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梁啟超,幾乎無人不知。他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是晚清時期維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梁啟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他的妻子李蕙仙的支持。1889年,17歲的梁啟超前往廣州參加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禮部尚書李端棻,他對梁啟超的才華十分欣賞,就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了梁啟超。
梁啟超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鄉紳,雖說在當地有一定的名望,但家境根本沒法和李家比。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梁啟超的父親對這門親事很感意外,同時也覺得十分有麵子,他唯一擔心的是大家閨秀出身的李蕙仙適應不了鄉村的生活。1892年夏天,李蕙仙跟隨梁啟超從北京來到了丈夫的老家廣東新會縣茶坑村。雖然語言不通,生活不習慣,但她努力適應,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此外還親自挑水、舂米、煮飯,對公婆照料的無微不至。
李蕙仙的這些舉動很快贏得了梁啟超父親的好感,他對這個兒媳讚不絕口。梁啟超也為能娶到李蕙仙這樣一位賢內助和“閨中良友”而高興,他曾得意地對友人說自己和李蕙仙的結合是“美滿姻緣,百年恩愛”。然而鮮為人知的,梁啟超和李蕙仙的婚姻也曾經出現過危機。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隻身逃亡日本,後應康有為之請,由日本前往美國檀香山。
剛到檀香山時,梁啟超四處奔走演說維新之道,清廷駐檀香山領事館又是震驚又是氣惱,他們買通了當地的一家英文報紙,不斷刊發文章攻擊梁啟超。梁啟超想予以回擊,可是苦於不懂英文。此時當地一個何姓僑商的女兒何蕙珍幫了梁啟超的大忙,對這些無端攻擊一一作了回應,梁啟超很是感激。二人由此開始交往,並產生了情愫。在梁啟超即將離開檀香山之前,,何蕙珍對他說:“我十分敬愛梁先生,今生或不能相遇,願期諸來生,但得先生賜一小像,即遂心願。”梁啟超爽快地答應了,把自己的照片贈給了何小姐,何小姐亦投桃報李,回贈親手織繡的兩把精美小扇。
對於何蕙珍的示愛,梁啟超雖是在理智上克製了自己,但其內心深處的感情卻是不能自欺。於是他在1900年5月24日給自己的妻子李惠仙寫了一封家書。在信中,梁啟超講述了他對何蕙珍的態度,表示自己忍痛才做出“萬萬有所不可”的決定。李惠仙讀後心生氣惱,但是她卻沒有大發脾氣,而是給梁啟超寫了一封回信,內容說:你非女子,大可不必從一而終,若真的喜歡何蕙珍,我會稟告父親大人為你做主,成全你們;如真的像你來信中所說的,就把它放在一邊,不要掛在心上,保重身體要緊。
當梁啟超看到李惠仙要把問題交給自己的父親處理時,頓覺脊背發涼,因為他知道父親是決不會同意自己娶小的。他急忙複信,求妻子手下留情,並再三向夫人表白,對何蕙珍已“一言決絕,以妹視之”。梁啟超果然說到做到,此後再也沒有主動與何蕙珍聯係過。後來何蕙珍曾數次來到中國尋找梁啟超,表示隻要能和他在一起,覺不計較名分,但都被梁啟超拒絕,何蕙珍為此終身未嫁