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供不起孩子上班?月薪3000要倒貼2500,大城市生存難破局
2025年11月,一則#父母供不起孩子上班#的帖子突然火了。四川一位家長吐槽,兒子大學時每月給1500生活費就夠了,如今畢業工作後,反而要倒貼2500才夠花。廣東家長也附和,女兒上班第一個月工資沒捂熱,自己已經貼了5000多。這事兒說來荒唐——上學省錢,上班燒錢,爹媽成了孩子的"職場提款機"。

細算這筆賬還真讓人哭笑不得。大學生住宿舍吃食堂,1500能過得挺滋潤;可一上班,房租1500起步,通勤、外賣、置裝、社交,哪樣不燒錢?杭州一位姑娘月薪5000,她媽每月還得支援3000。

評論區有人自嘲:"上一天班淨賺2塊錢,不如去撿瓶子"。最紮心的是,孩子要換手機、租房子、談戀愛,開口就是"臨時周轉",爹媽明知道是坑,轉賬的手卻停不下來——誰舍得看自家孩子在城市裏餓肚子?


老一輩說現在年輕人"沒福硬享",年輕人卻覺得自己是"沒苦硬吃"。但雙方都忽略了最關鍵的問題:當3000塊工資覆蓋不了基本生存,是該罵孩子不夠拚,還是該問問為啥工資追不上物價?有家長咬牙堅持補貼,怕孩子一灰心就躺平;也有網友直接建議"不如回老家",可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又擺在那兒。這事就像個死循環——父母累,孩子愧,但誰都沒法徹底打破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