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聽到我聲音的親人和朋友,這個星期你過得好嗎?我是三小姐曉鸝。
今天已經是臘月27了!馬上就要過年了,你放假了嗎?春節打算回家嗎?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就特別羨慕能回家過年的人。我們自從出國,20多年了就沒有回家過過一個年!因為美國春節不放假!像我當老師的,連請假回國是不可能的事!我不能把學生丟下幾個星期不管啊!
說起來,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國內的人是歡歡喜喜過大年,那我們在美國生活的人差不多也就要開始準備一年一次的報稅了。前兩天我剛從學校拿到了我的W2表。這個W2表,就是美國工作的人用來報稅的時候,最主要的證明你個人收入的一個文件。你知道在美國,做什麽都要交稅,買東西有消費稅,買房有房產稅,個人收入稅就是更是少不了。美國人每年都要報稅,我今兒就來簡單地來聊一聊美國的報稅。
美國的個人稅主要有三個方麵:個人收入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對,你沒聽錯,在美國父母留給孩子的遺產在很多州是要交稅的。遺產稅有兩種,有些州收有的州不收。有些州隻收一個,有些州兩個都收。每個州都不太一樣。但是,大體來說,按照金額的不同,稅率從18%到50%不等。還有,你給別人送禮物也是要交稅的。當然,這個不是說你隨便送個生日禮物、節日禮物都要交稅,而是指特別大金額的那種贈予。比如去年,超過1292萬美元的贈予才開始收稅。那贈與稅的稅率和遺產稅是差不多的。其實你看,贈與稅那是有錢人的事,跟我們普通工薪階層是不相幹的。我今兒下麵主要要聊的是個人所得稅。這件事關係到在美國生活的每個人,不管你是不是公民。
那,什麽是個人所得稅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指你所有的收入都得交的稅。是所有的收入,不僅僅是指工資,還包括福利、網上賣貨收入、你的兼職、小費,還有股票的收益、銀行存款的利息、合夥的分紅、你房產的租金、退休金的收入,還有叫什麽博弈獲利。這個博弈獲利,比方說你中了彩票,就算是“博弈獲利”,中獎的錢越多交的稅也就越多。而且,要特別提一句的是,這個個人收入是指你在全球範圍內賺的錢。當然,這一點其實是更針對商人。但工薪階層也有可能有這種情況。比如說有些華人在美國生活,但在國內做兼職教授什麽的,那他在國內賺的那部分錢也是要交稅的。我記得去年好像看到一個新聞,就是一個中國人沒有申報在國內的收入,被別人給舉報了的。
那第二個問題來了:在美國,需要報稅的人都是誰?簡單地說,隻要在美國工作並且賺取了一定金額的人都必須繳稅,不管你是誰,是什麽身份,是不是美國公民。這一點其實倒是挺公平的,公民和非公民一視同仁,並沒有對外國人額外增加一些稅款。當然,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要交稅,低收入人群就不需要交稅。你剛注意到我說的是“賺取了一定金額”了嗎?那這個“一定金額”就是為了區別要交稅和不交稅的人的。
這就是第三個問題:你賺了多少錢開始就需要交稅了?這個有不同的標準,每年也有可能不太一樣,還有不同的分類,什麽單身、戶主、已婚聯合申報、已婚單獨申報等等,這裏麵還要分65歲以上和以下。就拿去年2023年的報稅來說,大概單身是1.3萬,已婚的夫妻是2.8萬,我這是指年收入。隻要超過這個錢你就必須交稅。我覺得這個標準其實是很低的。你想想,就拿單身來說,年收入1.3萬就相當於每個月收入隻要超過一千一你就得交稅,是不是挺低的?不過,稍微人性化一點的是,你的收入不一樣,需要交的稅的稅率也不一樣。大原則就是賺得多交的多,賺得少交的少。
這就牽涉到第四個問題:稅率。說到稅率,先要說一下報稅的時候需要交的兩大類型的稅。首先就是聯邦稅(也就是交給國家的稅),然後就是州稅(也就是交給州政府的稅),其實交州稅的時候還要交各個縣的稅。先說聯邦稅。按照收入的不同,聯邦稅全國是統一,一共有七個級別,稅率分別是10%(這就是個人收入1.1萬左右的,是最低的稅率),然後就是12%,22%,24%,32%,35%,最高的是37%(這就是指收入達到或超過57萬左右的人要交的稅)。所以你看,在美國交稅的人群就像一個橄欖球,金字塔頂端的富豪和低收入的人群是橄欖球的兩頭,都是少數。大部分是工薪階層,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這樣的家庭要交的聯邦稅,它的稅率大概在30%左右。也就是說,比方你一年掙10萬美元,交完聯邦稅,真正拿到你手裏的也就7萬塊左右。但實際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拿到7萬塊,這還要分在不同的州。因為還要交州稅。而且,在具體的申報過程中,不同的家庭可以申請不同的免稅項目。所以,算下來有的人能拿7萬多,有的人比7萬要少,最後落到個人手裏的錢各家各戶都不一定一樣。我說7萬,隻是按照聯邦稅的稅率說個大概罷了。
你知道,美國各州有各州的法律,稅率也是不一樣。對了,在說這個之前,我要先澄清一下這個報稅的稅指的是收入稅,而不是在一般生活中的銷售稅或者房產稅什麽的。在美國,一般來說除了食品,買其它任何東西也是要交稅的。這個稅是銷售稅,各州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銷售稅是6%。意思就是指你不管買什麽,在商品的價格之外要額外交6%的稅。這在國內是沒有的。對吧?那目前美國有5個州是免這種銷售稅的,這五個州是:阿拉斯加州(Alaska)、特拉華州(Delaware)、蒙大拿州(Montana)、俄勒岡州(Oregon)、和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 。不過我現在說的州稅,和聯邦稅一樣都是指收入稅。在美國,到23年為止,有9個州是沒有州稅的。這9個州是:阿拉斯加( Alaska)、佛羅裏達( Florida)、內華達( Nevada)、新新罕布什爾(New Hampshire)、南達科塔(South Dakota)、田納西(Tennessee)、得克薩斯(Texas)、華盛頓州(Washington,是華盛頓州不是華盛頓特區)、 和懷俄明(Wyoming)。當然,有免稅的就有收稅很高的。哎,你猜猜,你你覺得在美國,哪個州的州稅是最高的?是加州!雖然這兩年有點下降,但去年加州的州稅還是以9.3%的稅率高居榜首。其次,是東部的幾個州,什麽新澤西、紐約、佛羅裏達,這都稅率在前十的。這也正是為什麽美國東西兩岸生活費特別高的原因。所以,在美國同樣的錢在不同的州,購買力是有很大差別的。就拿最著名的紐約市來說,那兒的人的工資購買力在美國76個大城市裏,排名是倒數第一。這讓我想起了很多年以前特別紅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裏麵有一句經典台詞,就是:“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這句話真的就是紐約購買力倒數第一真實寫照。
我剛說了,現在到了一年一度的報稅季,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每年從元月底開始,到4月15號左右截止,都是美國可以報稅的時間。如果到4月15號還實在完不成報稅,可以申請延期半年,到10月15號。當然,如果不按時報稅那是要交罰款的。當然,如果你生活的地區,因為巨大的天災導致不能按時報稅,這種情況是可以自動延期,是不收罰款的。
報稅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相關的細節我就不說了。因為我自己也真的不太清楚。不過,我知道不同身份的人報稅用的表是不一樣的。比方說公司報稅要用8879表,有投資的要用1099表,一般工薪家庭包括有收入的國際學生什麽的,那就是要用1040表,等等等等,有很多不同的類型。
那具體到填稅表也就是報稅,你可以自己填,也可以委托給專門的公司去處理。我和我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家裏的情況比較簡單。所以,每年報稅都是我先生自己折騰,我是不管的。我一個文科生,就是想管也管不明白。反正,我家跟數字有關的所有的事都是我老公的活。我雖然不管,但是我看他每年報稅也很頭疼的樣子,總是拖到最後一個星期才把所有的東西搞定。感覺還挺難的。說實話,具體怎麽報稅我不太明白,這今兒我就說個工薪階層報稅的大概過程吧。
前麵說了,個人所得稅按收入的多少交不同稅率的稅。不過交稅的時候,也有很多優惠或者減免的條款,你可以對照自己的家庭情況來申請。我說幾個比較常見的情況吧。比如說你買了房,你房貸的利息是可以抵一部分稅的。你給慈善機構捐了錢和東西,那些金額也是可以用來抵稅的。對,這也就是為什麽你常常會看到很多富豪做慈善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捐款越多抵稅就越多啊!還有,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是孩子的學費、撫養費、教育經費等等也是可以用來抵稅的。其他的比如低收入家庭的免稅,跟節能相關支出的抵稅(這個,比方說去年,如果你買了新的電車,就可以申請到7.5千的免稅)。諸如此類。
那麽,為什麽要報稅呢?簡單來說,報稅就是要如實報告你上一個年度的所有收入和相應的稅。工資稅在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單位會按照你提供的家庭情況和你的收入相對應的稅率,預先扣掉聯邦稅和州稅。通常來說, 預扣的稅款會和實際稅額是會有出入的。如果有其它收入沒交預扣稅的時候,就要在報稅的時候事無巨細地一項一項地申報。最後,根據一年的總收入計算出應該交的聯邦稅和州稅。報完稅以後,美國政府是不會去核對每個人的報稅的, 他們隻會抽查1% - 3%的人。一般來說,國稅局是相信你會如實填報稅表的,會用你報的稅款和預扣的稅款做一個比較,多退少補。說起來,我們到美國這麽多年,我記得好像隻退過一次稅,大多數時候都是需要補交稅款的,當然也有不多不少剛剛好的時候。對了,這兒需要提一句的是,報稅的時候一定要如實填寫各種收入。否則,一旦被抽查到你偷稅、漏稅,是會有高達一、二十萬的罰款的。如果你有意作弊的話,還可能坐5年監獄。所以,報稅的時候一定要核實各項數據,千萬不要搞錯了。
好了,關於在美國報個人所得稅的事,今兒就先說這麽多。在任何一個國家,稅收都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大塊。我記得中國以前是不交個人所得稅的。對吧?但是近些年好像也開始交了。我不太清楚稅率是多少。你知道的話,麻煩你在評論區給我說一下相關的情況呀。時間過得真快!這是兔年最後一期節目了。在這兒我先給你拜個早年。祝你在龍年安康快樂,幸福如意。再次衷心地感謝你一直以來的陪伴、聆聽、和支持。生活充滿希望地繼續著,咱們也下期節目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