密,決定暫不打這支有備而防的敵軍,僅派出紅三軍佯攻,死死的將其釘在原地,而令紅一、三軍團和紅七軍向東麵的黃陂進發。
黃陂守敵為毛炳文的第八師。自第三次“圍剿”開始後,便在黃陂修建了大量易守難攻的工事,自以為紅軍輕意不敢前來攻取。毛澤東對黃坡之敵采取了三集中的戰術———即炮火集中,兵力集中,軍號集中。8月11日中午,紅軍密集的炮火突然打到敵前沿陣地,在隆隆的炮聲中;幾十支軍號同時吹響,在震天動地的“殺”聲中,紅軍各路突擊隊衝入鎮內,與敵短兵相接,刺刀見紅。黃陂戰鬥僅打了1個多小時便順利結束了。紅軍全殲毛炳文師4個多團。從1931年8月6日開始11日止,極短的5天時間內,紅軍一舉取得了蓮塘、良村和黃陂三戰三捷的重大勝利。
當這迅雷不及掩耳的3次戰鬥結束後,敵軍這才發覺向西尋找紅軍主力是大錯特錯,因此,重新調整戰術,轉而東進。紅一方麵軍總部決定,除留一部兵力牽製引誘敵軍向東追擊外,主力立即西行,以隱蔽行軍的方式從敵人的包圍圈中跳出。當時,毛澤東決定的突圍方向說來簡直令人驚奇———與迎麵而來的敵重兵集團作對麵穿插。敵蔣光鼐、蔡廷鍇、韓德勤縱隊及陳誠、羅卓英縱隊分兩路殺來,這兩路縱隊相隔不足20裏,而3萬紅軍主力欲從之間穿過,稍有不慎,便很容易被敵合圍聚殲。不過,由於一、二次反“圍剿”的勝利,大家都信服毛澤東。
突破敵網後,紅軍進入興國境內的楓邊、白石一帶隱蔽休整,尋機再戰。紅軍主力向西突圍時,擔任誘敵任務的羅炳輝紅十二軍則拉開大步往東而去。他們沿途刷標語,設路標,白天公開打著紅旗製造大部隊行動的氣氛,敵軍一路緊咬,追了好一陣子,敵軍終於接到準確情報,紅軍主力在興國!
敵人摸不透紅軍的意圖,突然開始全線大後撤,毛澤東又指揮根據地軍民乘勝追擊,各個擊破逃敵。9月7日,紅軍向敵發起總攻。
經過兩個半月的奮戰,第三次反“圍剿”勝利結束,紅軍共殲敵17個團,斃傷敵軍3萬餘人,繳獲槍械2萬餘支。
第四次反“圍剿”:林彪消滅了陳誠的王牌師十一師
1932年6月,蔣介石在江西廬山召開豫、鄂、皖、湘、贛5省“清剿”會議,確定“軍事與政治並重”、“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的進攻紅軍“方略”。不久,國民黨在武漢成立“剿匪總部”,蔣介石自任總司令,他調集81個師,共63萬人,向中共領導的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根據戰前部署,蔣介石決定采取逐次轉移重點、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即首先集中兵力進攻鄂豫皖、湘鄂西兩個革命根據地,待得手以後,再轉移兵力完成對中央蘇區包圍,以達到圍殲中央紅軍的目的。
1932年7月,國民黨以30萬兵力,首先對鄂豫皖蘇區發動“圍剿”。盡管紅四方麵軍4.5萬名將士英勇奮戰,給來犯之敵以沉重打擊,但由於種種原因,四方麵軍沒能取得“圍剿”的勝利。10月,除部分紅軍留在原地繼續打遊擊外,紅四方麵軍主力2萬餘人被迫放棄鄂豫皖根據地,越過平漢鐵路,向西轉移。
在進攻鄂豫皖根據地同時,蔣介石還調集10萬軍隊,向湘鄂西蘇區進攻。由於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書記夏曦一味執行“左”傾冒險主義路線,采取單純防禦的作戰方針,令紅軍分別把口,困守內線,與敵人打硬仗、拚消耗,致使紅軍完全陷於被動。1932年10月,湘鄂西蘇區的紅軍不得不放棄根據地,倉促突圍西進,向湘贛川黔邊境轉移。
在“圍剿”鄂豫皖、湘鄂西兩個蘇區得手後,蔣介石即把“圍剿”重點轉向中央蘇區。1932年12月底,國民黨集結30多個師,組成左、中、右三路軍,采用“分進合擊”的戰術圍攻中央紅軍。
1933年1月,陳誠指揮中路軍12個師約16萬人,分3個縱隊向南豐、廣昌一線推進,企圖將中央紅軍聚殲於閩贛邊界的黎(川)、建(寧)、泰(寧)地區。此時,國民黨投入“圍剿”中央蘇區的總兵力已達三四十萬人,而中央紅軍隻有7萬人。執行“左”傾路線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已從上海遷入中央蘇區,毛澤東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離開了紅軍的領導崗位。麵對敵強我弱的態勢,擔任前敵指揮的紅軍總政委周恩來與紅軍總司令朱德雖多次提出應以“運動戰”殲敵的正確意見,但蘇區中央局仍迭電紅一方麵軍總部,要求紅軍主動出擊,先發製人,強攻贛東的南豐、南城,進而威脅和奪取撫州和南昌等中心城市,以實現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2月12日,周、朱在紅軍主力強攻南豐不利的情況下,當機立斷,決定撤圍南豐,實行戰略退卻,改強攻為佯攻,以一部分紅軍偽裝成主力向黎川運動,以鉗製迷惑敵人,而將主力部隊秘密轉移至根據地東部的東韶、洛口地區,伺機殲敵。守南豐城的敵人向陳誠求援,陳誠即派羅卓英第八師沿宜黃大道開進救援,並派第五十二師、五十九師,由五十二師師長李明指揮沿樂安山路東進救援。
林彪率紅一軍團主力隱蔽集中於黃陂以北地區,準備中途伏擊五十二師和五十九師。紅軍悄悄進入伏擊地區後,林彪親率戰鬥力最強的紅十一師據守一道山溝,以防敵人逃跑。當敵五十二師進入我軍的伏擊圈時,林彪便下達了攻擊令,紅軍衝下山去,將敵人分割包圍,經3小時激戰,全殲五十二師,師長李明被擊斃。隨後,敵五十九師也被我右翼部隊包圍,經一陣激戰被全殲。
1933年3月20日,陳誠的王牌師十一師進入東坡的草台崗,林彪在草台崗設伏,指揮紅一軍團主力等部隊對十一師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十一師拚死抵抗,我軍傷亡慘重。林彪決定動用預備隊紅九師,李聚奎率紅九師衝向草台崗,敵十一師師長肖乾在混戰中受傷,十一師群龍無首,很快全師覆沒。
至此,蔣介石的第四次“圍剿”被徹底粉碎,我軍共殲敵3個師俘敵萬餘人。蔣介石對此極為傷心,他在給陳誠的“手諭”中寫道:“惟次挫失,慘淒異常,實有生以來惟一之隱痛。”第四次反“圍剿”後,中央蘇區的地域擴大到湘贛閩粵4省,紅一方麵軍發展至10萬人左右,赤衛隊發展到20萬人。中央蘇區進入全盛時期。
第五次反“圍剿”:林彪拚死奮戰
1933年9月,蔣介石自任總司令,調集100萬軍隊,200架飛機,向各革命根據地發動空前規模的第五次“圍剿”。其中,以50萬兵力,用於直接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紅一方麵軍。國民黨軍隊采用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相結合的戰術,以守為攻,趁機進剿,層層鞏固,節節進逼,在蘇區周圍廣築碉堡,同時強調“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厲行保甲製度和“連坐法”,加強特務活動,對占領區實行血腥鎮壓和欺騙利誘相結合的政策。紅軍反“圍剿”的形勢十分嚴峻。此時,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掌握紅軍的軍事指揮權。他們完全放棄了紅軍在過去幾次反“圍剿”中所采用的積極防禦戰略和運動戰原則,實行“左”傾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致使紅軍在反“圍剿”伊始就陷入被動局麵。9月下旬,國民黨軍占領江西黎川。博古、李德等人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命令紅三軍團與紅五軍團組成東方軍收複黎川。紅軍在洵口取得勝利後,博古、李德等即誇大此戰的普遍意義,並引以為據,貿然命令紅軍攻打黎川東北的敵人的堅固陣地硝石、資溪橋。結果,紅軍連戰不利。至11月中旬,紅軍已連續作戰近兩個月,在敵軍主力與堡壘之間輾轉往複,東奔自突,不僅未能打敗敵人,反而使自己陷於被動局麵。
1933年12月25日,林彪的紅一軍團在李德的指揮下被調往中央蘇區北線,與裝備精良的敵軍展開了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的正規戰。結果,紅軍損失慘重。這是林彪在反“圍剿”中的首敗。接著,在鳳翔峰戰鬥中林彪率紅一軍團再敗,傷亡達1100餘人。戰後林彪上書李德、博古,應改變戰術,將陣地戰變為運動戰,但李德、博古根本不聽。
4月上旬,國民黨集結11個師,向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進攻。“左”傾領導人提出“為保衛廣昌而戰”和“不讓敵人侵占蘇區寸土”等拚命口號,命令林彪的紅一軍團和彭德懷的紅三軍團等部隊死守廣昌。紅軍將士血戰18天,傷2萬餘人,死4000餘人。最後,紅軍被迫撤出廣昌,隨後建寧等地也失守,中央根據地的北大門被打開。
7月上旬,蔣介石集中31個師,分兵6路,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地區逼進。博古、李德又采取“六路分兵”、“全線抵禦”的錯誤方針應敵。紅軍處處設防,節節抵禦,結果,疲於應付,損失極大。林彪和聶榮臻冒死決定,不遵照李德的命令,打一個運動戰。9月2日林彪指揮紅一軍團等部隊,秘密運動,預先隱蔽埋伏在溫坊附近。然後用少量兵力誘敵第三師脫離堡壘群,當第三師進入伏擊圈時,紅一軍團一陣猛打猛衝,全殲了第三師兩個團。第二天,敵第三師殘部和第九師聞訊離開堡壘工事又向溫坊進犯。林彪指揮部隊又將其包圍消滅,共殲敵4000多人,俘敵2400多人。接下來,林彪還想再打勝仗,但已沒機會了,因為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整個敗局已定,他也無力回天。
9月下旬,國民黨軍逼進興國、寧都、石城、長汀、會昌等地,中央根據地越來越小,紅軍在內線作戰已無法打破敵人的圍攻。此時,紅軍除了放棄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外,已別無他策。10月10日晚,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麵軍8.6萬多人,向紅二六軍團所在的湘西轉移,開始了艱難的長征之路。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