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看這個。“蛟龍下潛以後,是與母船徹底分離的,無纜連接”

來源: TBz 2012-07-10 12:27: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57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TBz ] 在 2012-08-02 07:19:1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訪談:探寶海底5000米 蛟龍號潛航員挑戰深潛極限

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11-08/25/content_9183878.htm

 

 


 

 


 



 



主持人 對於神秘的海底世界,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幅圖景。為讓公眾更直接地“觸摸”這幅海底圖景,8月25日上午10時至11時,青島早報、青島新聞網特別邀請北海分局潛航員管理辦公室主任吉國、北海分局潛航員唐嘉陵、付文韜做客青島新聞網,與市民及網友“麵對麵”地交流。歡迎大家熱情向兩名潛航員提出你感興趣的話題,與他們一同“遨遊”深海世界。


主持人 唐嘉陵、付文韜都是“80後”,分別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電子信息專業和蘭州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專業。2007年2月,兩人從嚴格的選拔中脫穎而出,正式受聘為我國首批潛航員,開始了輾轉全國的培訓。經過近四年的陸上培訓和海上培訓,兩人係統完成了深潛器原理、操控以及體能、心理等方麵的訓練,逐漸成長起來。在2009年的1000米級海試、2010年的3000米級海試和今年剛剛結束的5000米級海試中,兩人以出色的表現不斷刷新我國深潛紀錄,圓滿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網友:能否公布一下蛟龍性能的官方參數:艇長,寬,高;最大航速;排水量;攜帶設備等。謝謝。


付文韜 艇長 8.2米;寬高3米;最大航速2.5節;排水量22T;攜帶有高清攝像機、照相機、機械手、地形測繪聲納等設備。


thrivers 大西洋有百慕大和阿特蘭提斯的傳說,有很多未解之謎。不知道蛟龍會不會去探索呢?


任吉國 目前沒有聽說這樣的計劃。


網友:請問,目前,人類已知的海底最深達到多少米?世界上最深的深潛器能潛多少米?蛟龍的設計最大潛深是多少?


付文韜:目前探知最深處在馬裏亞納海溝,大約11000多米;最深的深潛器已經潛到10916米;蛟龍設計深度是7000米。注:蛟龍號和之前到達過10916米的的裏雅斯特號不同,蛟龍號靠自己動力,在水裏獨立航行作業,身上沒有係纜,而的裏雅斯特號背上係著鋼纜,無法自己移動。


網友:請問,蛟龍能潛5000米一下,為什麽軍事潛艇卻不能?另外,我國深潛器技術的突破,對於我國潛艇增大最大潛深有沒有幫助,謝謝!


付文韜:蛟龍號和常規軍事潛艇的功能定位、使用性質有著本質區別,蛟龍號的載人艙體是個內徑2.1米的鈦合金圓球,相對潛艇要小很多,所以艙壁可以做到很厚,這樣就能耐受相應的大水深壓力,而潛艇受製於體積、重量約束,無法將艙壁加厚,也就無法承受大水深壓力。


網友:為何海參龍蝦能在500公斤壓力的水下生存?


付文韜:海參龍蝦的身體,在水下是通透的,沒有任何空腔,身體各處壓力處於平衡狀態,這樣的構造決定了能夠適應水下壓力。


網友:請問,蛟龍號一旦發生意外,艇員如何逃生?蛟龍上有何逃生設備?另外,蛟龍下潛以後,如何與母船取得聯係。蛟龍下潛以後,是不是和母船徹底分離,還是係有繩索?


唐嘉陵:首先蛟龍安全是有保障的,包括內徑2.1米的載人球艙在內,所有的設備都在實驗室壓力筒進行了反複71.5Mpa的打壓測試;如果出現意外,蛟龍除可以拋棄上浮壓載外,還可以拋棄四百多公斤的水銀、一噸多重的主蓄電池箱,即使在作業過程中,機械手、采樣籃如果被纏繞都是可以被拋棄的;除這些自救手段外,蛟龍還配備了應急浮標救援纜,5000米試驗期間在潛器內部配備了直徑6毫米,長9000米的微浮力凱夫拉纜。蛟龍和母船通信應該有三大法寶:VHF無線電、6971廠水聲電話以及高速水聲通信器。當蛟龍被布放到水麵後,除可以用無線電與母船聯係外,母船布放6971廠水聲電話水麵陣,我們使用蛟龍上的6971設備與母船進行語音通話,這是一種基於模擬信號聲呐的通話,通信建立後我們就可以請示下潛。蛟龍下潛一般達到50米以深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建立高速水聲通信,高速水聲通信是一種基於數字信號的通信,可以把蛟龍的基本信息上傳到母船同時可以接受母船的定位信息,高速水聲通信該可以進行語音、擴頻、圖像傳輸。蛟龍下潛以後,是與母船徹底分離的,無纜連接。


網友:蛟龍可否攜帶聲納,對海底地形進行繪製,或者是否幫助深海地形的繪製?


唐嘉陵:蛟龍目前攜帶了中科院聲學所的測深側掃聲呐設備簡稱BSSS。測深側掃設備不同於一般的船載海底測繪儀器,它具有更高精度,在近底情況下能夠對兩側各400米範圍進行測繪。如在5188米潛次任務中,潛水器航行距離超過3公裏,獲得了高精度海底微地形地貌圖。


網友:請問潛航員在此次下潛過程中,是否碰到過一些突發的事情或有趣的事情。


付文韜:在第43潛次,蛟龍號完成了5184米水底作業後,返回到水麵時,第一次遇到突降暴雨,陣風達到8級,當時水麵人員形容是雨是橫著下的,在外麵基本睜不開眼。所以我們返回到海麵後,在近半個鍾頭時間裏,盡管我們離母船位置很近,母船卻始終找不到我們的蹤影。當時雨大風驟,天色越來越晚,再不盡快找到我們,有可能我們要在海麵放漂整晚,這是從未遇到的情況,即使我們下潛人員能挺過來,也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幸運的是後來通過船上的高清攝像機找到了我們,算是有驚無險度過一關。


海底有趣的事情蠻多的,有一次我在水下作業時,來了一隻龍蝦,優哉遊哉的遊過來,我試著用機械手抓它,它的反應很快,刷的就跑開了,我隻能望而興歎,看著它大搖大擺地消失在我們視野裏。


網友:目前國外在深海下潛技術方麵發展如何?此次我國成功深海下潛是否有國外科技人員參與?或者借鑒了國外經驗?


付文韜:深海下潛作業技術是海洋領域高技術的代表,俄羅斯、美國、日本、法國都擁有了大深度潛水器水下作業裝備和能力。其中,美國的作業經驗非常豐富,平台相對較為開放,俄羅斯的大深度潛水器最多,日本的通訊能力最強,都各有特點。我國的深潛起步較晚,肯定借鑒了目前世界上成熟潛水器的一些成功經驗,但是總體設計和集成都是完全自主的。


網友:蛟龍成功下潛後,下一步還有什麽計劃呢?作為普通市民,我們很想知道蛟龍下潛最大的意義是什麽?能否用通俗的語言介紹介紹。


任吉國:據說明年計劃衝擊最大深度,具有了接近數千米海底的能力,可以在很近的距離觀察我們的研究對象,進行樣品采集!


網友:不知道兩位潛行員下到海底是什麽感覺,一片黑暗是不是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付文韜:如果不開燈的話,確實一片黑暗,但是讓人感覺非常新奇——總覺得我們前方充滿了未知、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們發現。


網友:前段時間,看了法國導演呂克·貝鬆的紀錄片《海洋》,電影中海底是絢爛多彩的,各種各樣的魚、蝦和珊瑚等;央視記錄頻道的海洋世界也是如此,不知道你們在海底看到的情景是什麽樣的?不過看報紙上刊登的照片,海底似乎並不是魚蝦成群、絢爛多彩的樣子。能給解釋一下嗎?


唐嘉陵:嗯,確實不一樣!5000米漆黑一片的深海和陽光比較充足的珊瑚區海域不一樣,而且因為海區不同5000米多的海底比去年3759米的內容更加豐富,除了沉積物上的錳結核,還有零星的像大蝸牛一樣通體乳白色的可愛海參等奇異的生命體。人對深海的認識可能還不如對火星的了解。這裏看到一切的都讓人如此興奮,被深海世界包圍讓我感覺好,一種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網友:你在深海見到過美人魚嗎?如果見到,能否留下一段佳話?


付文韜:木有啊,如果見到,希望整個場麵可以hold住。除在電影上,目前還沒遇到!如果見到,我會高歌一曲!


網友:蛟龍號如果應用鈦合金材料的話,我國是否具備鈦合金的焊接技術。另外,如果鈦合金用來做大型深潛器的話,我國的焊接技術是否過關?請務必回答,謝謝。


付文韜:我國目前已具備大厚度鈦合金板的焊接技術;技術過不過關,應該由相關專家論證後給出結果,我了解到國內目前有計劃自主建造新的深海載人潛水器。


網友:嘉賓你好,潛水器上除了有機械手和一些視頻設備外,還有其他調查設備嗎?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謝謝。


付文韜:海底地質的沉積物取樣器,海水取樣器,微生物取樣器等。隨著蛟龍號作業性能的穩定,作為一個深海水下平台,新的作業工具設備的研發會越來越多。


網友:潛航員下海後如何呼吸,一般人不需訓練也能下去嗎?


唐嘉陵 不用,我們有更先進的生命支持係統,整個載人艙內能保持正常大氣環境,就和陸地上呼吸一樣!以後潛水器實際應用後,我們會搭乘科學家下去,科學家基本不需要像我們一樣訓練,以後也有可能像國外航天一樣讓人人都有機會下去。


網友:請問,蛟龍號的殼體是否是鈦合金製造的?另外,如果殼體體積做大的話,是否會影響潛深?謝謝!


付文韜 基本都是鈦合金製造;殼體再增大,可以在艙內增加更多的設備,人員也更加舒適,但是如果要保持相同的作業深度,必須加大殼體厚度,這樣會帶來指數級的重量增加,所以是有一個限製的。目前蛟龍號的2.1米內徑已經是已有同類載人潛水器中最大尺寸。


網友:人們對水下世界很好奇,將來有沒有可能讓市民乘坐潛航器去旅遊?很好奇,你們在潛航器裏的生活,能活動嗎,吃喝拉撒怎麽解決,憋悶嗎?冷還是熱啊?


唐嘉陵:將來搭乘潛水器深海旅遊也是應用前景之一。艙內空間有限,我們站起來頭就會碰到艙蓋,如果想伸腿活動一下就得和其餘兩人溝通一下,臨時占用他們的一點空間。為了保持艙內環境良好,我們都提前注意飲食和作息,盡量避免!但我們也攜帶了便壺等物品。作業時間越是長,艙內溫度可能會更低,感覺是有點涼。每次下潛我們都穿了保暖服和帶了足夠的毛毯。


網友: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沒順便撈點上來啊?5次海潛都帶上來什麽東西?


付文韜 潛水器在大水深下作業時,有一些新的困難,比如作業主要工具機械手,它的響應明顯比水麵滯後。我們還是采集了一些東西:比如海底的多金屬結核,這個做礦產研究用,海底沉積物,做地質調查用,海底微生物樣和一個巨形原核生物,可以做生物研究,此外還有較多海底地質和生物活動的視頻、照片資料等;


主持人 非常感謝三位嘉賓來做客,在短短一個小時時裏,網友們就自己關心的話題進行了提問,通過嘉賓們的回答,讓他們了解了一個從不知曉的海底世界,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了,還有沒有回答的問題,我們會在線下進行回答。謝謝各位的參與。


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11-08/25/content_9183878.htm

 

所有跟帖: 

謝謝,看來那9000米的纜並沒真用上。為啥涅?我腳著真該用上。你再想想。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13:19:30

應急浮標救援纜。出事的時候從深潛器裏放出來,頭上拴一個浮標,標定位置用的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456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16:58:49

嗯。沒出事時,可以放出來當通訊電纜啥的。行不?另外,有了衛星定位,為何還用這種浮標標定位置。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18:04:06

按你此說,果然如此,有線傳輸就是必須滴?你再想想。順便謝你關於轉基因的資料。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2 postreply 13:24:31

最初的深海探險,就是用的長攬密封鋼筒,聯結的長攬也可當作有線通訊用。如今,海中通訊主要是聲波傳輸,但是否還有另法?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2/2012 postreply 11:13:55

NO。也有可能球人們都已掌握此技,而你我不知。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3/2012 postreply 10:53:14

也不一定,有些重大科學發現,被訴諸於實用,要經過時空驗證多多年,其價值才終被人們公認,諾獎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34 bytes) () 07/13/2012 postreply 22:36: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