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的美軍,是一群軟蛋嗎? *****
抗美援朝,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的冰天雪地裏與十七國聯軍鏖戰兩年零九個月,終於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一個曾經隻需要幾千人馬就能攻破首都,割地賠款的貧弱國家,僅過了短短幾十年,居然令美國這樣的頭號強國無可奈何,的確是人間奇跡。 *****
*****
*****
關於誌願軍的英勇,已經不用多說了。武器裝備差距巨大,隻能用戰法、智慧和勇氣去彌補。第15軍戰史記載:“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舍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 *****
相比之下,誌願軍的主要對手美軍,我們一貫的印象是全靠裝備好,怕死怕苦,一被包圍,不是逃跑就是投降,不敢打硬仗……簡直是一群嬌生慣養的“少爺兵”。 *****
*****
但是,我們真的是打贏了這樣的敵人嗎? *****
*****
在今天的世界找例子,最符合以上條件的軍隊,大約就是沙特的“王爺軍”了。相信對世界軍情有關注的朋友都知道,這簡直是一群烏合之眾,無論打什麽仗,都是一觸即潰,丟盔棄甲。 *****
*****
*****
▲2千噸小驅逐單挑6萬噸大和,這不是膽小鬼的行為 *****
*****
顯然,隻要稍微多想一下就能知道,這個至今仍是藍星最強國的美國軍隊絕不可能由這樣一群慫包組成。 *****
*****
實際上,軍迷們大致都對美軍在二戰中的一些英勇表現有所了解——二次入伍,在瓜島痛擊日軍的巴斯隆、在德軍重兵包圍下仍然堅守巴斯托涅的101空降師、中途島戰役中撞向日軍航母的飛行員、薩馬島海戰中敢於單挑包括大和、長門在內的整支聯合艦隊的塔菲3小隊…… *****
*****
很難想象,這樣一支軍隊會在幾年內突然喪失意誌,不會打仗,隻會投降和逃跑。那麽,美軍在朝鮮戰爭中有沒有勇敢表現呢? *****
*****
*****
▲美國軍隊最高獎勵:榮譽勳章 *****
*****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榮譽勳章”獲得者這個角度來觀察。 *****
*****
這裏先解釋一下,“榮譽勳章”是美軍最高的軍事榮譽,授予那些“在戰鬥中冒生命危險,在義務之外表現出英勇無畏”的軍人。相當於我們的特等功。 *****
*****
在整個朝鮮戰爭中,美國共頒發榮譽勳章145枚,其中空軍4枚,陸軍92枚,陸戰隊42枚,海軍7枚。 *****
*****
*****
*****
朝鮮戰爭中美軍占盡海空優勢,按說海空軍沒有什麽表現機會,但仍然出了“戰鬥英雄”。路易斯·西比爾(Louis J. Sebille)少校,隸屬於第67戰鬥機中隊,陣亡於戰爭之初的釜山戰役。 *****
*****
此時朝鮮人民軍攻勢正旺,美韓軍縮在釜山防禦圈中岌岌可危,極其依賴空中支援。 *****
*****
西比爾是打過二戰的老手,參加過68場空戰,飛行時間超過3000小時。朝鮮戰爭爆發後,他所在的中隊負責空中打擊和近距支援。1950年8月5日,西比爾駕駛P-51對人民軍實施空中打擊,當進行第二輪攻擊時被高炮擊中,飛機冒出了濃煙。 *****
*****
*****
*****
根據美軍記錄,西比爾通過無線電報告,說自己和飛機都受了致命傷,指揮官讓他飛到大邱迫降,西比爾回答,“不,我不會這麽做,我要回去幹掉那個混蛋……”,然後操縱飛機對準地麵目標,開火打光彈藥,一頭撞向人民軍車隊,同歸於盡。 *****
*****
西比爾死於與朝鮮人民軍的作戰,而在與誌願軍交手時,美空軍也出現一個“神風”——查爾斯·洛林少校。他隸屬於80戰鬥機中隊,同樣是一個二戰老手,在歐洲執行過55次任務,曾經被擊落蹲過半年的納粹德國戰俘營。 *****
*****
*****
*****
1952年11月22日,洛林帶領4架F-80升空巡邏,然後接到偵察機報告,在“狙擊兵嶺”(Sniper Ridge)的山脊附近發現了一處炮兵陣地,而且周邊有密集高炮保護,該機隊隨即前往轟炸。 *****
*****
看到“狙擊兵嶺”,地麵上無疑就是誌願軍了。而美軍的記錄也證實,地麵上的高炮不是吃素的,他們“技術嫻熟”(The Chinese crews operating them were highly skilled),命中率很高。 *****
*****
*****
▲F-80雖是初代噴氣機,高炮要一擊命中也不容易 *****
*****
果然,洛林第一次俯衝轟炸就被擊中,機頭機身多處受傷,飛機起火,幾乎失控。洛林的僚機勸他嚐試返航,但洛林關掉無線電,掙紮著把飛機調整到與火炮排成一線的角度,以40度角俯衝撞向火炮陣地…… *****
*****
由於沒有在誌願軍這邊找到相應的佐證,但洛林是在一年半後才被授予勳章,說明美軍自己是做了足夠調查核對的,“神風”之舉應當屬實。 *****
*****
再來看一個海軍的例子,同樣是一個飛行員,獲得勳章是因為“勇救戰友”。 *****
*****
*****
*****
小托馬斯·傑羅姆·哈德納(Thomas Jerome HudnerJr.),一開始是軍艦上通訊軍官,後來申請進入飛行學校,最終成為“萊特”號航母上飛F-4U的飛行員。 *****
*****
1950年12月4日,長津湖戰役期間,包括哈德納在內的6機編隊從航母上起飛,為撤退中的美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援。該編隊到達長津湖西側後,將高度下降到200米,企圖低空搜索誌願軍部隊並加以攻擊。 *****
*****
*****
▲F-4U就是《金剛川》裏與誌願軍交手的那種飛機 *****
*****
然而誌願軍隱蔽得很好,不僅沒有被發現,還用輕武器齊射打了一個“伏擊”——編隊中由黑人飛行員傑西·布朗駕駛的F-4U中彈漏油,失去控製。布朗丟掉了副油箱和外掛彈藥後在一個山穀中迫降,飛機破裂起火,布朗被拋出座艙,一條腿被機身壓住。 *****
*****
*****
▲這就是那個被擊落的黑人飛行員 *****
*****
此地位於誌願軍後方約24公裏,哈納德將自己的飛機降落在旁邊,因著陸衝擊,背部也受了傷。他跳出座艙跑過來用雪滅了火,試圖將布朗拉出,因為機身太重未能成功。20分鍾後,一架直升機前來救援,用斧頭砍了45分鍾機身,依然徒勞,隨後布朗在零下20度的氣溫中死去,屍體及飛機殘骸隻能被留在原地,兩天後美軍派飛機用凝固汽油彈加以摧毀。 *****
*****
*****
▲美軍雖不提倡迫降救援, *****
但勇於拯救戰友的動機是要褒揚的 *****
*****
哈納德隨直升機撤回,但其行為被上級斥為“魯莽”(recklessly),因為不僅造成了更大的風險,還多損失了一架飛機,後來美軍明令禁止以迫降方式救援被擊落的飛行員。不過,為激勵士氣,“魯莽”的哈納德還是在四個月後被授予了勳章。 *****
*****
陸軍也舉幾個。 *****
第一個例子可稱為“肉盾”,喬治·達爾頓·利比(George Dalton Libby),第24步兵師中士。1950年7月20日,該師在大田戰役中遭到朝鮮人民軍的嚴重打擊,正緊急撤往大邱。 *****
*****
*****
*****
利比乘坐的卡車在途中遭遇人民軍伏擊,卡車被打壞癱瘓,車上人員除利比外非死即傷。利比跳下卡車,滾入路邊的水溝中不斷開槍反擊,並且冒著火力搶救了幾個傷員。 *****
*****
此時,一輛拖著火炮的M5半履帶車經過,被利比攔停,然後將傷員裝上車,自己站在駕駛員的外側充當肉盾。一路上不斷“撿”傷員,同時也不斷遭到打擊。利比一直堅持給駕駛員當肉盾,挨了不少子彈,直到車輛開出了人民軍的火力範圍,利比因失血過多死亡。 *****
*****
*****
*****
第二個例子可稱為自殺式斷後——威廉·亨利·湯普森(William HenryThompson), 25步兵師24團一等兵,還是個黑人。 *****
*****
1950年8月6日,該師在馬山市(慶尚南道)附近實施了一次進攻,這天晚上,湯普森所在的排接近一個小鎮時,遭到朝鮮人民軍伏擊。數名美軍被打死打傷,排長威爾遜中尉趕緊收攏人員進行防禦,邊打邊撤。 *****
*****
此時,湯普森操縱的M1917機槍是唯一的重火力,很快就成為人民軍的重點打擊對象。湯普森被手榴彈炸傷,還數次中彈,但他堅持射擊。排長兩次命令後撤,還派了兩名士兵,企圖把他從火力點拖走。 *****
*****
*****
▲M1917還是水冷式,單人無法移動 *****
*****
然而湯普森說,自己受傷嚴重,已經快死了,不打算撤,“離開這裏,我掩護你!(Get out of here, I'll cover you!)”排長隻得帶隊撤退,一路上聽到不斷響起的槍聲和爆炸聲,直到湯普森戰死。 *****
*****
幾天後,美軍重新占領此處,找到了湯普森的屍體,發現他戰至最後一刻,殺敵甚多(此處存疑,按常理人民軍有充足時間打掃戰場,事後不好判斷傷亡),阻止了更多的傷亡。 *****
*****
*****
▲巴爾多梅洛·洛佩茲中尉的最後遺照 *****
還有一位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巴爾多梅洛·洛佩茲中尉,上圖中拍攝於美軍仁川登陸,他正在登陸艇上爬越海堤,記者在拍下這張照片數分鍾後,洛佩茲中尉為了保護隊友,俯身撲到一枚投擲過來的手榴彈上被炸死。 *****
由於這個名單很長,所以也就不一一列舉了。隨便說一下,這些榮譽勳章的獲得者,大多還得到了額外的榮譽,美國空軍學院的行政大樓中有路易斯·西比爾的紀念位置,喬治·利比的名字被用來命名韓國臨津江上的一座橋,托馬斯·哈德納則用來命名了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DDG-116)。 *****
*****
▲很多年後,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中美軍都有因為“撲手雷”而獲勳者 *****
粗略統計,獲得勳章的理由,最多的一項是“撲手雷(smothering a grenade)”,即自己撲倒在敵方扔過來的手榴彈上,以保證戰友的安全,其中陸軍有11例(含反投手榴彈未成功),陸戰隊有12例,從比例上看,陸戰隊高很多,幾乎可以視之為其一項傳統了。 *****
*****
其餘人等,還有諸如輕傷不下火線、血戰到底、以少打多、同歸於盡等獲勳理由,甚至還有為了攻占陣地而發起刺刀衝鋒的例子。這些行為大多發生於近距離戰鬥中,所以不能認為美軍“不敢近戰(夜戰)”,頂多隻能說“不擅近戰(夜戰)”,“鋼多氣少”,要理解為“氣比我們少”,而不是“氣等於零”。 *****
*****
▲長津湖戰役,慘到極點的美軍仍能有序撤退而非潰退,這不是弱旅能做到的 *****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說,喲,我變成“美吹”了? 其實,我一直都堅持不吹不黑,實事求是,之所以寫了這些,一方麵是讓大家認清事實,美軍不是隻靠裝備好的少爺兵,他們一直都是不好啃的敵人——“料敵從寬”,從來都是一個合理的原則,要想在戰場取勝,就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能行”,而不是“敵人不行”上麵,萬一敵人要是行了呢?
*****
另一方麵,美軍不缺乏戰鬥意誌,求勝欲望強烈,裝備又好又多,戰勝了這樣的敵人,難道不反襯出誌願軍更加英勇更加偉大嗎?參考抗日神劇,如果非得把敵人描寫成一群蠢貨,一個八路軍可以幹掉一個中隊的鬼子,敵人倒是被醜化了,但同時也極大地侮辱了我們勇敢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