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樓下10歲小姑娘的目前推社交必要性。母女倆和童鞋們一致以為多與同學交往能使小姑娘快樂。那麽站在小姑娘利益問一下,明天小姑娘就能改造成人見人愛的人精了嗎?或者同學們都改造成聖母,能接納迷途的小羔羊?如果不是,是否社交越多碰撞越多痛苦越多?
改造敏感型孩子性子是個長期痛苦的過程,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而母女麵臨的問題是當前急需改善痛苦煩惱的狀態。母親和同學們是站在自己立場看問題,那麽小姑娘為何也如此認為呢?是不是周圍同學的評價壓力和大人灌輸社交如何重要,沒它無法活造成的?社交能力不夠她自己可以慢慢體會,但對她說社交不好就是她的錯,得改,這就是反作用力。對於這位小姑娘來說,是需讓她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需要去迎合他人。真正心理強大的人都會享受孤獨。一輩子的好朋友隻會有一二個,需要慢慢找才找到能真正理解你的朋友。如果自己覺得是為了同學評價而去社交,或者遇上讓自己不痛快的同學,完全可以放棄。如果她自己真的喜歡,她自己才會慢慢學會如何對待,否則隻會帶來更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