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收容所記事

圖片來自網絡

女兒計劃暑假做義工,聯係了幾處,最終選定貓咪狗收容所。培訓日帶兒子同往,當老師講解如何安撫受驚幼貓時,兒子的眼睛閃出一道亮光——這恰是他渴望已久的與貓同嬉,關愛幼小。於是向管理員谘詢是否十歲的兒子也可以一起做義工?管理員欣然應允,條件是我須全程陪同。收容所地處僻遠,孤立於城郊公路旁,孩子們兩小時義工期間,其實我也無處可去,於是剛好將這當作一場親子活動了。

周六下午踏入貓舍,氣息溫熱而複雜。幼貓在籠中細聲喵嗚,成年貓則三五成群居於獨立隔間,各自擁有玩具與軟墊,儼然小小王國。女兒執水壺穿梭籠間,水流聲叮咚如泉,替貓準備飲水;兒子跪在地上擦拭水漬、整理絨毯,神情專注。家中那個避髒怕累的女兒,此刻褲腳沾著貓毛卻自在其中;素日毛躁的男孩,指尖撫過地毯皺褶時竟帶著出奇的耐心。

領養家庭陸續到來。工作人員抱起一隻玳瑁貓,如數家珍:“她喜歡被撓下巴,但討厭被抱。”申請領養的婦人連連點頭:“放心,我們會當好她的爸爸媽媽。”隔壁房間,一位義工阿姨正用臉頰輕蹭一隻橘貓的額頭,相機快門聲裏滿是柔情。我凝望著人與貓鼻尖相觸的剪影,某種溫熱的理解忽然在心底化開:所謂親子羈絆,原不必囿於血緣。

兩小時在貓爪輕拍與呼嚕聲中悄然溜走。歸途中孩子們還在興奮地比劃貓咪的睡姿。兒子忽然仰頭問:“下周還能來給小白梳毛嗎?”車窗外夕陽熔金,後視鏡裏映出兩張被絨毛點亮的熠熠生輝的臉龐。原來愛的功課就在給水碗注滿清水的瞬間,在地板拭去汙痕的堅持裏,在生命與生命輕柔相觸的絨毛之間——那些傳遞溫暖的掌心,終將最先被溫暖照亮。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