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隻有15分鍾來完成這篇短文,所以,寫這個題目再貼切不過了。
“先有後好”是我剛信耶穌時從牧師那裏聽到的鼓勵,雖然簡單,卻使我受益良多。
在我人生中的前四十年,“優秀”是我給自己貼的標簽,“高質量完成每件工作”是我給自己設置的標準。在33歲前,似乎沒有什麽問題,因為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生活中基本就是一件事,幹就完了。但是從33歲當母親開始,進入真正的生活,不僅要工作,還要養育孩子,還要管理家務,處理和婚姻和親子關係,從單線程到多線程,生活的複雜度一下子增加好幾個維度,這下就麻煩了,所以有好幾年,我在不斷地放棄,對於那時的我來說,如果幹不好就不幹。
這種態度,看起來好像很努力、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但是今天看來,其實是出於內心深深的驕傲,因為我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優秀,也不肯降低給自己設置的高標準。
所以,當我第一次從牧師那裏聽到“先有後好”時,我深深地鬆了一口氣——是啊,可以先做起來,然後再慢慢改進啊!從那時候開始,我不斷在踐行這簡單又樸素的道理。逐漸開始敢去涉足自己以前會放棄的事,比如主動約朋友喝咖啡、參與社區建設、組織同學雲端聚會,還比如每天寫一篇短文。
這個過程,幫助我放下驕傲,重拾信心。其實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很多事情,隻有開始去做了,才能越做越好,如果隻是在頭腦裏想卻不邁出實踐的腳步,可能永遠都做不好。
周末,跟兒子一起做蘋果派,兒子擀麵皮的時候並不理想,說“對不起媽媽,我做的不好”,我笑著說,“兒子,你正在越做越好”。
哈哈,我也在先寫後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