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關於這個話題謠言特別多。有的離譜到說:在美軍飛機轟炸下,64軍和65軍兩個軍10萬人幾乎全軍覆滅。
我先簡述一下戰鬥經過。1951年4月22日,在彭德懷命令下,誌願軍發起規模浩大的第五次戰役。第19兵團的64軍奉命在臨津江以北高浪浦裏地段進行突破,而後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回,切斷敵軍退路,阻敵增援,並相機占領漢城。65軍為兵團預備隊,負責協同第3兵團、第9兵團會殲美軍第24師、第25師。
64軍的決心是,首先以191師配屬炮兵第8師31團、40團,192師為第一梯隊,打掉韓軍第1師團在高浪浦裏的警戒陣地,奪取臨津江橋和石浦裏涉渡場;而後兩個師迅速過江展開部隊,並肩向議政府實施戰役穿插;190師為第二梯隊,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64軍當麵之敵為韓軍第1師團,師團長為薑文奉準將。當時他手下有如下部隊,第1師團下轄的第11聯隊為左翼,負責防禦汶山以北的堂洞裏至栗穀裏一線;第12聯隊為右翼,負責防禦鬥浦裏至馬智裏一線;第15聯隊為預備隊,在大古靈一線待命;反坦克營在汶山西側的臨津江江口,配屬的韓國海軍陸戰隊第5獨立營防禦金浦;身後為韓軍第17炮兵營(105毫米榴彈炮),美軍第999裝甲炮兵營(M40 155毫米自行火炮),第176野戰炮兵營(105毫米榴彈炮)提供火力支援。另有美軍加強的第73(重型)坦克營(巴頓坦克)
韓軍第1師團把主力部署在臨津江南岸的高地群上,江岸邊隻部署少量的警戒部隊,搜索(即偵察)部隊負責江北的搜索警戒。
非常明顯,韓軍的防禦戰術還是和第三次戰役誌願軍39軍突破臨津江時一樣,將誌願軍放過臨津江,以強大火力進行陣前戰鬥,以強大預備隊進行反衝擊,試圖殲滅誌願軍渡江部隊於江南的高地群前。
韓軍第1師團師團長薑文奉還命令對高浪浦裏、開城進行重點偵察;警戒部隊上升到排一級,提高遲滯作戰能力;基本陣地構築成據點式防禦網,以加強縱深。
拿望遠鏡者為曾思玉
64軍的情況是:在4月中旬軍長曾思玉進至江北的華藏寺進行了戰役勘察,派出191師572團參謀長劉東起率偵察分隊對石浦裏涉渡場進行了偵察。此時64軍尚不知道第五次戰役計劃。
4月19日,64軍接到第19兵團下達的戰役預先號令。曾思玉向兵團司令員楊得誌提出,64軍及炮8師開進道路僅一條公路,步兵尚未進入衝擊出發陣地,炮兵也尚未進入射擊陣地,來不及準備,有倉促作戰的問題。並說:“我能不能提意見?能不能給我一天準備時間?”楊得誌回答:“這是全局問題,就不要提意見了。”誌願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楊迪後來回憶說:“當時你(曾思玉)給楊司令打電話,請求給你一天準備時間,他能向彭總報告嗎?因為他們都向彭總打了保票,拍了胸脯的。”
和楊得誌通完電話後,曾思玉立即乘車趕到第一梯隊師,命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迅速跑步進入衝擊出發陣地。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梯隊師勉強趕到,方按誌司規定時間發起進攻。
64軍的渡江點上、下高浪浦段臨津江的江麵寬100-150米,水深1.5米-2米,水流湍急,是無法涉渡的,但下高浪浦有水泥江橋,上高浪浦有水下木橋,可以通過。
進攻發起後,191師571團4連擊敗上高浪浦的韓軍第12聯隊3連一個排,成功奪取水下木橋,並擊潰在長佐裏的韓軍警戒部隊。在高浪浦裏的韓軍第1師團搜索連和第12聯隊搜索連等部被迫放棄水泥橋,渡江南撤,191師成功控製臨津江橋,571團得以順利過橋。572團在石浦裏涉渡場剛渡過一個營,即遭到美軍、韓軍炮兵阻攔射擊,部隊傷亡慘重。192師三個團(其中574團欠一個營)跟隨571團之後順利通過臨津江橋。韓軍第1師團在江岸的警戒部隊紛紛後撤,誌願軍64軍過江部隊四個團又兩個營遂向韓軍基本陣地發起進攻,雙方展開激戰。
在美韓軍炮火阻擊之下,64軍過江部隊未能形成突破,形成對峙局麵。
23日天一亮,美國空軍第5航空隊起飛1000多架次飛機,對誌願軍、人民軍全線突擊部隊進行狂轟亂炸,其中執行對地支援的架次為340架次。在64軍部隊上空約為20-30架次。在敵空炮火力及韓軍步兵拚命抵抗下,64軍過江部隊始終不得進展,而韓軍判斷誌願軍主攻方向為其第12聯隊右翼的3營(這個判斷是錯誤的),在清晨就出動預備隊2營配合3營進行反擊。192師部隊在22日晚激戰中占領的韓軍陣地128高地、於義洞、廉安裏南山、食峴裏北山等陣地倉促轉入防禦,紛紛陷入苦戰之中。激戰中,部分陣地被韓軍奪回,韓軍2營甚至在美軍第73坦克營支援下突破食峴裏,打到了鬥芝裏西北側的江岸邊。
191師部隊主攻方向瞄準的是坡平山,進展稍比192師順利一點,部隊沿坡平山東側山脊南下後。韓軍第12聯隊1營及搜索連搶占彌陀寺,並展開反擊。經一下午激戰,191師奪取彌陀寺西北的訥老裏125高地,但未能繼續進展。
當191師、192師部隊與韓軍激戰之時,兩個師的指揮所和炮8師部隊卻受阻於江北,部隊電台基本被打壞,與下屬部隊失去聯絡。炮8師部隊因晚上不敢開燈,白天不敢行駛,未能投入戰鬥。
對64軍的進展情況,彭德懷焦急萬分,發報給楊得誌:“你們必須繼續努力,組織火力與運動相結合的作戰,勇猛地向議政府及其南北線挺進。否則,正麵之敵將節節抗擊,退至漢江南岸,增加渡江開展戰局的困難,望深體此意,堅決執行之。”
李誌民和楊得誌
接到彭德懷電報後,楊得誌連續給64軍發報:
(一)江南之敵為英二十九旅、偽一師全部僅兩萬餘人,雖有工事,火力強,飛機瘋狂轟炸,但散布於四五十裏寬的正麵。
(二)我軍主力已停於江南狹小背水地區,如不堅決攻擊等於死亡,勢必遭到不必要的損失,會造成更多的困難。
(三)各軍師本日晚應按原定任務不顧一切犧牲,組織火力密切協同主動配合堅決攻殲該敵。六十四軍各師如不猛插進到目的地完成戰役任務,會要遭到革命紀律的製裁。
在發電報的同時,楊得誌還給曾思玉打了電話,命令他迅速突破,向敵縱深穿插,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此時曾思玉與第二梯隊師190師的聯絡也中斷,情急生智,接通了569團電話,命令團長羅保順:“告訴陳信忠師長,你師立即過江,投入戰鬥。”此時是23日下午。
18時30分,569團3營加強1營機炮連從高浪浦裏渡過臨津江。副團長李振堂率該營和偵察支隊一路猛打,到達議政府以南的道峰山,這就是“道峰山英雄營”。但後續部隊並未能跟上。
楊得誌命令曾思玉的同時,也命令65軍軍長肖應裳指揮部隊從高浪浦裏、新岱渡江,向彌陀寺發展進攻。23日傍晚,194師、195師分別在高浪浦裏展開渡江,與正在渡江的190師發生了嚴重的擁堵,各部隊都搶著過江,反而造成堵塞更加嚴重。而美軍大規模使用照明彈,炮兵校正飛機在空中為美軍、韓軍炮兵群指示目標,封鎖江橋。194師581團、582團過江時,浮橋被炸斷,許多指戰員掉入江中,在湍急的臨津江中奮勇向前,很多人在江水中犧牲。直到24日拂曉,高浪浦裏方向渡江的部隊才全部通過臨津江。這也是後續部隊未能跟上569團3營的重要原因。
65軍的軍直和193師在新岱方向渡江,情況稍好,師長鄭三生、政委史前進帶領先頭團強行渡江。渡江後亦是24日拂曉,193師部隊繼續向彌陀寺發展進攻。
《65軍軍史》中的地圖最為清晰。我結合這張地圖講解上麵未標注的地名。
地圖上的“汶山”到它右上角的“578團”,這條線差不多正好是韓軍第11聯隊的防禦正麵。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誌願軍突破口不在其防區內,該聯隊幾乎沒有較大的戰鬥,隻在和第12聯隊的結合部鬥浦裏有一些戰鬥。而這個聯隊也不思進取,在整個戰鬥中居然不敢主動出擊,側擊誌願軍渡江部隊,否則誌願軍還會更難打一些。而“578團”這個位置,差不多就是鬥浦裏。從地圖上的“578團”到“馬智裏”就差不多是韓軍第12聯隊的防禦正麵,兩者之間與北方臨津江形成的這個三角形,就是所謂的“20平方公裏”。
23日晚上,191師渡江後,向南發展進攻,往地圖上的“長波裏”(韓國人叫長坡裏),“578團”,“彌陀寺”發展進攻,192師渡江後,向東南發展進攻,也就是往地圖上的“馬智裏”方向,廉安裏、食峴裏在馬智裏的北方。190師渡江後,超越191師加入戰鬥,基本是沿著臨津江而下。194師、195師從高浪浦裏渡江,往東南發展進攻,超越192師後繼續往東南打。193師從新岱渡江後,往西南發展進攻,超越192師後拿下了彌陀寺。最後,文中說的坡平山在地圖上的“長波裏”南麵,“彌陀寺”的北麵。
23日晚,已過江的64軍部隊繼續攻擊,終於在韓軍第11聯隊和第12聯隊結合部的鬥浦裏形成突破,但後繼乏力,未能形成突貫。24日拂曉起,過江部隊再次遭到美軍空地火力打擊。但各部冒著轟炸和炮火奮勇作戰,韓軍第12聯隊開始支撐不住,基本陣地被逐步突破。但191師和574團依然受阻於彌陀寺以北以東地區未能進一步前進。當日中午,在23日已占領法院裏一線的韓軍第15聯隊,以2營跟隨美軍第73坦克營展開凶猛反擊,在四方山、麻山裏、鬥浦裏一線與64軍部隊展開激戰。此次反擊甚為成功,韓軍步兵跟隨美軍坦克一直打到鬥浦裏的江岸邊。
在韓軍預備隊和美軍第73坦克營反擊之前,192師部隊擊潰了鬥芝裏180高地的韓軍第12聯隊9連,並進一步奪取了357高地,為193師部隊打開了通路。193師578團得以進至彌陀寺,於16時發起進攻。其2營奮勇前衝,連續9次組織衝鋒。5連戰至20時,以最後19人組織成突擊隊,終於衝上彌陀寺496高地,擊敗韓軍第12聯隊1營和師團搜索連,拿下彌陀寺。可惜一直堅持在最前沿指揮戰鬥的578團團長田潤生、政委劉榮光、參謀長孫慶明在前沿指揮所遭到炮擊,都不幸犧牲。順便指出,正是因為578團拿下了彌陀寺,使得韓軍的反擊失去意義,所有部隊全部回撤。
戰至這個時候,64軍和65軍部隊才得以展開,韓軍第1師團第12、15聯隊於25日淩晨再次組織反擊,被誌願軍擊敗。韓軍第1師團遂後撤,開始且戰且退,戰鬥最激烈的階段到此結束。雖然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一直要到4月29日方結束,但韓軍第1師團已迅速後退,接下來的戰鬥無論是規模和激烈程度都不能和前三天相比,本文就不再贅述了。
王樹增的紀實文學《遠東朝鮮戰爭》中說:
“第六十四軍主力在反複的攻擊中依舊不能前進,奉命增援的第二梯隊第六十五軍上來了,頂在前進不了的第六十四軍的後麵,結果,中隊五個師的6萬多人全部擠在了臨津江南岸的狹窄的江邊。前進衝不過去,撤退沒有命令,正是白天,美軍飛機對沒有防空能力的中國士兵群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掃射,中國士兵密集的屍體血肉模糊地倒在臨津江南岸。”
由於這本書流傳較廣,看過的人都被誤導,以為64軍、65軍血染臨津江是遭到了美軍飛機的嚴重殺傷。
我就來結合王樹增的描寫來具體講解中國讀者最關心的64軍和65軍突破臨津江時的傷亡問題。
1、先說細節問題。除了最權威的軍事科學院版本的《抗美援朝戰爭史》,國內其他書籍對於這個問題的的表述都是不嚴謹、不準確的。《抗美援朝戰爭史》在表述時和其他書籍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兩天”這個時間概念。
其實從我對戰鬥經過的簡述已經可以看到。所謂的“兩天”是指4月23日和24日兩天。而23日白天,實際渡江部隊是四個團又兩個營。23日晚,190師、194師、195師才從高浪浦裏渡江,193師是從新岱渡江的。在24日上午的一段時間,在鬥浦裏、長破裏、馬智裏一線以北,臨津江以南的20平方公裏內,總共有6個師的部隊。其中194師、195師從西側的高浪浦裏渡江後是往東南打的,193師從東側的新岱渡江後是往西南打的。194師在24日拂曉抵達韓軍第1師團最右翼的食峴裏、廉安裏後繼續向東南武建裏穿插,這邊是英軍第29旅部隊,已經脫離了韓軍第1師團的戰鬥區域。195師是跟隨在194師之後的。也就是說從24日下午起,在韓軍第1師團陣地前的誌願軍部隊為四個師。
對於這個問題的表述,應該用軍事科學院的寫法,這是嚴謹的。
這個問題不算關鍵。
這張照片就是誌願軍突破臨津江時的
2、到底傷亡了多少人?我認為是不可能統計出傷亡數字的。因為中國的讀者關心的是64軍、65軍在渡過臨津江時和渡過臨津江後在狹小區域內被美軍飛機和美軍、韓軍炮兵殺傷的數據。這個數據是不可能有的,根本沒有辦法統計。根本沒辦法區分哪些是與韓軍第1師團的戰鬥傷亡,哪些是被美軍狂轟濫炸造成的傷亡。
當時的情況非常混亂,軍與師失去聯係,師與團失去聯係,團與營失去聯係。誌願軍部隊在渡江、接敵、展開、戰鬥、防空、防炮;韓軍部隊在不停反擊,數次反擊都衝散了64軍的部隊。在這種混亂情況下,怎麽可能統計出哪些是渡江時和渡江後被動地被美軍飛機和炮兵轟炸、射擊造成的傷亡呢?不可能統計的,神仙都沒辦法。
中國的軍迷其實糾結的是這個。這個數據雖然不能統計,但整體的戰鬥傷亡數據是有的。國內書籍都沒有提及具體數字,隻說“傷亡慘重”。隻有徐焰少將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說“傷亡一萬多人”。為此我專門和徐焰進行了溝通。
徐焰說這一數據,他是在戰後64軍向上報告的電報裏看到的。我反複問了多次:您確定電報裏說的是23日、24日的傷亡數據,而不是第一階段(22日至29日)的傷亡數據嗎?他給了我肯定的答複。通過交流,我認為徐焰少將學術品格是嚴謹的,在我沒看過這份電報之前,必須相信他說的是真實的。按:一般情況下,上報傷亡數據,都是一個戰鬥階段的,不會專門提23日和24日兩天,所以我反複問徐焰老師上述問題。懷疑依然保留,待我以後查看了原始電報再說。另外說一句,之前我有篇文章抗美援朝戰爭,誌願軍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問題必須得說清楚 對徐焰提出了批評,溝通後我認為徐焰老師對學術的態度是相當嚴謹的,他在研討會上的發言和寫文章不同,不可能說的非常嚴謹,不像寫文章,可以反複修改斟酌。我的批評太過苛刻了。而且更多的是媒體歪曲他講話的原意,我過於苛刻的批評,也同樣會誤導讀者。在此道歉並收回。我這個井底之蛙,還需要更謙虛謹慎。
一萬多傷亡,這個數據就非常有意思了,這在朝鮮戰爭中是非常罕見的。罕見在哪?和美軍、韓軍戰史記載對不上。
戰爭中,對敵方傷亡很多是估計,因此不管誌願軍戰史還是美軍、韓軍戰史,對敵方的傷亡估計都是偏高的。韓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空軍在這個方麵誇大得特別嚴重。
可是64軍、65軍突破臨津江戰鬥,無論是美軍戰史還是韓軍戰史,都沒有極力宣傳其空軍、炮兵對誌願軍造成嚴重傷亡一事。對於這兩個國家的戰史來說,這是很不正常的,幾乎找不出同樣的例子。要知道,連嚴重誇大的所謂“原州炮擊”,美軍都是大肆宣傳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美軍和韓軍估計誌願軍傷亡,遠遠低於一萬人。這也幾乎找不出同樣的例子。
所以我就要來講一講美軍和韓軍的火力情況。
這張照片也是誌願軍突破臨津江時的
3、敵軍的火力情況。誌願軍64軍、65軍突破臨津江戰鬥,總共有三個突破口:高浪浦裏、石浦裏、新岱,全部在韓軍第12聯隊的防區內。韓軍第12聯隊的正麵差不多是10公裏。對於一個聯隊來說,這個正麵太寬了,兵力極為分散。所以韓軍師團長薑文奉采取支撐點防禦,以點帶麵。這個防禦戰術和63軍鐵原阻擊戰很有相似之處。
那麽,在韓軍第12聯隊10公裏的防禦正麵,美軍和韓軍有多少火力呢?前麵說過了,就三個炮兵營54門榴彈炮,18門155毫米、36門105毫米榴彈炮。再加上美軍第73坦克營的71輛坦克,也不過125門炮。平均每公裏12.5門,遠低於美軍防禦時平均每公裏的火炮數量。再加上韓軍第1師團和第12聯隊的輕重迫擊炮。這麽點火炮的火力密度是不足以覆蓋20平方公裏的區域的。
所以我跟徐焰說到敵軍炮兵火力時,徐焰老師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我以前是炮兵,這個火力密度是不足的,不可能造成誌願軍一萬多人的傷亡。”確實如此,真正的老兵都會有這個反應,就這點炮,怎麽可能造成一萬多人傷亡。
再說說王樹增所說的“美軍飛機對沒有防空能力的中國士兵群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掃射,中國士兵密集的屍體血肉模糊地倒在臨津江南岸。”首先糾正一下,64軍、65軍是有防空能力的,第19兵團和先期入朝的四野第13兵團在編製上是有點不一樣,每個團都編製了一個高射機槍連。在臨津江,64軍和65軍的高射機槍是和美軍飛機展開激戰的。
4月23日,美國空軍第5航空隊一共出動1100多架次,其中對地支援340架次。這是對將近300公裏的整條戰線進行的支援。按誌願軍戰史,觀察到出現在64軍上空的為20至30架次。按美國空軍的估計戰果,整條戰線一共對誌願軍和人民軍造成近2000人的傷亡。按平均計算,每10公裏戰線,誌願軍在空襲下傷亡不過百人。當然了,從整個戰局來看,64軍在臨津江遭空襲的傷亡要高於平均數,但也不可能離譜到天文數字。200多公裏的整條戰線,美國空軍都隻敢說自己的戰績是近2000人,在韓軍第12聯隊10公裏的防區,能有多少?
所以王樹增的寫法是完全在誤導讀者。
除了美國空軍提及的估計戰果稍微涉及臨津江這一段之外,美國陸軍根本沒有提及其炮兵的戰果。我專門翻閱了十幾本美國書籍,連對逐日戰鬥記載最詳細的《朝鮮戰爭年鑒》都沒有提及。美國陸軍隻對24日下午第73坦克營和韓軍第15聯隊2營的反擊有較為詳細的記錄。有兩個估計數據,《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估計24日下午的戰鬥造成誌願軍3000人傷亡,另一本書估計是1500人。
而一向極為誇大數據的韓軍戰史估計22日至30日誌願軍64軍和65軍的傷亡是8374人。這一數據都遠低於我方記載的一萬多人。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4、其實很簡單。誌願軍64軍和65軍的傷亡很多還是和韓軍第1師團激戰的戰鬥傷亡,而非單純地被動挨打,被空襲和炮擊的傷亡。23日和24日在臨津江南岸的戰鬥,其混亂情況和戰場的錯綜複雜情況是少見的,敵我部隊和陣地犬牙交錯,完全處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之中。幾乎在每個區域,雙方都在激烈廝殺。
那麽為什麽64軍和65軍會有這麽大的傷亡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第一個原因是榴彈炮兵未能參戰,炮8師當時回國換裝再次入朝參戰,此時他們裝備的是蘇式122榴彈炮,如果這些重炮能夠參戰,誌願軍的戰況將大為改觀。在重炮未能參戰的情況下,光憑師、團炮兵的火力就嚴重不足了。
第二個原因是倉促作戰。彭德懷在第五次戰役總結時主動承擔了責任:打得太急了。很多部隊當時並沒有完成作戰準備。
而造成彭德懷下決心發起第五次戰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楊迪在《在誌願軍司令部的歲月裏》回憶的:第19兵團、第3兵團的司令員輕敵思想嚴重,輕率地向彭德懷打了保票,拍了胸脯。其中第3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更是豪言要抓5000個美軍俘虜。
64軍、65軍未能完成作戰準備自然也是原因。相比之下同為第19兵團的63軍作戰準備就完成地很好。當63軍隱蔽接敵20多公裏時,當麵之敵英軍第29旅雖然知道誌願軍將發起進攻,但就是沒有發現誌願軍是怎麽隱蔽的。因此63軍得以順利突破。
楊得誌和李誌民在第五次戰役中
在64軍191師、192師受阻時,楊得誌嚴令進攻也是一個原因。191師、192師及64軍、65軍後續部隊因此在白天冒著美軍空地火力嚴重殺傷,奮勇向韓軍第1師團連續地發起波浪般的攻勢。
而倉促作戰還導致一個嚴重後果。因為重炮未能參戰,而且64軍隻來得及偵察涉渡場的情況,沒有時間偵察韓軍第1師團的陣地情況。這就導致兩點。一是缺少炮兵火力準備,韓軍陣地沒有被破壞;二是64軍自己的炮兵雖然參戰,但由於缺乏偵察,射擊效果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韓軍陣地、火器、兵力都沒有遭到殺傷破壞的情況下,誌願軍步兵強行攻擊,那自然是用鮮血去與敵軍火力搏命。類似的情況就是砥平裏戰鬥,兩天時間傷亡了3000人。在臨津江,韓軍第1師團的兵力火力超過砥平裏的美軍第23團戰鬥隊(多兩個炮兵營,兩個坦克連和5000步兵,防禦正麵差不多)。而砥平裏的美軍也沒有像韓軍第1師團那樣敢於不斷地反擊。誌願軍在砥平裏更沒有在白天冒著空襲和炮擊進行強攻。所以可以判斷,64軍、65軍和韓軍第1師團在前兩天的戰鬥傷亡要超過砥平裏戰鬥兩天的戰鬥傷亡。
所以在23日、24日兩天時間內,誌願軍64軍的部隊根本攻不過去,完全受阻。
至此,我對64軍、65軍突破臨津江戰鬥就解讀完畢了。結合美軍、韓軍戰史及誌願軍64軍、65軍軍史,傷亡還是來自於激烈戰鬥,渡江時和渡江後遭到美軍空襲和炮擊這類單純地挨打確實造成了嚴重傷亡,但肯定沒有一萬多人。同時,我這一觀點也與徐焰老師商榷,之前在電話中不能說這麽詳細。最後說一句,各類自媒體就不要在這個問題上製造謠言了,有的自媒體連64軍、65軍全軍覆滅都編造出來了。這些自媒體既沒有看過我軍的記載,也沒有看過美軍、韓軍的記載,完全就是憑空想象。誤導人,並不好。
如果非要說誌願軍64軍、65軍在臨津江遭到美軍飛機、火炮打擊有多少傷亡的話?那就用《抗美援朝戰爭史》的表述,再加一句話:64軍、65軍由於前進受阻,在長坡裏、高士洞、馬智裏以北,臨津江南岸約20公裏狹小區域內,遭敵航空兵、炮兵火力突擊,傷亡數千人。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