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中生來說,麵臨的最大問題是申請大學。所以無論你進的是在割喉高中還是普通高中,首先要有明確的大學目標,剛入高中時這個目標可以大而廣。然後以此為動力,在高中階段根據自己的長處去發展,並以申學目標做為自己努力的動力。在保證高中GPA的同時,還有時間多,自己在某些方麵又有些特長(體育,藝術,人文,科研)這時可以去發展EC,但是,如果為了GPA,SAT,AP上已經筋疲力盡了,那情願舍棄EC,不如把時間用在學習英文寫作上,這樣即使沒有EC,你的升學小作文卻可以幫你加不少分。至於家長在高中拚命推孩子進名校的,特別是華裔,更看重孩子的專業,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這樣你的孩子即使被推入名校卻還要學硬核理工,那到時在學校裏的生活也是挺悲催的。名校GPA放水現在好像是紫檀共識,事實上事情並不是這麽簡單的。所以不必爭論進名校的捷徑,有收獲就必定得有付出。隻有和自己同類的人混在一起才能得到最大收益,如果硬要進不同的圈子,那麽福禍不可知也。所以,在高中最後升學衝刺階段這時,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定目標大學,那種不顧現實,想用摟草打兔子戰術,覺得靠運氣不打白不打地到處申請方式,除了分散自己申學精力,不會有什麽大的益處。
對於大學生,首先,生活艱苦一點也不是什麽壞事,特別是新晉大學生而言。譬如我家孩子,當初剛入校時被分在三人房,把他嚇個半死,後來發現這一年的住宿經曆讓他受益非淺。因為同宿舍的一個同學是運動員,要早睡早起去參加訓練,他也受到影響,每天也是7點不到起床,這樣就保證了自己能去吃早飯,同時還有時間多可以去鍛煉身體和彈琴。這位在家對練琴能逃就逃的主,因為被逼早起,結果在學校每星期早上卻有3,4天去琴房練琴,因為作為非藝術專業,非研究生,琴房每天隻在7-11點對他們普通學生開放。如果當初住的是單人房,我估計沒有課的日子,每天都能睡到12點,然後晚上又不睡。其次,對於大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和同學,adviser, 老師交流,從而探索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課程,家長這時要少參與與學習相關的具體事宜,譬如一個學期選幾門課,選什麽課等等,紫檀大學生家長經常喜歡貼孩子上了多少門硬核課程,我覺得大學拚命上硬核課程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在大學裏,你不僅要增長理論知識,如果是學STEM的,更應該培養動手和研究能力,應該花時間在學校給本科生提供的研究項目上,這樣你除了能和教授,還能和高年級的博士生,碩士生打成一片,對於自己將來要學習的方向更有辨別力。家長這時如果還要參合,除了做攪屎棍不太會有其它的益處。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私立學校相對於公立學校在資源上的優勢,隻要學生自己能善加利用學校資源,就性價比來說,許多私立學校是要超過公立大學的。所以家長在算經濟帳的時候同時也要考慮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