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爭中,誌願軍主動送回美軍傷員的事情發生過不止一次。
上世紀80年代,我國有一批大學生赴美留學,其中一個留學生的房東名叫馬丁,當年在朝鮮打過仗。馬丁很感慨地給這個留學生講了一段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戰場往事。 朝鮮戰爭第三次戰役時,誌願軍某部和美軍的陣1地之間隻隔著一條公路,山脊這邊是誌願軍,另一邊是美軍。一次激戰之後,馬丁所在的部隊去陣地換防。他們接防的次日一早,發現對麵有幾個人走過來,舉著紅十字旗,一邊走一邊招手,要和美軍對話。 馬丁的連長惠靈頓上尉滿腹狐疑,帶人小心翼翼地迎上去,這才發現對麵有6個人,其中4個身穿美軍服裝,打著繃帶,另外兩個人穿誌願軍的軍服。到近前一問,才知道誌願軍是來送還美軍傷員的,其中一個中國軍人會講一點英語。 誌願軍又示意隨行的美軍俘虜說明情況。原來,在上一次的戰鬥中,誌願軍抓到了好幾個美軍俘虜,其中有幾個重傷員,軍醫盡力施救,但誌願軍醫療條件不足,決定把危重傷員交還給美軍救治。 惠靈頓上尉及馬丁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麵麵相覷。這時候中國軍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不是日本軍隊,也從不虐待俘虜。這句話打消了美軍的疑慮。 接下來,誌願軍揮動旗幟,出來十幾個戰士,抬著幾副擔架,將美軍的重傷員放在路邊。有的傷員已經處於昏迷狀態。美軍趕緊把傷員抬了回去,完成了交接時誌願軍的衛生員指了指美軍衛生兵的醫藥箱,美軍衛生兵明白了意思,馬上把醫藥箱摘下交給了誌願軍衛生員,美軍連長也沒阻攔。 誌願軍原27軍老兵董保存也講過這件事,而美國老兵馬丁和惠靈頓的回憶更詳細。馬丁說,連長惠靈頓原本脾氣暴躁,事後顯得心事重重,流露出厭戰的情緒。他的士兵們紛紛發問,我們為什麽要在這裏打仗?軍醫則說,再也無法將中國人看作敵人。 惠靈頓在給妻子的信裏這樣描述誌願軍:“他們打起仗來無比凶猛,但他們身上又充滿了人性的光輝,甚至比我們還善良,這樣的軍隊不應該是敵人。” 後來的第四次戰役中,惠靈頓的連隊幾乎毫無戰鬥力,惠靈頓還受傷了。他索性放棄逃跑做了俘虜,戰後返回了美國。 還有一件這樣的事發生在朝鮮停戰談判期間的1953年3月。當時敵我雙方打打停停,盡可能地爭取談判籌碼。 一個夜晚,在朝鮮鐵原西北丁字山前線,美軍派出一個偵查小組摸過來,試圖抓住誌願軍的哨兵。但這種戰術誌願軍更勝一籌,美軍剛上來就暴露了,子彈嗖嗖地飛過來。美軍狼狽不堪地逃竄,還丟下了一個爬不起來的傷員。 誌願軍發現這個俘虜傷勢很重,給他包紮了傷口,第二天又將他送回了美軍的陣地前。這一次,美軍接收到傷員後,通過前線廣播站,用中文反複地播送這個“新聞”,“聯軍在前沿緩衝區內運回了被送還的聯軍重傷士兵1名。” 可是,美軍反複用中文廣播,卻沒有表示謝意。不但如此,美軍又在所有陣地前沿廣播這條消息。原來,美軍這樣做另有目的,是故意給我軍聽的,如果下次還有“聯軍”傷員被俘的話,希望誌願軍照例送還。 或許兩軍對壘之時,美軍不好意思致謝誌願軍。但曾任“聯軍”總司令的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對此深受觸動,在回憶錄中寫道:“……中國人甚至將(我們的)重傷員用擔架放到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裏接運傷員時,他們也沒有向我們射擊。” 和惠靈頓上尉所說相似,李奇微也這樣評價過誌願軍:“他們是最凶猛的鬥士,也是最文明的敵人。” 還是我們的老話說得好,正所謂,勇者無畏,仁者無敵。韓戰美國老兵講述誌願軍送回負傷的美軍戰俘
所有跟帖:
• 這什麽留學生馬丁惠靈頓一聽就是編的,真名實姓都是什麽? -randd2000- ♂ (59 bytes) () 10/14/2021 postreply 15:16:22
• 韓戰聯合國軍司令美軍上將李奇威都承認誌願軍送回重傷員,而不是像美軍那樣當場殺掉。 -XYZ94538- ♂ (0 bytes) () 10/14/2021 postreply 15: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