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朝鮮戰爭的加拿大軍人無法理解誌願軍的勇敢,麵對重機槍的瘋狂掃射,誌願軍任然前赴後繼迎著機槍的掃射往前衝鋒。這位軍人這樣問道:How did they persuade their troops to commit mass suicide?(中國軍隊是怎樣教導他們的士兵進行大規模自殺性衝鋒的?)
https://youtu.be/e0ROyxDbGA8?t=1760
影片中估計誌願軍陣亡人數在1000到4000人之間。
加平戰鬥是在朝鮮戰爭中,於1951年4月22至25日期間,在聯合國軍——主要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所屬——和中國人民誌願軍之間發生的衝突。戰鬥發生在誌願軍向漢城發動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即誌願軍第五次戰役期間,英聯邦步兵第27旅受命封閉通往韓國首都漢城(現首爾)南方的關鍵路線。負責山穀防守的兩個前進營——皇家澳大利亞團第3營和帕特麗夏公主麾下加拿大輕步兵團第二營——在山穀迅速布防。數千名韓國士兵開始通過山穀撤回,中國部隊借助黑暗的掩護滲透到旅部,對504山頭的澳大利亞軍實行了夜襲,戰鬥持續到第二天。
雖然寡不敵眾,英聯邦步兵第27旅仍然堅守陣地,直到澳大利亞部隊撤回到27旅背後,雙方均有慘重損失。中國人民誌願軍部隊之後將攻勢轉移到加拿大軍負責防守的677山頭,但一夜激烈戰鬥也無法攻下。戰鬥使得中國的氣焰受挫,而澳軍和加拿大軍在加平的協防成功阻止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對聯合國軍中部戰線和最終目標漢城的突破。受到中國人民誌願軍首當其衝攻擊的兩個營在防禦戰中阻止了中國人民誌願軍一整個師。第二天,中國人民誌願軍撤回在山穀重新整合。現在這場戰鬥被認為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軍隊在朝鮮戰爭中最著名的的戰鬥之一。
背景[編輯]
聯合國軍在1951年2月和4月之間的反擊相當成功,美國第八集團軍在殺手行動期間將戰線推進到漢江以北的,而在撕裂者行動期間在3月中再次收複漢城,聯合國軍重新向三八線靠近。[4]盡管如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與美國總統杜魯門之間的緊張的關係也導致總司令麥克阿瑟被解職,馬修·李奇微接任[5] 因此,1951年4月14日詹姆斯·範佛裏特也取代馬修·李奇微成為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同日馬修·李奇微飛抵東京接任麥克阿瑟的總司令職務。[6]與此同時,戰役以一係列短期掩襲的方式繼續。在3月下旬的勇氣行動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南8千米(5.0英裏)的本頓線。四月初的蠻勇行動(Operations Rugged)和無畏行動(Operations Dauntless)將戰鬥推進到三八線以北一點的堪薩斯線。最後,4月中旬的一次攻擊使得第八集團軍推進到猶他線。[7]
梅花山之戰之後,英聯邦步兵第27旅在聯合國軍進攻時作為預備隊休整。[8]至1951年4月,該旅包括一個澳大利亞、 一個加拿大和兩個英國營,共四個步兵營,包括皇家澳大利亞團第3營、帕特麗夏公主麾下加拿大輕步兵第2營、 英國的米德爾塞克斯郡團第1營和阿蓋爾郡及薩瑟蘭郡高地團第1營。旅長巴錫爾·科德準將因特許休假已於23日啟程前往香港。布萊恩·亞瑟·伯克(Brian Arthur Burke)成為旅長。[5]負責輔助的是新西蘭陸軍第16野戰炮兵營的3.45英寸(88毫米)QF 25磅野戰炮。[9][10]皇家澳大利亞團第3營現在正在中校布魯斯·弗格森的指揮下,他取代了中校弗洛伊德·沃爾什,後者在博川戰鬥後被解除職務。[11]帕特麗夏公主麾下加拿大輕步兵團第二營這次由中校詹姆斯·賴利·斯通指揮。[12]部署在中央區的這個旅處於包含美國陸軍第7、第24步兵師、韓國陸軍第2、第6步兵師的美國第九集團軍威廉·M·霍奇將軍的整體指揮下。[13][14]
在這段時間英聯邦步兵第27旅整合到美國陸軍第24師,通過朝宗山穀向北推進,於3月31日晚達到本頓線。然後該旅分離出來,隨美國第九集團軍沿加平河的狹窄山穀向東行軍10千米(6.2英裏)。[15]作為蠻勇行動的一部分,該旅自3日27起十二天內沿河進一步推進了30千米(19英裏)。雖然中方在山穀的防守不強,但是小股部隊在山頂上埋藏的防守方式很巧妙。雖然該旅在向山脊推進時遇到重阻力,但是仍在4月8日到達堪薩斯線之前捕獲連續的陣地。[7]在短暫停頓之後,於4月11日,麥克阿瑟被解職的第二天開始,該旅繼續推進5千米(3.1英裏)到達猶他線。這段過程中中方的抵抗明顯加強,該旅的初始目標直到4月13日才被米德爾塞克斯郡團占領。[16]
向猶他線的行軍路線由兩座900米(3,000英尺)高的山頭控製——一個是北1千米(0.62英裏)的薩丁山,另一個是薩爾門山北800米(870碼)的薩爾門山。4月14日米德爾塞克斯郡團在進攻薩丁山的任務中不斷被擊退,直到這個任務被轉交給皇家澳大利亞團第3營。[16]皇家澳大利亞團第3營A連以8人受傷的代價擊斃中國人民誌願軍10人、擊傷20人,占領了這個山頭。[17],次日第三營C連不費一槍一彈在輕微抵抗下占領薩爾門山。占領後來自中國軍隊的炮擊導致兩人受傷,同時空襲也打斷了中國軍隊的反擊。[18]帕特麗夏公主麾下加拿大輕步兵第二營同時在右翼推進,於15日占領大菱鮃(795山頭)。麵對兩個陣地上中國激烈的拖延行動,加拿大軍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捕獲其最終的目標鮭魚山(826山頭)。[19]
加平戰鬥 | |||||||
---|---|---|---|---|---|---|---|
朝鮮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聯合國: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馬修·李奇微 詹姆斯·範佛裏特 布萊恩·伯克 布魯斯·弗格森 詹姆斯·斯通 |
彭德懷 宋時輪[1] 溫玉成[2] |
||||||
兵力 | |||||||
一個旅 | 一個師 | ||||||
傷亡與損失 | |||||||
澳大利亞: 32人死亡 59人受傷 3人失蹤或被俘 加拿大: 10人死亡 23人受傷 美國: 3人死亡 12人受傷 新西蘭: 2人死亡 5人受傷 |
約1000人死亡 |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A0%E5%B9%B3%E6%88%B0%E9%AC%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