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瓔,就是那座紛紛揚揚在首府華盛頓落成的越戰紀念碑的作者,也是林徽因的遠房侄女還是其它的什麽親屬關係。
林瓔她爹,是為林徽因父親和偏房所生,屬於林徽因 “半” 個兄弟。而女兒林瓔本人對此則公開宣稱:她在30多歲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中國文化背景。林瓔雙親,均在解放前移居美國並同為俄亥俄大學教授。
當林瓔為紀念碑投稿的時候,還隻是耶魯建築係的本科生。最後評選委員會采用她的作品,那是高爾的作用。高爾後來成了克林頓的副總統。
【林瓔的設計稿】
就林瓔這事兒,我覺得高爾這個人很了不起。如果沒有高爾看重林瓔設計作品上所能激發出來的更廣泛的意義及其社會教育意義上的價值,林瓔的設計恐怕很難因此而被選中。因為當時很多人,包括建築師雕塑家,基本全部著眼於具體的藝術形象,比如類似朝鮮戰爭記念雕塑或幾個陸戰隊員全力豎起美國旗的那類,進行創作構思。
【有涵養的前副總統高爾】
高爾力排眾議選中林瓔的作品,也許並非隻是出於對少數民族的包容心、政治上的 “作秀”,我覺得更有可能的是出於其本人所具備高超的文化素養、教養,以及對藝術作品的領悟力和解說力的結果。如此看重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那究竟是黃人黑人白人或其它什麽顏色的人設計投稿的,就根本不會去顧及多少。沒有他對林瓔設計構思進一步的詮釋解說,垃圾箱的歸宿,就非林瓔這個設計稿莫屬了。
當然所謂高爾力排眾議,隻是我在此漢語行文風格之一而已;高爾應該是運用了其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持反對意見的其他政客和藝術家的評選委員會成員們。
高爾要是抗戰的時候作為觀察員到延安,估計會和毛大仙相處得異常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