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軍中的美國戰俘營

中國軍隊在70多年前的朝鮮戰場上,極為人道地對待美軍戰俘。當年曾參與朝鮮戰爭管理美軍俘虜工作的周元敏女士。周女士的講述將我們帶回到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也讓我們認識到究竟誰才是講人權、講民主的國家。   

寧可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戰俘吃飽穿暖   誌願軍入朝作戰後不久,便俘獲了成千上萬的“聯合國軍”。於是,我軍在朝鮮北部的碧潼建起一個規模較大的戰俘營。碧潼位於平安北道北部,三麵環水,環境十分優美。為了更好地管理戰俘,誌願軍在全國範圍內招收英語翻譯。一批在複旦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就讀的男女大學生們,就響應黨的號召,來到碧潼當戰俘營管理員。周元敏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1951年,周元敏在南京金陵女大念完一年級就參了軍。1952年,年僅20歲的她作為一名抗美援朝的誌願軍戰士跨過了鴨綠江。由於英語好,她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誌願軍碧潼俘管處二大隊”擔任翻譯工作。當時,二大隊有200多名美軍戰俘。   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周元敏女士對中國軍隊優待戰俘的做法感觸良深。她說:“中國軍隊對俘虜一貫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不許打罵俘虜,哪怕踹一腳都不行,因為這是部隊鐵的紀律。中國士兵不搜美國人的口袋,讓他們保留香煙和其他私人物品,至於金表等貴重物品則由俘管處統一登記、管理,俘虜被遣返的時候再還給他們。”   朝鮮的冬天特別冷,誌願軍為戰俘們配發了棉衣、棉帽、棉手套、棉被和毛毯,戰俘睡的炕也被燒得暖暖的。戰俘每天都能吃上大米、白麵、土豆、黃豆和肉等,享受誌願軍團職幹部的夥食標準。西方人喜歡吃糖,俘管處每月還定量給戰俘供應白糖。這些食品都是誌願軍想方設法從國內買來的。令人憤慨的是,我們有些戰士在運輸這些食品的途中還被美國飛機炸死。後來,俘管處還專門買來烤麵包機,讓美國人自己動手,吃上他們喜愛的新鮮麵包。要知道,當時我們的誌願軍戰士隻能吃到大豆、高粱米和土豆燉粉條。有時候後勤跟不上,戰士們寧可自己不吃,也要讓戰俘們吃飽。周元敏女士對記者說:“在那種物資短缺的條件下,有些戰士對戰俘吃得比自己好也有一些看法,但經過領導的教育,戰士們也都理解了。”   在當時的碧潼,美軍戰俘的健康曾是一個突出問題。長期的戰地生活和因為想家產生的思想壓力,使不少戰俘的健康都出現了問題。這一情況經過層層上報,最後到了周恩來總理那裏。周總理親自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采取急救措施。於是,一批高水平的醫生從中國各地來到碧潼,在這裏建起了專門的戰俘總醫院,救活了不少人。有一次,我軍俘獲了一名美軍飛行員。管理人員發現他受了重傷,急需輸血,就把他送到戰俘總醫院。總醫院趕緊從國內調運血漿,一些中國醫生還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救活了這名美軍飛行員。   建立英文圖書館,幫他們買“西洋樂器”,還組織“戰俘奧運會”   除了在生活上照顧戰俘外,誌願軍俘管處還特別重視他們的精神生活。俘虜營沒有鐵絲網,更沒有當時一些美國媒體說的“密布的電網”,戰俘們也不用勞動幹活。為了豐富戰俘的文化生活,俘管處特意從香港買來英文書籍和雜誌,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圖書館;對於擅長寫作的戰俘,俘管處還鼓勵他們從事創作。俘管處每天都有英語廣播,內容包括時事新聞和娛樂節目,周元敏當時就是播音員。另外,俘管處還為戰俘們買了溜冰鞋、國際象棋、籃球和橄欖球等體育用品。橄欖球當時在中國很少見,後勤人員對它也沒什麽概念,經過多方打聽,才從香港買來幾個。管理員注意到一些戰俘喜歡樂器時,就派上海籍的管理員出差,利用其家庭背景,采購了一批當時市麵上很少見的西洋樂器,如薩克斯管、吉他等等,好像還有一架鋼琴。   俘管處特別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宗教習慣,使戰俘們能過基督教的聖誕節、感恩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尤其是過聖誕節和春節的時候,一連幾天戰俘營都處在節日氣氛之中,戰俘們也會自編自演一些節目。戰俘格林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這個聖誕節,從午夜到淩晨2時,整個營地都回響著唱詩班的歌聲,大家的說笑聲徹夜不斷。中國軍人還給我們準備了禮品、糖、餅、蘋果、杏仁和酒,節日的氣氛彌漫在整個營區。”   周元敏特別提到了1952年11月的“戰俘奧運會”。當時有500多名戰俘參加,他們身著從中國國內運來的紅、白、藍等顏色的運動服。“戰俘奧運會”規模大,內容豐富,有田徑、摔跤、拳擊、籃球等項目,一些有運動天賦的美國黑人“運動員”出盡了風頭。在戰俘營裏開“奧運會”,這也稱得上是一個“世界奇跡”了。   對於那些犯了錯誤的戰俘,誌願軍從不打罵,而是采用教育溝通的方法。如果戰俘犯的錯誤很大,那就關他的禁閉,但時間最長也就一周。誌願軍還特別注意做美軍軍官的思想工作。在周元敏所在的二大隊,就有好多從西點軍校等美國名校畢業的軍官。俘管處的政委親自出麵跟他們談心、交朋友,幫助他們認識到中美兩國人民是友好的,教育他們不要再與中國為敵。   最怕美國飛機狂轟濫炸,佩服俘管人員的大無畏精神   在戰俘營裏,美軍戰俘不怕管教人員,最怕的倒是自己的戰友———那些美軍飛行員。盡管碧潼俘管處的空地上寫有大大的“POW”(prisoner of war,意為“戰俘”)的字樣,從空中就能看見。但美軍轟炸機為了完成任務,還是經常跑來轟炸。美軍轟炸機一來,就在戰俘頭頂飛來飛去,狂轟濫炸一氣,把戰俘們嚇得四處逃跑,有的甚至躲到豬圈裏。每到這個時候,我們俘管人員就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他們,把他們拉到誌願軍戰士挖的防空洞裏。有些俘管人員還在保護戰俘的過程中英勇犧牲了。對於俘管人員的勇敢和犧牲精神,美軍戰俘非常感激,稱他們“具有真正的大無畏精神”,而對於自己國家的飛機和飛行員,他們則不停咒罵。   周元敏介紹說,當時有很多戰俘被美軍炸死,尤其是在押送俘虜到俘虜營的途中,美軍飛機經常不分青紅皂白地投彈,中彈者的鮮血把地上的白雪都染紅了。但美國政府為了逃避責任,卻硬說這些戰俘是被中國誌願軍害死的,說起來,真是讓人氣憤。   真實照片震驚美國,國際人士著文盛讚   中國戰俘營引起了一些美國媒體和國際人士的注意。美國《新聞周刊》的記者就曾采訪誌願軍戰俘營,用手中的照相機拍下了真實的場景。照片在《新聞周刊》登出後,美軍戰俘的家屬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知道了自己親人的待遇不錯,沒有受苦,看到了家庭團聚的希望。一些家屬寫信讚揚中國軍隊的優俘政策,說這個政策“正像母親的心一樣”,並稱讚“中國軍隊是文明之師”。美聯社記者懷特也在一篇報道中寫道:“中國人民誌願軍對美軍俘虜很好。他們得到和中國人民誌願軍一樣甚至更好的口糧。誌願軍用他們有限的設備治療這些傷兵。”   1952年5月,著名的國際和平人士、斯大林獎金獲得者、英國的費爾頓夫人,在廖承誌的陪同下到戰俘營考察,並與戰俘廣泛接觸。她回國後,著文盛讚我軍對戰俘的人道主義精神。根據板門店停戰協定,在雙方遣返戰俘前,曾有大批聯合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到我戰俘營進行考察。他們考察了多日,沒有發現我軍有任何違反《日內瓦公約》的地方。   戰俘與管理員成了朋友,不少人甚至拒絕回國   一段時間之後,絕大部分戰俘對中國的敵意都減少或消除了,有些人還與中國俘管人員成了好朋友。戰俘和俘管人員有時還搞一些聯歡活動,戰俘教俘管人員跳踢踏舞,俘管人員則跟戰俘一塊兒學習《政治經濟學》。   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署後,碧潼俘管處的美軍戰俘陸續被遣返。當滿麵紅光的美國戰俘拿著我方贈送的中國茶和水果走過板門店時,他們頻頻回首,高喊著“謝謝!再見!”   還有一些戰俘對中國產生了深厚感情,他們拒絕被遣返,要求到中國學習和工作。我國政府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參照國際法,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這些戰俘被集中安置在北京、山東、天津等條件較好的地方,按專業技能和本人誌願,分配在工廠、學校和醫院工作,有的還被保送到大學學習。1954年2月,美國戰俘溫納瑞斯與其他20名戰俘一同留在了中國,並在一家工廠工作。溫納瑞斯在工廠的生活緊張而愉快。1963年,經工廠推薦,中國紅十字會保送他上了中國人民大學,並在4年後畢業。1967年,溫納瑞斯與山東姑娘白錫榮結婚,在中國組建了家庭。1977年,溫納瑞斯應聘擔任山東大學教授,講授英語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   “不尊重人權的恰恰是美國自己”   作為一個老新聞工作者,周元敏女士對於最近的美軍虐俘事件非常關注。她感慨地說:“當年在朝鮮,美軍對待我誌願軍戰俘極其狠毒,打罵、刺字、做細菌試驗,有的還被殺害,這與今天虐俘事件中美軍的表現是一樣的。美軍的做法是一種戰爭中的變態行為,醜惡極了。”而這一切都是自稱“最民主國家”的美國幹出來的。周元敏憤怒地說:“中國人民誌願軍優待戰俘的做法,就是中國人講人道、尊重人權的最好說明。而虐待俘虜、不尊重人權的,恰恰是美國自己。”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