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能夠勝利,後勤保障居功至偉。在沒有製空權的條件下,新中國的鐵道兵、汽車兵頂著敵人的炸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打造了一條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保障了前線物資的供應。他們依靠的除了意誌力,最主要的還是智慧。鐵道兵的事跡今天咱們姑且不論,先說一下一位平凡的汽車兵。他不但總是單車執行任務,還在麵對敵人飛機時,敢於打開車燈開車,不躲不藏。可奇怪的是,他每次都能毫發無傷地完成任務。後來他的經驗在全軍推廣,拯救了很多汽車兵,也拯救了在前線奮戰的誌願軍戰士。此人就是崔景廷,一個真正的後勤神兵。
崔景廷是何時參軍的,現在記錄不多。能夠確認的,就是他是一名隸屬於40軍後勤部隊1連的普通士兵。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之後,中國邊防軍開始整訓。汽車兵作為一個特殊兵種,訓練的方式也是特殊的。為了躲避敵機的空襲,上級領導命令他們訓練閉燈開車的項目,希望他們練就一雙“夜視眼”,在保證自己生命安全的同時,還能完成運輸任務。崔景廷經過刻苦的訓練,技術突飛猛進。
1950年10月下旬,誌願軍秘密入朝。後勤單位,也隨著大軍移動。結果過了鴨綠江之後,後勤部隊卻傻眼了。
朝鮮地區多山,一早一晚都會有山霧襲來,刹那間伸手不見五指,不開燈就隻能讓人在前麵引導,速度緩慢;朝鮮的道路的路麵,也在美軍的轟炸之下變得支離破碎,彈坑密布,一不小心壓上去了,輕則人車皆傷,重則發生車禍;再加上這一時期,朝鮮難民四處流動,人、畜、車擠作一團,極易發生擁堵。原本計劃好的保障方式很難執行,一些汽車兵為了趕進度,在路況好的時候拚著命地往前趕,卻因為勞累而導致疲勞駕駛,釀成了不少車禍。
當然,對後勤部隊威脅最大的,還是敵人的肆意轟炸。由於誌願軍沒有空軍掩護,美軍飛機可以在天上肆無忌憚。他們的偵察機、戰鬥機上都會掛載炸彈,看到我軍的車隊,就會呼嘯著俯衝過來,在一通掃射後再定點轟炸。他們的飛行員都是經過二戰洗禮的老兵,配備的瞄準係統也很先進,所以打得非常準。大批的物資、車輛和寶貴的汽車兵,成了這種空襲的犧牲品。
諸多的困難,讓後勤部門損失巨大。入朝時集結起來的一千多輛嘎斯51型中型卡車,經過前兩次戰役的損耗,已經不剩多少了。彭老總回國之時,看到全國支援的物資因為沒有車來運送,隻能在倉庫爛掉。而前方的誌願軍戰士,口糧已經降到了標準量的四分之一,連自身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彭總在一次給國內的電報上寫了六個字:“饑無食,寒無衣”。後勤保障的困難,已經成了左右戰士生命的重要因素。
1951年2月,第四次戰役打響。40軍奉命向橫城之敵發起進攻。這一次,後勤部門換裝了50輛繳獲的道吉卡車。他們在烏開裏集結裝車,誓要漂亮地完成任務。
裝車完畢之後,車隊照例關閉車燈,在黑暗的山路上緩緩前行。突然,一輛車的大燈“刷”的一下被打開了,白色的光柱照得前路一片雪亮!
“這是誰啊?不要命了!”連長大喝一聲,正要製止。卻隻見這輛車如同離弦的箭一樣,從後麵超了上來。它在夜色裏越來越快,眨眼間就沒了蹤影。
“連長,這是崔景廷的車!”身邊的副駕駛對連長說。
“告訴其他人,保持閉燈,保持現有速度。崔景廷太衝動了,他這麽跑簡直就是敵人的活靶子!沒辦法,現在管不了那麽多了,先管好自己吧。”連長很無奈地說道。
這一趟,車隊跑了兩天多,才到達了目的地。當人困馬乏的士兵們下車卸貨時,卻發現崔景廷正在一旁烤著火,手裏拿著一個罐頭正在吃著。
“崔景廷!你怎麽回事?無組織無紀律!”連長對崔景廷大聲批評著。而崔景廷則是站了起來,臉上保持著神秘的笑容。
連長的脾氣發完了,漸漸地冷靜了下來,這才關切地問崔景廷有沒有事。崔景廷則是伸了一個懶腰,說道:“我都到了一天多了。放心吧,我沒事兒。連長,我有個想法,我以後不想跟車隊了,你讓我單車走吧。大隊在一起目標太大,我一個人靈活。”
後來上級領導批準了他的請求。於是,崔景廷成了一個經常單幹的汽車兵。每次一裝完貨,他一踩油門就走了。而且每次出發,他的前大燈都是打開的。這可不符合閉燈行車的要求!領導多次找他談話,讓他注意安全,但崔景廷仍然是我行我素。
而讓人奇怪的是,別人開車關著車燈,小心翼翼,還難免遇襲。而崔景廷每次都是開燈行駛,卻總是都能安全地完成任務。後來,後勤部門的50輛道吉卡車損失了49輛,隻有崔景延那一輛完好無損。
連長很佩服崔景延,一次開會,揪著他讓他介紹經驗。崔景延笑了笑說:“其實吧,敵人的飛機看上去厲害,但要打著我們也不是那麽容易。他們速度比咱們快得多,一旦前幾槍沒打著,就飛到前麵去了。再想圈回來,就得耽誤半天。我能躲開他們就是靠八個字:急停慢跑,不走直線。隻要你讓自己變得沒法預測,敵人也就拿你沒辦法。”
急停慢跑,不走直線。很簡單的八個字,卻是崔景延的經驗之談。他早就發現,敵人的飛機在攻擊時,其實並不靈活。隻要自己掌握好一個節奏,在他們開槍、投彈之前就來上一腳急刹,敵機的子彈炸彈,就都招呼到前邊去了,根本傷不著自己。如果道路允許,適當地“畫龍”,也可以起到迷惑敵人的作用。隻要他們掌握不了提前量,就無法攻擊自己了。
後來,崔景延的經驗在全軍中推廣,成了汽車兵們的致勝法寶。時間一長,其他人在崔景延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很多其他的高招。比如有人在通過車燈的忽明忽滅迷惑敵人,也有人在車頂上鋪一塊著火的油布,讓敵機以為自己已經被燒著了,從而不再攻擊自己。更有甚者,有人練出了“順風耳”,能夠通過聽聲音判斷敵機的位置和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規模。美軍飛行員逐漸發現,誌願軍的車隊越來越難打。攻擊他們,簡直就是浪費彈藥。後來美軍發起了專門針對誌願軍後勤的“絞殺戰”,但是在誌願軍汽車兵、鐵道兵和高炮部隊的通力配合之下,“鋼鐵大動脈”從未中斷過。
1951年下半年,“米格走廊”建立了起來,天空中已經有了我們自己的飛機在巡邏。美軍再也不敢、也不能再放肆地轟炸了。汽車兵的境遇變得越來越好,運輸量也是持續上升,誌願軍的後勤保障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這為後來抗美援朝的徹底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