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數位

來源: 唵啊吽 2011-07-22 06:11: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77 bytes)

我們現在使用的1234567890是阿拉伯數字符號,符號是阿拉伯發明的,數字呢,各國都有自己的數字,這很好理解。阿拉伯數字符號對人類文明貢獻之大這是有目共睹。

但是,據說0這個數(不是符號)是公元五世紀印度發明的,這我就要較真了。零這個數是人類偉大發明,但是,比零發明更加偉大的是數位,即我們今天說的個位、十位、百位、千位以及小數點後幾位數等。不使用數位,任何計算都很困難。洋人常常把會計的工作說成是“bean counting”,即數豆子。數豆子就是沒有數位的操作,可用於記數,但難以用於計算。而最早使用數位的就是中國,而數位的發明無疑源於《易經》。有了數位,自然就有了“零”這個數,即“一百零一”這個數在必需在百位放個零。沒有零,數位計算就無法進行。而中國兩千年前的籌算都使用數位,說“零”是公元五世紀發明的就不符合史實了。

1954年湖南長沙左家公山的戰國時期的古墓中出土了竹算籌,也就是說,戰國時期就用籌算,就用數位,有數位,就有“零”這個數。“零”這個數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不是公元五世紀才被發明出來。

《周易》不僅僅是一部文章寫的書,《周易》除了文字以外,還要卦象,還有數,如九五,六二等數字表達。而這些數字表達,九和六是數,初、二、三、四、五、六是六個爻位,數在不同的位置上,這應該是數位的萌芽。曆來解釋周易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爻辭解釋法,二是上下卦解釋法,三是四象解釋法。

爻辭解釋法有兩個數符:陰爻陽爻;六個數位:初、二、三、四、五、六。

上下卦或內外卦解釋法有八個數符:乾、坤、震、艮、坎、離、巽、兌;兩個數位:上下或內外。四象解釋法有四個數符:太陽、少陽、太陰、少陰:三個數位:天地人或上中下。這種體係和現代離散數學的相同的地方是都是有限元素集合,不同的地方是現代離散數學在有限元素集合上有運算,而周易的卦象結構在有限集合上沒有運算符號,而有數位!即數位先於運算。即,中國數學發展的途徑是先有數符,次有數位,然後才有運算。

伏羲做八卦,發明了數符,是六千多年前。周文王作《周易》是三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籌算,兩千五百年前。這周易係辭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捋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捋而後褂。其中“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捋以象閏”就是同餘運算,現代代數表達為mod(4)。同餘運算很早就有運用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韓信點兵用的就是同餘運算,是兩千兩百年前的事情。那時候韓信能夠“運籌帷幄”,可見籌算技巧已經非常成熟。祖衝之算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結果比歐洲早一千年,可見那時候籌算的技術之高。籌算我們今天不用了,但我們打算盤的《九歸訣》源於籌算,算盤運算應用了數位,數位萌芽於《周易》而成熟於戰國時期。

《周易》為群經之首,紀錄了人類數學的起源。數位的應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該發明有算盤口訣《九歸訣》的見證,有出土文物的算籌做印證,有韓信點兵與周易同餘運算的相互印證。

公元五百年前中國就有籌算,就有數位的概念,“零”的概念必然也是公元前五百年的中國發明。由此推之,中國發明“零”這個數比印度早一千年。如果祖衝之計算的圓周率比西方早一千年,中國“零“的發明比印度早一千年也很合乎常理。

匆匆曆史、漫漫人生(7)算算術 (圖)

點看全圖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周易》與數位
  • 咬文嚼字household
  • 咬文嚼字nobrainer
  • 咬文嚼字Mondegreen
  • 咬文嚼字case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