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反”運動與“抗美援朝”(51)

“五反”運動與“抗美援朝”(51)

 

五,斯大林去世,蘇共新領導集團迫使毛澤東同意結束了朝鮮戰爭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二日,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致函中朝,提議在停戰前先交換傷病戰俘。對此,中方不予回應。

一九五三年三月一日,斯大林再次中風(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斯大林曾發生過第一次中風)。三月五日蘇共公布消息:斯大林因腦溢血突發去世。

斯大林去世後,掌管蘇聯外交事務的莫洛托夫向蘇共中央提出了一份應立即停止朝鮮戰爭的備忘錄,得到其他領導人一致讚同。蘇共新領導層沒有斯大林那樣高的聲望;但也沒有斯大林那麽多的精神包袱,容易被毛澤東拿捏。三月十一日,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斯大林葬禮。蘇共新領導人馬林科夫、貝利亞、莫洛托夫、赫魯曉夫、米高揚、科茲涅佐夫同周恩來會談,強烈表達了希望恢複停戰談判的願望。周恩來則仍以遣返全部戰俘等所謂“原則”作推搪。由於捷克共產黨領袖哥特瓦爾德因心髒病在三月十四日去世,周恩來奉命還要去捷克吊唁,因此中蘇關於停戰問題就暫時沒有繼續下去。

鑒於周恩來表露的中共頑固立場,三月十九日蘇共領導在未與中國領導人商議的情況下決定了朝鮮停戰的新方針和貫徹這一方針的具體辦法。蘇部長會議向毛澤東、金日成發出信件,指出:“蘇聯政府注意到前一時期朝鮮事件發展全過程,全麵研究了當前情況下朝鮮戰爭的問題,蘇聯政府由此得出結論,在這個問題上,如果繼續執行迄今為止推行的路線,如果不對這一路線做一些符合當前政治特點和出自我們三國人民最深遠利益的改變,那是不正確的。”接著,蘇共在信中提出了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步驟,那就是首先由金日成、彭德懷對克拉克將軍二月二十二日就交換傷病戰俘問題作出肯定的回應;然後中、朝政府權威人士相繼發表聲明,表示支持;然後蘇聯政府表示支持並在聯合國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配合。關於遣返戰俘問題的立場,蘇聯領導在信中強調:“談判中應建議所有堅決要求遣返的戰俘立即被遣返,其餘的戰俘則交給中立國,從而保證公正地解決遣返戰俘問題。”(沈誌華:《中蘇領導人對朝鮮停戰的政治考慮》)以上蘇共中央停戰方案中提到的:“所有堅決要求遣返的戰俘立即被遣返,其餘的戰俘則交給中立國,從而保證公正地解決遣返戰俘問題”,完全與聯合國軍提出的遣俘自願原則和遣返辦法相符。

周恩來在參加了哥特瓦爾德的葬禮後於三月二十一日回到莫斯科。當晚,蘇共中央再次約請周恩來會談朝鮮停戰問題。周恩來根據北京的指示,仍說要“在恢複談判問題上再拖一段時間。”周的理由是:“對我們來說,為遣返戰俘而鬥爭是正義的,敵人故意刁難,並非我們節外生枝”。周恩來表達的意見,當然也是毛澤東的意見。但蘇聯領導直截了當地反駁道:“過去拖的路線應改為停的路線,不改是不正確的。因為拖下去,不利於蘇聯和中朝人民;停下來,有利於蘇聯和中朝人民。目前是解決停戰的有利時機。”(沈誌華:《中蘇領導人對朝鮮停戰的政治考慮》)

 麵對蘇共新領導集團如此明確、強硬、毫無商量餘地的態度,毛澤東應該意識到斯大林已經是“過去式”了,雖然他對這個新領導集團未必瞧得起,但蘇共現在畢竟還是共產陣營的頭,不能將他們的意見當空氣;而且當事國北朝鮮金日成也早就主張停戰了,如果中共還要堅持打下去,那就難免讓人覺得中共喧賓奪主、太過強橫霸道了。因此毛澤東反複考慮以後在第二天複電周恩來,無奈地同意了蘇共的提議。但他又自找下台階辯解說:“這實際上既是去年九月上旬我們向謝明諾夫同誌(斯大林又一代名)所提三個方案中的一個方案”,“後來因美國在板門店采取橫蠻態度,這個方案未能提出。現在提出這個方案是適合時機的。惟我方聲明中應將俘虜分為達成協議者和未達成協議者,而不稱為願回家者和不願回家者,以免和我們曆來反對所謂‘自願遣返’原則相衝突。”(《毛澤東傳》)這個獨裁者,真是到什麽時候都要將他的麵子放在第一位。

四月一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代表蘇聯政府發表公開聲明,強調朝鮮戰爭交戰雙方不僅要盡快交換傷病戰俘,而且要恢複談判,通盤解決遣返戰俘問題,締結停戰協定以結束戰爭。麵對蘇共這樣強硬的態度,毛澤東表麵上同意結束戰爭,但實際上再次采取陽奉陰違的卑劣手法,按他的“既定方針辦”。他對誌願軍下達的指示仍然是“爭取和,準備拖。而軍隊方麵則應作拖的打算,隻管打,不管談,不要鬆勁,一切按原計劃進行。”(徐焰:《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秉承毛澤東的旨意,四月三日周恩來在政務院作報告也宣稱:“恢複談判是定了的,結束戰爭的可能性是大大增強了,但打的可能性還存在。我們還是兩句話:爭取和平,但是也不怕戰爭。”這個周恩來,雖然擔任國家總理之職,但處處表現得如同毛澤東的家臣。

四月五日,周恩來為毛澤東起草致喬冠華並告金日成和彭德懷的電報說:“在六日雙方聯絡官會議中,可隻談雙方在戰爭期間按日內瓦公約第109、110兩條交換病傷戰俘問題,而暫不涉及我方新建議和複會時間問題。”這個電報的意義表明了毛澤東還不肯爽爽快快地與對方談判結束戰爭,他還要在戰俘問題上繼續糾纏。所以毛澤東真正的態度,就如沈誌華先生在《中蘇領導人對朝鮮停戰的政治考慮》一文中指出的那樣:“雖然中國方麵對於停戰問題也有兩手準備,但在此時此刻接受蘇聯的建議,主動對美國做出讓步,並不是心甘情願的。”“毛澤東仍有自己的主張。”

沈誌華在該文中還指出:“從中國公布的有關文獻,以及筆者收集的約五百件關於朝鮮戰爭的俄國檔案看,在戰爭過程中,斯大林在世時,毛澤東幾乎事事向莫斯科請示和報告——盡管多數電文是周恩來起草的,而在斯大林去世,蘇聯提出新方針以後,毛澤東處理停戰問題時很少事先聽取蘇聯領導人的意見,更沒有親自與他們聯係。在實現停戰的總方針上,毛澤東尊重了莫斯科的意見——主動提出讓步,而在具體談判和結束戰爭的實施過程中,中國完全是自作主張——繼續實行邊打邊談,打談結合的策略。”(按:沈誌華提出的這個證據,證明我在以前一些文章中指出的:毛澤東對斯大林多少還有些敬意。斯大林死後,他欲取代蘇共領導做國際共產運動“頭”的野心開始膨脹的觀點,並不是個人無根據的猜想。)

其次,誌願軍的狀況也如沈誌華先生說的那樣:“此時中國正在策劃發動新的戰役。” 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日,誌願軍司令鄧華根據毛澤東“隻管打,不管談”的原則,提出在朝鮮戰場舉行夏季戰役反擊的意見,計劃在五月底完成戰役準備,戰役反擊從六月初開始,到七月上旬結束。四月二十三日,毛澤東批準了這個計劃。同時他也提出了另一手準備,即“至於停戰得早,或不要打以利談判,則可於五月間適當時機再行決定。”(《毛澤東傳》)

      與此同時,從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日起曆時兩周,聯合國軍方與中朝方在板門店首次交換戰俘。聯合國軍方交給中朝方傷病戰俘共六千六百七十人,其中誌願軍傷病戰俘一千零三十人;中朝方交給聯合國軍方傷病戰俘六百八十四人。

四月二十六日,板門店談判在休會半年後複會。已經打了兩年十個月的朝鮮戰爭此時似乎露出了就將結束的曙光。然而,毛澤東還要搗一下蛋,他還不甘就此停戰。

五月五日,誌願軍司令部下達夏季戰役的補充指示,說這次戰役的目的“主要是消滅敵人,鍛煉部隊,吸取經驗,以配合板門店的談判。同時,適當改善我現有的陣地。”實際是要趁在談判簽字前盡力多擴大一些占領地。

五月十三日,誌願軍提前發動了夏季反擊戰役。戰爭重新爆發。這次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一階段戰役,從五月十三日開始到二十五日基本結束。第二階段戰役從五月二十七日到六月二十三日。第三階段戰役從六月二十四日一直打到七月二十七日停戰協定簽字那一刻為止。據中共方麵說:這次戰役曆時八十五天,共斃傷聯合國軍十二點三萬餘人,擴大陣地二百四十餘平方公裏,有力地促進了停戰的實現。

誌願軍發動夏季戰役完全是執行毛澤東指示的結果。由此我們可以領略到毛澤東性格中那種極其狡詐、不講信義的特點。其實他在黨內鬥爭中也是這樣的。所以也難怪他在黨內外鬥爭中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就其個人才華言,他是文武雙全,世間少有;就其品質言,則十足是一個地痞流氓。

由於誌願軍背信棄義發動夏季戰役,南韓總統李承晚憤而下令參加板門店談判的南韓代表不再出席會議。停戰談判又有流產危機。但是此時的美國總統也換了人。新總統艾森豪威爾在競選時就宣稱:“隻要還有一個美國士兵在朝鮮麵對敵人的炮火,那麽,光榮地結束朝鮮戰爭,尋求體麵的世界和平,就必須是新政府第一位的、緊迫的和毫不動搖的目標。”他認為戰線現在穩定在三八線,南韓政府保住了,戰爭再打下去繼續犧牲美國士兵的生命沒有必要。因此他不理李承晚的痛哭流涕,也不理國內繼續打下去的輿論,說服國會內的鷹派,維持談判繼續進行。但與此同時,艾森豪威爾也做好了一旦停戰協定不能順利簽訂或簽訂了又被中共撕毀的應對措施。七月二十三日,有艾森豪威爾參加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一致同意:“如果停戰協定遭到破壞,我們必須對中國共產黨使用原子彈。”這是對中共最後的嚴厲警告。沈誌華說:“現在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艾森豪威爾什麽時候將美國將使用原子彈的消息傳遞給了中蘇領導人,但有大量明顯的跡象表明,美國的忍耐正在逐漸消失,如果戰爭繼續下去則勢必升級。”(沈誌華:《中蘇領導人對朝鮮戰爭停戰的政治考慮》)其實毛澤東也明白,蘇聯不同意再打,北朝鮮早就不同意再打,他們一個是軍火的供應國,一個是戰爭的當事國,他們都不同意打下去,自己硬要繼續打就變得沒有名堂,輿論上很難站住腳。而艾森豪威爾是二戰名將出身的總統,作風強硬而果斷,他說要使用原子彈,那就不是嚇嚇人的空話。而一旦打起原子彈來,他毛澤東絕對是討不了好的。也不要指望蘇聯會出頭同美國打原子彈仗。莫洛托夫四月一日的公開聲明實際上也對全世界撇清了蘇聯在朝鮮戰爭問題上與中共的關係,你毛澤東不肯停戰還要打,那是你毛澤東自己的事。所以,毛澤東在夏季戰役中撈到一些好處,挽回一些麵子後,權衡再三,也隻得就此收手。此時他寄望的是從蘇聯那裏得到更多的實惠用於國家經濟建設和軍事建設。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朝鮮停戰協定終於在板門店簽字,曆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到此結束。根據協定,交戰雙方在七十二小時內各自從對峙前線後撤二公裏,將這四公裏地帶作為非軍事區,由雙方軍事警察維持秩序。停戰十天內,聯合國軍從北朝鮮東西海岸所占領的島嶼撤退。

      八月五日起至九月六日,雙方交換願意遣返的戰俘。中朝方麵交給對方戰俘一萬二千七百七十三人,聯合國軍方麵交給對方戰俘七萬五千八百二十三人。不願遣返的戰俘均交由印度、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和瑞典五國組成的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看管,由雙方派出人員進行“解釋”,即對不願遣返戰俘做最後的勸說。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聯合國軍方宣布“解釋”期滿。最後的結果是:聯合國軍方麵戰俘有三百四十七人不願遣返,其中有美國人二十一人、英國人一人。這二十二人後來都選擇到中國定居。中朝方麵戰俘不願遣返的有二萬二千六百零四人,其中中國人一萬四千七百零四人。名單宣布後,經中共政工人員趁戰俘尚未遣返的最後機會,再次對戰俘“解釋”,結果誌願軍戰俘中又有四百四十人改變主意願意回國,其餘一萬四千二百多人則堅決不肯回中國大陸,選擇去了台灣。北朝鮮軍的戰俘,也有一百八十八人改變主意願意回北朝鮮,其餘七千六百多人選擇去了南韓。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二日,由印度等中立國負責看管的解釋營解散。二十三日,選擇去台灣的誌願軍戰俘從仁川啟程乘輪船前往台灣。

毛澤東在戰俘問題上拖延了起碼二年多時間,在停戰談判開始後又打了好幾仗不該再打的仗。除了第一批交換的傷病戰俘一千零三十人,和第二批以本人誌願遣返的戰俘五千六百四十人,第三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隻爭取到四百四十人改變主意願意回國。所以,毛澤東實際是以幾百倍誌願軍傷亡的代價,才爭取到這這四百四十人的遣返的。

誌願軍戰俘前後歸國的總數是七千一百十人。人們原以為這些戰俘在朝鮮戰場吃盡了苦頭,毛澤東又是花了那麽大代價才爭取到他們回國,中共一定會很好地對待他們,起碼要讓他們感受到祖國的溫暖吧!然而現實十分殘酷。這些戰俘除了在回到祖國跨入國門那一刹受到了英雄式的歡迎,接著就是被集中到遼寧省離邊境較遠的一個小縣城昌圖,關押起來交代問題。個個歸國戰俘頭上罩著“叛徒”的陰影。根據毛澤東親自圈定的處理戰俘方案,那些在戰俘營關押期間有變節行為的,包括那四百四十個改變主意回國的戰俘,都遭槍決。其餘戰俘經自我交代、揭發批判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被開除軍籍,遣送回鄉;凡黨員、團員的則同時被開除黨籍、團藉。這批人回到家鄉後,政府不給安排工作而是任其自生自滅。落到一個具體的單位後,比如說某個村,某個街道,又是無窮無盡的“交代”和“思想匯報”,平時要如“四類分子”一般接受監督勞動,政治運動來了要接受批鬥,精神極度痛苦,以致有不少歸國戰俘在不同時期走上了自殺之路。毛澤東如此苛待回國戰俘,而當初又如此堅持必須全部遣返,說穿了並非是愛惜這批俘虜,而是恨其被俘不死,不能讓他們留在大陸境外丟他的臉。

前不久我看網上“美國中文網”《解密時刻:誌願軍戰俘》五集視頻節目,其中有對原誌願軍歸國戰俘和與去台灣戰俘的采訪,還看到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情節。原來這一萬四千多名誌願軍戰俘去了台灣以後,雖然其中部分人也遭到過台灣情報部門暗中的監控,這主要是一些原共產黨的幹部,但所有戰俘到了台灣後政府都給安排了工作,當時台灣物質生活條件也不很好,但總算能安居樂業,退休後也得到政府不錯的福利照顧。到了八十年代,這批大陸來的老兵漸漸老去,思鄉之念越來越濃。一九八七年九月得到台灣總統蔣經國批準,開啟老兵返鄉探親之旅。可是有的返鄉探親老兵回到家鄉卻發現了一個荒謬絕倫的事情,原來中共當局為了向人民隱瞞有一萬多誌願軍戰俘不肯回國投奔台灣的事實,一直不對家屬交代這些人的下落。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社會政治壓力一時比較鬆動,有些家屬就要政府交代這些人的下落。政府十分尷尬,因為一直不敢說他們去了台灣,現在隻好說他們都戰死在朝鮮了。因此從一九八三年起,政府給那些家屬補發了“烈屬證”,此後每月還發一些經濟補助。有的地方政府還特為修了“烈士墓”。其家屬的境遇大大好過當初因為不願舍棄祖國而選擇回國的戰俘家屬。而更令這些地方政府想不到的是台海兩岸不相往來三十年後,那批“死了”的老兵竟然回來了,這就揭開了所謂“烈士”的真相。好在當時已在“改革開放”時期,一些當年被中共視為“反革命”而逃生海外的人,此時回國探親、投資,都被政府奉為“外商”、“僑胞”,優禮有加,當地政府就厚著臉皮順水推舟,改稱這批老兵為“台胞”,其家屬為“台眷”,繼續予以優待。

中共對待回國的誌願軍戰俘刻薄、殘忍,是毫無道義、毫無人性的。而毛澤東以戰俘遣返問題采取的拖延戰術,也是以失敗收場的。實際情況正如沈誌華先生在《論中國出兵朝鮮決策的是非和得失》一文中指出的那樣:“從開城談判,到板門店談判,直到最後簽訂停戰協定,中國基本上都處於守勢和被動地位。無論是最初的停火分界線問題,還是最後的遣返戰俘問題,其結果大體上都是接受了美國的方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