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首爾遊(4)善功玉的民族

南韓首爾遊(4)善功玉的民族

快樂玉子

景福宮旁有一組綠色的高塔建築。還當是寺廟呢,走近才知是國家民俗博物館。南韓人有意為之?民俗館與皇宮比鄰,天子與庶民共存。
國家民俗博物館在高塔底樓,博物館不要門票。館內大門邊有賣紀念品的小店,店旁有個小咖啡店。
咖啡店外,幾張桌子椅子供遊人歇腳。買了杯咖啡還免費送一個柿子。
正是柿子上市時節,街邊樹上,黃燦燦的柿子織就秋的富貴。
喝杯熱咖啡,然後悠哉悠哉地逛。
來博物館參觀的遊人不多,沒有前赴後繼的照相人群,安靜悠閑許多。
展覽館圍繞三個主題:朝鮮民族生活史,朝鮮人的一生,朝鮮人的日常生活。
不知韓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史,中國遊人肯定感覺親切。滿目皆中文,還是傳統的繁體字。韓國人倒是坦蕩,毫無掩飾其民族起起伏伏的故事。
朝鮮的過往,其實就是一部臣藩國的曆史。展覽館收藏了曆代中國皇帝的詔書命誥和手書。泛黃的宣戰,蒼勁有力的隸書楷書,記錄了千百年來朝鮮半島與中國帝王一衣帶水的唇齒關聯。古老的繁體書法,恐怕當今年輕人能讀懂的已寥寥無幾。
朝鮮文字誕生於十五世紀中葉,朝鮮王朝世宗大王率文人學者創建朝鮮文字。無論叫她韓文還是朝鮮文,朝鮮民族由此產生了自己的語言文字。
二次大戰後,朝鮮半島好不容易擺脫中國日本和其它國家的控製而獲得獨立。可惜領土南北分割,南韓北朝鮮,一個民族拆成兩個國家。
寫這篇遊記時常犯嘀咕,稱其韓國還是朝鮮?同根同源同一民族硬生生被拆成兩個國家,政治啊,就是這樣殘酷無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展覽館引導遊人隨著春夏秋冬季節轉換,領略朝鮮半島人的傳統文化。春耕秋收,紡紗織布,製陶建屋,別具一格的泡菜做法,能歌善舞民族特有的樂器……。朝鮮民族的風俗民情處處受中華文化影響。尤其是炮製中藥,針砭艾灸,書法字畫,武術占卜,婚嫁殯葬……,無一能夠擺脫漢文化的烙印。
麵對古老的韓藥鋪,我不勝感慨。古時,博大精深的漢醫漢藥流入朝鮮半島,那裏的人如獲珍寶,用她養身養性調體治病。一代代人的用心,終悟得中華醫藥之精髓。
“他鄉之石可以功玉”。朝鮮,這個注重生活儀式的民族,慢慢地把中國文化融進他們的生活日常,他鄉的石終被打磨成自家的玉,平凡無奇的日子過出自己的生命精彩。
思之慚愧,當現代中國人偏執於西方醫學,對傳統中醫藥棄之如帚時,韓人卻毫不猶豫地將其立入《國民醫療法案》。如今,韓人已成為世界中華醫藥的領頭羊之一。“漢醫”“漢方藥” 不再,舉世矚目的皆“韓醫”“韓方藥”了。
不能不佩服這個國家,獨立後短短幾十年,騰起一躍為經濟飛速發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走向現代化的同時仍能執拗地守住民族傳統精華,韓人確有其高明之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